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鄉愁,全在地鐵站名裡了

2020-12-11 騰訊網

來源 | 鳳凰網讀書

1969年10月1日,北京首條地下鐵道竣工通車,1971年1月15日投入運營,從此,北京有了地鐵,這也是中國建成的第一條地下鐵道。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北京的軌道交通線路可謂四通八達。截至2019年底,北京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已達22條(含磁懸浮S1線和現代有軌電車西郊線),總長度近700公裡,線路覆蓋北京市12個市轄區,日均客運量達上千萬人次,地鐵已成為人們出行最為快速、便捷、環保和安全的交通工具。

北京是有著3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都,而作為標誌性稱謂的地名,則伴隨著北京的發展而發展,變化而變化。北京的地名不但由來已久,且涵蓋範圍廣泛,獨具地方特色。地鐵車站的命名可以說是北京地名文化的延續,是地鐵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命名車站很大限度地採用了許多老地名,甚至是幾近消失的地名。它們是歷史,也是文化,既通俗,又易記,是老北京留下的為數不多的歷史符號。

可以說以老地名命名地鐵站名,是北京地鐵站名的一大特色,也是「記住鄉愁」的一種形式,而「鄉愁」是銘記歷史的精神坐標。北京的許多地名已傳承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儘管許多景觀與風物幾近消失,但人們對它們依舊眷戀,那揮之不去的鄉愁鐫刻在記憶之中。如今,北京的許多地名以「地鐵站名」的方式被保留下來,既是留住了「根」,也是北京文化的傳承。

蓮花橋站

蓮花池是北京城的發祥地,故有「先有蓮花池,後有北京城」之說。

遼天慶五年,即金收國元年(1115 年),金定都於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稱「上京會寧府」。金天德元年(1149 年),海陵王完顏亮成為金朝第四位皇帝,他主張遷都燕京( 今北京),但遭到大多數官員的反對。為給遷都製造輿論,他在上京栽了200 棵蓮花,都未成活。這裡有何道理?他的親信逢迎道:「自古江南為橘,江北為枳,非種者不能栽,蓋地勢也。上京地寒,唯燕京地暖,可栽蓮。」金貞元元年(115 3年),完顏亮在遼代燕京城舊址,即西湖畔(今北京城區東南部廣安門一帶),建成金中都,並命名為「中都大興府」。遷都後,又詔令在西湖大量種植荷花,並將其更名為「蓮花池」。

金中都城與明清北京城位置對照圖

據《北京的橋》記載:歷史上蓮花池曾稱「西湖」和「 太湖」,《水經注》稱該湖「 東西二裡,南北三裡,蓋燕之舊池也」。蓮花池是遼、金都城用水的主要。西湖水主要來自地下湧泉,湖水東南流經遼南京城西、南護城河,這段河就是今天廣安門外流經甘石橋的蓮花池。金中都改造遼南京城時,遼城西、南護城河成為金中都城的內河,為大內的太液池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元代都城遷往東北部,至明代時水面還很大。清代以後蓮花池淤積嚴重,湖面逐漸縮小。

湖岸上的土山被窯場燒成了磚,由此地下水位下降,到20 世紀70 年代湖底徹底乾涸。1982 年闢為蓮花池公園,2000 年12 月一期工程完工後對外開放。

1994 年修建三環路時在其西北部修建了一座立交橋,稱「 蓮花橋」,位於海澱區與豐臺區交界處。

蘋果園站

北京最早的地鐵線路,呈東西走向,串聯石景山、海澱、西城、東城、朝陽5個行政區。西起蘋果園站,與6號線、S1線銜接,東至四惠東站,與八通線銜接,全長31.04公裡,設有23座車站,換乘站11座。

蘋果園初稱「蘋果村」,始於明代。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從山西等地移民至京畿,由此形成許多村落。這些村莊由「四署」統轄,即蕃育署、嘉蔬署、良牧署、林衡署。京西的移民專門負責果樹的栽種,謂之「果戶」,由林衡署管轄。明代《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記載的果戶村落便有魯姑村、東安祖、上營、中營、下營、石井村、黃村、蘋果村等。

永樂十四年(1416年),皇帝下詔:嚴禁無幹人等私入御果園內。無論是皇親國戚、勳官重臣,敢有以身試法者,每人一律罰交九匹馬、九副馬鞍、九連獵鷹、九隻獵犬,還要罰繳一百兩白銀,一萬貫寶鈔。由於林衡署果園的勞作異常繁重,果戶們不堪忍受深重的壓迫,經常逃亡,大多返回山西老家。朝廷通過捉拿、嚴懲等手段,治罪於果戶,但成效不大。無奈之下,朝廷不得不做出讓步,《續文獻通考》載:「隆慶五年(1571年)四月,詔免林衡署果戶房號稅。」

