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討好年輕人的樣子,真是可笑丨原創

2020-12-04 新周刊

青春崇拜,世界上最廣泛的一種信仰。/《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恕我直言,諸位前浪,你們討好年輕人的樣子,實在太爹了。

媚青的老闆有多可怕?嘴裡說著當下最火的段子,身上穿著據說最青春的牌子,掛上和藹的假笑,反覆跟員工強調「我們可以一起玩呀」,以為這樣就能掩蓋自己渾身的朽氣。

媚青的品牌有多煩人?找代言人,一茬比一茬年輕,都顧不上人跟商品般不般配;寫個新品推廣文案,不整個網絡梗、不喊兩句「青春無敵」「永遠年輕」,就沒臉出街似的。

辯論、脫口秀、說唱、街舞……這些所謂年輕人的興趣愛好,每火一個,都有一堆趕著蹭熱度的商家、媒體聞風而至,不把這事折騰到讓年輕人再也愛不起來,誓不罷休。

兩年前,王剛在《脫口秀大會》上把討好、諂媚年輕人的現象歸納為「媚青」,用來形容那些強行年輕態的娛樂圈老油子。

「多半指的像我或者稍比我年輕一點的一些娛樂圈裡的老人,覺得自己好像有點日薄西山了,沒誰認識自己了,而現在網絡很重要,網友們大多都是年輕人,於是他也滿口的網絡用語,就是為了圈粉。」

兩年過去,「媚青」這個詞早已脫離了娛樂圈的限制,人們發現,各行各業各色前浪,都有人戴著這頂皇帝的新帽子。

媚青者無處不在。/《脫口秀大會》

他們不是看著你

他們是觀賞著你

仔細想想,年輕人實在太可憐了。

從古至今,人一旦過了約定俗成的「年輕的年齡」,好像就會忘了自己也年輕過,但凡比自己年輕的,都要劃入敵營。

我們的社會文化曾有很長一段「厭青」期,追崇「少年老成」,年輕人要「孝」,要「順」,要完全附庸於中年人、老年人制定的文化規則中。在這個體系裡,年輕,就意味著你要處於被長輩完全管制的狀態,青年是被看低甚至厭棄的。

越是大家族,青年人越是沒有話語權。/《四世同堂》

從五四算起,青年人真正走上舞臺的時間,不過百來年。可惜,還沒等到青年文化真正成體統,前浪們就迫不及待從「厭青」轉向了「媚青」。

前文提到的王剛,老牌演員,上了一個年輕人喜歡、很多前浪還自持身份不樂意上的節目,這是媚青嗎?竟然還在節目上罵別的同行媚青。

可觀眾不覺得他媚青,反而覺得大叔很real。有些前浪,即便動輒「小屁孩」「老傢伙」,也不顯得油膩,另外一些呢,就算滿口「集美」、熟練使用各種縮寫,也渾身都是爹娘的餘味,叫人恨不得縫上丫的嘴。

這二者其實很好區分。獻媚,是不喜歡但要假裝喜歡與迎合,你是否真正喜歡年輕人,或者就算不喜歡也能尊重年輕人,這些東西滲透在言談舉止中,輕易裝不出來。

王剛所說的娛樂圈老油子,媚青是為了圈粉,圈粉是為了賺錢,其他行業裡也大抵如此,媚青的動力絕不是喜歡,不是理解與尊重,而是利益驅動和感到威脅。

一邊回憶當年勇,一邊表示你們現在很幸福,是老闆的基礎自我修養。/《我,到點下班》

最直觀的威脅是網絡。追星的,玩遊戲的,炒鞋的,做數據的,在各個話題下踴躍發言的,看起來都是年輕人。這很容易讓青春不再的前浪感到焦慮,他們在這片前所未有的空間裡插不上話,做不了主,擺些姿態抖弄資格,都那麼容易被年輕人拱翻了車。

