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修感到修行的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

2020-12-21 阿彌陀佛念我

1.淨空法師:很多同修感到修行的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

許多同修們常常感到我們修行的功夫不得力,為什麼原因不得力?實在講就是不懂得修行的方法。念佛以為念這句阿彌陀佛就行,讀經也認為這個經典從頭到尾一天念個一遍、二遍也就行,這決定不是修行,而是發生了很大的誤會。『行』是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行是指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有了錯誤,要把錯誤修正過來,這才叫修行。

我們要問,我們念這句佛號,這些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有沒有修正過來?我們每天讀經,《無量壽經》念了一遍、二遍,有人念十遍、八遍,對於那個「行」有沒有修正過來?如果沒有,那麼我們念佛讀經,就是古人所講的「口善」,只口善而已!除口善之外,什麼好處你也沒得到。口裡沒罵人,念經,這口善,因此功夫不得力。功夫要真正得力,要懂得修行、依教奉行!奉行就是依照經典的理論、教訓來修正我們的行為,這個功夫就得力了。可見得這個經不光是念的,念當然很重要,念得很熟,常常記在心裡。如果說忘掉記不得,那我們修行的標準就失掉了。所以首先要把這些教訓牢牢的記住,這就讀誦目的在此地。

真正修行就是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的時候,能夠想到經典裡面的教訓,我這個念頭該不該有?我這話該不該說?我這事該不該做?經典是標準!依照經典要遵奉,這叫修行。所以一定要曉得依經的宗旨,這個宗旨就是裡面講的教訓,裡面給我們說的標準,修行的方法,標準。

無量壽經玄義  (第五集)  1994/10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05

2.淨空法師:什麼叫假念佛?口裡有佛,心裡有魔,得不到如來本願的加持

【末世修行。多諸障難。陰魔幹擾。】

『陰魔』是《楞嚴經》上講的五十種陰魔。種是種類,五十大類,每一類裡面魔子魔孫無量無邊,魔在哪裡?魔就在我們周邊,我們眼睛所見的,耳朵所聽的,六根所接觸的都是魔境!你說我沒有見到。那是你迷惑顛倒,你果然見到了,那魔都害不了你,就是因為你不認識他,你把他當好人,所以他才障礙你。這個魔就是折磨,阻撓你修行,讓你念佛不能得三昧,念佛不能得一心,這都是它在障礙。如果沒有這些魔來擾亂,那我們這個地方學佛應當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差別。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很容易為什麼?沒有魔障,這是一定要清楚。

【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

我們讀到這兩句的確是非常的感嘆,多少好心修行人,行人就是修行人,見解稍稍偏差,偏在哪裡?偏在神通。喜歡神通,喜歡感應,喜歡知道前生的事情,喜歡曉得來生的事情,這就是正見偏差,於是怎麼樣?很容易上魔的當。魔跟你講神通,魔跟你講感應,魔來誘惑你,你不知不覺就入了他的圈套。原本好心發心學佛到後來變成魔,學魔了,還以為自己在學佛,還學得不錯。這學佛變成魔,現在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見到太多太多。

【楞嚴雲。】

佛很慈悲,《楞嚴經》上教我們一個方法。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這四句是《楞嚴經》五十種陰魔裡面,佛教給我們如何能夠遠離群魔,守住正念,這四句話就非常重要。這四句話簡簡單單的說,學佛人一定要保持平常心。什麼叫『聖心,聖解』?以為自己成了菩薩、成了羅漢,也有以為自己成了佛,這就是聖心。學佛我們目的是成佛,為什麼不許有這種念頭?諸位要懂得佛法基本的修學,講到基本修學佛是破二執,破我執、破法執,《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他自己認為我證得阿羅漢、我成佛,你們是凡夫。你想想看,他有沒有四相?我成佛了,我相;你們沒有成佛,人相、眾生相,四相具足,假菩薩!不是真的。所以諸位要曉得真正修行證果的人心地清淨,決定沒有一絲毫分別執著,聖心、聖解就是分別執著,錯!心不清淨,這就上了魔的當,所以說『即受群邪』,邪就是魔,邪知邪見。

