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侵華日軍軍銜方面的一些探討和說明

2021-01-15 東北行營

日軍內部的等級是非常森嚴的,日本在二戰時期的軍銜與國際慣例也是基本接軌的,除大元帥和元帥外,共分為將、佐、尉、士官、士兵五等十六級,它的特點就是自家修改了「校官」和「士官」兩階軍銜的稱謂,讓吃瓜群眾看起來很另類的樣子,其實差別不大。

日本舊制天皇為陸海軍統帥,所以裕仁的軍銜是「陸海軍大元帥」,他有陸軍和海軍兩款制服,領章上除去三顆將星之外,還有一個金色菊花的皇室標誌,不細看很象四顆星。

裕仁的陸軍大元帥服

日本的「元帥」只是個榮譽軍銜,沒有特製的領章,一般授予資深及有功的大將,比如山本五十六被擊落身亡後就追授了「海軍元帥」。到日本投降時還有三個元帥在職,分別是南方軍總司令寺內壽一、第一總軍總司令杉山元和第二總軍總司令畑俊六。它設有「元帥府」,但只是最高軍事諮詢機構,類似於「顧問團」。

畑俊六元帥照

日軍的將官分為大將、中將和少將三階,沒有「上將」和「準將」的級別,那就是大將對等於其它國家的上將而已。作為正式軍銜的最高等級,大將的授予是非常嚴格的,必須要資歷、戰功、職務都達到相當,並且還需要裕仁的認可,投降之前雖有600萬軍隊,現役大將卻寥寥無幾。

所以二戰日軍的方面軍司令、軍司令官、師團長基本都是中將軍銜,岡村寧次在就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時獲授大將,是因為裕仁的重視,還是比較特例的。

東條英機大將照

最特殊的稱謂出現在校官一級,日本人別出心裁將其稱呼為「佐官」,即大佐、中佐和少佐,其實與國際慣例相同,換個字而已。大佐最常見的對應職務是步兵聯隊長,中佐最常見的對應職務是特殊兵(騎工炮輜)聯隊長,少佐一般是聯隊級副職或大隊級正職。

尉官無甚特點,大尉、中尉、少尉和準尉四級,日軍步兵中隊長的標配是大尉,小隊長的標配是少尉;中尉則為步兵中隊副職或特種兵中隊正職。準尉又稱為「準士官」,一般是見習小隊長。

吃飯的陸軍大佐

日軍的士官稱謂比較亂,分別是曹長、軍曹和伍長,其實就是上士、中士和下士。士官在基層部隊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日常管理士兵、戰時軍官傷亡時接替指揮等。