偽裝成一隻天真未泯的老炮,獻媚於年輕人並混入其中,迅速吸金只是最表面的好處,更重要的是,還能悄然給這幫兔崽子的腦瓜裡植入自己的晶片。

年初還因為一場中二晚會收割粉絲無數的B站,幾個月後,就差點被自己的《後浪》拍死在沙灘上。那些以為自己參與了B站的創造、以為自己在B站有方寸天地的年輕人,終於在濤聲中醒悟,沒有一朵前浪可以溫和地接受後浪,沒有一朵後浪可以奇蹟般地馴化前浪。

悄然消失的2233娘,才是被獻媚的年輕人真正的命運。

因為在本質上,媚青與厭青並無差別,都是前浪不願意讓渡話語權和利益時採取的自衛行動。跟厭青比起來,媚青儘管顯得溫柔可愛許多,事實上卻一樣充滿敵意。

他們站在自己的價值高地上觀賞年輕人,在這些觀眾面前,年輕人最大的吸引力其實並非「年輕」「活力」「朝氣」「勇氣」這些空洞的詞彙,而是所謂的「成長空間」——個性的宿命是磨滅,衝動的盡頭是龜慫,這就是成長空間,這就是媚青者們真正樂於觀賞的凋零的過程。

被遮蔽的年輕人

厭,青年苦;媚,青年苦。如果厭青是無差別的掃射,那麼媚青就更像是用上一代人認定的精英文化,給所有年輕人強行套模。

來自前浪的凝視之所以令人不適,是因為我們社會文化中的「青年人」本身就不立體。從墮胎出國三角戀的青春劇標配,到善良純真就升職的職場劇套路,再到無處不在的年輕崇拜,無一不在將「青年人」這一群體拉平、壓扁。青年人被高度濃縮化、標籤化,成為社會故事中一團模糊的影子,沒有具體的五官、身材和性格。

年輕人在夜晚的街道上是不會走路的,一定要用滑板;年輕人在開闊的天台上是不能看風景的,一定要跳舞;年輕人拿著顏料是不能畫靜物的,一定要跳起來潑墨般塗鴉。

沒幾個滑板/塗鴉/街舞鏡頭,能叫年輕人的廣告?/圖蟲創意

這些場景在各種廣告、影視劇中出現得太頻繁了,看得久了,多少年輕人都一邊羨慕,一邊譴責自己不配做個年輕人。

「你們年輕人,就是要敢想/身體好/有活力/能折騰……」這樣的話,我們聽得太多了。表面上看,這些辭藻飽含了一代人對年輕後輩的羨慕與讚賞,事實上也的確哄住了不少年輕人,讓他們默認著年輕吃苦是應該的,學習是應該的,享受「福報」是應該的,一邊相信自己三十歲後會功成名就,一邊冷漠地看著身邊三十歲的老將被「自然地」淘汰出局。

媚青環境下,年輕人越來越無法接受老去。/《奇怪的她》

「他們被淘汰是因為自己不行。而我,只要抓緊青年時光多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每個在媚青語境下相信自己必有作為的年輕人,都要等到耗盡了青春,才恍然驚覺自己早已被代際PUA。

在音樂平臺聽老歌或戲曲的時候,經常發現評論區談得最熱鬧的不是藝術也不是人生,而是各自的年齡。習慣了idol要鮮嫩,習慣了20歲就要開始抗老保養,習慣了30歲前要成家立業,以至於在聽到一首老歌的時候,都忍不住先用年齡來標榜自己的特別。

在這首曲子下面,縱橫多年無敵手的小眾優越感,也要讓位於年輕優越感。

關於中年人壓力大、生存難的話題已經討論得太多了,而輿論的重拳落在年輕人身上,就迅速變了一張臉,帶著看似溫和的笑意,強調這個世界對年輕人已經夠好了。

可是「對你好」的方式,是讓你免費加班,讓你租房蝸居,讓你為了虛無的幻境壓抑真實的欲望。

年輕人沒你們想像的那麼自由,年輕人沒有雞湯裡寫的那樣快樂,年輕人並非個個都如那些已然成名的天才,那般有趣、活潑、充滿天不怕地不怕的膽氣。

年輕人沒那麼好騙了。/《我,到點下班》

人人可憐中年人,人人豔羨年輕人。可你睜開眼睛看一看,除了網絡,還有哪裡能讓年輕人放聲說話?是座位排布森嚴的會議室,是催婚催生的家庭餐桌,還是排隊搶購的樓盤現場?

