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部隊繳獲3千條軍毯,師政委下令:剪碎給戰士包手腳

2020-12-15 騰訊網

1950年11月27日,長津湖戰役打響,志願軍第9兵團十餘萬將士冒著零下30多度的低溫勇猛出擊,迅速將美7師和美陸戰1師分割包圍。之後敵我雙方在蓋馬高原上進行了將近一個月的艱苦搏殺,由於缺乏重武器加上後勤限制,本已是甕中之鱉的美陸戰一師僥倖逃脫。在這場苦戰中,9兵團參戰的三個軍都付出了極大的減員代價,其中因為凍傷減員的就高達3萬多人。

但20軍所屬的第89師卻是個例外,該師在這次戰役中凍傷極少,成了戰役後期追敵的主力。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師政委王直。王直是福建龍巖人,不滿15歲就加入了紅軍隊伍,之後長期從事宣傳和政工工作。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跟隨20軍入朝參戰,擔任89師政委。由於任務緊急,部隊來不及換裝就登上了列車。

當軍列到達錦州車站時,東北的嚴寒就已經引起了王直的注意,部隊馬上就要過江了,不少戰士還穿著單衣單鞋。這樣的裝備如何能擋住朝鮮的寒冬?想到這裡,他立刻和師長餘光茂商量,決定把後勤保障放在第一位。之後列車在瀋陽停靠了一天,在賀晉年的支持下,89師全師都換上了高寒地區的棉衣和大衣,但棉褲不足,棉帽、棉手套則缺的更多。

無奈之下,王直只得讓戰士們將棉被裡面的棉花掏出來,縫製成簡單的棉帽和手套。89師是9兵團的先頭部隊,棉褲、棉帽和棉手套尚且不足,後面的部隊缺多少就可想而知了。按照上級命令,89師入朝後要接替42軍的防禦任務,該師所屬的267團在行進途中和美陸戰一師的第7運輸大隊遭遇。團長一聲令下,戰士們就撲了上去,美軍丟下大批物資狼狽逃竄。

戰利品中,除了罐頭之外,還有3000條羊毛軍毯。當時89師的官兵們穿的都是棉鞋,一出汗很容易就結成了冰,一些戰士的腳已經因此凍傷了。王直決定將這些毛毯剪開,分給全師的戰士們包手包腳。不料這個決定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認為這麼好的羊毛毯剪掉太可惜了,還有人認為這些毯子應該全部交給軍裡處理。

最終王直力排眾議,下令將這3000條羊毛軍毯全部剪成小塊,分給戰士們包手包腳,89師因此成為9兵團中禦寒措施做得最好的部隊。長津湖戰役打響後,89師奉命在社倉裡阻敵,保護進攻柳潭裡的軍主力側翼安全。在這裡他們和美三師第7團頑強搏殺了三個晝夜,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和坦克掩護下的數十次衝鋒,牢牢守住了陣地。

敵人全線潰退後,王直又帶領89師一路南追。由於禦寒措施做的比較好,89師成為9兵團中非戰鬥減員最少的一個師,也是追擊階段中唯一一支還能成建制展開追擊的部隊,戰果也在各參戰部隊中名列前茅。長津湖戰役結束後,王直還受到了兵團司令宋時輪的當面表揚,並被提升為26軍政治部主任。1955年,王直被授予少將軍銜,2014年,將軍在福州病逝,享年98歲。

