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多位專家學者反思疫情應對問題

2021-01-18 安青網
美國多位專家學者反思疫情應對問題

2020-08-15 21:56:00   來源:央視網    

【摘要】

當前,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仍在持續增加,面對疫情給民眾健康和社會經濟造成的嚴重損失,美國許多專家學者都在反思疫情應對。專家...

當前,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仍在持續增加,面對疫情給民眾健康和社會經濟造成的嚴重損失,美國許多專家學者都在反思疫情應對。專家們指出,美國一些政客將疫情政治化,過早重啟經濟,美國政府過度注重資本利潤,削減公共衛生機構預算,以及「個人至上主義」,都增加了美國疫情防控的難度。

疫情政治化 過早重啟經濟

疫情防控與經濟重啟如何平衡,在美國成為一個高度政治化的問題。衛生專家普遍認為,美國許多地方過早重啟經濟。

哈佛大學全球衛生研究所主任阿希什·賈哈近日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表示:「我們開放得太快了。我們重開了酒吧,我們重開了夜總會,所有這些結合在一起,才有了我們今天的處境。」「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浪費了時間,我們的領導人沒有做應該做的事。」

不久前,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在一篇專欄文章中指出,美國的疫情應對「在流行病學和經濟層面上都是失敗的」,「保守派政治人物口中的自由實際上是責任感的缺失」。

過度注重資本利潤 削減衛生機構預算

美國專欄作家拉娜·福魯哈爾在一篇評論文章中指出「幾十年來美國政府所做的決策,都毫無例外地在整體上偏向私營部門,尤其是大型公司的利益,而忽視了國家和勞動者的利益。事實證明這給我們的健康和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據美聯社等媒體報導,近年來,美國聯邦政府在編制預算案時,一再要求削減美國疾控中心等聯邦公共衛生機構的預算。另外,自2008年以來,美國地方公共衛生機構已經裁員近6萬人,相當於1/4的員工。

個人至上主義不利美國抗擊疫情

《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戴口罩這樣一項簡單的防疫措施,在美國卻成為一種政治和黨派立場宣示,並引發關於個人自由的爭論。

衛生專家們對「個人至上主義」文化給美國抗疫帶來的阻礙充滿擔憂。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曾指出:「美國的個人至上主義可能會使公共衛生措施複雜化。」他強調:「處理傳染病時,一小部分不遵守規定的人會對整個社會產生影響。」

