《假小子》:一個美麗的謊言,承載著對性別認知的探索歷程

2020-12-10 人間餓媽

《假小子 Tomboy》是2011年上映的法國電影,豆瓣評分7.9,截獲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2011)泰迪熊獎 評審團獎(瑟琳·席安瑪)。影片充滿文藝情調,看似兩小無猜的故事,也許沒有想像中簡單。夏日的微風,正在輕輕訴說著一個人的秘密。

男孩子氣的女孩蘿拉時常被誤認為是男生,她跟隨家人搬到了新的社區生活。 蘿拉乾脆徹底把自己打扮成男孩「米克」,剪短髮,穿男孩子的衣服,更像男孩子一樣赤膊踢球、遊泳。這很自然的吸引了女孩麗莎的注意力,兩個年齡相仿的女孩相互傾慕,逐漸成為「兩小無猜」的小情侶。暑假即將結束,謊言最終被揭穿了。

影片是部成本才100萬歐元的小製作。電影的格局不大,圍繞幾個孩子的日常生活展開,但卻能夠在平穩含蓄的敘事中緊緊抓住觀眾。在夏季暑期的森林和優美配樂的映襯下,更增添了文藝的韻味。下面我將從「人物塑造,主題呈現,創作手法」三個方面詳細分解該片的獨特魅力。

01、影片通過最簡樸真實的呈現方式,塑造不同人物的鮮明性格,碰撞出不一樣的故事,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

① 蘿拉:主角的性別與性格形成對比,情節反轉之際,加深觀眾印象

影片的開始主角蘿拉和爸爸坐在卡車上,特寫鏡頭發現這個小男孩長得清秀帥氣,爸爸手把手的教他開車,讓人覺得畫面特別溫馨和諧。之後畫面轉到家中,言談中才驚訝地發現蘿拉居然不是男孩,而是打扮男性化的小女孩。

整個影片,蘿拉都是以扮演男生並化名米克為主線展開的,導演設置這樣一個角色,實則是別有用心。人物性格的的塑造是往往是電影成功的一半,導演試圖用米克的故事解釋童年對性別概念認知的模糊,隨後主角的態度則是故事背後的真諦。

電影中不乏有類似人物形象,一個個男性化的女性在探索性別認知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然而這些電影很多都是由真實事件改編。劇情中米克的性格、做事風格、動作情緒等,無一不顯示ta的與眾不同。由此可見導演的用心之處,將人物所體現的認知態度在該片展現的一覽無遺,這無疑成了吸引觀眾的亮點之一。

②麗莎:時代賦予的典型女性身份,矛盾卻又無奈

影片本身是第一人稱敘述故事發展,以主角兩人為主線,以平淡的角度投射最真實的情感。在小球場邊,麗莎和米克的一段對話指出了性別身份對個人的限制。在那一幕, 麗莎和米克的表情都流露她們想要上場踢球的興趣。但緊接著,麗莎便很無奈地說出,她之所以不能上場踢球是因為那些男孩子們不喜歡帶她,嫌她不夠好。

換而言之,麗莎對於能不能上場踢足球,自己是沒有選擇權的。 大部分女孩都希望能跟男孩一樣的平等,卻礙於社會家庭等限定做個女孩該做的事情,這種矛盾其實正是每個女孩最真實的內心寫照。

麗莎帶米克認識了一群小夥伴。玩遊戲的時候,麗莎偷偷對米克說:

「我會讓你贏,這樣你的隊友才會喜歡你。」

雖然麗莎一開始並不知米克是女兒身,但也許正是同性之間的感應,米克反而在麗莎的無意促使下以男兒身」瞞天過海「度過了一個暑假。如此富有洞察力的故事,帶觀影者聆聽內心世界的另一個自己。電影劇情所展現出深刻的之處,在於另類的故事與情感之下,其實埋藏著對現實最真摯的思考。

③妹妹:配角的塑造,側面鮮活了主角的性格特徵

影片中另有一個人物形象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米克的妹妹珍妮,在社會概念裡的真正女孩:長發、畫畫跳舞、穿裙子、粉色的房間布置...同樣都是女孩身,但妹妹跟「姐姐」米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先發現米克秘密的是妹妹。情商爆表的妹妹獨自應對突如來訪的麗莎,一秒鐘聽懂了內情,然後毫無破綻地把對方打發,回過頭來威脅米克要舉報ta。米克只好滿嘴答應妹妹,下次去玩帶上她,還真是個小機靈鬼。跟米克在外面瘋玩了一天後,妹妹珍妮在飯桌上神氣地跟爸爸媽媽說:

