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米修斯》2012:生命起源太空漫遊

2021-01-10 鳳凰網

新京報·新世紀聯合觀影NO.372《普羅米修斯》87分

1979年,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太空驚悚片《異形》橫空出世,被電影研究者克莉絲汀·湯普森形容為「使得許多光怪陸離的現代好萊塢電影在它面前黯然失色」;如今,雷德利·斯科特重拾科幻題材,推出了《異形》的前傳——《普羅米修斯》。由20名新京報讀者組成的觀影團觀看後,對影片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平均評分達到87分,超過了上周新京報觀影組織的《超凡蜘蛛俠》的80分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85分。

視效

細膩逼真,強化驚悚效果

好萊塢的特效技術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特別是不斷強化細節上的渲染而使得整體觀感更加逼真。3D效果無論是開場時虛擬DNA的那一幕,或者是太空艙的景深,還是那神秘莫測的外星球及頭像,都呈現得比較完美。

如果說當年的《異形》更多是利用概念圖等塑造出一個更側重於外形的異形形象,那麼,到了這部《普羅米修斯》時則已經相當細膩、逼真地渲染出了外星人、異形、人造人等整體構造。

以影片中最具有驚悚效果的女主角伊莉莎白·肖在雪白色機艙裡自我進行生產手術的那一幕來說,Weta工作室的該項目總監馬丁·希爾Martin Hill參考了工業機械、汽車製造機器人等的運動方式,然後將三葉蟲幼蟲的數字版與女主角的身體活動相互結合,「我們會恰當地添加一些器官的運動……當這個幼蟲還在胎盤中的時候,它是全CG製作的。由胎盤跟幼蟲組成的模型內部並不清晰,我們希望它能隨著被拿出體外的過程變得越來越震撼,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得不探究大量的散射工作,並且渲染出來,以保證所有的體積光照散射效果完美實現——也就是胎盤中的血液跟黏液」。而在Weta的技術渲染下,這一過程也成為影片最震撼的一幕。而開場時那一幕工程師喝下黑色液體後的變化效果,也在Weta的渲染下很逼真地呈現出液體在靜脈裡流動的感覺。

故事

尋找生命起源,人造人受歡迎

相比於視效上的強勢與震撼力,影片在故事、人物方面也設計得很用心。

普羅米修斯,本身是古希臘神話裡的泰坦族的神明之一。傳說他是地母蓋亞與天父烏拉諾斯的女兒忒彌斯與伊阿佩託斯的兒子,並因為他從奧林匹斯山上偷取了天火贈予人類,使得人類成為萬物之靈,而甚至被贊為「人類之父」——影片借用「普羅米修斯」為片名,便是隱含著尋找「生命之父」的意思,如影片中主要人物,無論是科學家伊莉莎白·肖還是贊助商韋蘭德Weyland,也都帶有著尋找生命之父的意願,只是前者的父親早逝,她試圖找到生命起源這個源頭來完成自我的成長與圓滿;而後者已經垂垂老矣,他希望在生命之父的眷顧下起死回生。

雷德利·斯科特在影片中尋找生命之父的設定,多是停留在這段旅程的緣起上,雖然有自己的解讀,但仍舊為觀眾留下了不少的疑問。而影片裡的主要人物,如勞米·拉佩斯扮演的女主角延續了《異形》中雷普利的「硬打女」形象;而麥可·法斯賓德扮演的機器人大衛更是帶有拯救「父親」的意味,不少觀眾認為他與《2001:太空漫遊》中的電腦HAL有異曲同工之處,大衛也成為最受觀眾好評的電影角色。□阿木

■ 疑問解答

人造人為何要看《阿拉伯的勞倫斯》?

《普羅米修斯》的編劇Lindelof說:「為什麼要在這部電影裡用《阿拉伯的勞倫斯》,除了我是大衛·裡恩的影迷之外,我們想要讓大衛與勞倫斯一樣,給這個角色呈現出異鄉異客的通感。他跟勞倫斯一樣,隨後以異客身份成為了這個異鄉冒險故事的關鍵人物。」 編譯:4cats

很多觀眾在看完影片後,留下了不少疑問,沒有官方解釋的疑點我們邀請兩位資深影評人表達了他們的觀點。

A 造物主開場喝下的那個水是

幹什麼的?