【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

『泥犁』是地獄,學佛學到最後,果報在阿鼻地獄,你說這冤枉不冤枉?不是佛法有差錯,是他自己學錯,佛法沒有偏差,他自己心裡有偏差。

【念佛法門。行人發心念佛。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被。護持行者。魔不能擾。】

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念佛人也著魔,那跟這個說的不相應?其實他不是真念佛,真念佛的人,阿彌陀佛、諸佛如來都加持他,他是個假念佛人。什麼叫假念佛?口裡有佛,心裡有魔,那是假的,得不到如來本願的加持。這話怎麼說?口裡念佛,心裡頭還有名聞利養,還有是非人我,還有貪瞋痴慢,那是魔,所以嘴巴裡有佛,心裡有魔,魔的力量強,口裡佛的力量弱,佛不加持。佛加持什麼樣的人?心上有佛,心裡頭有佛當然就沒有魔,沒有魔就是沒有是非人我,沒有貪瞋痴慢,心裡沒有,沒有分別執著,這些道理、事實真相一定要明了。下面引《十往生經》一段話來證明,經上說:

【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

『願往生』就是心裡有佛,心裡頭有佛的,心裡真正想往生,真正想見阿彌陀佛,這心上真有。

【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這就是佛加持。也許有人要問:世間念佛求往生的人那麼多,除我們這個地球之外,還有他方一切諸佛國土,阿彌陀佛那些護法神哪有那麼多?每個人都派二十五個護法神保佑的時候,哪來的那麼多護法神?你看我們還沒念佛,心裡就懷疑、就分別執著,這就是知見錯誤。我們確實不知道佛菩薩的境界,那些護法神是什麼人?都是菩薩化身的,你們諸位要是讀《華嚴》,你就曉得。《華嚴經》裡面有許許多多的神眾散布在人間天上六道之中,其實這些神眾到底是些什麼人?全是大菩薩化身在六道裡面,以種種方便去接引眾生,所以這些護法神是菩薩化身。

菩薩的能力跟佛一樣,像《梵網經》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是化身!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這些護法神也是千百億化身。我們理明白了,事實真相搞清楚,就沒有懷疑,我們完全肯定相信佛經所說的一切話都是真實語。只要我們真正想往生,真正想見阿彌陀佛,必定得到諸佛護念,護法神的擁護。魔再多,力量再大,他也沒有辦法接觸到我的身邊,這些全都是事實。

【彌陀經雲。】

《彌陀經》雲,這就更直捷了,這是淨宗的主要經典。經文裡頭說: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前面是講護法神保佑你,這個地方是告訴你,一切諸佛護念你,你怎麼會遭到難?你怎麼會遇到魔障?這不可能的事情。這裡面必須要注意到的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標準是什麼?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我們自己是不是經上所說的這個標準,善男子、善女人是不是這個標準。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上給我們講的三福就是標準。淨業三福我們都做到了,就是此地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怎麼知道?大家念念《觀無量壽佛經》就知道。韋提希夫人一心一意求生淨土,請求世尊教給她往生的方法,世尊沒有教給她方法之前,先跟她講淨業三福,從淨業三福的基礎上再教她信願持名,她順利的往生,達到她的願望。所以淨業三福裡面的十一句統統都做到,才是這個善的標準。這是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的。

『聞是經受持者』,聞這裡面包含著理解,聽到這部經,明白佛陀的教誨,依教修行,這就是受持。『及聞諸佛名者』,這個諸佛名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六字洪名,一心稱念。這個稱念就是淨業三福最後的一句利益眾生,勸進行者。怎麼勸?「南無阿彌陀佛」,別人聽到了,這個佛號種子種到他八識田裡面去了,時間久了人家也跟著念了,這就是勸進行者。所以稱念是自行化他,這樣的人,『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重視的「皆」。我能這樣做,我也得一切諸佛護念;你能這樣做,你也得一切諸佛護念。皆得!皆是平等的,並不是說菩薩念他得到,我們念就得不到,不是的,皆得,平等得到。

【是故念佛人有四十裡光明燭身。魔不能犯。】

魔不會接觸你,不敢侵犯你,你有佛護念,有菩薩擁護,護法善神保佑。

無量壽經玄義  (第三集)  1994/10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03

3.淨空法師:我們的信不是真實信,怎麼知道不是真實信?