「我最喜歡的是米克,他是蘿拉的朋友,他和我一起玩,把我背在背上。他現在是我的朋友了。」

導演對於配角性格的塑造恰到好處,通過珍妮和米克的對話語言、有愛互動側面烘託了主角的人物特點。給整體含蓄委婉的電影情節增添了一些靈趣,為觀眾呈現別具一格的人物群像。

02、社會和文化強加給不同性別的附加約束,促成了這一場假小子「鬧劇」,強化了電影的主題

①米克的家庭是典型社會組成單元,看似寬容,卻僅僅限制在家庭範圍

米克的父母恩愛,還有個可愛的小妹妹珍妮,不可否認,蘿拉的父母都是比較開明的。家裡的大人允許也鼓勵小蘿拉嘗試不同的事物,然後讓她自行做出是否喜歡的決定,這一點從父親和她打牌時讓她選擇是否要嘗試啤酒那一幕可以看出。

然而即便是在這樣一個相對開明的家庭裡,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社會加給兩性的固守「枷鎖」。妹妹珍妮的形象幾乎和蘿拉相反,擁有幾乎所有傳統社會定義中典型的女孩特徵。這不僅表現在珍妮的外表以及滿屏的粉色,也表現在所玩畫畫、跳舞、拼圖等也是傳統社會所普遍認為屬於女孩的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對比,點點滴滴都透露出傳統社會強加給兩性的固化二元定義。

應該說蘿拉父母尚算寬容,他們允許女兒以所謂的假小子形象裝扮自己,並給予她一定的嘗試空間。然而,蘿拉試圖突破社會對自己性別身份的舉動,卻僅僅被限制在家庭這樣一個小範圍內。一旦她走出家的大門,她很清楚自己女孩的身份會將自己排除到許多社會活動之外,而這些障礙是和自己的真實能力無關的。

②當女性身份不被強調時,行事竟能得到更大的自由和活動空間

影片的可貴之處,在於其微妙而溫馨地勾勒出了蘿拉在成長過程中,挑戰性別身份時所面臨的困惑。電影沒有刻意地讓小主人公歇斯底裡地要死要活,也沒有苦大仇深的長篇說教,更沒有暴力情色的頹廢不安。電影對性別身份的探討手法,頗有點相似於李安早年拍的《喜宴》的味道:淡淡的,卻意味無窮。

事實上,在踢球、遊泳以及和一個欺負了她妹妹的男孩大打出手的較量中, 蘿拉所表現出的能力比其他同齡男孩都要強。 然而這一切,她和男孩們之間的性別差異是被淡化了的。也就是說,當蘿拉女孩的性別身份不被強調的時候,沒有人質疑她的能力或將他(她)排除到活動之外。

影片中麗莎和小男孩們爭論玩什麼的時候,她選擇了Truth or Dare的真正原因,並非在於她不想玩足球,而是因為足球被人們刻意地貼上了的性別標籤。 她很清楚,一旦男孩們選擇了踢足球,她作為一個女孩,就被眾人排除到參與者行列之外。而她,不管自己的能力高下,喜歡與否,都只能充當一個心不甘情不願的觀眾。而蘿拉, 因為擁有了一個男孩身份,使得她比與之能力相當的女孩麗莎,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和活動空間。

可見,蘿拉喜歡男孩化的真正原因之一,並非因為她對自己性別有認知障礙,而是她清楚地意識到,在傳統二元論的兩性社會中,性別身份可能對個人所帶來的種種限制。 可以說,電影中的小蘿拉害怕的並不是面對自己她是女孩的事實,而是害怕讓已經形成傳統兩性觀念的人(包括那些男孩們)知道她不是男孩的真相。換句話說,她所抗拒的是自己會因為女性身份而被以男性社會為主的社會所拒絕,無法獲得更大的能動性。