普通士兵分為上等兵、一等兵和二等兵,其中二等兵就是剛入伍的新兵,其它國家大多稱為「列兵」。

關東軍一等兵

相關焦點

  • 解析:侵華日軍「軍曹」的軍銜等級及擔任職務
    我們在關於抗日戰爭的書籍和影視中,經常得見侵華日軍的「曹長」和「軍曹」等稱呼,那麼,這些特別的稱謂到底代表什麼軍銜和軍職呢?日本軍隊的「軍曹」不是軍官,而是「士官」,屬於部隊中的基層骨幹士兵,或可稱為「職業士兵」,其軍中地位和作戰能力普遍高於徵召來的「普通士兵」。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回顧我國的近代史可以發現,中國曾歷經了不少屈辱,我們先後經歷了西方列強的攻擊和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但是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走向新生的希望,最終在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趕走了入侵者,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對於一些喜歡看抗戰劇的人來說,最常看見的日軍將領應該就是大佐了吧。
  • 侵華日軍的軍裝是什麼樣的?軍服、軍帽,別再混淆分不清了
    「昭五式」顧名思義,產生於昭和五年(1930),日本陸軍根據該年第74號敕令,對之前的軍服進行了修改,重新設計出一款立領,肩上豎掛軍銜的制服,這也是日本陸軍最後一款立領式軍服。其次,昭五式的軍銜豎掛於肩上,而九八式則將軍銜配於翻立領上,肩上已無任何軍銜標記。第三,昭五式領子上代表兵科的領章已被取消,新制服則以右胸前一個類似倒著寫的「W」符號來代表兵科(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兵科)。
  • 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卻爭當大佐?
    918事變正式宣布日本侵華戰爭拉開了序幕,猖狂的日軍甚至宣布如果日本對中國發動總攻的話,僅僅只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夠將中國徹底攻打下來,但是在經過十四年抗戰之後,日軍最終只能夠灰溜溜的退出中國。    抗日戰爭時期,很多日本人都被帝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洗腦,特別是那些日本軍官,不僅被洗腦了,同時還想著建功立業,擔任更高的指揮官。不過那個時候很多的日軍都爭著當大佐而不是將軍,這是為什麼呢?
  • 侵華日軍的強大戰鬥力,並非來自士兵的訓練有素 | 短史記
    川軍將領向文彬回憶說,日軍俘虜看到川軍業餘時間打籃球,都會說「日軍在平時,把這些時間都用之於刺槍術訓練」。①還有人回憶,傅作義的部將董其武說過「在有名的百靈廟戰役中,看到我軍傷亡的官兵,多數都是頭部中彈,說明日軍訓練有素,槍法很準」。
  • 從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看日軍侵華史
    日照市抗戰紀念館存有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後的中國地圖,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做準備。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 一把侵華日軍指揮刀值多少錢?700萬沒人賣,買家多是日本人
    侵華日軍陸軍尉官以上的佩刀一般是94式軍刀和98式軍刀,由日本政府指定刀匠手工鍛造,質量也好很多。一般而言,日軍指揮刀外形都差不多,主要通過刀穗顏色來區分級別,尉官刀穗為褐藍色,佐官為褐紅色,將官為紅黃色。
  • 二戰時,日軍的「大佐」是個什麼軍銜?他們中有83個命喪中國戰場
    歐洲各國的軍隊編制大體上是一樣的,軍銜也沒有什麼區別。但亞洲的軍隊,尤其是日本的軍隊則有所區別。 日本這個國家非常古怪,一方面先於中國進行明治維新,一切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的司法、政體和教育體制,軍事建制也向西方看齊。一方面比中國還要頑固堅持中國傳統的文化,在軍銜上也不例外。
  • 畑俊六:侵華日軍最高司令的日記裡寫了什麼 | 鳳凰副刊
    但是我們卻忘了一個沾染中國人鮮血最多的甲級戰犯,他就是出任華中派遣軍和中國派遣軍司令長達六年的日軍元帥——畑俊六。僥倖逃脫一死,被遺忘的侵華劊子手畑俊六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可能並不熟悉,因為他並沒有被處以絞刑。1948年11月12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正式對25名甲級戰犯進行判決,畑俊六是這25位中唯一的元帥,也是受審的最高軍銜將領,他本來以為自己難逃一死。
  • 二戰日軍「元帥」是最高軍銜?從元帥府職能看,它只是個榮譽稱號
    研究二戰史應特別注意,日軍的「元帥」嚴格來說並非是一級軍銜,而僅僅是授予少數陸海軍大將的「榮譽稱號」,可以理解為帶有「勳位」的性質,所以某位大將銜軍官獲授元帥後,其正式稱謂是「元帥陸軍大將」或者「元帥海軍大將」,說明其正式軍銜仍然是大將,這個稱謂雖然看起來很可笑,但事實的確如此。
  • 羅曼蒂克消亡史:2名侵華日軍勳章全解析,旭日勳章影射旭日之國
    眾所周知,《羅曼蒂克消亡史》是懸疑諜戰片,由程耳執導並擔任編劇,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和很傻很天真的阿嬌等主演。電影展現的故事之中,出現了2個身穿軍裝的侵華日軍形象,分別是陸先生的妹夫渡部,還有一名頭髮花白的、裝牛逼最後卻被一槍打死的「少佐」。
