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球出發》收官: 外太空種紅薯成功

2020-12-07 新快網

新快報訊 記者梁燕芬報導 天文科幻科普綜藝節目《從地球出發》近日正式收官,從首集《危月夜》中的帶月亮「回家」,到《逆時旅人》中的穿梭時空;從《倔強的紅薯》中成功在外星球種植紅薯,到《寄宿者》中與外星人的殊死搏鬥……十個科幻故事、數十個科學原理,《從地球出發》帶領觀眾前往浩瀚宇宙,完成一次又一次奇幻而精彩的探險之旅。

不僅在外太空成功種植紅薯,還在太空艦上與外星人殊死搏鬥;不僅穿行時空回到30年前,還能與不同宇宙空間的自己對話。「施工隊」的先行者、首次試水科幻劇的80後青年編劇張雲霄表示,挑戰前所未有:「如果是連續劇,那麼設定一個世界觀就可以支撐,但現在每期都是講述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劇,每一個都得既有故事性,還有科普性。」難度如何解決?一方面「倍速播放」讓節奏快起來,在最短時間內講述完整故事;另一方面協調溝通、多方協作,用可視化語言呈現深奧科學原理。

張儷、馬蘇、黃奕、喬振宇、戴嬌倩、蒲巴甲、劉琳、鄭繁星、劉萌萌、王雨等幾十位明星作為「施工隊」的主力軍,他們表示,加盟這檔節目同樣壓力巨大。在演員張儷看來,科幻作品有很大的想像空間,演員們很多時候都在進行無實物表演:「雖然很難,但對演員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檔簡單的綜藝,更是一種能量的傳播,我們非常希望觀眾可以很具象地感受到我們的表達,我要把我所有的表演能量都用在這檔節目。」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