年輕人掌握話語權,不過是一場網絡時代催生的幻覺。警惕那些媚青的中年人、老年人,他們的誇讚、羨慕,要麼是想勸你買單,要麼就是哄你吃草產奶的手段。

年輕有什麼好?

按照目前對年齡的劃分,青春的確稱得上短暫,一個人算生理年輕的時光,總共也才十幾年,這之後中老年光陰,相比之下漫長得可怕。

上世紀四十年代,科特·帕森斯曾在《美國社會結構中的年齡與性別》中指出,青年時期是一個有很大壓力和不安全感的階段。

這個時期青黃不接,但很多事情都約定俗成地要趕在此時完成:求學、畢業、工作,談戀愛、結婚、生孩子……這些人生大事,都是年齡限定,沒有按時完成,仿佛就永遠也不能再做。

這可能才是我們恐懼青春逝去的真正原因。

社會規則已經預設好每個年齡段該做什麼事,恐懼一段年齡的逝去,其實是恐懼自己無法完成這種預設。/《密會》

年輕真好?年輕有什麼好?在父母長輩面前說不上話,事業上只能做最廉價的螺絲釘,親密關係充滿了不確定性,經濟基礎薄弱,光是獨立就要花光全部力氣。

實習的時候我很年輕,拿著1000塊的薪水在各個部門間流轉「學習」。上海租房押一付三,交不出那一大筆錢,只能長租最便宜的小旅店,每天晚上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打掃門縫裡塞進來的小卡片。

我不會帶著任何青春濾鏡去回憶那一段窘迫的時光,它並不因為那時年輕而美好,能夠好好生活,誰願意苦中作樂?

不年輕又有什麼不好?大部分平凡人一生的積累,不是因為天賦、機遇,只是因為時間。活到一定歲數,有了一定基礎,才有了那麼點選擇的權利。

一位因工作認識的姐姐,上班七年多,薄有積蓄。同事討論買房的事情,她並不參與,因為她要攢錢出國讀研。畢業的時候她沒錢,家中父母也催她回去考編制,用了7年的時間,她才一點點勸動了長輩,開始有權利安排自己的人生。

中年人說著羨慕年輕人,其實年輕人才是真的在羨慕中年人。/《密會》

媚青毀掉的不只是年輕人,它同樣反向磋磨著中年人和老年人。有一句「你還年輕,可以闖闖」,就一定有另一句「一把年紀了,還折騰什麼」。所謂「年輕人才有夢想」,不是因為夢想是青春特供,而是因為許多人熬到了不年輕的那天,仍然不會選擇、不能選擇。

年齡本不該成為人們互相敵視的原因,但在現實中,無論是厭青還是媚青,都導致了同樣的結果,不同代際之間水火不容。而那些複雜的話語權、利益、地位的分配與變遷,都被簡單粗暴地歸納於「代溝」二字。

