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成長史中,戰爭對其起到了很大作用,這也是它的經濟快速增長的一種方式,但有一種仗一定是美國不敢打的,據專家說法,這種仗足以使美軍破產。
可以對一場戰爭的結果起到影響作用的因素有很多,武器裝備、兵力人數、自然環境、作戰指揮等,都在戰場上有著重要作用,還有一項最基礎也至關重要的便是經濟因素。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才能更好地保證武器裝備以及軍事物資的充盈。而美國的快速發展與戰時斂財就有很大關係。
不走尋常路,靠戰爭發展起來的國家
眾所周知,若是處於戰時,子彈等武器就是一種消耗品,但武器裝備一般造價成本比較高,這也意味著,在一場戰爭中,敵對國家之間不僅是一種軍事實力的較量,也是經濟能力的大比拼。而在二戰爆發初期,美國並沒有加入戰爭,而是站在一旁觀戰的同時,向其他加入戰局的國家出售大量武器裝備或是軍用零部件。像是蘇德戰場,它作為二戰中戰線拉得最長的作戰陣地,武器的消耗自然也會相當大,而美國的武器裝備正好有了用武之地,美國也依靠戰爭積累了頗為厚重的經濟資本。
戰爭的本質
據經濟學家研究表明,若是一個國家陷入一場戰爭,那麼其經濟至少會倒退15年,但是這項研究成果針對的是大部分國家,美國就是一個例外。它靠著戰爭機遇大賺一筆,享受到戰爭帶來的好處後,美國對於戰爭的態度也與眾多國家不同,據有關數據統計,自從二戰結束後到現在,由美國直接挑起的戰爭就在200起以上,它「以戰養戰」的策略讓自己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武器出口國。
但實際上對於身處戰爭中的國家而言,就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就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情。而一場戰爭過後,國家的戰後重建工作同樣需要資金的支持,再考慮到國家的社會、民生等問題都需要進行處理,由此看來,戰爭帶來的經濟損耗並不是一個容易承擔的數字。
讓美國打不起的戰爭到底是什麼?
美國實際上在出售武器裝備的同時,也參加過一些戰爭,但是它的戰爭成本就相對較低。一般情況下,它會選擇一些比較小的國家作為對手,而這些國家都會有美國想要得到的資源。若是戰爭取得勝利,美國就可以獲得資源財富,若是失敗,與小國的戰爭也不會是持久戰,美國還是可以全身而退。
但專家表示,這一種仗一定是美國不敢打的。我們知道,俄羅斯是美國最大的敵人,若是一旦開戰,首先擁有先進作戰裝備的美俄兩國,勢必會在激烈的戰爭中兩敗俱傷,並且這場戰爭在使用常規武器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很難結束,因此,美國對俄羅斯的一次次挑戰,都未曾敢跨越紅線,對俄羅斯開啟戰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