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7日,長津湖戰役打響,志願軍第9兵團十餘萬將士冒著零下30多度的低溫勇猛出擊,迅速將美7師和美陸戰1師分割包圍。之後敵我雙方在蓋馬高原上進行了將近一個月的艱苦搏殺,由於缺乏重武器加上後勤限制,本已是甕中之鱉的美陸戰一師僥倖逃脫。在這場苦戰中,9兵團參戰的三個軍都付出了極大的減員代價,其中因為凍傷減員的就高達3萬多人。
但20軍所屬的第89師卻是個例外,該師在這次戰役中凍傷極少,成了戰役後期追敵的主力。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師政委王直。王直是福建龍巖人,不滿15歲就加入了紅軍隊伍,之後長期從事宣傳和政工工作。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跟隨20軍入朝參戰,擔任89師政委。由於任務緊急,部隊來不及換裝就登上了列車。
當軍列到達錦州車站時,東北的嚴寒就已經引起了王直的注意,部隊馬上就要過江了,不少戰士還穿著單衣單鞋。這樣的裝備如何能擋住朝鮮的寒冬?想到這裡,他立刻和師長餘光茂商量,決定把後勤保障放在第一位。之後列車在瀋陽停靠了一天,在賀晉年的支持下,89師全師都換上了高寒地區的棉衣和大衣,但棉褲不足,棉帽、棉手套則缺的更多。
無奈之下,王直只得讓戰士們將棉被裡面的棉花掏出來,縫製成簡單的棉帽和手套。89師是9兵團的先頭部隊,棉褲、棉帽和棉手套尚且不足,後面的部隊缺多少就可想而知了。按照上級命令,89師入朝後要接替42軍的防禦任務,該師所屬的267團在行進途中和美陸戰一師的第7運輸大隊遭遇。團長一聲令下,戰士們就撲了上去,美軍丟下大批物資狼狽逃竄。
戰利品中,除了罐頭之外,還有3000條羊毛軍毯。當時89師的官兵們穿的都是棉鞋,一出汗很容易就結成了冰,一些戰士的腳已經因此凍傷了。王直決定將這些毛毯剪開,分給全師的戰士們包手包腳。不料這個決定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認為這麼好的羊毛毯剪掉太可惜了,還有人認為這些毯子應該全部交給軍裡處理。
最終王直力排眾議,下令將這3000條羊毛軍毯全部剪成小塊,分給戰士們包手包腳,89師因此成為9兵團中禦寒措施做得最好的部隊。長津湖戰役打響後,89師奉命在社倉裡阻敵,保護進攻柳潭裡的軍主力側翼安全。在這裡他們和美三師第7團頑強搏殺了三個晝夜,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和坦克掩護下的數十次衝鋒,牢牢守住了陣地。
敵人全線潰退後,王直又帶領89師一路南追。由於禦寒措施做的比較好,89師成為9兵團中非戰鬥減員最少的一個師,也是追擊階段中唯一一支還能成建制展開追擊的部隊,戰果也在各參戰部隊中名列前茅。長津湖戰役結束後,王直還受到了兵團司令宋時輪的當面表揚,並被提升為26軍政治部主任。1955年,王直被授予少將軍銜,2014年,將軍在福州病逝,享年9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