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裡的故鄉情 合肥伢最思念兒時的糯米圓子

2021-01-20 安徽門戶網站

編者按:跟爸媽走家串戶拜年、此起彼伏的鞭炮聲、熱氣騰騰的年夜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都覺得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甚至有「雞肋」的感覺。但在我們的記憶中,關於年味兒的回憶總是美好的。即日起,萬家熱線陸續推出「尋找記憶年味」系列故事,帶你回味幼時年味,懷舊一把!

在我的印象當中,對於年的記憶更多是停留在食物的記憶上,比如——糯米圓子。》》》60後老合肥人回憶「年味」:小時候能撿到爆竹炸就很開心

將豬肉剁碎,取大盆放入糯米,調入鹽、味精、澱粉、老抽、雞蛋搓成大小一致的圓子,吃的時候,將圓子下鍋炸至外硬,糯米香四溢別提有多誘人了。咬開的圓子冒著熱氣,吃起來外酥裡嫩。油炸過的圓子,不管是回熱吃,還是下在麵湯裡,都很美味。

那時候年紀小,或許一次性吃不下很多,但每回能從奶奶家帶回十幾、二十個圓子,在之後的幾天中,只要想到能吃上圓子,心裡就美滋滋的。

那是我在過年期間吃過的最好吃的食物。

在安徽,糯米圓子是本土一帶春節前必備的年節食品,春節家宴招待親友,糯米圓子寓意著團團圓圓、美滿幸福。那個時候,小孩子只管吃,不曾去想食物本身蘊含的意義。

只是後來,爺爺奶奶離世以後,過年聚餐更多是出現在酒店的宴席上。從前一大家子人團聚,忙著為過年的菜餚洗洗切切的熱鬧場面沒有了。而要想吃到從前的圓子也只有到大伯家才能享用得到(圓子大伯做得最好)。