那些攢夠了首付的、還完了房貸的、財務自由了的、制定著規則的,還要對著一無所有的你感嘆年輕真好的前浪,要麼缺心眼,要麼多心眼,勸你還是不要當真的好。

媚青者的所有話術裡,只有一個真相:未來屬於年輕人。也只有那還未到來的未來,屬於年輕人。

相關焦點

  • 沒把你放在心裡的人,就別再討好了
    文丨小萌說情原創作品,抄襲必究你曾經有沒有為一個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有沒有過一直盯著手機,害怕錯過他任何一條信息的時候?有沒有為一個人,找遍了所有ta不溫柔ta不體貼的理由,有想過嗎,你把ta放在心尖,可你根本沒在ta的眼裡,為什麼一定要在心底落滿失望的時候才明白,沒有把自己放在心裡的人,真的沒有必要去討好。在愛情裡,我們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卑微。
  • 「討好」美國?這次,蔡英文準備獻上「重要情報」
    導讀:自美國大選結果出爐之後,押錯寶的民進黨就顯得特別尷尬,一方面不敢得罪川普,另一方面又想「討好據悉,此次史達曼「訪臺」,很可能是為了與蔡英文進行相關情報交換,情報對於每個國家和地區來說至關重要,是不可以隨便交換,而且臺灣地區也沒有和美國有任何與情報交換有關的協議,這麼做無疑是在「討好」美國。
  • 為什麼現在職場中的年輕人都不去討好領導?3個原因,很現實
    但是現在這種陳舊而腐朽的觀念和行為正在逐漸被打破,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比較典型的現象,就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不願意再去討好領導,不願意再去溜須拍馬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那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為什麼說年輕人不願意再去討好領導了?
  • 天才作家蔣方舟:真正喜歡你的人不會喜歡你為討好故作謙卑的樣子
    蔣方舟的主題是:我不要再討好別人。講述自己因為7歲時開始寫作,被稱為「天才作家」以來習慣性討好別人,害怕與人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討好型人格」帶來的困擾。蔣方舟在7歲時開始寫作,被稱為「天才作家」。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2005年,當選中國少年作協主席;2008年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2012年6月,蔣方舟從清華大學畢業,並就任新周刊雜誌副主編。是個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 委屈自己討好別人,有社交障礙的「討好型人格」都有這4個特點
    編者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出現了社交恐懼症,這是一種社交障礙,尤其是如今的一些90後,感覺他們對於人際交往,以及與人相處時,所表現出來的「怯弱、無力感」要更強。而在社交恐懼症中,「討好型人格」往往更存在於大多數人中;什麼是討好型人格?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為「老好人」。委屈了自己,卻並不一定能夠討好別人。
  • 呼中原創丨你是冰河上盛開的雪蓮
    呼中原創丨你是冰河上盛開的雪蓮 2020-04-16 0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孤獨當品(貳拾肆):討好
    這種每天極盡了心力的討好其實真的很累,也只能自己默默消化了委屈,以至於自我這樣的東西,總在身體裡不斷地往後縮,以至於這場捉迷藏延續到了現在。軟弱嗎?好像不是的,至少我一直覺得我不怕和任何人打起來,雖然事實上從未有過。縱百般無奈但還是不得不承認自己習以為常的討好型人格了。
  • 討好型人格:你很好,不需要討好任何人
    1每個人,都有討好型人格的潛質 有人說,每天下班回家,摘掉自己臉上一層又一層的社會面具,突然間覺得心累。你有過類似的感覺嗎? 大多數時候,人們似乎都不得不偽裝自己,帶著各種各樣的面具,去維持彼此間的關係和體面。
  • 心理學:習慣討好的你,只需要解除封印