相關焦點

  • 《從地球出發》收官回顧 那些太空旅行中的美好回憶,你還記得嗎
    自開播以來,江蘇衛視《從地球出發》便帶領觀眾前往浩瀚宇宙,完成一次又一次奇幻而精彩的探險之旅:不僅在外太空成功種植紅薯,還在太空艦上與外星人殊死搏鬥;不僅穿行時空回到30年前,還能與不同宇宙空間的自己對話。而今,這趟驚險刺激的太空之旅即將結束。那些旅途中的美好記憶,你還記得嗎?
  • 江蘇衛視《從地球出發》今晚收官 「太空歷險記」圓滿落幕
    本周五晚21:10,江蘇衛視《從地球出發》將迎來最後一期。從《熄光日》中爭分奪秒搶修蜂巢保護罩,到《歸來記》中努力彌補錯過的16年時光;從《平行危機》中與不同宇宙空間的自己相互對話,到《暴雪基地》中使用莫爾斯碼破譯驚天秘密……這一趟緊張刺激的太空旅行,也終於返航地球。
  • 都說種紅薯不掙錢,他卻靠種脫毒紅薯,獲得了大財富,怎麼做到的
    他發現湖北的土壤不僅適合種紅薯,而且土地流轉費用很低。2013年周德順特意從武漢跑來流轉了八百畝地開始種植當地有名的紅安苕。紅安苕是紅安縣的特色紅薯品種,種植歷史有兩百多年,農戶家裡都會種上一兩畝,但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紅安苕歪脖子比較多,歪瓜裂棗也比較多,而且很多非常大,賣不上價格,種植戶總是賺不到錢。
  • 太空人人還飄在外太空,國家卻已經滅亡了,後來他怎麼回地球的?
    據了解,當初克裡卡列夫被正式送往外太空之前,他還是蘇聯的一位國民。不曾想,他人還飄在外太空,國家卻已經滅亡了,也是相當戲劇化的一件事情了。而對此,人們也是十分好奇,到底後來克裡卡列夫他是怎麼回到地球的?說起來,前後六次乘坐飛行器進入外太空的克裡卡列夫,實在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後來的他,也是順利加入俄羅斯,繼續從事著航天方面的事業。
  • 神秘外星人造訪地球?《外太空的莫扎特》明年暑期定檔
    神秘外星人造訪地球?《外太空的莫扎特》明年暑期定檔這部電影講述了父親任大望一心想把喜好天文的兒子任小天培養成鋼琴演奏家的故事。因為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有著巨大的矛盾衝突,所以父子爭吵不斷。莫扎特為什麼會突然來到地球上,只是想來幫助小天嗎?答案是否定的,原來莫扎特來到地球竟另有任務……莫扎特究竟有著怎樣的任務,小天又從莫扎特哪裡得到了哪些幫助,這些都讓我們拭目以待,這也是本部電影的一大看點。
  • 400餘畝荒田種上紅薯
    高崗鎮三聯村黨支部書記朱紅意看準三聯村沙質土壤的特點,帶頭在自己的田裡種下紅薯,並成立了順景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統籌全村紅薯種植和出售。這一種,不僅種出百萬產值,也種出了三聯村產業脫貧的希望。三聯村村民張芳真身患殘疾,不能外出務工,生活全靠哥哥張智峰和政府幫助。得知村裡大力發展紅薯種植後,決定與哥哥一起種紅薯。
  • 《外太空的莫扎特》:顛覆你的想像力
    近日,由陳思誠導演、編劇的全新原創系列電影《外太空的莫扎特》,發布一張概念海報,並宣布將於2021年暑期與觀眾見面。浩渺神秘的宇宙中,一顆顆星球變成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如同宇宙中在開一場盛大的音樂演奏會,讓人無限神往。
  • 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出現的?也許我們都來自外太空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產生的?所有生物的祖先又是誰?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一話題又成為了科技話題,被諸多科學家們研究探討。最近,一種「外星來客」的說法比較火爆,也逐漸被一些科學家們所接受。「外星來客」的說法大概意思是,地球上的生物來自於同一個祖先,而這個祖先並非產生於地球,而是來自外太空。為什麼這麼說呢?
  • 章魚可能不是地球生物?研究發現章魚可能來自外太空
    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都很熟悉,也就是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地球,經過數萬年的進化和基因突變創造除了我們目前在地球上看到的所有物種,以及之前已經滅絕的物種。也就是說,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來源是外太空,而非地球本地。研究人員認為發生在5.4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也是外星生命介入的結果。外星細菌會在撞擊地球的流行中被釋放到地球的生態環境中,並且感染一群原始烏賊,並使它們進化成了現在的章魚。這一想法本質上是對「生源說」假說的重新構想。
  • 來自於外太空還是地球土著?
    每年都會有很多隕石穿過大氣層進入地球,凡是能夠被找到殘骸的,都會被科學家拿去研究,檢測隕石內含有哪些成分。例如1990年的ACfer 086號隕石,這個隕石的獨特之處,是因為科學家從這個隕石上檢測出了胺基酸。
  • 不起眼的紅薯,竟有這麼大作用!金寨「紅薯大王」靠紅薯實現夢想
    朱先富說,一年多,在縣政府及多個部門扶持下,分別請了薇婭等主播,義務直播推廣,目前已經售出32萬多件紅薯幹。童年的時候,金寨紅薯一度是朱先富這個年齡層次的人,充飢的主要食物,除了偶爾有人家會用紅薯粉做點粉絲,紅薯幾乎沒有什麼經濟價值。紅薯葉用來養豬,紅薯反而被忽視。
  • 農民種紅薯,了解缺鉀的症狀,採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提產增收
    農村有句這樣一句話:7月長芋頭,8月長紅薯。意思是7月是芋頭膨大的關鍵時期,而8月則是紅薯膨大最快的時期。所以在8月以前要及時施肥,為紅薯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供應,促進紅薯的膨大,進而提高產量,增加農民的收益。
  • 地球現布滿鑽石外太空石頭:比太陽系還要早 很奇異
    地球上有一塊奇異的石頭,它不同於太陽系中的任何物體,並且可能比科學家此前認為的還要奇異。這塊石頭名為希帕提婭石,於1996年在埃及西南部被發現。它的體積連鵝卵石都比不上,最寬處直徑只有3.5釐米,重量也僅有30克。但分析顯示,希帕提婭石似乎不屬於任何一類已知隕石。
  • 中秋前後買紅薯,5種不要買,買回家也吃不了浪費錢
    中秋前後買紅薯,5種不要買,買回家也吃不了浪費錢紅薯不僅軟糯香甜、價格實惠,而且營養價值相對來說也比較高。平時在購買紅薯的時候,很多朋友是不知道怎樣去挑選的。但不管你會不會挑選。在中秋前後購買紅薯,如果遇到以下這5種情況的紅薯一定不能購買。
  • 5月21日又傳回數據,系外太空旅行者1發現什麼了?有害物質很多
    趣味探索訊 地球之外太空是這個樣子,空曠和漆黑,那麼太陽系之外的太空是個什麼樣子?可能不少人感到十分好奇,是否有多艘外星星艦飛來飛去,是否比太陽系顯得更加繁榮,又或許是比太陽系還要黑暗和空曠?如今系外太空已經有屬於人類的兩個人造物,儘管它們是40多年前打造的人造物,可以說科技已經有些落後了,但是十分經久耐用,仍能獲取珍貴科學數據。
  • 來自外太空的神奇寶貝,其中一隻小霞收服過!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除了地球上土生土長的神奇寶貝之外,還有一些傳說中來自外太空的神奇寶貝,他們大部分都是隨著隕石意外飛到了地球上,然後開始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相對應的,有很多博士和學者對這些外來種的神奇寶貝非常感興趣,有些反派甚至還要拿它們來做實驗。如此獨特的物種都有哪些呢?
  • 井陘煤老闆轉型種紅薯!6個月後...
    井陘煤老闆轉型種紅薯!6個月後...當過木匠、養過大車開過煤場、包過飯店……半年前,這個井陘人又轉了行當開始種紅薯2020年秋,井陘縣南峪鎮地都村「志軍農場」生產的紅薯,憑藉品味俱佳的「硬實力」,再乘上網際網路和強大朋友圈的「東風」,迅速竄紅成為「網紅」紅薯。
  • 12月6日凌晨,「隼鳥二號」採集的小行星樣本成功返回地球
    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隼鳥2號」先在12月5日下午14時30分左右分離,向地球釋放裝有樣本的密封艙,然後密封艙在距離地球約22萬公裡高度分離後進入大氣層,12月6日凌晨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
  • 地球已經滿足不了唐老大了,《速度與激情9》確定會前往外太空!
    此前就有盧達·克裡斯透露會飆車到外太空,如今飾演唐老大女友萊蒂的米歇爾·羅德裡格茲在一次採訪中再次證實,《速度與激情》系列的第九部將進入外太空。從一開始的街頭賽車電影到科幻大片;從一群街頭混混到超級英雄,《速度與激情9》將進入太空。
  • 美軍跳出來痛斥:俄羅斯要毀了地球外太空
    美國太空司令部指揮官迪金森對俄軍上述行為予以痛斥,並稱"俄羅斯不斷測試反衛星武器,遲早將會毀了整個地球外太空的秩序,並讓外太空過早地成為人類的新戰場"。(12月15日俄羅斯進行了反衛星武器測試)同時,美軍還指責俄羅斯方面多次出爾反爾,雖然曾經答應儘可能阻止衝突轉移至太空內,但是卻並非如此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