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綠狼》:自我認識的缺失,要做的不是改變自己,而是接納真我

2020-12-09 簡單的果郡王

「認識你自己!」這是古希臘阿波羅神廟上刻著的永恆雋語。

法國兒童文學作家勒內·葛舒和插畫家愛瑞克·蓋斯德,聯合創作了《小綠狼》這本精美可愛的繪本,並出品了法國巴亞系列圖畫故事書。天真繽紛的畫風,簡單明了的語言,一本本精美的兒童繪本,傳送到全世界的孩子和父母手中,傳遞著智慧的光芒。

《小綠狼》講述了一隻綠色的狼——哈瓦爾,由於毛色是綠色不是灰色,被同類嘲笑。他為自己的「問題」痛苦自卑,用各種方法改變自己的模樣,終未如願。很幸運,他遇到了小仙女的幫助,如醍醐灌頂,自己就是一隻綠色的狼,那又怎麼樣呢?

故事以哈瓦爾「失去自我」為切入點,展現了一個不斷努力改變自己,卻依然成為不了別人眼中的模樣的狼。

這是一本兒童繪本,卻深深地觸動著我。精美具有想像力的圖畫,童趣幽默的文字,仿佛看到了自己心裡的內在小孩,從迷失、掙扎、努力到接納,實現自我的救贖。

今天,我將結合哈瓦尓迷失的過程,從成人的角度來解讀這則兒童故事帶來的思考:自我認識的缺失,要做的不是改變自己,而是接納真我。

01、哈瓦尓對自己和他人定位的差異化以及從眾效應,造成了自我認識的缺失

從眾效應作為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個體在群體壓力下,會懷疑並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進而在行為上努力向群體趨向一致的現象。

從眾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象,是什麼導致從眾效應的發生呢?

1、群體規範壓力,讓哈瓦爾否定自己,盲從他人

哈瓦爾帶著綠油油的顏色濃墨重彩地出現,滿臉的開心、輕鬆的步伐、友好自在地和一群踢足球的小灰狼打招呼,準備加入踢球的行列。可是大家吃驚地看著他,全部嘲笑他的顏色。

因為只有他是綠色的,這太不正常了。哈瓦爾也發現了不同,也很認同灰狼們的看法,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但是,如果沒有人對他的顏色提出異議,他肯定不會介意自己的與眾不同,說不定會很欣賞自己的特別。

人們都有一種認知習慣,群體中大多數人認可的事情就一定沒錯,自己即使有想法,也會隨大流地去改變。

有人因為從眾失去自我,但有人偏偏克服從眾心理,走向成功。

小澤徵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大賽的決賽中,他敏銳地發現了樂譜問題。在場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沒有問題,是他錯了。但他沒有相信這些專業群體,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評委們立即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在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

不盲目從眾,可以激發一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減少盲從行為,運用自己的理性判斷是非,並堅持自己的判斷,就會成就優秀的自己。

2、缺乏自信心,讓哈瓦爾否定自我,邯鄲學步

哈瓦爾為了讓自己變灰色,想了很多辦法。穿灰衣服、全身抹灰、塗灰色油漆。其實,他做了這麼多事情,甚至是在傷害自己的身體,根本是他對自己沒信心,認為自己不夠好,自己不能夠接受自己。

有的人內心很脆弱,總是渴望他人的認可,特別在乎他人的看法,別人一句話,就可以改變自己的想法和立場。長此以往,會形成沒有主見的習慣,習慣自己的行為從眾。

很多領袖人物,就是能打破從眾的心理,自信滿滿地走向成功。

莎士比亞說:"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即是其失敗的原因。"

在我看來,一個足夠自信的人,會看清自己的優勢,不會在乎身上的缺點,因為人無完人,學會揚長避短就好。不必在乎他人的眼光,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有了這樣的底氣,還會隨波逐流,委屈從眾嗎?