責任編輯:杜宇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中國科技館科普講師團專家學者在行動
    為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傳遞正能量,傳播中國科技館科普講師團專家學者的故事,團結引領廣大觀眾齊心協力戰勝疫情,「中科館大講堂」邀請專家學者圍繞「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中國科技館科普講師團專家學者在行動」主題,闡釋如何應對疫情,保護自己和家人;暢談對此次「新冠肺炎」的看法及感悟;謳歌抗疫英雄迎難而上、衝鋒在前、守望相助、善戰攻堅的高尚情操和優秀品格。
  • 美國前官員、學者指「閉館」舉動過激,無益中美問題解決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華興報報導,美國務院要求中國關閉駐休斯頓總領館,多位學者、前官員指此舉系川普連任策略的一部分,為突顯川普政府對華強硬態度,而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惡化中美關係,無益於中美問題解決。隨後,中國外交部決定撤銷對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
  • 美媒:回看80頁專家通信記錄 終於明白川普為啥應對疫情失敗了
    來源:央視網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刊髮長文,公布了數位政府前任和現任官員的採訪內容和多位專家的電子郵件記錄,披露了許多美國政府在疫情應對過程中未曾報導的細節。比如:面對疫情,川普政府猶豫不決的根源在何處?專家們向川普提醒過多少次疫情的危險程度?
  • 百名中國學者致信美國社會:政治化、汙名化聲音無助於遏制疫情蔓延
    4月2日,國際知名期刊《外交學人》刊發了100名中國學者聯名《致美國社會各界的公開信》,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呼籲全球團結合作。以下為公開信全文:百名中國學者致美國各界人士的公開信尊敬的美國同行與朋友們:我們是哲學、政治學、醫學、經濟學、國際關係學、社會學、法學、傳播學、軍事學、科技等領域的100位中國學者,其中包括多位來自武漢的大學教授。
  • 全英經濟管理博士論壇召開 多位學者將在9個平行論壇演講
    受疫情影響,本次論壇於線上舉辦。來自多個國家的數十位教授、學者及博士生參加了論壇。來自考文垂大學的夏茂森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論壇。 本次論壇的開幕式由全英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副主席張晉華博士致歡迎詞。在致辭中,張晉華博士表示在過去舉行的八屆博士論壇中,大量來自各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通過論壇獲得了交流的機會。
  • 美國新冠疫情死者逾十萬:震撼下的反思
    圖片說明:5月27日,在美國紐約,人們在草坪上限制社交距離的圓圈內休閒。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27日發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0萬例。(來源:新華社郭克攝)全美震撼的三個月震撼,是這場歷史罕見的疫情帶給美國社會最大的感受。疫情之兇猛,造成的損害之嚴重,讓不少美國公共衛生專家都深感猝不及防。
  • 國內專家學者齊聚中南大,共話後疫情時代翻譯事業與教學發展
    線上和現場共計536人參加開幕式並聆聽了大會的主題報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發展。大會現場開幕式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鄒進文代表學校致開幕詞。湖北省譯協會長、武漢大學劉軍平教授代表主辦方致辭。他表示,在疫情的特殊時刻,各位嘉賓在雲端和線下相見,非常不易。
  • 疫情對文旅地產行業和企業影響專題採訪
    近日,全聯房地產商會寫字樓分會發布《關於聯合房訊網 「疫情對文旅地產行業和企業影響」 專題採訪的函》,發起新文旅50人專題採訪行動,邀請50位文旅地產行業內的公司老總、專家學者、研究機構和運營機構,圍繞影響和衝擊、應對和反思、預測和展望等為文旅地產行業平穩發展提供真知灼見。
  • 2020年創新經濟論壇多位美方嘉賓強調對華合作重要性
    此次論壇的主題是「共建創新經濟,同享普惠未來」,多國500餘名政商領袖和專家學者以在線視頻方式參會。多位美方與會嘉賓對中美關係發表了看法,他們均認為,加強對華合作非常重要。加裡·科恩科恩指出,解決美方對華貿易逆差問題,不能靠對中國的消費品加徵關稅,而是要靠美中兩國發揮各自優勢,「其實美國已經是個以服務業為主的國家了,我們向世界各國提供服務。在我看來,一個較合理的貿易協定可能是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而美國向中國出口服務。
  • 疫情應對失控 美國「一國兩民」
    雖然近期美國新冠疫情各項指標都不斷刷新紀錄,但該項目方面表示,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這些指標已達到「峰值」。 白宮冠狀病毒應對工作組協調員德博拉·伯克斯20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美國確診病例上升的情況明顯與以前截然不同,比以前更快、範圍更廣。
