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經典劇目《五女拜壽》 講的是明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為官清正,對奸臣嚴嵩的專權深為不滿。在楊繼康六十壽辰之際,五對女兒、女婿前來拜壽, 家境貧寒的三女(義女)三春與丈夫鄒應龍遭到楊夫人的冷遇,被楊夫人趕出府門。楊繼康的族弟楊繼盛遭嚴嵩慘害,楊繼康受到株連,亦被削職抄家,逐出京都……三年後,出仕朝堂的三婿鄒應龍施計鬥倒奸臣嚴嵩,楊家冤案得以昭雪。適逢楊老夫人六十壽辰,眾兒女又來拜壽的故事。
《五女拜壽》 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並且把人間冷暖表達得淋漓盡致。故事來源於民間傳說,可是,故事的背後卻是真實歷史的發生。
楊繼康歷史上有沒有這個人,無籍可考;可楊繼盛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楊繼盛(1516年6月16日 -1555年),字仲芳,號椒山。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諫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遭誣陷下獄。在獄中備經拷打,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
鄒應龍,字雲卿,號蘭谷,蘭州皋蘭人,明朝官員。嘉靖三十五年進士。
明嘉靖間,嚴嵩父子當國,專權納賄,殘害忠良。自陷殺楊繼盛、沈練、張經等後,朝士側目,更無一人敢言。御史官鄒應龍想了許久,想找個機會將嚴嵩羞辱一番。因當時嚴嵩怒逐邱、馬二匠的事,於是鄒應龍就想用這件事情來羞辱嚴嵩。鄒應龍與開山府「常保童」計劃好,等嚴嵩到開山府,常保童就痛打嚴嵩,但是不能打他臉,我自有用處。隨後,鄒應龍便到嚴府,假裝告密,說常保童把他之前趕走的兩個工匠給藏起來了,說話之間儘是奉承趨炎附勢的樣子,嚴嵩便相信鄒應龍的話。
之後嚴嵩取到聖旨,便去開山府搜查。嚴嵩到了開山府之後,常保童依計行事,責備嚴嵩見了先帝的畫像卻不跪拜,於是便命家將拿出金鐧痛打嚴嵩。嚴嵩吃痛,狼狽地逃走了。鄒應龍隨後就到了嚴府,見嚴嵩要奏明陛下就對他說:宰相你衣著整齊,臉上也沒有抓痕,皇上怎麼會相信你所說的話呢。嚴嵩聽後覺得很有道理,立刻叫鄒應龍打自己。鄒應龍故意推諉。在嚴嵩再三請求之後,鄒應龍便開始打罵嚴嵩,邊打邊罵,將自己心中的憤恨發洩的痛快淋漓,而嚴嵩卻並不知情,還以為鄒應龍這是在幫他,如此愚昧,實在是可笑。
嚴嵩把持朝政,排除異己,其子世蕃「憑藉父權,專利無厭,私擅爵賞,廣致賂遺」。鄒應龍不畏強暴,冒死上書,彈劾嚴嵩父子及其黨羽,「嵩以臣而竊君之權,世蕃復以子而盜父之柄」,「嵩父子故籍袁州,乃廣置良田、美宅於南京……」。嚴世蕃在母喪期間,「聚押客,擁豔姬,恆舞酣歌,人紀滅絕。至鵲之無知,則以祖母喪為奇貨。所至驛騷,要索百故,諸司承奉,郡邑為空」。奏請「斬世蕃首,懸之於市,以為人臣兇橫不忠之戒」。明世宗閱奏後,將嚴世蕃斬首示眾,嚴嵩革職為民,查抄其家產。鄒應龍扳倒了權傾朝野、貪贓枉法的嚴嵩父子,為國為民除了大害。
楊繼盛彈劾嚴嵩被害,鄒應龍扳倒權奸嚴嵩父子的故事在歷史上真的存在,五女拜壽就是以這段史實為背景而創造的一個感人故事。
更多精彩歷史故事,敬請關注騎著毛驢讀書人,歡迎評論、指正,精彩故事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