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伢的童年記憶裡,炸圓子一定是"最美家鄉味"的一個代表。
每年快到春節時,夾著溫熱肉香的圓子味道,在屋裡飄散。
除了肉圓子,武漢人喜歡吃的還有魚圓、藕圓子等品種。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武漢人愛吃的那些"圓子"。
升官渡黃燜圓子
漢陽人將吃酒席,就稱作"吃圓子",通常酒席上第一道菜就是黃燜圓子,充分顯示了它在當地美食之中的重要性。
將圓子蒸熟,淋上黃花菜、木耳勾芡,黃燜圓子就出爐了。
1991年開始做這道菜,漢陽人賀祖茂將升官渡黃燜圓子做出了口碑,從原來的升官渡搬到太子湖北路,很多老食客依舊是跟著他一路買過去。
賀師傅說,"炸圓子沒那麼多訣竅,就是原料要好。"
只用湖裡七斤以上的野生魚,搭配純五花肉。
兩者的配比之中,魚的用料足,口感自然"泡"。
黃燜圓子的吃法也很多樣,可以蒸、煮、炒、炸、黃燜,冬季下火鍋是個不錯的選擇。
蔡甸藕圓子
藕圓子,是武漢圓子家族的另一個獨特分支,在蔡甸一帶廣為流傳,是當地年飯的主要菜餚之一。
炸藕圓子"技術含量"相當高。首先是選擇優質藕,要磨成粉狀再調製,下鍋的時候,還得炸出圓滾滾的"外形"。
珍珠圓子
珍珠圓子,幾乎是所有武漢農家風味餐館的"標配",甚至是招牌菜,年夜飯上的主角之一。
風味濃鬱的肉餡,外面裹上一層軟軟糯糯的糯米,吃在口中的味道,與油炸圓子完全不同。
魚圓子
武漢的魚圓子有兩種,一種是純魚肉的,一種則是添加了肉在鍋裡油炸而成。
前者,最有名的是湯遜湖魚丸,而在油鍋裡炸出來的魚圓子,最有名的要數大嘴魚丸。
大嘴魚丸最大的特點是,魚肉和豬肉混合得當,炸出來的圓子口感非常特別,吃起來沒覺得肉多,但又不似純魚丸那麼單薄,吃上一口會戀戀不忘。
黃陂三鮮圓子
黃陂最有代表性的美食,非"黃陂三鮮"莫屬,由於這道菜中有魚、圓、糕,諧音年年有餘、家家團圓、步步高升的寓意,很受歡迎。
其中,就包括黃陂肉圓子。
選用7分瘦、3分肥的豬肉剁碎,配上魚紅、魚骨、澱粉和各種調料,酥炸而成,外表金黃裡邊香嫩。
同是圓子,地域不同,圓子味道、做法就截然不同
不同地域的圓子,不僅與當地的食材特點有關,更契合當地的飲食風味,成為最美家鄉味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