B 洞裡為何只有一個活的工程師?

C 章魚怪是如何進化來的?

D 人造人為何要給科學家霍洛威喝神秘液體?

褻瀆電影:

A 懲罰自己,分解身體,在偶然的情況下,一不小心分解屍體,然後細胞就造人了。

B 沒人知道為什麼,等著下一部續集。

C 男人感染了外星病毒在和女主角同床時產生的。

D 人造人覺得人類是他們失敗的實驗產品,他們偶爾製造了人類,人類本質上和異形一樣,他們必須消滅這些失敗的實驗產品。

magasa:

A 工程師們駕著飛船滿宇宙地尋找適宜居住的行星,若找到一顆,便派下一名志願犧牲(或指定犧牲)的工程師,飲藥自盡,以便在該行星上培育和自身類似的人類。開場鏡頭顯示得明白,飛船在瀑布上空盤旋不去,直到親眼見到工程師飲藥後,才飛離而去。

B其他工程師被他們無意中製造出來的怪物趕跑或殺死了,最後一個工程師在冷凍艙中倖免於難。

C 一是正常受孕(她只是無法生育人類胎兒,也許其他物種能夠?),章魚怪是霍洛威被感染的精子和肖的卵子結合而成;二是章魚怪的胚胎作為霍洛威的精子成分被直接射入肖的子宮,然後迅速發育長大,那麼它或許不含肖的DNA成分。這一點待定。

D 大衛可能是想試驗黑水的功能。他一直不甘心於充當人類的工具,希望擁有獨立的人格,所以他在執行主人的指令之外做了很多別的事。

■ 還有彩蛋

好萊塢大片正片之後帶有彩蛋已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了,《普羅米修斯》的字幕滾完之後也有一個小彩蛋,其實這個小彩蛋更像是病毒營銷。

這個彩蛋是韋蘭德公司的標誌,下面的網址www.weylandindustries.com/timeline連結著影片的病毒營銷網站,上面還寫著」建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就從2012年10月11日開始」。這個網站上是韋蘭德公司的發展史,從公司創始人彼得·韋蘭德的出生開始,結束於普羅米修斯號任務開始。而「10,11,12」的數字影片7月中旬發布的一款病毒營銷廣告,它其實是另一個網站的地址:www.whatis101112.com/,內容是德國哲學家尼採的著作《查拉斯圖拉如是說》的介紹,還有書中那句經典的「人類之偉大處,正在於它是一座橋而不是一個目的。」下一句是「人類之可愛處,正在於它是一個過程與一個沒落。」生命的意義只有用過程才可以描述出它的應有之義。對於悲觀的尼採,上帝已死,沒有上帝,也沒有超人。這裡的「超人」便暗指片中的外星先知工程師,而現實中生活中羅馬天主教皇舒恩伯恩也公開贊同「智能造人論」。庫布裡克就說過《2001:太空漫遊》的部分靈感來自該書,《普羅米修斯》中的生物進化史,也像是對尼採「永恆輪迴」學說的活用。

10月11日,星期四,沒有人知道這個病毒營銷是什麼意思,有人猜測可能是DVD影碟產品的發售日期,另一種猜測是宣布拍攝續集計劃的日期。都不對,其實在韋蘭德公司的編年史上就明確出現了這個日期,大事件使韋蘭德公司的註冊合法化,成為歷史上最有價值的公司。 □褻瀆電影