『若能諦信』,我們要是能都信,沒錯,是信不是諦信。諦是什麼?諦是真實,我們是信不是真實信。怎麼不是真實信?假如說今天晚上有一個機會你可以去賺一千萬,你馬上就去了,絕對不會來聽經,今天晚上可以賺一千萬,我到這裡來聽經幹什麼?這個信就不是諦信。諦信是一心清淨心,確確實實一切萬緣都放下,這才叫諦信,所以可貴的諦信是真信,真正相信的人他一定是一心念佛,換句話說,還有二心、三心都不是諦信。真的諦信『何須遍歷三乘』。三乘是講修行的次第,也就是講證果的次第,就好像我們這一般學校教育有小學、中學、大學三個階段,佛法修學裡面也有三個階段,小乘、中乘、大乘。我們學的是大乘法,怎麼還有三個階段?還是有三個階段,因為依舊是要斷見思煩惱等於是小乘,斷塵沙煩惱等於是中乘,再斷無明煩惱這就是屬於大乘。所以大乘菩薩不是一下就破無明,前面這個見思塵沙一樣還是要破,這就是說所有一切法門都必須要通過這三個階段,叫三乘。

無量壽經玄義  (第二集)  1994/10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02

4.淨空法師:這個基礎我們把它疏忽了,信願持名怎樣做都不得力

持名念佛從哪裡來的?也從《觀經》來的。《觀經》是講念佛往生的方法,很可惜我們念佛人沒有遵守這個方法,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大家只注重「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讀《觀經》的人都著重這些,他前面那個基礎忘掉了。好像你學建築,學建大樓,樣樣都學到了,把地基忘掉了。蓋了大樓沒有打地基,輕輕一搖晃就倒了。我們現在念佛,毛病就出在這裡。

地基是什麼?三福!韋提希夫人向釋迦牟尼佛請求往生的方法,佛沒給她講方法之前,先教她修三福,而且告訴她,這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話說得多明白。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怎麼成佛的?都是依靠這三個基礎,淨業正因。也就是說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要以這三條為基礎,這三條要是做不到,所有一切法門統統落空了。這三條就好像蓋房子一樣,這是基礎(地基),因此我們不能不重視。

第一條裡面「孝養父母」,我們做到了沒有?「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條!第二條,「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有沒有做到?諸位要曉得,第二條是以第一條為基礎,它這個地基是三層,第一條是最下一層。如果前面這一條沒有,你的三皈、眾戒也是假的,落空了,沒基礎。你受戒的時候,戒本裡面稱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的標準是什麼?前面四句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做到了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才有資格受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才落實,才不是落空。這是佛法初入門、小乘,我們今天修的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然後才教你「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你想想看,原來信願持名是要這樣念法的,這才決定往生!所以前面這個基礎我們疏忽了,把它忘掉了,信願持名怎樣做都不得力。我們平常講功夫不得力,你念佛念了這麼久了,這麼多年了,往生有沒有把握?沒把握,沒把握就是不得力。為什麼沒把握?你把那個地基忘掉了。這是我們決定不能疏忽的。

所以諸位要曉得,佛法的修行從哪裡修起?從孝養父母修起,孝親尊師,從這裡修起。...這是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的,所以念佛要曉得從什麼基礎上來著手。我們知道《無量壽經》、《觀經》、《彌陀經》裡面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的標準是三福統統修成了。因為這是大乘法門,所以那個善男子、善女人是具足三福。三福裡面比較難懂的是「深信因果」,這一句比較難懂。因為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那個因就是我們這個經上講的「持名念佛」,就是講的這個,不是指其他的因果,專指這個因果。

無量壽經玄義  (第一集)  1994/10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01

5.淨空法師:你知道那麼多幹什麼?