明朝滅亡後,蘋果樹被砍伐殆盡,果戶被遣散,果園成了清八旗兵的演武場,康熙皇帝曾在此舉行閱兵儀式。《康熙起居注》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皇帝在石景山舉行閱兵儀式,場面極其宏大。民國時形成村落,稱「蘋果園村」,當時只有幾十戶人家,此後村域逐漸擴大。

20世紀50年代首都鋼鐵公司在此興建宿舍區,60年代後期修建地鐵時,在此設置「蘋果園站」。

大望路站

北京地鐵一號線

說到西大望路,不能不說北京人最為熟悉的一個地名:八王墳。

它位於西大望路西南側,通惠河北岸。這裡曾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的墓地,因他在清朝初期開國諸王的排序中列為「八王」,故將他的墓地俗稱為「八王墳」。

愛新覺羅·阿濟格,生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為多爾袞之胞兄。清初名將,剽悍少謀,初授臺吉(清代對蒙古貴族封爵名,位次輔國公),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以軍功授貝勒,清崇德元年(1636年)晉封武英郡王,順治元年(1644年)封和碩英親王。順治五年(1648年) 又以平西大將軍督師徵討姜瓖在大同的叛亂。在九江又招降明軍左夢庚部。他要求封叔王,被攝政王多爾袞拒絕。多爾袞死後,他企圖攝政,被削爵幽禁賜死。其骨灰埋葬於通惠河畔一處荒涼之地,即後世所謂的「八王墳」。

康熙帝在位時開始重新重視阿濟格的開國功勳。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八王墳,規模宏大。辛亥革命後,該墓遭到嚴重破壞。日偽時期又多次被盜,到了1949年前後,該墓已經破敗不堪,此後被建成工廠及居民區。隨著東長安街向東延長,開通了八王墳到公主墳的1路汽車,由此使「 八王墳」這個地名逐漸被人們所熟知。1965年,八王墳一度被改名為「 建光東裡」,1977年恢復原名。

1989年7月修建「 復八線」,2000年12月開始修建「八通線」,即八王墳至通州( 土橋)。2000年6月「 復八線」與原地鐵1號線相連且貫通運營至四惠東站,並在八王墳附近設站,原本稱「 八王墳站」,但有人提出異議,說「 墳」字不雅,於是便以此站地處西大望路北段而得名「大望路站」。

火器營站

火器營站位於海澱區南部偏北,藍靛廠路與藍靛廠北路交會處南側,長河(京密引水渠)西岸。

北京地鐵十號線

火器營是清代專門操演火器的軍隊,操演的火器有鳥銃、子母炮等。最早設火器營在康熙三十年(1691 年),選八旗滿洲、蒙古習火器之兵,另組為營。清朝定都北京後,分設內外二營操演,在城內的為內火器營,在城外的為外火器營,即藍靛廠火器營。

為加強京畿的防務,也為了給八旗火器營兵提供一個合練之地,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乾隆皇帝下令在京西藍靛廠設置外火器營。外火器營的西門和南門外各有教軍場一座,西門頗大,為八旗會操練兵之地,有檢閱大殿,稱「演武廳」。在西門與演武廳之間路北,有北房五大楹,進門則是院落,極大,有各種房屋三十間,此處為負責全營軍事訓練、火器製造和發放俸米俸銀的地點。營中還有專職製造炮彈、槍藥和各種戰鬥所需的火器庫,營兵平時演習弓箭、槍炮技術,並擔負京師的警戒任務。

外火器營教場平面圖(楊祖良臨摹首都博物館藏畫)

外火器營設立後的百餘年間曾多次參戰,「平準噶爾、定回部、掃金川,降、鎮安南、屏衛關隴,鞏固邊疆」。到了清末,火器營的武器陳舊,兵丁戰鬥下降,旗民餉銀不能足額發放,生計日益艱難。

辛亥革命以後,旗營相繼解散,逐漸變成居民區,村民以滿族人居多。「七七事變」後,日軍佔領了北平,也闖進了火器營,他們推倒了北面的營垣,將北邊的四旗地界全部劃入他們徵地的範圍。民國後期,旗營的絕大多數營房及其他建築逐漸毀壞或廢棄,此後形成一個巨大的村落,屬四季青人民公社藍靛廠(遠大) 大隊( 村) 轄域。2002 年以來,火器營及周邊村域被拆遷改造。