03、以平緩的敘事手法,剖析了主角對性別認知的困惑以及摸索的過程

導演處理影片手法很細膩,是文藝溫馨的「以小見大」

導演抓住細節去拍這部片子,因此在細節處把握的很好,對假小子的自小認知過程是拿捏的很到位。細微之處,凸顯出的是人物情感的真實描述,讓觀眾能夠從最真實的故事感受到影片的種種深刻所在。

蘿拉一家搬到了新社區,認識了同年齡女孩麗莎,我想蘿拉是了解自己的性別的,只是她更願意當男孩。從第一次撒謊報了個男孩名米克開始,第一次是踢足球那場,她事先預備了自己的小身板可充當男孩,便在踢球時脫下了上衣,這過程中假小子蘿拉也在融入這幫男孩圈中,得到大家的認可。一切都很順利,蘿拉掩飾很成功,還得到麗莎的芳心暗許,在樹林邊親了蘿拉。

影片讓人從頭到尾為劇中的小主人公揪著一顆心,卻能夠讓人在看完電影後,繼續思考兒童在生長過程所產生的性別身份認知問題。Céline Sciamm作為一個生於80年的年輕導演來說,能夠這樣老到地以「以小見大」的手法拍出這樣一部片子,實屬不易。

②浪漫文藝的法國情調,成就了愛與救贖的歡歌

眾所周知,法國電影以浪漫抒情而出名,本片沿襲了這一風格,講述了一段美好動人的情感故事。電影裡面的米克男性化並沒有特殊的家庭原因或是性格缺陷,這種夢幻式的人設或許就是不需要理由,單純是「我就是想成為男孩子」這樣的想法吧。

假扮男孩的事遲早是要被揭穿的,隨著劇情的發展,最後母親知道了米克扮假小子的事,讓她挨家挨戶道歉,麗莎面對她,只覺得羞愧和生氣。一幫男孩也都知道了她的身份,想當眾羞辱她,最後也只是麗莎拉了她的拉鏈來證實她的性別。導演處理的也蠻平靜,沒有我們想像中的暴力血腥,一切都是充滿了孩子的天真,以及整部片的寧靜氣息,這就是法國的文藝範。

導演對米克的性別認知過程是很細膩,很客觀,沒有站在成人道德層面去批判,只是單純在拍攝tomboy們或是童年時曾對自己性別模糊不清的孩子的心路歷程。雖然劇情很生活流,很多無必要的家庭鏡頭,可能是為了表現米克一家四口的正常生活氣息,而顯得劇情散漫文藝。但確實有別於好萊塢那種刻意的劇情安排,顯得很真實。

③破繭成蝶的釋懷,是對「我是誰」認知的清晰

「我是誰?」是我們每天照著鏡子都應該提問自己的一個古老問題,只不過我們大多數人常常忽視甚至放棄回答。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一個人為了成為內心的自己能有多拼,一個女孩為了「成為男孩」可以奮不顧身地向前衝到什麼程度。

所幸在這個飛奔的過程中,智慧的媽媽拉了這個孩子一把:「你所追求的願望本身,也需要真實地表達出來。」於是,米克艱難地掙脫身上的裙子如蝴蝶破繭而飛,完成了成長中痛徹心扉但也無法繞過的蛻變。

經歷了這場夏日的洗禮後,米克終於對麗莎說出自己的真實名字「蘿拉」。比起第一次說謊時的不安,這一次蘿拉的臉上綻放出了笑容。卸下謊言的盔甲後,赤裸的真誠反而能讓人獲得自由,米克把裙子連同這個夏天的秘密永遠留在了樹林。

總結一下

《假小子》是很不錯的一部法國片,充滿了文藝情調。同時也是一部帶有女性氣質的、富有洞察力的作品。真實、生活的鏡頭和拍攝。簡簡單單,完全不像是演戲,沒有明顯製作感的後期。就像《藍色大門》和《觀音山》,值得觀賞。