  • 華人學者談疫情:我希望國家成立專家團來闢謠—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報》:從您的關注點來說,這次疫情應對有哪些不足和值得反思的地方? ▲ 蘇立山: 這次疫情吸引了全球的關注和支持,我每天都要看相關新聞和論文。可以說確實暴露了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 比如中國疾控中心(CDC)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那篇有爭議的文章,是一個很好的流行病學研究,我花了很多時間來看。
  • 首批十位青少年問題專家加入「心晴」專欄
    今日,長江日報健康院傾力打造的長江健康心理專家智庫,迎來首批10位青少年心理專家,他們將定期來到長江健康傳媒大型心理互動專欄《心晴》,進行健康義診。    進入智庫的10位專家各有特色。他們有的善於解決親子關係中出現的各種矛盾;有的應對「叛逆」少年有一手;有的擅長解決孩子早戀的問題;有的專治厭學;還有的專業治療青少年成癮難題……他們是長期以來深受歡迎的一線醫生、心理諮詢師和心理老師,充分了解青少年心理,並在實踐中助人起到過很好的效果。
  • 戰勝疫情的關鍵是什麼?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這樣說……
    圖源:中新社 孫自法 攝論壇上,結合新冠疫情,國內外多位院士專家及諾貝爾獎得主就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性和方法談到了各自看法。專家表示,疫情期間,中國14億公眾自覺戴起口罩,這是建立在公眾科學素養之上的文明共識和自覺行動,科學的重要性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體現。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科院院士懷進鵬稱,在應對重大風險與挑戰,以及推動後疫情經濟發展方面,提升科學素質、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日益彰顯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 中國是抗擊疫情的「模範生」,美國應對疫情表現怎麼樣?僅2個字
    這篇文章的觀點非常的悲觀,中國是抗擊疫情的「模範生」,那美國是什麼?美媒只說2個字太扎心。美國媒體認為美國在新冠疫情的應對中,無疑是交出了一個不及格的成績,是一個:「差生」。這篇文章表示,正確復工的方式應該是政府全力阻擊疫情,在成功控制住局面之後,再討論重啟經濟的事情。那些現在正在陸續復工的歐亞國家,都是這樣做的。
  • 美國前衛生部高官:政府疫情應對工作「混亂」,缺乏明確策略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上月被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解僱的前官員兼傳染病專家裡克•布萊特(Rick Bright)表示,美國對新冠病毒的應對工作一直是「混亂」的。布萊特說:「我們還沒有國家戰略來全面應對這一流行病。
  • 全球疫情及其應對:經濟、安全及認同
    韋愛德(EdwinA.Winckler)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退休高級研究員本文借鑑了西方專家最近對疫情如何在經濟、安全和認同三個方面改變世界的分析。主要是提出問題而不是回答問題。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初步結論,包括各領域專家達成的一些結論。關於變化的基線。
  • 美國加州疫情惡化,醫院不堪重負,艱難應對激增的新冠病毒病例
    據《洛杉磯時報》資料庫顯示,加州新冠肺炎疫情最致命的四天也都發生在上周,該州報告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超過22100人。 專家警告說,由於寒冷讓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室內,這或使疫情再度爆發。
  • 疫情應對混亂,死亡病患屍體堆積!美媒:美國難再領導西方世界
    而4月24日美國新增感染43885人,4月25日新增感染33198人。所以,美國在北京時間27日衝破100萬人大關是有可能的。 不過,更為重要的問題是:感染人數突破100萬(死亡人數直逼6萬),對美國意味著什麼?對美國將會產生多巨大的衝擊?甚至,會形成某些決定性的改變麼? 01 解封還是繼續嚴控?
  • 宋魯鄭巴黎日記:學者要求美國得是「國際領導者」,有這個能力嗎?
    法國自出現疫情以來,大巴黎地區一直是重災區,相當於中國的武漢,但民眾的表現和武漢實在懸殊。今天是復活節假的第一天,政府不得不出動16萬警察應對阻止。真是無語。 昨天中國百位學者發表致美國社會的公開信後,僅僅一天,美國90多位學者就聯名回應,不由得十分佩服美國的效率。我們大概用了十幾天,美國竟然一天就完成了。所以我一直都認為不管美國問題多麼多,多麼嚴重,中國還是不能輕敵。
  • 白宮加強疫情信息控制 疫情應對小組專家從電視採訪中「消失」
    (圖源:路透社)【海外網5月15日|戰疫全時區】美媒14日報導分析,隨著白宮方面加強對美國疫情信息的控制,並將目光轉向經濟重啟,包括白宮疫情應對小組成員在內的眾多醫療專家近期明顯減少了出席美國媒體全國電視採訪等公開節目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