再到近幾年,媽媽開始炸糯米圓子,我不用再眼巴巴地期待去親戚家才能吃到,但是年味卻越來越少了。(趙曉瑩)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樅陽|糯米圓子|圓子|糯米飯|糯米|白糖|樅陽
    記得後來有一年,估計肚子裡沒什麼油水,又逢長個子,我已吃了一大碗糯米飯,再去鍋臺盛一碗。「糯米不好消化,孬子哎,別吃撐著」,媽媽笑道。兩大碗糯米飯下肚,後來糯米圓子出鍋,我又吃了好幾個圓子,也沒撐著,想想那時候,胃口真好啊!
  • 肉圓子、藕圓子、珍珠圓子,都是記憶中的武漢家鄉味
    在武漢伢的童年記憶裡,炸圓子一定是"最美家鄉味"的一個代表。每年快到春節時,夾著溫熱肉香的圓子味道,在屋裡飄散。除了肉圓子,武漢人喜歡吃的還有魚圓、藕圓子等品種。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武漢人愛吃的那些"圓子"。升官渡黃燜圓子漢陽人將吃酒席,就稱作"吃圓子",通常酒席上第一道菜就是黃燜圓子,充分顯示了它在當地美食之中的重要性。將圓子蒸熟,淋上黃花菜、木耳勾芡,黃燜圓子就出爐了。
  • 做糯米圓子時,很多人弄錯了這一步,難怪口感硬,不會就學著
    做糯米圓子時,很多人弄錯了這一步,難怪口感硬,不會就學著對於傳統的菜餚,相信很多的人都是充滿好感的,畢竟很多的傳統菜餚都是經過了很多年的流傳,在這些年的流傳期間是慢慢的不斷的進行改變,所以這一些傳統菜餚不光是當中含有很多的文化和寓意,還有就是這一些傳統的菜餚吃起來的味道也是非常的不錯
  • 中國特產美食——安徽——合肥
    魚船剛找到硤山口時,天上突然烏雲翻滾,雷霆轟鳴,狂風大作,瓢潑大雨似傾如注,下個不停。漁姑將船劃到河邊停泊避雨,雨聲譁譁如同催眠之曲,孤獨的漁姑不由雙目欲閉,睡意綿綿,緩緩進入夢鄉。正在夢甜似蜜的時候,一個赤體嬰兒撲進她懷裡。她正欲問是誰家的寶寶,只聽一聲霹靂巨響把她從夢中驚醒,她忙張目起身,恰時一條紅尾金鱗大鯉魚從河水中躥進魚船裡,蹦到她面前,被漁姑捉住。漁姑正飢腸轆轆,把大鯉魚煮吃了。
  • 兒時的味道——炒米圓子
    孩童時期,特別喜歡吃辦酒席的炒米圓子,那時候,只要誰家辦酒席,炒米圓子是必不可少的,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那種吃起來糯糯黏黏的口感,讓兒時的我流了不少口水。這段時間呆在家裡,生活很是休閒,突然想起了兒時的最愛——炒米圓子,於是決定做一次,犒勞一下自己的味蕾。第一步,找到了家裡僅剩的炒米。第二步,高湯上鍋燒開,並在湯裡加少許的鹽。第三步,趁燒湯的時候,將少許肉剁碎和蔥姜蒜切碎。
  • 過年炸圓子,糯米圓子怎麼能少?
    糯米圓子的做法:所需食材:糯米、肉餡、蔥姜蒜、老抽生抽料酒、雞精、雞蛋步驟:第一步,將糯米按照煮飯的方法放在電飯鍋裡面煮熟(注意控制好水量,不要把糯米煮的太過軟爛,否則圓子的口感會不好);第二步,蔥姜蒜切碎和肉餡和好攪拌均勻,加入適量的生抽老抽和雞精還有鹽
  • 精緻甜食:紅糖糯米圓子,比多喝紅糖水強,女士請多吃
    精緻甜食:紅糖糯米圓子,比多喝紅糖水強,女士請多吃美味的食物還有養生的作用,這是我們現代人在吃東西時最注重的一點。紅糖糯米園子這種其實嚴格來說不算是特別的名貴,味道口感上也就是屬於甜品類的食物,但是它也是能夠有很不錯的滋養效果。
  • 記憶中的年味 淮南:吃圓子喝甜湯 團圓又甜蜜
    您訪問的頁面不存在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合肥師範學院學生秦瑞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淮南人,淮河岸畔屬楚國古地,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在她的記憶裡面,過年最開心的是可以吃到各色各樣的美食。年夜飯上最令她難忘的是圓子和甜湯。
  • 在家自己做甜品,做了一鍋糯米核桃豆沙圓子,一下子吃完了
    我呢,這個周末好不容易有了雙休,盡在家裡做些平時想去餐館吃現在又吃不到的東西,比如想吃麻辣香鍋了,就自己做麻辣香鍋,想吃韓國料理了,就自己做泡菜鍋,想吃川菜了,就自己做水煮魚,這麼一總結,發現做的都昌重口味的,大概在家裡關得久了,食慾都有些下降了吧。當然除了這些重口味的菜,甜品店也關門了,那我就自己動手做幾款,今天介紹的是豆沙核桃圓子。
  • 四川著名美食小吃珍珠圓子,家庭製作不一樣的川味
    珍珠圓子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材料的漢族小吃,各地有自己的做法,較有名氣的有湖北的豬肉圓子和四川的糯米圓子。但大體都是先做好圓子再滾以糯米蒸製而成,圓子蒸熟後,外面粘的整粒糯米發光油亮,形似珍珠,因而得名。糯米是糯稻脫殼的米,在我國南方稱之為糯米,而北方則多稱之為江米。糯米是製造黏性小吃,如粽子、八寶粥、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糯米也是釀造醪糟的主要原料。糯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
  • 最圓最美的月亮,在故鄉