02、哈瓦爾為了追求他人心中的目標,無意中顯現了自己很多的優點,但更加偏離自我

1、從他努力改變自己來看,他是一個頭腦靈活、鍥而不捨的孩子

①哈瓦爾的聰明。

他想出一系列辦法,讓自己皮毛變灰。特別是這個方法,不僅聰明而且有耐心。先將木柴燃燒成灰燼,然後等碳灰冷卻,最後一點點地抹滿全身。這樣顏色就很自然,能夠矇混過關。

面對質疑,人們的做法不同。有的人置若罔聞,有的人想著法也要去做到。這也是一個優點吧。

面對困難,積極發揮聰明才智去解決問題,即使問題沒有解決,也磨練了自己的心智。

②哈瓦爾的執著。

哈瓦爾沒有因為每一次失敗而氣餒,反而越戰越勇。而且為了改變,不惜傷害自己,用灰色油漆刷自己的身體,差點丟掉生命。

可見,信念的重要。做一件事情,制定好目標,然後心無旁騖地去執行。無論用什麼方法,自己都要盡力,即使完成不了,也不會遺憾。

馬雲高中數學很差,高考屢戰屢敗,家人對他都失去信心,但他執著堅持,終於第三次考上大學。如果他放棄,怎麼會有今天的巨大成就。

在成長的道路上,充滿各種各樣的阻礙和 非議,有人放棄,有人隨遇而安,有人篤定前行。執著也是一份可貴的品質。

2、方向錯誤,再怎麼努力都不會成功

哈瓦爾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很用心很努力,然而還是失敗了。說明了什麼?努力固然重要,但方向更重要。

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明確方向。如果方向是錯誤的,越努力越 不能成功,反而會打擊積極性。

南轅北轍的故事就是這樣,有好的馬車、好的車夫、豐厚的盤纏也保證不了能到達目的地, 只會越來越遠離,因為馬車方向跑反了。

理智地分析好了發展方向,就可以根據正確的方向制定行動計劃。合理利用好資源,排除萬難地去執行,這才是行之有效的努力,這樣的努力才會有好結果。

03、現實啟示:自我認識的缺失並不可怕,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改變,是接納真我

你那些所謂的缺點,你身上那些自己都不喜歡的特質,其實是你最寶貴的財富,只不過表達的程度有點過於強烈了。這就好比放音樂,如果音量開得太大,就會讓人感覺有些不適應。

只要你能把這種特質的音量調回去,你自己——以及你周圍的所有人——就會意識到,你的缺點其實正是你的優點。

1、不去仰望別人,正確認識自己

故事裡的小仙女可愛至極,她救了哈瓦爾的命,也想幫助哈瓦爾變成灰色,可變了三次都失敗了, 她對哈瓦爾說:我不是一個稱職的仙女。

在神話中,神仙法力無邊,逍遙自在,在人們心目中是無所不能的,受人仰慕和尊重的。如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精英人物,個個是超人,能文能武,可一樣都會遇到無可奈何的事情。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無需去仰視他人,應該努力從各方面找到自己的優勢,發現美好的自己。

如何做到正確認識自己呢?可以通過三種途徑來了解。

①通過自我觀察分析自己。

在A4紙上將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分別羅列下來。寫下滿意自己那些方面,從外在形象,如外貌、衣著、舉止、風度、談吐等,到內在素質,如學識、心理、道德、能力等。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自己的認識。②通過他人了解自己

找關係好,不怕得罪你的人說真話,也可以是家人。他們跟你沒有利益關係,是可以從公正的角度幫你分析真實的自己。

③通過群體或工作中了解自己

觀察自己在一個群體中的表現。如活躍度、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等,從而看到自己在社交和私人生活中的差異,能發現自己的真實性格。

通過分析了解了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就能夠規避自己的弱點,展示自己的優點,並且會適時發揮好自己的長處。

2、當你接納了自己,別人也會接納你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曾說:

「分清了什麼是可以改變的和什麼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就是真正改變的開始。利用我們寶貴的時間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值得我們去改變的東西,我們的生活就會少一些自責,多一些自信。」

哈瓦爾在變色失敗後,害羞地說了一句話:現在,我想就保持這個樣子好了!

由此看出,哈瓦爾已經接受了自己的外形,已經戰勝了自己。經過了心靈和身體的痛苦之後,他破繭成蝶,知道自己擁有的其實就是最好的。

現在很流行一句話:珍惜當下。當下指什麼?就是現在的自己

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存在,只有真實的自己。既然存在,就是合理。為什麼要和自己過不去?我們心裡總有一個假想的敵人,因為別人的挑剔不滿意自己,不接受自己。想想,不接受你的人也許沒有你優秀呢!

接納不完美的真我,也接納不完美的別人。

總結全文:

繪本的最後,看到綠油油的哈瓦爾昂首挺胸地走進森林,來到小灰狼們中間,真心為他鼓掌。小灰狼們反而畏畏縮縮地躲在草叢裡偷窺他,他們一定在想:這隻小綠狼好厲害!

只要思維轉變,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努力展現最好的自己,即使不完美、不被接受,那又怎樣?

@我是簡單的果郡王,愛生活,愛寫作,筆耕不輟,做更好的自己,從而影響孩子!

