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義雖然為蔣介石服務,一直堅持到解放戰爭後期,可是在關鍵時刻,他主動與中共進行協商,和平解放北平,讓北京這座古老的城市,免遭戰爭之禍。也讓兩軍減少了不必要的傷亡,不管以前如何,單單這一件事情,足以讓中國百姓對其既往不咎。
北平和平解放的過程中,有一個人很關鍵,他就是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
1922年,傅作義還在閻錫山手下當差,只不過是一個小營長,這一年傅冬菊出生了,作為第一個孩子,傅作義對其極其的疼愛。而傅冬菊,從小就聰明伶俐,長得也溫婉爾雅,在性格上更是像極了傅作義,做事情十分有主見。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傅作義被閻錫山派遣到綏遠地區駐防,為了安全起見,傅冬菊跟隨母親,帶著弟弟、妹妹,來到了重慶大後方,暫居在一個寺廟之中。
然而依照傅作義的性格,除了官職的薪俸之外,根本沒有其他收入。在戰亂四起,物價不穩定的年代,根本不能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傅冬菊一家人的生活十分的清貧。
傅冬菊為了能讓父親,將所有的心思放在前線戰場上,給父親寫信的時候,只是報下平安,從來不提錢的事。為了生活,傅冬菊開始向報社投稿,換來微薄的稿費,貼補家用。
這一段的經歷,讓傅冬菊的人生發生了改變。不知不覺中,被抗日救國思想洗禮,逐漸的認識到,於國民黨相比,共產黨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共產黨的革命運動,才是真心為廣大民眾尋找出路。
有了這種思想覺悟,傅冬菊在南開中學讀書的時候,就積極的參加了「號角社」,這個團體,是中共南方局旗下的一個進步組織,他的成員大多數都是,國共兩黨的高官子女。
有一次周總理,接見「號角社」成員的時候,知道傅冬菊是傅作義的女兒,心中十分的高興,還專門找其談話,告訴傅冬菊:
你父親傅作義,是抗日的英雄,有你這樣的一位愛國進步的女兒,他肯定十分的光榮。你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父親在前線抗日救國,以後的國家建設,就要靠你們這群小輩了。
一直到1941年,傅冬菊完成高中學業,並順利的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專門學習英文專業。在大學期間,仍然積極參加愛國活動,加入了「民主青年聯盟」,這是中共在各個大學組織的進步團體,屬於一個外圍組織。
1945年,傅冬菊大學畢業後,進入了《大公報》成為一名實習記者,由於思想覺悟高,文學功底深,又精通英文,不久被提升為副刊編輯。
有了決定權之後,傅冬菊在他負責的副刊上面,經常發表一些別人都不敢刊登的進步文章。時間一長,傅冬菊的一些文章,傳到傅作義的耳中。一直到這個時候,傅作義才意識到,女兒可能受共產黨的影響太深,會對人生安全造成威脅。
愛女心切的傅作義,沒有經過傅冬菊的同意,直接找到北京大學校長胡適,給傅冬菊辦了護照,借著出國深造的名義,讓傅冬菊遠離這個政治漩渦。可是傅冬菊,在這件事情上,十分的執拗,在傅作義面前據理力爭,堅持說「在國內,我可以為國家做很多的事情」。
父女兩人僵持一段時間之後,傅作義只能作罷。就這樣,抗日戰爭時期,父女兩個一直都心照不宣的,各自作著自己的工作。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傅作義本來覺得,日本人被走了,中國終於迎來了和平。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蔣介石暗中策劃的內戰,作為一個軍人,一個下屬,又不得不再一次整頓軍隊,為蔣介石的「內戰」而戰鬥。
可是,這個時候的傅作義,心境已經發生了變化,打日本人那時對外,義不容辭,可是打共產黨,本是同根兄弟,抗戰時期的戰友,從內心之中,傅作義是很排斥的、很反感的。
1947年12月,蔣介石專門任命傅作義,為華北剿共總司令。由於抗日戰爭時期,雙方都有很多的合作,中共方面對傅作義也十分的了解,心中也十分的明白,傅作義作為一個軍人,有很多的身不由己。
為了中國能和平解放,也為了幫助傅作義,避開內戰,擺脫蔣介石的反動統治。
1948年初,就在傅作義剛上任不久,中共中央和聶元帥,讓華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長劉仁,通知北平地下黨學生工作委員會負責人餘滌清,將傅冬菊調任到傅作義的身邊,時刻掌握傅作義的動向。
餘滌清也是直截了當的,找到傅冬菊,告訴她:
解放戰爭的進程很快,一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就會結束,根據你父親的心性、性格,有接受和談的可能,你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說服你父親,希望他能和共產黨合作,和平解放北平。
傅冬菊欣然接受了任務,回到傅作義的住處。
儘管傅冬菊,在傅作義的身邊一直在旁敲側擊,可是一直也沒有明說,父女兩人對於這件事情,一直心照不宣。
一直到1948年11月,傅作義從南京開會,回到北平之後,在父女兩人閒聊的時候,問道「冬菊,你是不是認識那邊的人。」
傅冬菊也謹慎的回答到「那邊是指誰。」傅作義笑著回答「自然是共產黨。」
父女兩人開陳布公之後,傅作義直接讓傅冬菊,給中央領導發了一份電報,大體的內容是:自己不願意打內戰,並將部隊的人數、軍事部署、飛機的數量,全部提供給了中共。
對於父女開誠布公這一段歷史,還有另一個版本。
傅冬菊回道傅作義身邊之後,直接轉達了中共的意思。傅作義也沒有驚奇,只是問了一句「是共產黨還是軍統,冬菊你一定要慎重,萬一遇到軍統,一切事情就麻煩了。」
傅冬菊回答到「是真共產黨,絕對不是軍統。」
傅作義又問道「是聶元帥的意思,還是毛主席的意思」,經過請示之後,傅冬菊給出了堅定的答案「是毛主席的意思」,一直到這個時候,傅作義才下定決心,要與中共協商,和平解決北平。
所有的事情都敲定之後,傅作義只剩下了最後一個顧慮。北平和平解放之後,性質如何確定,如果按照投降來算的話,作為一個軍人,心中實在是接受不了。
經過三次會談之後,傅作義心中還是有顧慮,可是時間不等人,1月14日,解放軍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攻下了天津,如果從防禦工事上來看,天津比北京要強大的多,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傅作義只能起義。
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進入北京城,北平和平解放。
之後的傅冬菊,回到天津,化名傅冬,一直從事新聞行業。2007年,這位為解放事業做出傑出工作的老人去世,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