    比如,討好型的人,他們希望愛與被愛,需要安全感,但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外在的,且不穩定的人,最後極有可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討好型的人格是怎樣形成的呢?他們又該怎樣走出習慣討好的怪圈呢?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全民熱議小夥吐槽:我的女友是典型討好型人格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剛一播放完,熱搜就出現了相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網友們表示,在楊冪飾演的機器人小愛身上,看到了很多討好型人格的人群的影子。7日中午12點過,記者電話聯繫上了婧婧,對於蔣佑傑的舉的例子,婧婧都承認在自己身上發生過,但聽到「討好型人格」這個詞後,婧婧語氣變得有些激動:「我不是,你莫聽他亂說,我只是很看重我的朋友……」隨後,婧婧就以要吃飯為由掛斷了電話。
  • 讀懂《人間失格》後,希望你不再為了討好別人,而委屈自己
    為了不讓別人對自己失望而試圖隱藏自己的欲望;為了讓別人開心而掩埋自己最真實的想法;為了討好別人而卑微到塵埃裡。小說太宰治的一生是悲涼,這源自於他從小的敏感內心,一直壓抑最真實的自己,去讓自己偽裝成大人們喜歡的樣子,你是不是也會看見自己的影子?
  • 「現在的年輕人太天真了……」
    「重逢島」為Lens於2016年創辦的原創視頻品牌▵ 點擊觀看視頻
  • 蔡英文討好美國,臺灣人只能自求多福
    臺灣民眾都賺不到錢,民進黨當局卻拿納稅人的錢討好美國,且未來還要投入更多。今年11月,美國親口認證臺灣為美國最大的軍售客戶,說好聽點是客戶,實際上不過是「冤大頭」。光是今年,臺灣就買了118億美元的軍備,然而臺軍的意外事故卻接二連三,蔡英文買的武器,都「供起來」了嗎?民進黨揮金如土,是不缺錢嗎?並沒有。
  • 一座年輕人的城 北京LOGO丨3.3未來社區本周六開盤
    一座年輕人的城 北京LOGO丨3.3未來社區本周六開盤網紅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網紅直播是這場疫情帶來的當下最熱風口。只要堅持熱愛,李佳琦、薇婭都可能是下一個你。北京LOGO丨3.3未來社區,全產業鏈業態為年輕人實現夢想所期。6月13日盛大開盤,「開盤日95折限定福利」僅限當天,現場更有科技互動活動,讓生活與未來在這裡提前面對面。
  • 神評:你印象最深刻的洛長什麼樣子?
    ▲Score網友 你可真是個小機靈鬼: ▲網友 謝拉露妮絲廚: 澱粉不一定記得寶藍的洛長什麼樣子,但肯定記得wolf的洛長什麼樣子
  • 《白眉大俠》長得最可笑的人金掌佛禪
    真是三分不像人七分好像鬼。當然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徐良雖然長得難看卻有一顆保國安民的俠義之心。除了徐良之外,他的乾兒子細脖大頭鬼房書安長得也極為難看,他比徐良更提升了一個醜陋檔次,那就是難看之外還沒有鼻子,他的鼻子被徐良給割掉了。
  • 【藝苑】原創脫貧攻堅歌曲丨我們是一家
    【藝苑】原創脫貧攻堅歌曲丨我們是一家 2020-05-18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連理由都十分可笑!
    文丨曹鏡明題丨象棋是中國發明的,為啥方舟子總說是印度?連理由都十分可笑方舟子:象棋是印度發明的,中國沒大象;網友:你問問小學生在說近幾年,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來「象棋被印度申遺」的新聞。雖然這類信息在國內的網絡平臺比比皆是,但是從外網上來看,幾乎沒有。換句話說,象棋被印度申遺「大概率」為謠言,或者說僅是,少部分印度人的看法,並沒進行申遺操作。
  • 下周,欠自己良多,不欠你分毫,3星座不迎合討好,活出精彩自我
    直到撞到頭破血流,才明白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無論你再怎麼努力,都和你毫無關係,自作多情的下場就是自取其辱。於是,下周,欠自己良多,不欠你分毫,3星座不迎合討好,活出精彩自我。白羊座火象星座的白羊座,直來直往,總是風風火火,不會在意世俗的眼光。他們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生活是自己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 你在戀愛中屬於討好型人格嗎?
    成了討好一個人到這種卑微的程度,不如用來討好自己。在你眼裡,你以為突然出現在對方面前會讓他感動不已,其實這根本挽回不了感情,甚至會給對方帶來壓力。 在伴侶對你提出要求時,不願意也不拒絕,隱藏自己真實的情緒,嘴上總是說「我可以」「我來」「好啊」,但心裡的潛臺詞卻是「我不想」,你假裝樂意的樣子讓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