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文轉載自傾蓮池的蓮池秘境,願以此功德回向原作者!
由於地藏菩薩因地時的經歷和願力,故當他證得十地,證入佛地時,就有一個特別的的功德加持:利益行者在世或已去世的親人眷屬,令他們獲得安樂。
這是地藏法門的一大特德,你只要修地藏法,就自能逐漸利益到家人,現世父母、妻兒、祖先和過去世的親友。生者戒除不良習氣,消除病痛厄運,身心健康;逝者離苦得樂,往生善道。
談到幫助他人和超度亡靈,不得不談到因緣的問題,無緣是幫不了的。如超度時,要念地藏、觀音,為何兩位菩薩不直接幫你超度,還需要你去念呢?因為你與亡親有著血緣關係,你的修持,能利益到他們。
以前我也發布過,超度需要具有三種因緣才行,這也是密宗的觀點:血緣、法緣、財產共有關係。
大成就者華智仁波切要超度一戶人家的亡母時,必須要接受一點東西供養,以結上緣才能超度。
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云:如諸佛大菩薩力,皆能度一切眾生,而眾生福緣未集,未有智慧;因緣不會故,而不得度。
如大海水,一切眾生取用,水不窮竭,但眾生不能得用;如餓鬼眾生自罪因緣,不得見水,設得見之,即時幹竭,或為洋銅,或成膿血。
佛亦如是,有大慈悲智慧無量無邊,悉能滿足眾生,而眾生罪業因緣故而不值佛;設得值佛,如餘人無異,或生嗔恚,或起誹謗;以是因緣故,不見佛威相神力,雖得值佛而無利益。」
關於免費超度之類的做法,是否有效,不得而知,除非是作為亡者後代或者親人的你,為超度的上師、僧團做義工,或其他的付出。
人生在世,著實不易,因為你不可能獨樂樂,你的父母、妻子丈夫、孩子若不安,你也不會好過。
面對受苦的親人,不論在世還是去世了,我們如何最大程度地幫助他們?地藏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在經中,佛說到了地藏菩薩的前身兩次超度母親的公案。
婆羅門女
無量劫前,地藏菩薩的前身為一位宿福深厚的婆羅門女,可是她的母親輕視譏毀三寶,未有正信正見,命終墮於無間地獄。
婆羅門女根據母親生前的行為,推斷當墮入惡趣,於是開始了超度之路。
超度方法一:變賣家產,購買尋找香花供具,在佛塔寺前大興供養。
感應:由於她的至誠祈禱,感得已經入滅的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知念佛號。
以攝心念佛入定故,婆羅門女神識離體,前往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見到無毒鬼王。
無毒鬼王說:「雲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婆羅門女成功超度了母親,方法是變賣家產,為母親設供修福,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這功德力使得亡母往生天界。
方法也不複雜,就是供養佛像、塔寺,但是這個公案中,卻隱含著很大的秘密,即她的能舍和付出,經文說她「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
她為了超度母親,將房子賣了,然後將所得的錢用於修功德,這房子不知道是不是她母親留給她的,總之是大舍,故功德極大。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云:
「普廣菩薩復白佛言:又有眾生不信三寶,不行法戒,或時生信或時誹謗,或時父母、兄弟、親族,卒得病苦緣此命終,或墮在三塗八難之中,受諸苦惱無有休息。父母、兄弟及諸親族,為其修福為得福不?