【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這是一個當生往生要具備的條件,恰恰好跟前面講的三類相反。第一個要離相。離相,諸位要記住,不是說這些一切世間事相把它遠離,而是心裏面不執著。事上雖然有,不妨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有什麼妨礙?不妨礙,心裡頭不能有,這是真正智慧。『植眾德本』,這一句前面說得很多很多,就是老老實實的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萬德洪名,這就是植眾德本。

『身心清淨』,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要去分別、不要去執著,知道的事情愈少愈好,不要去東打聽這個事情,西打聽,那叫生死輪迴業,你知道那麼多幹什麼?你不想知道,像我,我都不願意知道,可是偏偏有很多人來給我講,還有人打電話來告訴我。那給我講我只好聽;打電話給我,我只好聽。我再告訴諸位,我聽完之後,統統忘乾淨,一句也沒記住,要這樣才行。這些事情不用記,記它幹什麼?記了都是搞生死輪迴的。這樣我們也不得罪人,人家給我們講,點頭,好,好,好,好完了,這統統沒有了。也不要去得罪人去,決定不要把它放在心裡,我心清淨!心清淨,身就清淨,天下沒事,什麼事都沒有,這樣就好。

『遠離分別』,分別都離了,執著當然更沒有了。於一切法不執著,一切法裡面我們隨緣不攀緣,攀緣是什麼?起心動念,要想怎麼做;想怎麼做,那是攀緣。不攀緣,隨緣,什麼都好,這樣就自在了。『求生淨剎』,一心一意求生淨土,見阿彌陀佛,心裡頭只有這一念,除這一念之外,沒有其他的念頭,其他的統統隨緣。只有這一念,誠心誠意去求生淨土,這樣的人決定得生!

『當生佛剎,永得解脫』,這是佛教給我們怎麼樣才能得生,怎麼樣學是不能往生。這個不能往生的三樁事情總是要把它記住。這經上講的不可以求人天福報。來生不想再求人天,現前福報也不求;如果有福,福報最好讓大家去享,這又更殊勝了,有福讓大家享,不求福報。不求世智辯聰,世間的聰明才智不求,傻一點、笨一點沒關係,我們俗話常說,傻人有傻福,這沒有什麼不好的事情,人傻一點還是好,於一切法儘量的不要去執著,我們的障礙才能夠減少。