蘇州街

蘇州街站位於海澱區東南部,海澱南路與蘇州街交會處。

北京地鐵十號線

清代《日下舊聞考》載:「萬壽寺之西路北設關門,內有長衢列肆,北達暢春園,為萬壽街,居人稱為蘇州街。」由此可見這條古老的街道南起今天的萬壽寺,北經海澱鎮西側,至暢春園。

《嘯亭雜錄》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皇帝以為聖母祝賀七十大壽為由,仿照江南街景,從萬壽寺開始一直往北到海澱鎮、暢春園沿線,大興土木,建成了一條長達數裡的蘇式商業街,得名「買賣街」,俗稱「蘇州街」。「街長三裡許,肆宇櫛比,錯落有致。五步一樂亭,十步一劇臺。」各種商店均仿照蘇州樣式,並從姑蘇城裡選派商人在此經營,喧鬧的街景商鋪、喃喃的吳儂軟語,使人好像置身於繁華的蘇州街頭。嘉慶五年(1800年),有「勤儉皇帝」之稱的嘉慶皇帝嫌其街靡費擾民,乃罷除之。嘉慶末年,因順天府尹蔣之照所請,每屆萬壽寺廟會之期,許多鄉民在蘇州街自由設市,由禁地逐漸變成公共市場。

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後,古樸典雅的蘇州街也被焚毀。民國時因長久失修而破敗不堪。直到1949年後才開始對其路面和兩側店鋪進行修繕,並以倒座廟為界,分南北兩段。北段樓堂店鋪較多,南段兩側多為農田。1983年和1984年修建西北三環路和萬泉河路時,各佔其部分路段,其餘之南北兩段仍以「蘇州街」而稱,但已無昔日勝景。

望京站

望京站位於朝陽區北部偏西,湖光中路、宏昌路與廣順北大街交會處,可與15號線換乘。

北京地鐵十五號線

「望京」之名由來已久。一是因望京墩而得。望京墩建於明景泰元年(1450年),當時的明王朝正處在戰亂年代,北方蒙古族瓦剌部不斷進犯,戰事頻繁。兵部尚書于謙為了加強北京城防,便奏請皇上:「京城四面,因無墩臺瞭望,寇至不能知其遠近及下營處,卒難提備,可用四面離城一二十裡或三十裡築立墩臺,以便瞭望。」景泰皇帝朱祁鈺馬上恩準,不久便在京城周邊地區築起多座瞭望敵情的墩臺。當時「墩高三丈,闊十二丈」,日夜有重兵看守。據說天氣晴好時站在高臺上能夠望見東直門的城樓,也稱「望京墩」。明朝滅亡後,望京墩逐漸荒廢。

明代以前望京墩附近曾有一個小村子,明後期逐漸擴大,並分為南北兩個村子,北面的村子較大,叫「大望京」;南面的村子較小,叫「小望京」。兩村以一條小河相隔,「大望京」居東,「小望京」居西,此後其「望京」之名延續了幾百年。

二是說「望京」二字為乾隆皇帝所賜。相傳有一次乾隆皇帝到承德避暑山莊時路過此處,當時天氣炎熱,他便走到路邊一個高坡處的茶攤上喝茶。當他站在高坡上朝西南方瞭望時,隱隱約約地看見了一個城樓,便問隨行太監那是什麼城。太監看了看,便說是東直門城樓。乾隆一聽很高興,想不到此地離京城這樣遠還能看到,於是即興賜名為「望京」,從此附近的村落被稱為「望京村」。