本文由@顔公子a 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探索奧卡萬戈三角洲,這隻長著鬃毛的母獅顛覆認知
    但在波札那,奧卡萬戈三角洲(Okavango Delta)的蒙波營地(Mombo Camp),這一認知恐怕會被顛覆。奧卡萬戈三角洲位於波札那的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三角洲。每一年巨量的洪水季節性地湧入這片沙漠綠洲,同時也將無數奇蹟注入其中。
  • 家長要警惕性別認知障礙,幫孩子把好關卡
    其中有一個非常火的女裝大佬叫做艾比,如果說他不說話,確實是很難讓人看出破綻。他有一頭美麗的秀髮,甜美的笑容,魔鬼般的身材,給人的第一眼感覺就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但熟悉這個圈子的人都知道,艾比可是一個純大小夥子。
  • 七月是性別的謊言!七月動漫新番掃雷追番表
    看完新番, 最深的印象是:七月是性別的謊言!如果說四月是你的謊言,那麼幾個月過後的七月可以說是性別的謊言。我們都知道,動漫世界裡的性別有三種,男、女、秀吉。然而最近的新番,部部都在考驗 二十多年積攢下來的智商和眼力,這已經是一個光看外表分不清男女的世界啦!!!
  • 《神奇女俠1984》:美麗的謊言,美麗的地方
    這種倒吃甘蔗的感覺,不論戲裡戲外都真實上演,特別是本次安排了由佩德羅帕斯卡所飾演的反派麥斯洛德,一位透過吹捧、畫大餅的商人,建立起自己一個看似風光華麗,實際上搖搖欲墜的脆弱帝國;對照到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的電影產業,這是否也是一種電影反映生活,或是生活投射至銀幕世界的驗證呢?
  • 搞笑:「壞掉」的燈泡變成了女孩子又回來了,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搞笑:「壞掉」的燈泡變成了女孩子又回來了,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 「萬磁王」談艾略特·佩吉性別認知:對自己失望
    來源:新浪娛樂伊恩·麥克萊恩艾略特·佩吉新浪娛樂訊 近日,「萬磁王」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談到艾略特·佩吉(原艾倫·佩吉)宣布為跨性別者一事,稱為對方選擇公開自己的性別認知感到高興,也稱對自己很失望,自省在出演《X戰警》與佩吉接觸時應該早點認識到對方的掙扎
  • 《女孩》:跨性別者的疼痛式成長,一種新式探索
    盧卡斯·德霍特的《女孩》在2018年入圍坎城電影節一種特別關注單元後,將LGBT群體、跨性別者等這些原本處於社會邊緣的群體帶到了主流視野。事實上,早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LGBT群體、跨性別者、性別認同障礙者就已經從隱性轉向了顯性,但盧卡斯·德霍特這一影像化探索的方式,無論對影史,還是社會來說,都有著一種更為深遠的意義。
  • 謊言讓圭多收穫完美愛情和舔犢親情,《美麗人生》如何讚美謊言?
    ,收穫電影成功:《美麗人生》讚美並運用謊言,影片雖然沒有殺戮和血腥,但描寫的殘酷卻深入骨髓01、第一個謊言,收穫完美愛情:愛情中,無傷大雅的謊言能夠增進男女感情第一個謊言是圭多在愛情中的「王子公主」的謊言,無傷大雅,
  • 觸動人心的美麗謊言|《美麗人生》
    在兒子看不到的偏僻角落,士兵對圭多殘忍地執行了槍決,一個鮮活的生命突然間消失……天亮了,兒子喬舒亞從鐵櫃裡出來。這時一輛坦克車開到他的面前,一位士兵將他抱上坦克,兒子天真地以為自己贏得了比賽,最終母子團聚。
  • 真實的心態,美麗的謊言——《真實的謊言》觀後有感
    動作大場面開場《真實的謊言》是90年代國際動作片經典之中的經典,是阿諾.施瓦辛格主演作品中的極品之一,也是卡麥隆導演作品的又一個裡程碑。男主角哈瑞從冰下滲透影片是一個簡單的「英雄打BOSS」的傳統劇情:超級特工哈瑞一直沒有向妻子海倫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偽裝成一個普通推銷員,兩口子這樣生活了幾十年,女兒也十幾歲,到了叛逆的年齡
  • fgo:那些超越性別認知的幾位特殊從者 紅閻魔溫泉副本過於便利