大乘無量壽經(當生成就第一法門)  (第二十集) 淨空法師講述 1990/7  香港  檔名:02-008-0020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修行功夫?讓你見識一下「菩薩」打架,太陽都打沒了
    什麼是真正的修行功夫?有一位老修行人,一輩子都在修忍辱波羅蜜,有一天遇到一位遊方僧人,兩人交談甚歡,遊方僧問,你修什麼法門?那人道,我修忍辱。遊方僧就說,太巧了,我也修忍辱,像我們這些老騙子,只有靠這些虛偽的東西,才能騙人,才能混口飯吃啊!
  • 佛教:什麼才是真正有修行功夫的人?
    有人修行多年,每天日復一日的打坐、誦經、禮佛,可是自身的習氣和心態同從前如出一轍,沒有任何改變。這樣的修行並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修的是一顆心。我們今天還看到這個人不對、那個事也不對,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我們有分別、執著。佛說真正的寧靜,不在外鄉,而在於自己的內心。心若靜,鬧市亦同曠野;心不靜,桃源也成喧囂場。心清淨,沒了物慾困擾,就會減去人事紛爭。
  • 如何修行?其前提有兩個,真懂的話,就可以修了
    其實佛教的修行,其前提有兩個兩個容,真懂的話,就可以修了。一、修行的目的也就是說,佛教修行到底是為了什麼?答案是:離苦得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29歲那年,毅然出家,去尋找認識苦和解脫苦的覺悟大道, 這就是佛陀出家和修行的原因,當然這是我們修行的原因和目的。因上,佛教的所謂修行,其目的,就是為了「離苦得樂」,不僅是讓自己,也幫助他人擺脫苦海的束縛。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一門深入」在修行中的重要性
    佛在世時,除了佛之外,還有很多高師大德,觀察之下就能知道你應該以何法門最能切入。比如佛在世時,一個人去找佛開示,可是無論佛如何演說,這人就是不得要領。後來佛就讓他去找阿難,結果阿難幾句話就讓他瞬間頓悟。這並不是說阿難的修行比佛高,而是阿難就是這人得度的緣。佛所說的「佛不度無緣之人」,也就是這個意思。
  • 道教怎麼修行?佛教的修行方法有什麼不同?
    其實是因為這兩家修行方法各不相同導致的。中國人的修行,無論道家、佛家、儒家,大體上都是分為兩途:修「性」或者修「命」。基本可以說,修性是精神層面的修行;修命則是肉體方面的。但到底如何個修法,各門各派爭論紛紛。先修性還是先修命,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爭論了一千多年。
  • 修行人日記揭秘:99%的人和我一樣都是偽修行,需要去偽求真
    就像我,之前以考研為藉口,整天呆在房間裡,功夫都荒廢了。結果複試並未通過,排除客觀原因,主觀上自己其實未達到層次。我考的是中國哲學,奔著以後研究易經去的。複試的失敗,我和學院老師之間對儒釋道認識的差異是一個原因,書本功夫(邏輯論證考據)和實修功夫(身心實證認知)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我發現自己走錯了路,為什么半年多來沒有堅持晨練,沒有好好修煉提高自己的功夫。
  • 大願法師:修一切法門都是要在心地上下功夫
    修一切法門都是要在心地上下功夫,而在心地上下功夫是要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來修。我們的心與環境接觸的時候,要保持覺照,不照念頭就轉不過來。轉得過來就是修行,轉不過來就是煩惱了。不轉就不能空,不空不能入定,不能入定就不能開智慧,不能開智慧就不能超出生死輪迴。
  • 什麼叫魔?魔為什麼幹擾修行人?
    魔擾亂修行人的身心,讓身心不得安寧、安穩,不能正常修道,當修行人發心修道時,魔障現前,愈是用功,功夫將要得力時,這時魔愈瘋狂障礙你。多半是冤親債主,前來報復,不讓你成就。應該怎麼辦?把自己的修行功德做回向,回向給他,讓他也受益,與自己一同修行,往生極樂,互惠互利化解矛盾。魔有四種魔,煩惱魔、陰魔、死魔、天魔。
  • 如念誦經咒無法專一或不得力,先從拜佛供養布施培植福報開始
    很多師兄做功課都不能堅持下去,總是換法門!為什麼不能靜下來專修一法?業障!有時候我遇到一些留言,在傾訴自己的現狀多麼糟糕,婚姻事業什麼都不成,然後說自己什麼修法都是修修,不停地變換法門。這本身就是一個大業障,障礙人專一地修持,讓人中斷、退轉。有這種情況的,要學會反思和調整。