  • 日軍雜誌美化侵華歷史 擺日軍列隊默哀中國軍人照
    劉先生之前聽朋友講起日軍侵華時曾經刊發有隨隊攝影記者拍攝的戰地雜誌,因此,他毫不猶豫將這本雜誌買了下來。出於想讓更多中國民眾能像他一樣了解這本日軍侵華原始罪證的想法,他將該雜誌寄給了本報。  許苗認為,《大黃河以北肅清號》內的圖片說明及短文所用的日語詞彙較為古老,與當代日語有較大區別,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尤其是「肅清」「掃蕩」「完勝」「戰果斐然」這類詞語的使用,讓該雜誌難以掩蓋其撲面而來的戰爭氣息。「『肅清』應是指侵略和攻佔之後,將這一地區納入日軍的管理範圍;『掃蕩』則是指把該地區的人民徹底消滅。
  • 侵華日軍的首領岡村寧次,為何在日本投降後,沒上軍事法庭
    岡村寧次,侵華日軍的主要帶領者之一,多次對八路軍和敵後根據地進行殘酷掃蕩,燒殺擄掠,幹了許多喪盡天良的事情,犯下累累罪行。可是為什麼他明明被列為戰犯,卻還是可以躲過軍事法庭的審判呢?  東京審判是對甲級重犯進行審判,而包括我國在內的一些同盟國,會對乙級和丙級戰犯進行審判。我國當然不會放過岡村寧次,可是當時我國國內的政權並不統一,而國民政府從中幹涉,將岡村寧次留在了國內。  岡村寧次當時是帶領著侵華日軍的,而且是最高負責人。而日本宣布戰敗投降後,滯留在中國境內的日軍就得接受中國政府的受降。國民政府希望侵華日軍可以向自己投降,而岡村寧次也同意了。
  • 血證:揭秘36年前中國首次關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全面普查詳情
    有些泛黃的書旁邊,是他36年前在南京雨花臺區進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目睹者、受害者普查時的一本工作筆記。楊新華所著《血證》出版於1995年,內容來源於1984年他和同事用一年多時間在雨花臺區走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目睹者、受害者的證言證詞。這本文字工整的筆記,也是他當年走訪的日常記錄。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手中可以指揮多少士兵?
    導語: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手中可以指揮多少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亞洲地區所面對的主要敵人,中國戰場上所面對的主要敵人就是日本,日本雖然是一個小的島國,但是很早就開始近代化、工業化的腳步,因此在二戰中面對中國這樣一些比較落後的工業國還是非常具有優勢的,前期甚至在對戰美英等傳統列強時打出優勢,只是最後被龐大的同盟國的體量所最終擊敗。
  • 「吃裡扒外」的侵華日軍——齋藤邦雄
    我們平時在熒幕中看到的侵華日軍,要麼是極度兇殘,要麼是極度白痴,而今天說的這位日本兵,簡直就是日軍的異類!他叫——齋藤邦雄。齋藤邦雄1941年入伍,在上原日軍第63師團任機槍射手,他在中國和八路軍打了三四年的仗,非但沒有作孽,反而經常幹好事。日軍俘虜了八路軍傷員,他時常送飯送水,噓寒問暖;乘人不注意就把俘虜放了。為什麼齋藤如此反感自己的同胞——侵華日軍呢?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那麼在日軍當中大佐為什麼出鏡率如此之高。大佐之位,又有著什麼迷人的魅力,讓日本軍人寧可放棄軍銜更高的少將,退而求次選擇大佐軍銜,那麼這大佐軍銜又有不同呢?在探討日軍為什麼爭要成為大佐放棄少將之前,讓筆者先帶大家了解一下,日本軍銜制度的發展歷程,以便大家可以對日軍軍銜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 2000多件侵華日軍物品首展 揭露日軍侵略罪行(圖)
    郝東 攝中新網雞西8月14日電(王妮娜)14日,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森之源分館在黑龍江省雞西市虎林開展,展出2000多件侵華日軍物品,這些物品是首次展出,揭露了日軍曾在我國犯下的侵略罪行。在侵華日軍虎頭要塞森之源分館內,展示著包括炮彈、機槍梭子、手雷、武士刀、日本肩章徽章及望遠鏡等物品,這些都是侵華日軍遺留的物品,記錄著不容篡改的侵華歷史。人們在參觀博物館。 郝東 攝「這把三二式軍刀是二戰時期日軍侵華遺留下的日本軍刀。
  • 日文舊報紙見證日軍侵華罪證 記錄前線戰爭情況
    這些顏色已經發灰、發黃的舊報紙,是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的日本報紙,上面有不少關於戰爭的報導,記錄了前線的戰爭情況,更見證和記錄了日軍侵華的罪證。  牆縫裡發現舊報紙  說起梁延威收藏的日文報紙,還得從瀋陽市文化宮說起。瀋陽市文化宮是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和平區民主路260號。
  • 湖南芷江:公開31件新徵集侵華罪證 見證日軍暴行與敗局
    昨天(12日),位於湖南省懷化市芷江縣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向社會公開了31件新徵的侵華罪證物品。民防頭盔替代軍用鋼盔 日軍註定失敗31件新徵集的侵華罪證物品從河南、山西、日本等地收藏家徵集而來,主要來自抗日戰場遺址以及戰勝繳獲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