相關焦點

  • 冰雪長津湖,89師繳獲3千條美軍毛毯,政委:剪碎給戰士包手腳
    更令人痛心的是,20軍59師177團6連、60師180團2連和27軍80師242團5連這三個連隊,都在執行伏擊任務時被凍成了冰雕。 但20軍所屬的第89師卻是個例外,該師在這次戰役中凍傷極少,成了戰役後期追敵的主力。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師政委王直。王直是福建龍巖人,不滿15歲就加入了紅軍隊伍,長期從事政工工作,心細如髮。
  • 解放軍老兵回憶:我所經歷的長津湖戰役
    1955年1月任26軍77師230團政治委員,1961年3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1962年任77師後勤部政委。1968年後任陸軍5師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長津湖,源於朝鮮半島的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蓄水湖。11月14日,美軍天之驕子的王牌部隊陸戰一師向朝鮮北長津湖進發,兵團指揮部便向各軍下達作戰命令,要求各部11月26日到達集結位置,圍殲這一美軍王牌師。此時,天突降暴雪,寒流來襲,氣溫驟降至零下40度。這為9兵團各路部隊帶來極大困難。
  • 長津湖戰役,我們究竟是勝利還是失敗了
    而在這時,以美國為首的的聯合國軍部隊以最快的速度介入韓戰。美第十軍登陸仁川從側後方楔入了金日成的進攻路線,前後夾擊,讓朝鮮兩面受敵。同時越過了三八線,向中國領土進軍。毛澤東下令任彭德懷為中國志願軍總司令,於1950年10月19日率軍進入朝鮮,開始了「抗美援朝」。
  • 是物資匱乏還是運輸受阻,長津湖戰役第九兵團為何出現「冰雕連」
    在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戰士們身上還穿著華東地區棉衣,入朝行軍第一天就有800人凍傷,戰役結束後,出現了我軍歷史上最嚴重的凍傷減員現象,第9兵團凍傷3萬餘人,凍死4000餘人,出現了三個「冰雕連」。
  • 長津湖戰役,宋時輪將軍淚流滿面,美軍將領:那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當熟悉朝鮮高寒氣候的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看到第九兵團的戰士們的單衣單褲時十分震驚,立即警告道:「你們這樣入朝,別說打仗了,凍都把你們凍死了!」他立即將庫存的5萬件日軍大衣、棉鞋全部拿出來調給9兵團使用,東北邊防部隊的幹部戰士也脫下身上的衣帽送給9兵團戰士,可這麼一點臨時調撥和脫下的衣帽,也有很多沒能來得及送上入朝的火車。
  • 長津湖戰役88師部隊人數上萬,沒怎麼交火就損失慘重,師長被撤職
    長津湖戰役,宋時輪本來計劃以三個加強軍一共15萬人馬圍攻美軍的第10軍,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只能先以兩個軍的兵力和敵軍對抗。雖說兩個軍的數量也有10萬,但是面對武器裝備現代化的美軍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 史密斯違抗將令,堅持修機場,主動後撤,挽救了長津湖的陸戰一師
    第一次戰役後,麥克阿瑟組織兵力,向鴨綠江推進,其中陸戰一師從東線進發,在進發途中,史密斯得到了志願軍出現在西線戰場上的消息,謹慎的他立即高度警覺,即便他的上司,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下令,要他快速前進,他也沒有馬上執行,他給下面各團的指示是:放慢前進節奏,等我們和其他部隊真正匯合後,在恢復正常的進攻速度。
  • 韓戰長津湖戰役,面對敵強我弱,志願軍戰士如何戰勝敵人?
    70年前,中美兩軍的王牌部隊在朝鮮長津湖一帶,展開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對決。這場對決的勝負,不僅改變了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同時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1950年11月24日,朝鮮北部長津湖地區一片冰天雪地,氣溫降到了零下30攝氏度。可是美軍王牌陸戰第一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的心情,卻無法冷靜反而是非常煩躁。
  • 【追尋先烈足跡】長津湖戰役|「氣多」戰勝「鋼多」的殊死之戰
