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金鑫等描繪人類癌細胞轉移圖譜

2020-12-12 澎湃新聞

【學術前沿】金鑫等描繪人類癌細胞轉移圖譜

2020-12-10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Art ,作者BioArt

BioArt

高屋建瓴,提供專家點評,引導學術爭論,展現學術批評;誠心實意,關注科研生態,推廣科研經驗,倡導師生交流。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責編 | 兮

癌症轉移(metastasis)是各種癌症導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90%的癌症患者死於癌細胞在病人身體的系統性擴散,這個階段也被稱為癌症晚期。因為癌細胞已經在多個器官不受控的生長,現有的醫療手段包括化療、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僅可以達到控制疾病、暫延壽命的目的,極少可以治癒。因此癌症轉移被認為是癌症學研究最大的難關也是最重要的研究領域。

2020年12月9日,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的金鑫(共同通訊和一作)和Todd R. Golub團隊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A metastasis map of human cancer cell lines的封面文章。該研究利用DNA條形碼技術創新性地發明了小鼠體內的高通量癌症實驗學方法,並通過它繪製了首例500個人類癌細胞轉移圖譜。該工作涵蓋了21種癌症類型,包括了世界上絕大多數被應用的癌細胞系。

Broad Institute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癌細胞系收錄,並且對每一個癌細胞系進行了系統的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研究。這些數據被系統性的收錄在cancer dependency map上(depmap.org)。然而這項長達15年的研究僅限於癌細胞在塑料培養皿體外培養的狀態。這些結果和體內環境的相關性以及了解癌症在病人體內狀態的意義都是未知。

目前,尚沒有實驗方法可以在動物模型體內進行大規模的系統性研究。傳統的實驗方法包括癌症轉移的研究,都是針對個別的癌細胞系,逐一地通過多年時間來對每一個癌細胞的表型進行深入探索。這樣的方法往往耗費巨大,所需的人力和資金投入也是不現實的。

金鑫博士通過DNA條形碼技術和高通量測序解決了這個科研瓶頸。為了可以追溯每個癌細胞系的身份和數量,他的團隊事先對每一個癌細胞系進行了DNA條形碼標記,將它整合在癌細胞的基因組裡。他們把這些帶有獨特標記的所有癌細胞系混在一起同時打入免疫缺陷小鼠體內進行研究。金博士選擇了血液注射方法,這樣可以讓癌細胞通過血液循進行更好的擴散,以模擬癌細胞在癌症晚期的擴散方式。當癌轉移在各個器官發生後,該小組運用深度測序的方式來測量DNA條形碼在每個器官的多少,以檢測對應的癌細胞系身份和推斷其相對數量。通過這樣的方式,作者們繪製了500個癌細胞系在小鼠體內的轉移模式。為了有效的展示這些數據信息,金博士和合作者們開發了花瓣式圖譜以及互動網站,被稱為癌症轉移圖譜(pubs.broadinstitute.org/metmap)。

圖:實驗流程

通過這些數據,金博士發現癌轉移的aggressiveness和樣式與癌症的類型,對應的病人是否已經發生轉移,還有病人的年齡相關;和性別、人種沒有相關性。比如黑色素瘤、胰腺癌在病人身上是非常易轉移的,在小鼠身上作者發現也是這樣。而腦瘤很少在神經系統之外發生轉移,這也和臨床經驗相一致。這些結果說明癌細胞系雖然在病人體外培養了很長時間,他們在小鼠體內的表型模式還是和臨床的表現基本相符的。這也很大的減輕了部分學者對於這些癌細胞系與病人臨床的相關性的疑慮。

有趣的是,作者們發現癌細胞轉移潛能(metastatic potential)和細胞體外增殖速度、整體的突變率、染色體數量的異倍性無顯著關聯。這說明並不是一個癌症突變的越多就越容易轉移,同時還指出癌細胞的轉移潛能有更深層次的分子機理。為了探索這樣的分子機制,團隊展示了他們在乳腺癌腦轉移的發現。通過基因組突變、拷貝數變異、轉錄組測序、代謝組、CRISPR功能性基因組全面性的分析,金博士發現腦轉移的細胞呈現一種獨特的脂代謝狀態。這種狀態和腦微環境的脂組成狀態很類似。作者進一步發現了介導這樣的脂代謝狀態的通路和關鍵的轉錄因子SREBF1。通過在體CRISPR篩選、單個基因驗證等一系列實驗方式,作者證明了這個脂代謝狀態是腦轉移的一個有效靶點,為未來的藥物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圖:癌症轉移潛能

Matthew Vander Heiden (MIT), Rakesh Jain (MGH), Kwanghun Chung (MIT),Clary Clish(Broad)團隊也參與了此項研究。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969-2

