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新世紀聯合觀影NO.372《普羅米修斯》87分
1979年,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太空驚悚片《異形》橫空出世,被電影研究者克莉絲汀·湯普森形容為「使得許多光怪陸離的現代好萊塢電影在它面前黯然失色」;如今,雷德利·斯科特重拾科幻題材,推出了《異形》的前傳——《普羅米修斯》。由20名新京報讀者組成的觀影團觀看後,對影片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平均評分達到87分,超過了上周新京報觀影組織的《超凡蜘蛛俠》的80分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85分。
視效
細膩逼真,強化驚悚效果
好萊塢的特效技術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特別是不斷強化細節上的渲染而使得整體觀感更加逼真。3D效果無論是開場時虛擬DNA的那一幕,或者是太空艙的景深,還是那神秘莫測的外星球及頭像,都呈現得比較完美。
如果說當年的《異形》更多是利用概念圖等塑造出一個更側重於外形的異形形象,那麼,到了這部《普羅米修斯》時則已經相當細膩、逼真地渲染出了外星人、異形、人造人等整體構造。
以影片中最具有驚悚效果的女主角伊莉莎白·肖在雪白色機艙裡自我進行生產手術的那一幕來說,Weta工作室的該項目總監馬丁·希爾Martin Hill參考了工業機械、汽車製造機器人等的運動方式,然後將三葉蟲幼蟲的數字版與女主角的身體活動相互結合,「我們會恰當地添加一些器官的運動……當這個幼蟲還在胎盤中的時候,它是全CG製作的。由胎盤跟幼蟲組成的模型內部並不清晰,我們希望它能隨著被拿出體外的過程變得越來越震撼,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得不探究大量的散射工作,並且渲染出來,以保證所有的體積光照散射效果完美實現——也就是胎盤中的血液跟黏液」。而在Weta的技術渲染下,這一過程也成為影片最震撼的一幕。而開場時那一幕工程師喝下黑色液體後的變化效果,也在Weta的渲染下很逼真地呈現出液體在靜脈裡流動的感覺。
故事
尋找生命起源,人造人受歡迎
相比於視效上的強勢與震撼力,影片在故事、人物方面也設計得很用心。
普羅米修斯,本身是古希臘神話裡的泰坦族的神明之一。傳說他是地母蓋亞與天父烏拉諾斯的女兒忒彌斯與伊阿佩託斯的兒子,並因為他從奧林匹斯山上偷取了天火贈予人類,使得人類成為萬物之靈,而甚至被贊為「人類之父」——影片借用「普羅米修斯」為片名,便是隱含著尋找「生命之父」的意思,如影片中主要人物,無論是科學家伊莉莎白·肖還是贊助商韋蘭德Weyland,也都帶有著尋找生命之父的意願,只是前者的父親早逝,她試圖找到生命起源這個源頭來完成自我的成長與圓滿;而後者已經垂垂老矣,他希望在生命之父的眷顧下起死回生。
雷德利·斯科特在影片中尋找生命之父的設定,多是停留在這段旅程的緣起上,雖然有自己的解讀,但仍舊為觀眾留下了不少的疑問。而影片裡的主要人物,如勞米·拉佩斯扮演的女主角延續了《異形》中雷普利的「硬打女」形象;而麥可·法斯賓德扮演的機器人大衛更是帶有拯救「父親」的意味,不少觀眾認為他與《2001:太空漫遊》中的電腦HAL有異曲同工之處,大衛也成為最受觀眾好評的電影角色。□阿木
■ 疑問解答
人造人為何要看《阿拉伯的勞倫斯》?
《普羅米修斯》的編劇Lindelof說:「為什麼要在這部電影裡用《阿拉伯的勞倫斯》,除了我是大衛·裡恩的影迷之外,我們想要讓大衛與勞倫斯一樣,給這個角色呈現出異鄉異客的通感。他跟勞倫斯一樣,隨後以異客身份成為了這個異鄉冒險故事的關鍵人物。」 編譯:4cats
很多觀眾在看完影片後,留下了不少疑問,沒有官方解釋的疑點我們邀請兩位資深影評人表達了他們的觀點。
A 造物主開場喝下的那個水是
幹什麼的?
B 洞裡為何只有一個活的工程師?
C 章魚怪是如何進化來的?
D 人造人為何要給科學家霍洛威喝神秘液體?
褻瀆電影:
A 懲罰自己,分解身體,在偶然的情況下,一不小心分解屍體,然後細胞就造人了。
B 沒人知道為什麼,等著下一部續集。
C 男人感染了外星病毒在和女主角同床時產生的。
D 人造人覺得人類是他們失敗的實驗產品,他們偶爾製造了人類,人類本質上和異形一樣,他們必須消滅這些失敗的實驗產品。
magasa:
A 工程師們駕著飛船滿宇宙地尋找適宜居住的行星,若找到一顆,便派下一名志願犧牲(或指定犧牲)的工程師,飲藥自盡,以便在該行星上培育和自身類似的人類。開場鏡頭顯示得明白,飛船在瀑布上空盤旋不去,直到親眼見到工程師飲藥後,才飛離而去。
B其他工程師被他們無意中製造出來的怪物趕跑或殺死了,最後一個工程師在冷凍艙中倖免於難。
C 一是正常受孕(她只是無法生育人類胎兒,也許其他物種能夠?),章魚怪是霍洛威被感染的精子和肖的卵子結合而成;二是章魚怪的胚胎作為霍洛威的精子成分被直接射入肖的子宮,然後迅速發育長大,那麼它或許不含肖的DNA成分。這一點待定。
D 大衛可能是想試驗黑水的功能。他一直不甘心於充當人類的工具,希望擁有獨立的人格,所以他在執行主人的指令之外做了很多別的事。
■ 還有彩蛋
好萊塢大片正片之後帶有彩蛋已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了,《普羅米修斯》的字幕滾完之後也有一個小彩蛋,其實這個小彩蛋更像是病毒營銷。
這個彩蛋是韋蘭德公司的標誌,下面的網址www.weylandindustries.com/timeline連結著影片的病毒營銷網站,上面還寫著」建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就從2012年10月11日開始」。這個網站上是韋蘭德公司的發展史,從公司創始人彼得·韋蘭德的出生開始,結束於普羅米修斯號任務開始。而「10,11,12」的數字影片7月中旬發布的一款病毒營銷廣告,它其實是另一個網站的地址:www.whatis101112.com/,內容是德國哲學家尼採的著作《查拉斯圖拉如是說》的介紹,還有書中那句經典的「人類之偉大處,正在於它是一座橋而不是一個目的。」下一句是「人類之可愛處,正在於它是一個過程與一個沒落。」生命的意義只有用過程才可以描述出它的應有之義。對於悲觀的尼採,上帝已死,沒有上帝,也沒有超人。這裡的「超人」便暗指片中的外星先知工程師,而現實中生活中羅馬天主教皇舒恩伯恩也公開贊同「智能造人論」。庫布裡克就說過《2001:太空漫遊》的部分靈感來自該書,《普羅米修斯》中的生物進化史,也像是對尼採「永恆輪迴」學說的活用。
10月11日,星期四,沒有人知道這個病毒營銷是什麼意思,有人猜測可能是DVD影碟產品的發售日期,另一種猜測是宣布拍攝續集計劃的日期。都不對,其實在韋蘭德公司的編年史上就明確出現了這個日期,大事件使韋蘭德公司的註冊合法化,成為歷史上最有價值的公司。 □褻瀆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