佛言普廣:為此人修福七分之中為獲一也!何故爾乎?緣其前世不信道德,故使福德七分獲一。若以亡者嚴身之具、堂宇、室宅、園林、浴池以施三寶,此福最多功德力強,可得拔彼地獄之殃,以是因緣便得解脫,憂苦之患長得度脫,往生十方諸佛淨土。」
佛說用亡者的財產,如房子、園林等來供養三寶,得福最多,功德最大。
超度方法二:為母親發菩提心。
「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關於婆羅門女的母親之後續,佛沒有提到,再看另一個公案。
光目女
無量劫前,地藏菩薩前身為光目女,母親因大量吃海鮮,墮入無間地獄,受極大苦。
「唯好食噉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
超度方法一:念佛和塑畫佛像。
當時一位羅漢觀察後,教她的超度方法是: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光目聞已,即舍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
大家留意所愛二字,在供養諸佛菩薩和超度上,捨出所愛之物來供養,功德最大。
供養圓滿的佛菩薩,以你最愛的來供養,福報最大,而針對眾生的布施,應要考慮按需布施。
如有些人有什麼祖傳的寶貝,或者自己愛不釋手的珠寶等,若用於供養大成就者,或者變賣為錢財供養僧眾,或造像,功德最大。
華智仁波切有宿命通,曾說:曾有一世我做妓女時供養了大成就者黑行一個金手鐲,自此以後從未轉生過旁生及愚痴者。
妓女將珍貴的金手鐲供養給了印度大成就者黑行,以此功德力,從此不曾轉生為畜生和愚痴者。
而對於凡夫眾生的布施來說,一般要按需布施。如別人不吃水果,你布施給他一車的蘋果,這是在助人嗎?
但是佛菩薩不一樣,他們已經完全斷除了飲食睡眠習氣,接受你的供養只是為了給你積累福報,但是你若是能舍,福報不可思議。
感應: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才覺饑寒,即當言說。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由於光目女母的罪業實在太重,雖然超度到人間,依然是卑賤、短壽夭折,將會繼續墮入惡道。
超度方法二:為母親發起無上菩提心。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這是用菩提願力來轉化巨大的惡業,也說明了願力可以超越業力。
因此,如果親人有種種惡習、病苦,或者墮入惡道,我們也可以為他發大願,將雜染之業轉為菩提淨因。
因為發了這個菩提大願,結果是: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吾觀汝母十三歲畢,舍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佛是這樣授記的:十三歲的婢子——百歲婆羅門——往生無憂國土——佛果。
這麼授記的前提是光目女為母親發起了無偽的菩提心,為福薄業重的親人,開啟了無限光明的道路。如今光目女母,已經成為了解脫菩薩。
亦即,可以通過修功德和發大願來救度親人,令他們離苦得樂,乃至菩提。
我們無法改變世間所有人,但是因為血緣的業力關係,造的功德,發的願,會深深影響到自己的親人、過去世父母,為他們種下解脫之因,得度之緣。
地藏經云:「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對病人前,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像前舍諸等物,或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燈,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
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
這裡也是眷屬為病人修功德,且最好是拿病人珍愛的東西來做功德,為什麼?
珍愛、戀慕、執著,關乎第七識末那識的我執,亦是生死根本,現在放下對世俗的執著,轉向修功德,憶念佛菩薩,以念力、願力來突破執著,就能滅無量罪,往生善道或淨土。
有的人雖然一生修行,因臨終執著於錢財等物而轉生為畜生、餓鬼等,以守護財富。
所以要超度成功,必須先斷除末那識對世俗的執著,憶念佛菩薩,甚至生起往生淨土之心,方能解脫。
古代有位住持,一生念佛,因見到狀元等功名中人來寺院還願,心中生起了染著欣慕。結果死後轉生為學子,要參加科舉,登科享受科名帶來的喜悅,生前念佛的功德,就會轉為功名利祿。
日本也有些公案,兩位僧人,一位放不下自己私藏的錢,死後轉生為梁上的蛇,守著那些錢。
另一位執著於一棵果樹,死後轉生為樹下的小蛇。所幸生前有修行,善緣具足,託夢求助,僧眾幫他們抄法華經修功德,往生淨土。
因此,超度之時,對亡者開示,勸其放下對家人的眷戀、擔心,完成他生前未了的心願也是必要的。
七分獲一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云:若人在世不識三寶,不修齋戒無善師教,過命已後,兄弟、父母、親屬、知識為其修福,七分之中為獲一也。是故長者父母有罪,雖在地獄餓鬼之中,受罪輕者緣修福故七分獲一。今修福德供養眾僧,以是因緣解脫眾難,故得生天。
《地藏經》云: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這裡說的是生前造業重的人,死後親屬幫他們修法,獲得七分之一的功德,生者獲得七分之六。
若不是親屬,為無任何因緣的陌生人回向,可能就成為了七分之中,行者仍獲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