    #遊戲圈中的春節#介於這次fgo紅閻魔活動中涉及到了非常好玩和喜聞樂見的溫泉副本,估計不少玩家都發現了這個副本很特色的設定,有幾位從者非常的特別,不論是什麼種類的溫泉都能進去,這裡就來說說那些超越性別認知的幾位特殊從者吧
  • 《平凡的世界》:路遙圓不了的美麗謊言
    在匠人看來,以一代人的記憶為基礎、通過一個個普通人面對各種困難的經歷,諸如孫玉厚被逼嘴裡灌開水,孫少平活埋親二叔,勾畫出一個矛盾尖銳的時代,是《平凡的世界》最偉大之處。從篇幅看路遙是雙管齊下多點開花,然而大多數人只注意到少平、少安兄弟的奮鬥歷程,捎帶注意到村官田福堂在新時代面前從節節敗退,對於省委書記田福軍的「奮鬥上位」歷程並沒有多少印象。 匠人大膽假設,如果把田福軍拉到幕後不露面,田曉霞是某個領導的孩子在校園鶴立雞群,田潤葉因為一個官員親戚的關係嫁給了司機李向前,也不影響小說本身的完整性。
  • 不是年齡,不是性別,而是認知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取決於性別、年齡,也不取決於學歷、權力,而取決於每個人的認知能力。認知,是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認知過程。
  • 《美麗人生》謊言VS活著
    《美麗人生》是1997年的義大利電影,講述一個發生在二戰時期集中營裡的故事,近日上映的是4K修復版。這是義大利著名導演羅伯託.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經典之作。它曾獲得第51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1999年第7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語片、最佳配樂等多項大獎。
  • 她在拉著人們的性別認知共沉淪!
    德普和妻子艾梅伯有關家暴的事情,其實已經吵了好幾年了,兩人早離婚,但是有關家暴這件事,卻一直有所爭吵,德普表示妻子艾梅伯家暴,而艾梅伯反駁,兩個人爭吵了好幾年,一直沒有一個定論。今天呢,又有了新的證據,艾梅伯的新錄音出現了,而這段錄音,也是艾梅伯家暴的有力證據,同時,你看到這次的錄音,絕對還會非常失望,沒想到艾梅伯是這樣的一個人,她甚至利用了大家的性別慣性認知!看看艾梅伯是怎麼說的?她嘲諷德普,說你去告訴全世界你一個大男人是家暴受害者吧,看看他們會不會相信你。
  • 評論:晶片培訓的「美麗謊言」亟待打假
    來源:北京青年報原標題:晶片培訓的「美麗謊言」亟待打假豐收據報導,「零基礎,上四個月網課,就可以成為專業晶片人才,拿25萬元起的年薪。」「小班教學,理論+實訓,籤保就業協議,不能就業全額退款。」這是兩家晶片培訓機構打出的招生標語。
  • 【謠言粉碎機】晶片培訓的「美麗謊言」亟待打假
    【謠言粉碎機】晶片培訓的「美麗謊言」亟待打假 2021-01-07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朱朝陽用謊言編織了一個美麗童話
    大結局或許會令人許多觀眾失望,認為爛尾了,過於正向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或許錯怪了這部劇。《隱秘的角落》原著小說《壞小孩》作者紫金陳便發聲力挺。很多觀眾認為最後兩集有些崩塌,邏輯上出現斷層,為此紫金陳也進行了簡單分析,紫金陳說道,最後一個鏡頭刪了窗戶外的鏡頭等等。當然這樣的結局處理,的確是有著某種特殊的原因,才會回歸到主旋律上,「致敬童年」字幕的打出,曬出主創的童年照等等。
  • 性別認同障礙:男女之間,我是第三種性別
    一個跨性別者需要承受性別和性別表達帶來的不舒適,以及社會的歧視和壓力,是遠遠超過一個普通人的,要想獲得和他人一樣的成就,所付出的努力,也要遠超常人。除了親戚朋友的極力反對,他們只能以委屈自己的方式遭受性別不符的痛苦,多數人也同時患上抑鬱症、焦慮症。
  • 這是一個最美麗的傳說!
    不知何時,牢裡有了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劍客帶著一批人,降服了煩惱魔,殺退了死魔。並挖了兩條通向外面的地道,成功地逃了出去。劍客留下了出去的理由和兩條地道。理由是:外面有最純潔和永恆的愛,有受用不盡的財寶,外面無邊無際,可以自由自在,外面毫無痛苦,只有美妙和快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