相關焦點

  • 《The Present》自我接納,與自己和解
    我會安安心心的做一棵草。」我覺得這句話就是自我接納的最好注釋。我是什麼樣的我就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會看輕自己,也不會羨慕他人。我們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性,努力做好自己就好了。那麼我們來看看人們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到「自我接納」。
  • 要懂得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平凡的自己
    總會在適時轉換一下自己的角色。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人生的前行階段。角色的轉換雖有些無奈,甚至有些傷感,但是我們無法阻擋。只有在平和的心態中不斷調整自己,接受與以往不同的現實,才能在過往與今昔的交錯中學會了坦然而淡定。正視自己和別人之間的不同,不把別人的起點當做自己的出發點,現在的自己只要比過去的自己優秀,就應該值得慶幸。你依然要努力,但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急功近利。
  • 從大眾笑柄到萬人迷,懂得自我接納的女人才是真的颯
    比如理想自我是什麼樣的,和現實自我有多大差距。日本設計大師山本耀司曾說:「自己」這個東西往往是看不見的,你要撞上一些別的什麼東西,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我們就是通過養育者、社會比較、他人反饋、自我意識等各種「反彈」建構了對自我的認識。
  • 原生家庭最大傷害是自我意識缺失,讓自我意識復甦,做真正的自己
    原生家庭最大的傷害就是導致自我意識的缺失,在原生家庭裡面感知到的東西會植根於你的潛意識。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在的欲望,當自己的能力不能支撐起自己的欲望,痛苦就產生了。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認知,不再囿於父母給自己劃定的圈子過著祖輩一樣的生活,去經歷見識更廣闊的世界。讀書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選擇。不是要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人生而不是被迫謀生!
  • 人性的弱點不是沒有認識自己,而是害怕認識自己
    每個人都有三個自己:別人眼中的你,自己眼中的你,真正的自己。一句永恆的話,認識你自己,用智慧來生活,要幹一件大事,就是要讓人認識自己。未經反思的生活是最不值得過的。問題不在於一個人不想去認識自己,而是在心理上要阻止自己這麼做。
  • 覺醒力|痛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編的故事
    舉例說明小我假我真我的區別 如何突破「小我」「假我」來認識「真我」呢?要想回歸本源,就需要覺察我們的生活體驗,感悟這些體驗所帶來的身份認同、情緒和思想。 【身份認同】我們每個人都在社會、職場、家庭中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並逐漸習慣於這樣的角色,一不小心,就會陷入身份認同的陷阱中,創造「假我」。破除身份認同的第一步是覺知,當我們對所認同的東西了解越多,越透徹,就越容易擺脫身份認同的束縛。
  • 每天冥想20分鐘,堅持一個月後他們有哪些改變?
    Annia在總結裡寫到:「專注力有提升,疫情期間的焦慮情緒緩解了很多,和家人同事的關係也有改善很多,自己也更平和了。」長路漫漫說:「回首過去的這些日子,收穫很多,覺得自己已經開始嘗試著跨越自己心靈的那些鴻溝,學習著接納自我,接納那些糟糕的部分。實現了自己最初的目的。」
  •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認識理解自己,接納人生的不完美
    希臘聖城德爾斐神殿上刻著一句著名的箴言:「認識你自己!」這個世界上,最了解和最不了解你的人可能都是你自己。你可能對自己的脾氣、性格、喜好等了如指掌,但為什麼對某些事情偏愛,對某些事物產生恐懼卻一無所知。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自己,讓禁錮的心靈回歸自由呢?《感謝自己的不完美》這本書通過案例,深刻剖析了這個困擾大多數人的問題。
  • 《The present》禮物的奇蹟:愛與接納自我
    也想從這部短片的意義延伸出自我接納和母愛這兩個的情感主題。角色塑造:短片中有三個角色。首先出場的是男孩。男孩走遠之後,我們才發現第三個反轉——男孩缺失了左腿。他像一隻把頭埋進沙堆的鴕鳥,讓自己封沉溺在網絡世界中,尋求短暫解脫,求得一絲安慰。可是媽媽並沒有說教,而是通過一隻和他有著同樣情況的小狗,讓他獲得面對現實的勇氣。
  • 如何找到自己的動物嚮導?兩種簡單方法帶你遇見真我的世界