相關焦點

  • 《2001太空漫遊》:生命來自何方?
    文|啼豆影片《2001太空漫遊》改編自克拉克·阿瑟的科幻小說,是科幻電影的一座豐碑,影片呈現出一種宏大的宇宙視野,對生命做出了最深邃的哲學思考。人們嘆為觀止之餘,同時也在苦苦思索,試圖參透影像背後的奧秘。
  • 【精品】太空漫遊四部曲
    科幻殿堂的永恆經典, 太空時代的不朽史詩全新修訂精裝典藏版阿瑟•克拉克,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科幻大師和太空預言家「太空漫遊」系列,世界科幻文學巔峰之作,全球暢銷45年「太空漫遊」四部曲由《2001:太空漫遊》《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四部作品組成,是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阿瑟
  • 太空漫遊四部曲
    ──《紐約客》 克拉克在《2010:太空漫遊》中巧妙地融合了探索、哲學和新的寫作意識。——《時代周刊》 《2010:太空漫遊》無疑是克拉克十年來的代表作。——《聖地牙哥論壇報》 《2010:太空漫遊》的內容實在太豐富、太精彩了,每次讀它都只能觀其皮毛。
  • 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電影版和小說版問世以來,《2001:太空漫遊》就成為了科幻歷史不可超越的最高傑作。這部電影因在「文化上,歷史上和審美上的重要價值」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藏;2008年,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十部科幻電影第1名;2012年,更是成為唯一一部被《視與聽》雜誌評選為影史最偉大的十部電影的科幻電影。
  • 《普羅米修斯》探尋人類起源!
    《普羅米修斯》這部電影給我們揭示了答案,同時也告訴我們,人類起源並非生物進化論,而是外星的文明創造了我們。電影開頭,那時候的地球還沒有生物,一個長相酷似人類的人(外星文明代表:工程師),乘坐飛般來到了地球,飛般將他放下後,就離開了。工程師在地球上喝下了一種藥物(病毒),然後很快的,身體就融化並落入了水中,在水中又進行了基因重組。
  • 《普羅米修斯》:人類的起源當真如此嗎?
    《普羅米修斯》就是這樣一部人類對起源的猜想科幻影片,雖然它是講述《異形》的起源,但從故事主題揭示了人類的起源。《普羅米修斯》上映日期: 2012-09-02(中國大陸) / 2012-06-08(美國),故事發生在地球,公元2089年。
  • 《普羅米修斯》一部精彩的影片
    萊德利·斯科特此番用《普羅米修斯》轉世,帶我們輾轉生死之間。然而比起之前系列的科幻驚悚,斯科特此次野心更大,將至今從科技、哲學、宗教等各方面,都未能解答透徹的「人類起源」命題拋出,試圖在光影世界裡構造一個完美理論,用異形的哲學解答現世的疑惑。對於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我們不得不報以敬意。普羅米修斯的歸宿在商業大片中滲入哲思,1968年庫布裡克就已經做到了。
  • 作為隱喻的普羅米修斯
    《普羅米修斯》劇照「70後」應該不會對埃利·馮·丹尼肯出版於1968年的暢銷書《眾神的戰車》感到陌生。這本「太空界的《達·文西密碼》」充滿了關於外星物質造訪遠古地球的種種揣測,它啟發了德國著名紀錄片《嚮往未來》的拍攝靈感,也掀起了一代人關於「人類文明是否起源自外太空」的激辯。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2001:太空漫遊》[英] 阿瑟·克拉克 著
  • 評《2001太空漫遊》——塵埃落定
    猿人們學會了結繩記事,製造工具……它吸引著人類一步一步來到它的面前,促進了生命的進化,給人類的冒險生活帶來了一種神秘的快樂。在往後的幾百萬年中,巨石不斷地給人們帶來困惑,也不斷的揭示了宇宙的真相。在作品中始終有一塊兒神秘的黑色巨石,它貫穿首尾,仿佛一抹神秘的微笑。
  • 科幻巨作《普羅米修斯》確定引進 有望9月初上映
    作為2012年最重量級的科幻電影,能否順利引進中國也成為了中國觀眾近期最關注的話題,目前該片已經確定引進,將有望於9月初以3D、中國巨幕3D的格式登陸全國影院,這對中國觀眾來說無疑是個奔走相告的好消息,遠赴神秘外太空探索生命起源的「普羅米修斯號」將正式起航。
  • 高清:《普羅米修斯》曝新劇照 三主角傳太空服打鬧
