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疏堵結合,讓孩子遠離遊戲癮(金臺論道)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和普及,孩子們「觸網」的年齡越來越小,玩網遊已經成為不少孩子的「家常便飯」。網遊並非天生就是洪水猛獸,其危害在於「沉迷」。
青少年沉迷手機遊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網路遊戲日益成為「流行趨勢」,孩子普遍認為不玩遊戲就落伍了、掉隊了,跟風攀比、不由自主深陷其中;其次,一些家長沒有意識到遊戲成癮的危害,有些更是打工在外、鞭長莫及,孩子一旦缺乏家庭監管和約束,「放養」之下「遊戲癮」則野蠻生長;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不夠、協作不強,孩子的課外時間出現了引導「盲區」和管理「真空」;部分企業和工商個體,以出租手機、出賣成年人身份證號等方式,誘導青少年沉迷遊戲,非法獲取經濟利益,在逐漸滋生的遊戲熱上「加了一把火」,惡劣影響愈演愈烈。
隨著技術的進步,如今的網路遊戲更是特別容易讓人上癮。對於自覺性和自制力尚很差的中小學生來講,尤其容易著迷,因此必須集合家長、教師和社會的力量,共同為孩子營造安心讀書、健康成長的環境。
教育行政部門積極開展專題教育、規範學校管理、推動家長履責,是堵住上癮漏洞的關鍵一環。要把預防的籬笆紮緊,就需要學校和家庭無縫銜接。如今,多地集中在開學後、放假前等時段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提醒,向家長推送防範知識;通過課堂教學、主題班會、板報廣播、案例教學、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增強對不良網路遊戲等危害性的認識……都是值得推廣的好做法。老師不埋怨家長疏於管教,家長不「甩鍋」給老師,而是共同負起責任,無疑將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更為堅實的保障。
「堵」的同時如果缺乏「疏」的舉措,難免會讓孩子在好奇心和冒險意識的驅使下,鑽空子、想歪點子去接觸遊戲,適得其反。因此,學校和家庭應該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參與更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更多文體愛好,以充實美滿的陪伴、健康積極向上的興趣排擠「手機控」的時間和空間,降低沉迷的可能性。
當然,因為害怕沉迷網遊而盲目排斥網絡的做法也是要不得的。江蘇省南通市教育局調查發現,很多青少年學生對信息課堂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電腦課,玩電腦就是聊QQ、打遊戲;部分教師的教學過程也缺少明確計劃、有效監控和管理,放任學生上網娛樂。長此以往,學生對網絡的認識就會狹隘和片面,對網絡的使用也就容易限於遊戲之類的娛樂。因此,必須加大力度實施網絡素養教育,重在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正確使用網絡、獲取信息、創造價值,而不是被網絡所牽制。
防治沉迷手遊還需要對遊戲公司、工商個體等加強管理、加大整治力度——遊戲本身的防沉迷舉措是否嚴格到位、實名認證是否有空子可鑽?學校周邊小賣部等工商個體有沒有在變著法地誘導學生玩遊戲、幫助孩子繞過監管規定?……各遊戲公司應自覺抵制淫穢色情、賭博、暴力、違背社會公德等禁止內容,建立切實可行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系統和服務平臺;各市場主體也必須自覺承擔呵護下一代的責任。若是將經濟效益放在社會效益之上,被金錢蒙蔽,就必須依法嚴肅查處。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 70年,25541期,25541個日夜,人民日報與黨和人民風雨兼程、一路相伴,一同走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崢嶸歲月,一起走進更加昂揚的新時代。【詳細】
2018(第三屆)全國黨報網站高峰論壇 2018(第三屆)全國黨報網站高峰論壇暨全國黨報網站總編輯看天津活動6月20日在天津市舉行,主題為「媒體融合:宣傳新時代 擁抱新時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