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兩句豪爽而直接的話,是詩仙李白的傳世名篇《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詩句。眾所眾知,這位大詩人為了飛黃騰達,曾周旋於唐玄宗和楊貴妃等權貴身側,並寫下了句「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等溢美之詞。相比之下,詩聖杜甫似乎就要清高不少,甚至還留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憤青言論。
三次科舉落榜失意
但實際上,在唐朝那個時代,要想出人頭地,誰都必須進入權貴的圈子,違心的做些阿諛諂媚之舉。即便「詩聖」杜甫也難以免俗,儘管他7歲學詩,年紀輕輕就「讀書破萬卷」,但當時奸臣當道,單憑才華想要求得一官半職都難。尤其是父親去世後,杜甫長期的經濟倚靠突然中斷,他連續10年受困都城長安,並連續3次科舉失敗。
其中,第2次科舉落榜的理由簡直滑天下之大稽。公元746年,極善鑽研又嫉賢妒能的李林甫被任命為宰相,其為了防止新選拔的人才威脅其地位,竟玩弄手腕,致使所有趕考仕子全部落榜,然後其向唐玄宗稟告說這是「野無遺賢」的表現,竟然就這麼搪塞過去了。
向皇帝獻詩獲得「暫待錄用」
此次集體落榜發生時,杜甫已經人到中年,其妻楊氏也帶著兩個兒子來到長安,但無官無職的杜甫根本無力養活,最後只好把妻兒送到了陝西蒲城,託在那裡當縣令的親戚代為照料,自己則舍下臉面,主動到權貴圈子裡去尋找可能的機會。他首先找到駙馬張垍,並寫下詩句「天上張公子,宮中漢客星」,盛讚他是皇宮裡冉冉升起的文曲星。
通過張垍的關係,杜甫將自己所寫《朝獻太清宮賦》等三大禮賦獻給了唐玄宗,玄宗閱後龍顏大悅。據《新唐書》記載「帝奇之,時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也就是派人再考一考杜甫,準備量才使用。不過,可能杜甫真的不是考試型人次,此次考試後,他依然僅得到一個結果:暫待錄用。
生活所迫充當他人門客
連續屢試不第,杜甫的生活困頓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為了求得溫飽,他只得充作幾個貴族府邸的「賓客」,看人臉色,求得些施捨度日,恰如他自己的詩 句:「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也許是靜極思動,杜甫迫切需要獲得大人物賞識,一度到了喪失底線的地步。
杜甫曾大費力氣地誇讚當朝奸相李林甫和陳希烈,但當他們相繼倒臺後, 又開始痛斥數落這兩人。楊貴妃的哥哥成為新任權相後,他又進獻《封西嶽賦》,在讚美當朝皇帝的同時,也不忘捎帶著對楊國忠做了一番吹捧,可惜始終都沒有得到回音。後來,杜甫也向當時的京兆尹鮮于仲通、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左丞相韋見素等人獻殷勤,但都無功而返。
周旋十餘年,當了月餘芝麻官
直到公元755年,已經43歲的杜甫終於獲得一個職務:河西(今陝西省合陽縣)縣尉,按級別說僅僅是從九品,屬於品級最低的官職;後來靠朋友幫忙才有所提升,但也僅僅是正八品右衛率府胄曹參軍,實際上就是個看管武器倉庫的守門官,不過好歹算個京官,能夠在長安落腳了。
可就是這個小芝麻官,杜甫也做不長久,因為僅僅1個月後,「安史之亂」就爆發了,就在杜甫前往陝西接回妻兒的路上,叛軍連續攻克洛陽、潼關等地,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都城長安淪陷,杜甫從此離開長安,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