    高清:《普羅米修斯》曝新劇照 三主角傳太空服打鬧國際在線娛樂報導 備受期待的雷德利?斯科特年度科幻大作《普羅米修斯》今日登上了《娛樂周刊》,曝光了大量劇照、工作照。三位主演勞米?拉佩斯、麥可?《普羅米修斯》影片講述了一群科學家和探險者組成隊伍,前往一個遙遠的神秘世界,這次航行無論對他們的身體還是精神都是場不小的考驗。在他們到達目的地時,才發現人類關於生命終極疑問的答案。影片充滿神秘力量,曾一度被稱為《異形前傳》。 據導演雷德利?斯科特透露,《普羅米修斯》正片的最後8分鐘將與《異形》第一部有緊密聯繫,這也基本證明了《普羅米修斯》的前傳性質。
  • 《普羅米修斯》:異形的生命倫理?
    跟寄生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異形恐懼,無疑帶有濃厚的生殖恐懼色彩,我們完全可以把異形看成是人類的「怪胎」夢魘——從這個角度上講,異形延續了從陶德·布朗寧的《恐怖馬戲團》到弗蘭克·亨南洛特的《籃子裡的惡魔》的恐怖路數,而《普羅米修斯》又把異形的誕生似是而非的連接上了人類的「造物主」,就此而言,異形又帶上了波蘭斯基《魔鬼聖嬰》的意味——一個來自魔鬼的孩子,最終從人類身體裡噴薄而出。
  • 《2001太空漫遊》的黑石文化
    2001太空漫遊這部硬科幻電影上映於1968年,沒錯,1968年,那個越戰還很激烈,甘迺迪遭到暗殺,毛爺爺對《從上海工具機廠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道路》作批示的年代,而阿波羅首次登月時間是在1969年7月16日!
  • 「龍女孩」加盟《普羅米修斯》 與「異形」死磕
    而據悉這次因飾演《龍紋身的女孩》勞米·拉佩斯將在電影中有精彩演出,片方也發布了一支關於她的角色製作特輯,她飾演的科學家伊莉莎白·蕭也將成為新世紀的太空女強人,與黑暗物種在太空死磕到底。「龍紋身女孩」加盟《普羅米修斯》要演異形之母?
  • 電影《普羅米修斯》揭示的地球文明起源
    然而探索人類起源,卻是一個噩夢的開始!電影《普羅米修斯》中講到。2089年,人類文明高度發達,可以跨越恆星際空間,地球文明在一次尋找外星考古遺蹟中發現了自己竟然是被別的種族創造出來的,並得到了那個種族星球的坐標,地球人決定去尋找這個被稱之為「天堂」的星球。
  • 讀神作《2001:太空漫遊》之前必須知道的10件小事
    人類航空航天史上最著名的慘劇——阿波羅13號事件,似乎也與《2001:太空漫遊》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飛船出事時,船上的太空人們還模仿《太空漫遊》中AI哈爾的臺詞,向地球匯報:「我們出了一個問題。」據考證,美國航空航天局裡的工程師、科學家和太空人們,幾乎都是《2001:太空漫遊》的鐵桿粉。各位,千萬別學這群入戲太深的太空人用生命玩梗啊……
  • 《2001:太空漫遊》:人類想像力的天花板
    而一年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1968年,一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即將橫空出世,它將以非凡的洞察力和宗教般的隱喻一掃前代科幻電影的淺薄泡沫,成就一部屬於當代的不朽史詩,它就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2001:Space Odyssey)。  本片的拍攝起因,是NASA為向大眾普及太空知識以更好推進阿波羅計劃的實施。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2001太空漫遊》,科學界史詩般的作品,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
    我們在這顆美麗的星球上似乎與其他的物種有一些格格不入,我們會使用工具,我們更擅長於信息交流,甚至我們在地球上建立了文明,並渴望探索地球之外生命的存在,我們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高處不勝寒的寂寞。《2001太空漫遊》的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給了我們答案,他大膽地將人類的起源想像為是地外文明的產物,而「智慧啟蒙」敘事段落便是庫布裡克想像中極為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