如今望京住宅區的大部分區域不屬於歷史上的望京村,而屬來廣營鄉和將臺鄉所轄,真正的望京村在其東部,也即京順路(京密路)旁。

本文節選自

《北京地鐵站名掌故》作者: 戶力平

-END-

相關焦點

  • 以老地名命名,北京地鐵站為何採用「公主墳」「大瓦窯」等名字?
    《北京地鐵站名掌故》,戶力平著,東方出版社出版可以說以老地名命名地鐵站名,是北京地鐵站名的一大特色,也是「記住鄉愁」的一種形式,而「鄉愁」是銘記歷史的精神坐標。北京的許多地名已傳承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儘管許多景觀與風物幾近消失,但人們對它們依舊眷戀,那揮之不去的鄉愁鐫刻在記憶之中。如今,北京的許多地名以「地鐵站名」的方式被保留下來,既是留住了「根」,也是北京文化的傳承。《北京地鐵站名掌故》不是地方志,而是一本以北京人的眼光介紹北京地鐵站名的讀物,只求簡要,不求周全。
  • 北京啟用新版地鐵站名英文譯法 將逐步擴展至地鐵全路網
    12月31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為適應推進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新形勢,提高本市地鐵站名英文譯寫的科學性和適用性,北京啟用新版地鐵站名英文譯法,並將逐步擴展至地鐵全路網。近日,北京市外辦會同交通系統相關單位,依據《地名管理條例》《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GB/T16159)和《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GB/T30240)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結合近些年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外專家、新聞媒體和熱心市民對我市地鐵站名英文譯法的意見建議,組織外語翻譯、漢語拼音、導向標識、地名管理等領域的中外權威專家反覆論證,確定了「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站名英文譯法」,
  • 北京:地鐵站英文名 東西南北隨意翻
    記者統計發現,絕大部分景點地鐵站都是英文譯名,比如八角遊樂園站、雍和宮站、奧林匹克公園站和園博園站等。但也有大鐘寺站等採用拼音直譯。  5所大學  倆用拼音仨用英文  地鐵站名中也會出現高校和單位名稱。
  • 北京啟用新版地鐵站名英文譯法
    北京啟用新版地鐵站名英文譯法記者近日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本市研究確定的「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站名英文譯法」,已在2020底發布的新版軌道交通線網圖中率先應用,並將逐步擴展至地鐵全路網系統。為提高本市地鐵站名英文譯寫的科學性和適用性,回應社會各界關切,近日,北京市外辦會同交通系統相關單位,依據《地名管理條例》、《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GB/T16159)和《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GB/T30240
  • 簡單明了,體現服務,北京啟用新版地鐵站名英文譯法
    記者近日從市交通委獲悉,本市研究確定的「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站名英文譯法」,已在2020底發布的新版軌道交通線網圖中率先應用,並將逐步擴展至地鐵全路網系統。為提高本市地鐵站名英文譯寫的科學性和適用性,回應社會各界關切,近日,北京市外辦會同交通系統相關單位,依據《地名管理條例》、《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GB/T16159)和《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GB/T30240)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結合近些年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外專家、新聞媒體和熱心市民對本市地鐵站名英文譯法的意見建議,組織外語翻譯、漢語拼音、導向標識、地名管理等領域的中外權威專家反覆論證
  • 一個地鐵站冒出倆英文名 北京公共場所外語標識正在修訂
    原標題:一個地鐵站冒出倆英文名,北京公共場所外語標識正在修訂   地鐵的英文站名該如何翻譯?北京早在2006年便出臺了地方標準進行規範。從2018年開始,隨著多條新線路的開通,北京開始逐步採用新的地鐵站名英文譯寫規則。
  • 地鐵站名知多少|它不僅是車站的稱謂,也是北京的地理文化符號
    地鐵站名知多少 北京地鐵一號線篇 地鐵站名不僅是地鐵車站的稱謂,也是北京的地理文化符號 玉泉山地處頤和園西側,因泉水自高處「龍口」噴出,瓊漿倒傾,如龍噴汲,「水清而碧,澄潔如玉」,故得「玉泉」之名,山以泉名,得名「玉泉山」。 玉泉路曾多次改建,後拓寬成12米寬的柏油路,逐漸成為北京西部的一條交通要道。