    泊在故鄉灑下千絲萬縷的柔情幻化成遊子心中的亮色讓人久久仰望那就是故鄉最圓最美的月亮——題記我是在一個寂靜的秋夜,去陽臺上看我種的雛菊時,突然發現了,很多年前故鄉的那抹月光兒時的夏夜,一輪明月爬上樹稍,倒映在門前的水塘裡,時而起點微風,吹皺水面,月亮變成碎金散銀,風停下,它又靜靜地沉浸在水塘裡。這時母親早就把竹床用涼水抹了又抹,讓竹床乾淨而又清涼。我們兄妹就把它抬到離門前不遠的塘埂上乘涼,我們或躺或坐。
  • 合肥13個品牌被認定為「安徽老字號」 分別是……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公私合營改為國營「大眾早點店」,一直是合肥老百姓喜愛的美食店。1984年,合肥市政府支持市食品公司在「大眾早點店」的基礎上成立「廬州烤鴨店」。要知道,在當時用合肥古稱「廬州」做店名招牌的幾乎沒有,可見社會各界對廬州烤鴨這一傳統美食的認可。
  • 鄉土散文:寒地黑土美食情
    我的故鄉黑龍江省綏化市被稱為寒地黑土,廣袤的黑土地上盛產大豆、水稻、玉米,特產黃豆角、大蔥、土豆、白菜,我的味蕾從小到大都忠於這片黑土,黑土地上的飲食文化也承載著我的情感與記憶。東北四季分明,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太好,每到冬季冰封大地,都要靠醃酸菜、儲存土豆、蘿蔔、白菜存活。春節將近,也是冬季最冷的時節,條件好些的人家裡就要殺年豬。
  • 每年冬天都要做一罐這個,搭配雞蛋,糯米圓子煮一鍋,全家都愛喝
    每年冬天都要做一罐這個,搭配雞蛋,糯米圓子煮一鍋,全家都愛喝我是小C!用柴米油鹽烹飪菜餚,陪你走過三餐四季。紫米除了熬粥還可以做成米酒,紫米製作的米酒比起一般的糯米製作的米酒,營養價值更高,口感更醇香。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下紫米米酒糯米圓子羹的具體做法。每年深秋後,我都會製作一罐米酒,儲存在冰箱。早上煮一鍋米酒雞蛋羹,或者加入一些糯米圓子,圓子加入一勺可以吃到Q彈,口感更豐富。小時候媽媽也經常在天冷的時候,就會製作一罐米酒,我和爸爸是最愛米酒的。
  • 快來了解江蘇春天裡的美味,品味不容錯過的春季美食
    南京人春天最愛吃的時蔬,蘆蒿絕對算得上一號。蘆蒿素以江心洲、八卦洲野生的為最,紫紅蘆芽片片出水,摘之清香撲鼻,炒食鮮香嫩脆,具有清火潤肺之效。吃蘆蒿不易。每年蘆蒿最鮮美的時間非常短,過了三月四月就老了;更重要的是,蘆蒿吃起來費工更費時:蘆蒿只吃梗上最嫩的一小段,掐摘一盤蘆蒿要花很長時間,而且必須用手掐,才能提鮮揚清。所以呀,快來了解江蘇春天裡的美味,品味不容錯過的春季美食。松花團:清明過後,山上的松樹開花,松花粉便到了收穫的季節。
  • 兒時的回憶,家鄉的美味,苦珠豆腐入人心
    如果生吃樹上的果子,就會令人苦澀難堪,臉色發青,嘔吐不止,因而故鄉的親人就把這種樹叫做苦珠樹。如果把樹上的果子摘下來加工成豆腐形狀,做成一種菜品,就成了宴席上的珍饈佳餚,因而故鄉親人就把這種菜譜叫做苦珠豆腐。幾百年來,這種菜品一直就成為了故鄉親人宴席上最誘惑客人的美食之一。
  • 合肥:「炸圓子」裡的年味
    過年幾乎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擺放一大盆、堆得像寶塔一樣的油炸糯米圓子,又香又粘又爽口,大人孩子都愛吃。當地自古就流傳這樣一句俗語,叫「過年無『圓』不成席」。隨著時代的變遷,圓子的種類也越來越多,除了糯米圓子,現在有很多家庭做掛麵圓子、山芋圓子等。圓子就是和和美美,團團圓圓,象徵著幸福美滿,炸圓子、吃圓子其實是一種文化傳承,是人們對和諧家庭的一種祝福,對和諧社會的一種企盼。
  • 到他的水彩畫裡去尋找思念的故鄉
    寶古佬性格倔強、堅韌執著,最適合從事藝術。所以,寶古佬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大藝術家。水彩畫大師黃鐵山先生,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在藝術圈內,鐵山老自然是屬於聲名顯赫的一類。出生於1939年的他,是湖南省洞口縣人,1959年畢業於湖北藝術學院,曾任湖南省美協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委會(第一屆)副主任及第二屆主任,湖南省文聯副主席等。
  • 長豐這種美食製作技藝成功入選市非遺目錄!一看名字就流口水!
    評審專家一致認為,這16個項目具有在同一類型中最具代表性、在某一特定區域內最具影響力、有重大歷史文化及科學傳承價值、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處於瀕危狀態亟須保護等特徵。莊墓圓子圓子又叫大元寶,是中國許多地方過年必備的食品之一,被賦予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在長豐,圓子也是家家戶戶鍾愛的美食,有糯米圓子、掛麵圓子、燒餅圓子、綠豆圓子等,但最負盛名的還是莊墓圓子。
  • 兒時冬天,故鄉的雪
    兒時的冬天,雪是最美好的回憶。我家在北方,在華北大平原,到了冬天,樹木葉子全部落下,池塘裡密密麻麻的蘆葦也收割一空,這時候極目遠望,除了村莊,能看到地天銜接處。這還不是最極目的,一場大雪後,,村莊也成了白色,忘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