    2.第二種簡單方法就是:觀察你的夢境這是稍微「靈性」一點的找到自己動物嚮導的方法。 在榮格心理學中,夢境被定義為是來自我們的真我(Self/soul)的世界,自我(Self) 和真我(ego/personality)的不同之處,在於自我是完全植根於物質世界的存在。
  • 《櫻桃日記》:一份來自童年愛的缺失,一場自我療愈
    她之所以痴迷於幫助別人彌補人生遺憾,其實是對自己童年遺憾的變相彌補,是心靈的自我慰藉,是一場自我療愈。因此,有時她控制不了自己內心對痛苦的修復,而忽略了朋友,這是一個受傷孩子的情感需要。自從爸爸走後,媽媽對爸爸的愛便轉移到女兒身上。但德雅爾丹太太的介入,讓她產生了危機感,害怕她拿走女兒的愛,因此阻止女兒跟德雅爾丹太太來往。
  • 婚姻幸不幸福,不是要找到對的人,而是要擁有這種能力
    其實真正的幸福,從來都不是「找到對的人」,而是要擁有愛的能力,讓自己「成為對的人」。只有這樣,愛情才會甜,桃花才會開,幸福才會自然如期而至。 那麼,如何才能擁有愛的能力,避免一次又一次地進入到傷痛的輪迴呢?
  • 《燦若黎明》:勇於自我接納的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勇士!
    再也不是那個英俊瀟灑的「大力神」男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中,回到家鄉,深居簡出。如何接納自我?如何面對以後的生活?弗恩:一個從小熱愛寫作的「醜小鴨女孩」,她從看見安布羅斯第一眼,就愛上了他。但是醜醜的自己,是無論如何也不敢表達這份愛的。
  •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自我接納比自我否定更快獲得成功!
    1人吶,認識你自己!這是偉大的哲人蘇格拉底留給我們的珍貴的名言。那麼, 應該如何認識自己,人又該如何獲得人生的成功以及幸福美滿呢?武志紅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一書中帶給了我們答案,這本書更像是一本認知自我的工具書,讀完,內心沉重卻又豁然 — 人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生物。我知我愚笨,但我全然的接受自己。
  •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自我認知是一輩子的功課,每天都要覺察一下自己,和自己的身體,內心做一個連結,聽一下他們的聲音。今天聽了《你的答案》這首歌,當我聽到這幾句歌詞時,「低著頭 期待白晝 接受所有的嘲諷 向著風 擁抱彩虹 勇敢的向前走 黎明的那道光 會越過黑暗 打破一切恐懼我能 找到答案」。
  • 莊子為我們揭示的10個人生哲理,做真我,快樂逍遙
    同樣,快樂是一種自我感覺,不苛求,不背包袱,像鳥一樣自由飛翔,便可獲得純真快樂。2隨遇而安莊子說,要在無為中有為,就是要我們順應事態自然發展,山不過來,你就過去。在不如意時,及時調整自己。3認識自己,做真我真我是最快樂,最閒適,最有智慧的。認識自己才能找到真我,之後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一切問題其實都是自己的問題,不要問別人,要問自己。人比人,氣死人。
  •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激勵自己綻放光芒
    學會接納自己,或是光芒四射的自己,或是暗淡無光的自己。我們都是歡聲笑語的接納前者的自己,而後者的自己卻難以被自己接納。我們學著接納自己,就是學著接納自己的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接納命運的蹉跎歲月。平而淡,亦是我們的另一個自己。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面對不幸,該怎樣自我接納與救贖
    在整個自殺的過程中,歐維不斷回憶自己的過去,最終他選擇了和這個冷漠的世界和解,可是當他決定要好好活下去的時候,卻因病真的死去了。歐維死了,但在死之前他的心已經不再冷了,而是看到了希望和溫暖,所以他才會在遺言中叮囑鄰居做好他生前一直都在做的事,比如防止外來車輛進入小區、照顧好流浪貓等等。
  •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能過得更好
    很多人追求完美,但是不完美何嘗不是另一種完美呢。看到書中說,總是追求完美的人,常常會失眠,因為他總是不斷的反省自己、審視自己、調整自己。總希望在經歷中找到不足,改善自己的不足:今天這樣做是不是不合適?是不是不禮貌?我有一個朋友,過於追求完美,常常因為一件小事反省半天,就差沒寫檢查。
  • 不接納自己哭,我們就無法接納自己|哭,比你想像得更重要
    人的出生也往往伴隨著啼哭,而哭,也是嬰兒出生之後,表達自我需求最常用的方式。哭,可以幫助我們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情緒。其中眼淚也蘊含了多樣的意義,可能是悲傷的眼淚,也可能是感動的眼淚,還有可能是憤怒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