  • 北京地鐵站名裡的故事:16號線中段「孝心」多
    我們的小專欄 《地鐵站名裡的北京故事》 請到了北京文史專家 《北京地鐵站名掌故》 一書的作者戶力平 跟您聊聊 北京地鐵站名裡
  • 北京10座地鐵站率先設置口罩自助售貨機
    為滿足乘客疫情期間乘車防護需求,北京地鐵已在10座車站設置了10臺具備口罩售賣功能的自助售貨機。但昨天(16日)記者體驗發現,部分售貨機安裝在付費區內,乘客沒口罩進不了站,臨時買口罩需尋求站內工作人員幫助。
  • 一個地鐵站冒出倆英文名,北京公共場所外語標識正在修訂
    地鐵的英文站名該如何翻譯?北京早在2006年便出臺了地方標準進行規範。從2018年開始,隨著多條新線路的開通,北京開始逐步採用新的地鐵站名英文譯寫規則。現北京地鐵車站英文站名譯寫,除具有專有英文的站名外均參考拼音的譯寫方式。雖然地鐵站名增加了一個字母「a」以示區分,但車站周邊的公交站、地名等均未添加,仍然採用漢語拼音的規範進行譯寫。如路牌上的「管莊路」譯作「GUANZHUANG Rd」,公交「管莊」站也譯寫為「GUANZHUANG」,雖然站內的標誌已經更改完成,但地鐵站外的站名燈箱、沿街的指路牌目前卻沒有更改。
  • 我們分析了3447個地鐵站,發現了中國城市地名的秘密
    不過,雖然方位詞在全中國的地鐵中都通用,但像北京這樣這麼「四平八直」地強調東西南北的,你絕對找不到第二個!不信,你打開北京的地鐵圖,整個地鐵線路都是左右對稱、規規矩矩的。左邊有天安門西,右邊就有天安門東,南邊是天通苑南,北邊就是天通苑北,有網友開玩笑說,「正好湊了一波天北天南天西天東」,是不是有種指南針的既視感?強調東南西北,左右對稱的北京地鐵。
  • 西安地鐵站名很多是大寫拼音 怎麼不用英文呢?
    然而,在西安逐漸走向國際化大都市的過程中,地鐵站中的站名下方卻始終是大寫拼音,如ZHONGLOU、BEIKEZHAN、CHUANGXINGANG這樣的大寫英文字母。為了西安與國際接壤,可否將地鐵站中的導向牌裡的站名大寫拼音更換為英文?回復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地鐵車站屬公共場所,英文譯寫須執行國標《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地標《公共場所公示語英文譯寫規範》等規範、標準。
  • 車站設口罩自助售貨機救急,記者赴地鐵站、火車站和機場體驗
    下一步將逐步推進該類機具在地鐵全網的布設,力爭儘快實現全線路覆蓋。根據健康防護指引,目前公眾在室外環境原則上可不戴口罩,但進入公共運輸場所時必須佩戴口罩。一些粗心的乘客出家門時忘了隨身攜帶口罩,到了地鐵站發現時卻為時已晚,進不了站無奈只好回家取。如果能在地鐵站內買到口罩,將極大方便這些乘客的出行。
  • 地鐵站裡的新生意,透明屏蔽門秒變廣告屏
    記者 | 唐俊經常在北京乘坐地鐵的乘客,最近可能發現不會少地鐵站臺屏蔽門,變成了約120寸的顯示屏,上面在播放廣告或者乘車信息。將這種霧化玻璃當做投影屏幕運用到地鐵站廣告,還屬先例。對於常年處於虧損的地鐵公司來說,廣告是其重要的一塊收入。傳統上的廣告基本是粘貼在牆上的平面靜態廣告,一些城市將語音廣告加入到廣播報站中。地鐵屏蔽門變為顯示屏,開闢了一個新的廣告空間。
  • 獨立包裝、一元一枚 北京多個地鐵站增設掛壁式口罩售賣機
    (原標題:獨立包裝、一元一枚 北京多個地鐵站增設掛壁式口罩售賣機)
  • 北京:一些公交站名讓人摸不著頭腦
    單位早已搬走,公交站名卻一直沒變;站名裡的路口,離站牌還有半站地遠;同一個站點,卻有兩個不同的名稱……記者近日走訪時發現,北京的個別公交站名讓人有點兒摸不著頭腦。  登錄市自然資源委主辦的北京地名網,記者查詢到,藍色港灣門前的這條路,成路於1961年,因穿過原棗子營村,曾名棗營路。1990年,朝陽區撤銷棗營路地名,2005年,這條路由市規劃委朝陽分局審批命名為「朝陽公園路」。儘管道路有了新名字,但這15年來,公交站用的還是老路名。  公交站名跟不上變化的情況,不光出現在路名變更上。
  • 【誰不說俺家鄉好】畫卷裡的鄉愁
    【誰不說俺家鄉好】畫卷裡的鄉愁 2020-12-15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稻作人家」紀事:民宿裡的鄉愁記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稻作人家」紀事:民宿裡的鄉愁記憶  遼寧盤錦市大窪區榮興街道,坐落著遠近聞名的榮興稻作人家民俗村,在吸引眾多省內外遊客前來體驗稻作文化、感受遼河口文化的同時,也摸索發展出農村第三產業的新業態:民宿。
  • 事發廈門地鐵站!3名男子被抓了!監控曝光!
    太可惡3名男子竟在廈門地鐵站內做這種齷齪事女子嚇得驚慌失措監控拍下憤怒一幕 提醒所有人 就在這時 該名男子竟伸手抽走 段女士放在上衣口袋裡的手機後
  • 可愛的公仔是在地鐵站的櫥窗裡的
    這些可愛的公仔是在地鐵站的櫥窗裡的哦。早上出來地鐵站人不多~地鐵站出口就在大阪城公園門口,這是公園邊緣一個小小是市民遊樂設施。大阪城公園裡看到好多跑步鍛鍊的人~麻雀和鴿子在廣場上和平相處~~之前提過,日本的烏鴉真的特別多,大阪城公園裡也是隨處可見,完全不怕人的~大阪城天守閣的遺址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