  • 修行、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學佛者必然要經歷紅塵「煉心」,經過聞思修證來踐行佛法真諦,從而達到佛之境界,這個過程就是修行。要想修行好,必須要明白人生的道理。做人的使命是什麼?什麼是人生的使命?應該這樣理解:這個使命就是每天起床時能讓自己開心並充滿動力的事。怎樣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使命?
  • 佛教,道教,儒家的修行特點,什麼是修行,在哪裡修行?
    修行一詞,讓我們聯想到了很多玄幻小說中的高大上的情節,一個主角動不動就因緣際會加入到了一個門派裡學習某種特定的武功,然後又莫名其妙的各種狗血劇情,又要高資質,又要上好的根骨,說實話,這些玄幻小說,只要我看個開頭,就能猜到結尾,幾乎都已經成為了一個固定的模板,都是一個套路下來的,所以我現在幾乎不看。
  • 修行第五步,修持十善業
    我們找到自我做好自我,發了慈悲喜舍心,入「無我境」做好「自我」,用慈愍心對待傷害我們的人,那麼接下來我們修行十善業道,怎樣修十善業道了?即從行為上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從語言上遠離妄語(說謊)、兩舌(挑唆)、惡口(語言粗俗)、綺語(花言巧語);從思想上遠離貪慾、瞋恚、愚痴。離此十種惡業,就是修行十種善業。十善業是最基礎修行。
  • 殺盜淫妄是我們修行對治的永遠主題,修學坐禪之前,先來聊聊戒!
    可以說一切佛法的實修皆由修學禪定開始。禪宗更是以坐禪為務。脫離了坐禪而開悟者皆是解悟,甚至是「想悟」。諸如這樣的所謂的「開悟」是沒有實際根底的,必然也是不究竟的!有很多人修學佛法,以為想通了一個或幾個問題,解了幾個迷惑就叫開悟。其實這種觀點是非常幼稚的!我們平日裡說的真修實證是必須建立在禪修上的!
  • 修佛無有捷徑路,沒有竅門或偷功. 誰修誰得金剛言,多修多得是修功.佛渡眾生靠修行,證果不是仙佛給.修行達標受佛封,丹書詔告佛封號
    如來佛祖開示:修佛無有捷徑路,沒有竅門或偷功。誰修誰得金剛言,多修多得是修功。佛渡眾生靠修行,證果不是仙佛給。修行達標受佛封,丹書詔告佛封號。封號全憑修行功,無功無果不成材。功果全是修行來,日積月累功果豐。
  • 修行的重點—仁山法師
    >尤其是最初入門的時候我們遇到很多朋友學習佛法常用的方式讀經持咒念佛禮拜法會修持種種功德也堅持了不少年那這樣做有沒有什麼功效呢也有各自不同的功效譬如有些同修《無量壽經》念了一萬部開什麼天眼呢目中無人只看到有諸佛菩薩認為自己已經修行有相當的成就了對一般學習不精進不用功的同修
  • 很多人會誤會生活就是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我經常說:生活就是修行,但是很多人都會誤會了我表達的字面意思,還是會反覆糾結到底什麼是修行?很多人理解過日子就是在修行?其實不然,人經歷過悲歡離合,這不是修行,只是叫做經歷,如果你在悲歡離合間體會無常、緣起、因果、這個是修行,生病,本身不叫做修行,而是你從生病中理解到人與生俱來的脆弱、憂苦、由此生出的悲憫之心,這個叫做修行。
  • 什麼叫念佛功夫深?為什麼念佛人有墮地獄的、變畜生的、變餓鬼的
    理論搞清楚、方向搞正確了,這樣修行才能夠功夫得力。所以第一句就說得很明白,「離雜亂心」,雜就是夾雜,亂就是胡思亂想,夾雜是什麼?功夫不純。譬如說我們又念佛、又要持咒、又要誦經,誦經還要誦很多,又要誦《金剛經》、又要誦《地藏經》、又要誦《藥師經》,好像哪一個佛菩薩沒有誦到就得罪了,這個叫雜。所以我們修淨土的同修,專修的人少,我所看到很多雜修,雜修不能成就。他的確也很精進,那個精進叫雜進,他不是精進。
  • 心理學秘籍:沒有一蹴而就的功夫,修行也是需要腳踏實地
    心理學秘籍:沒有一蹴而就的功夫,修行也是需要腳踏實地又名:不識自家本心珍貴,只能流轉苦海,無有寧日導讀:認知世間苦諦,體會因緣果報,虔誠懺悔!體悟真心自性,了悟出世間法,實修實證、回歸本心,直至修成身心圓滿!
  • 為什麼吃那麼多的苦,你的修行境界仍然沒有提升?
    能讓她如此拼搏的原因,她告訴我,她想多吃點苦,以此來快速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除了多做事,一旦有空,她還會抽出一定的時間來打坐,以此來彌補身體過度的勞累。的確,工作生活都很忙,身體過度的消耗,通過打坐讓她緩解了許多。但是令她糾結的是,自己的境界,似乎並沒有怎麼提升。終於,她忍不住內心的掙扎,跑來問我,為什麼吃那麼多的苦,感覺自己的境界還是沒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