來源:BioArt

1980-202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學術前沿】金鑫等描繪人類癌細胞轉移圖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首張「癌症轉移圖譜」問世!集合500個人類癌細胞系轉移規律
    12月9日,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的資深科學家金鑫和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巧妙地利用 DNA 條形碼技術,將 503 株人類癌細胞系注入到小鼠體內,得到了一份珍貴的癌細胞轉移圖譜(Metastasis Map, MetMap)。
  • 人、豬、鼠大腦蛋白質圖譜問世,進攻人類科學最後的前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學術頭條大腦是哺乳動物體內最複雜的器官,擁有多種生理功能和複雜的細胞組織。腦科學被認為是人類科學最後的前沿,近些年來,對大腦的研究不斷取得重要成果。人類蛋白質圖譜計劃是 2003 年在瑞典啟動的一個項目,旨在利用多種組學技術(包括基於抗體的成像,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轉錄組學和系統生物學)的整合來繪製細胞、組織和器官中所有人類蛋白質的圖譜生物學。
  • 癌細胞是通過什麼渠道轉移的?轉移時,身體有啥感覺?
    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或許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如果不幸出現癌細胞的轉移和擴散,那麼,生命將會受到很大的威脅,甚至是死亡。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發現,大部分的癌症患者最後都是死於癌細胞的轉移,也是迄今為止癌症治癒率無法提高的最大的絆腳石。那麼,癌細胞到底是通過什麼渠道轉移的呢?轉移時,身體有啥感覺?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明略科技HAO圖譜Open API:開放企業級知識圖譜構建能力
    業內有一種聲音得到了大量認同:人工智慧的進一步發展與突破,需要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的突破,知識圖譜能有效從數據中挖掘出知識,以更具可解釋性的 AI 指導人類在更多複雜場景中的智能決策和行動。HAO 智能旨在集成人類智能(HI)、人工智慧(AI)和組織智能(OI),打通感知、認知和行動系統,幫助企業和組織實現智能化發展。其中,HAO 圖譜屬於認知系統的範疇。HAO 圖譜,可以獨立運行,也可交付給企業技術團隊進行二次開發,核心模塊包括語音流監聽,語音轉文本,標點預測,口語順滑,文本補全,實體關係抽取,實體對齊,以及圖譜話題切換。
  • 二高-γ-亞麻酸可以在人類癌細胞中誘發鐵下垂,並殺死癌細胞
    近日,發表在《Development Cell》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SU)的研究人員表明,一種叫做二高-γ-亞麻酸(DGLA)的脂肪酸可以在動物模型和實際的人類癌細胞中誘發鐵下垂,從而殺死癌細胞。
  • 【學術前沿】藍斐團隊報導METTL5調控核糖體翻譯並促進腫瘤生長
    BioArt高屋建瓴,提供專家點評,引導學術爭論,展現學術批評;誠心實意,關注科研生態,推廣科研經驗,倡導師生交流。2020年12月22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藍斐課題組與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田燁課題組以及同濟大學馬紅輝合作在Cell Reports上報導了題為 Ribosome 18S m6A Methyltransferase METTL5 Promotes Translation Initiation and Breast Cancer Cell Growth 的文章,研究了18S rRNA m6A1832的甲基轉移酶
  • 不止人類,動物也患癌還相互傳染,那吃了帶癌細胞的肉食會傳染嗎
    癌症在醫學上是惡性腫瘤的總稱,癌症有兩個顯著的特徵:細胞分裂失控和細胞轉移擴散。國外調查數據顯示,10歲以上的寵物狗45%以上死於癌症。而且有些動物的癌病毒傳染性極強,塔斯馬尼亞島袋獾數量在 20 多年中減少了約 80%,就是愛病毒傳染所致。
  • 肺癌腦轉移,癌細胞是怎樣入腦的?會有哪些跡象呢?還能治療嗎?
    肝臟、骨骼、腦及腎上腺等是肺癌容易遠處轉移的部位,其中肺癌發生腦轉移的病人大概有40%左右,一些病人初診時就發現有腦轉移,一些病人治療過程中、或康復期發現腦轉移。肺腺癌、小細胞肺癌容易發生遠處轉移,而肺鱗癌常常以局部擴散為主。那麼,癌細胞是如何進入腦部的?癌細胞之間的關係很一般,黏連性很差,容易從原發病灶脫離,逃跑的癌細胞有種特殊本領,滲透至血管、淋巴管內。
  • 兩篇Cell研究繪製腦腫瘤的免疫細胞圖譜!
    然後,他們整合了這些詳細、大規模的分析,以全面繪製每種腫瘤類型的免疫圖譜,並捕捉其固有免疫細胞功能狀態的差異。這種比較分析揭示了五種類型的免疫細胞主要作用於大腦TME:包括從身體其他部位進入大腦的單核細胞衍生的巨噬細胞;小膠質細胞--大腦中的常住巨噬細胞;相關的骨髓細胞稱為中性粒細胞;CD4+ T細胞,負責協調和調節免疫反應;CD8+(殺傷)T細胞破壞癌細胞,可通過檢查點阻斷免疫療法激活。
  • 「名家雲集,聚焦前沿」——中國腦科技創新發展論壇2020「雲上」召開
    本站訊(通訊員 邵文威)為聚焦全球腦科學技術的研究前沿,加速助推腦科學領域的繁榮發展,近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和天津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腦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雲端隆重召開。論壇涵蓋主論壇特邀報告、分論壇專題交流和研究生學術研討等三大版塊。
  • 人腦的「地圖」——腦圖譜
    人類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如果大腦「生病了」,醫生怎樣才能快速找到病灶、進行精準治療呢?想要解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對大腦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為了了解人腦的結構和功能,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 elife:系統性癌細胞免疫圖譜繪製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一些癌症免疫療法通過靶向癌細胞表面的特殊抗原分子來發揮作用。這些分子是由人類白細胞抗原(HLAs)在細胞表面呈現出來的,其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然而,免疫治療的研究往往只關注於一小部分HLAs。
  • Cell:構建出人類免疫細胞圖譜,可確定遺傳變異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基因組研究已將遺傳密碼中的數千個變異與人類疾病相關聯在一起。但是,這些關聯性並沒有輕易地揭示出這些變異如何影響細胞功能,或者表明科學家們如何可能進行幹預以降低風險或治療疾病。許多這些變異發生在基因之間的很大程度上未知的基因組DNA序列中,這些DNA序列可能指導細胞如何以及何時使用某些基因,但是它們實際調節哪些基因仍然是個謎。
  • PNAS:他汀讓癌細胞不能大口吃肉!科學家發現,他汀可以抑制癌細胞的...
    不過他汀抑制住了甲羥戊酸途徑之後,又是怎麼讓癌細胞死亡的?最近一項研究顯示,那些癌細胞可能是活活餓死的。不久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Zhihua Jiao和Peter Devreotes等研究發現,兩種他汀類藥物——匹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通過抑制甲羥戊酸途徑,導致細胞中香葉基香葉醯二磷酸(GGPP)的耗盡,抑制了癌細胞的大胞飲,讓癌細胞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而餓死。這一研究發表在PNAS上[1]。
  • 《Nature Medicine》揭示骨肉瘤肺轉移機制
    學術指導:黎志宏教授1月15日,一篇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文章揭示:骨肉瘤細胞通過正向選擇激活基因組中的某些增強子來獲得轉移能力。研究背景骨肉瘤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通常這些年輕的患者最終死於癌轉移,所有轉移病例中有四分之三轉移到肺部。在這篇發表的文章中,作者比對配對的原發骨肉瘤與其肺部轉移癌細胞增強子的表觀遺傳學狀態,發現某些增強子在癌細胞轉移發生過程受到了正向選擇被激活,使下遊基因轉錄增強,從而使細胞獲得轉移能力。一.
  • 華科的奇思妙想——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前沿青年團隊的調查報告
    周月明、黎敏非常贊同隊長蘭鵬飛描繪的前景,這讓大夥都很興奮。蘭鵬飛說,團隊三人都來自光學專業,組建之初他便考慮到了學科交叉、專業特長等,所以每周一次的碰頭會總有各種奇思妙想。比薛宇團隊更闊氣的蘭鵬飛團隊除了獲得學術前沿青年團隊300萬元資金支持外,還申報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經費,使「超快光學團隊」科研總經費達500萬元。
  • 科學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36:06 英國牛津大學Alison Simmons、HashemKoohy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 新研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新研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32:16 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Jason R. Spence小組研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 【科學普及】狹路相逢智者勝——對癌細胞反擊的反擊
    原創 董文靜 呂雷 細胞世界01 癌細胞的增殖,人類的噩夢眾所周知
  • 科學期刊《細胞》:研究表明,肥胖或可導致癌細胞腫瘤生長
    由於此前對人類癌症的分析揭示了 CD8 + T 細胞標誌物的類似轉錄變化,因此未來有望開發出一種利用新陳代謝來改善癌症免疫療法的幹預措施。這些「線索」促使研究人員繪製出了一份腫瘤中不同細胞類型在正常和高脂肪飲食條件下的代謝圖譜(metabolic atlas)。分析顯示,癌細胞會針對機體脂肪含量的變化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