    侵入長津湖地區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是美國最精銳的部隊,二戰中他們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衝繩島戰役中戰功赫赫,號稱「常勝師」,被稱為「美利堅之劍」。長津湖戰役時,美第1師配備有重武器坦克、榴彈炮、迫擊炮及戰防炮以及空中支援。反觀第九兵團,步槍、機槍、手榴彈、爆破筒是主要武器,加之山路險峻,美軍飛機猖獗,大量汽車被毀,補給十分苦難。
  • 冰血長津湖:悲壯「冰雕連」,寒冷比子彈還可怕
    後來抗美援朝,就把部隊調到了北方。」張校瑛向記者講述著第二次戰役東線長津湖戰役的歷史。 緊急入朝 戰士大多是南方人 「第9兵團的戰士大多來自南方,對於北方的天氣不是很了解。」 「開進東北的部隊在停車的時候,東北的後勤部接到命令提醒他們,要注意嚴寒。但是當看見入朝部隊如此單薄的衣裝時,他們仍然大吃一驚,立即動員幹部戰士脫下身上的衣帽換給這些部隊,後勤部的不少幹部當場把自己的大衣脫了下來,但數量極少,加上停車時間又短,就連當時脫下的衣服很多都來不及送上列車。」 第9兵團大部分將士穿著大簷帽、膠鞋和單薄的棉衣進入到長津湖地區。
  • 長津湖戰役,陸戰1師已成強弩之末,26軍「按兵不動」,痛失戰機
    美國第10集團軍,為太平洋戰役而專門打造的精銳兵團,下轄5個師約10萬餘人。第10軍最大的王牌,當屬後來劃歸其指揮的美陸戰1師。這支成立於1941年的兩棲步兵師,是美海軍陸戰隊中資歷最老,規模最大的師級部隊。瓜島、貝裡琉島、衝繩島,3場大戰役,陸戰1師取得全勝戰績,3獲嘉獎,戰果之輝煌在盟軍部隊中首屈一指。
  • 希望《長津湖》能打爛他們的臉
    志願軍連長楊根思不斷襲擾陸戰一師的主力部隊,拖延對方逃走的時間。戰鬥中,楊根思的連隊扛住了敵機和火炮的轟炸,用僅有的彈藥精準地打亂美軍的隊形。彈藥耗盡後,志願軍用刺刀和石塊發起肉搏,緊緊和美軍大部隊攪在一起,不讓敵人的重武器發揮作用。全連僅存楊根思一人時,這個生平炸過無數個敵人工事的爆破高手,抱著炸藥包和敵人同歸於盡,完成了他最後一次爆破。
  • 長津湖戰役中,為何125名志願軍戰士,被凍成冰雕也不放棄陣地
    1950年11月下旬,著名的朝鮮長津湖戰役進入尾聲。在死鷹嶺高地,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身著單衣的志願軍20軍59師177團6連的125名官兵,在打退美軍連續7次的瘋狂進攻後,徹夜堅守陣地,懷抱鋼槍,等待著美軍的又一次反撲。 黎明終於到來,美軍嚎叫著再次進攻時,卻沒有遭到絲毫反擊,這讓美軍感到十分納悶。
  • 長津湖戰役背後:此戰勝利打出國威與尊嚴,讓日本戰犯一夜間轉變對...
    【環球網軍事報導】長津湖戰役,美軍陸戰1師和第7師遭到重創,被迫從空中、海上狼狽撤走。陸戰1師師長對記者說:「我們不是撤退,而是換一個方向進攻」,這不過是掩人耳目的說法。美軍第31團遭到重大損失,按美軍的說法,號稱「北極熊團」的31團損失一半。
  • 長津湖戰役中,第9兵團官兵真是穿夏裝在冰天雪地中作戰嗎?
    那麼這些準備包不包括禦寒的準備呢?答案是肯定的。由於已近年底,無論是東北還是朝鮮早就進入嚴冬時節,因此東北軍區為各入朝部隊儲備了大量的禦寒物資。部分南方官兵因為缺乏寒冬天氣下的生活經驗,比如第331團政委李傑號召腳部凍傷的戰士用熱水燙足,使得不少官兵因處置不當而加重了傷情,從而徹底失去了戰鬥力。
  • 死鷹嶺上的5天5夜,是整個長津湖戰役的縮影,志願軍消失的番號!
    9兵團20軍、27軍,這兩支原第三野戰軍最精銳的王牌部隊,在長津湖地區布下了一隻口袋,只待大魚入網。而作為兵團預備隊的26軍,也部署在長津湖東側,隨時準備開赴戰場。 對於攜帶大量重武器和坦克、戰車的陸戰1師來說,柳潭裡到下碣隅的公路,是他們唯一的退路。如果公路一側的死鷹嶺落入志願軍手中,陸戰1師只有一個結果,等死。 在長津湖戰役發起之前,死鷹嶺一直在美軍的控制中。59師177團1營,是20軍的尖刀部隊,也是20軍軍長張翼翔安排堵死陸戰1師南逃退路的底牌。
  • 長津湖戰役中,美軍炮兵為什麼不是志願軍對手?
    (原標題:江紫辰:長津湖戰役中,美軍炮兵為什麼不是志願軍對手?)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江紫辰】說起長津湖戰役,了解這段歷史的朋友們肯定會想起新興裡戰鬥。
  • ...長津湖|抗美援朝|彭德懷|愛德華·阿爾蒙德|麥克阿瑟|中國人民...
    長津湖戰役作戰圖志願軍隱藏實力,誘敵深入志願軍入朝後的第一場戰役中是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率領的部隊,在雲山遭到志願軍的襲擊後,沃克給麥克阿瑟發報:「我方遭到一股有組織的、高素質的隊伍的伏擊與突襲,其中有的是中國軍隊。」
  • 血戰長津湖:中國人民志願軍條件艱苦,是如何擊敗美軍的?
    而「聯合國軍」在東線長津湖地區部署的主力部隊為美陸戰一師大部以及步兵七師一部,陸戰一師隸屬於美國海軍戰鬥序列,擅長兩棲作戰,經驗豐富,空地協同作戰能力世界一流,二戰時期曾在太平洋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美步兵七師隸屬於美國陸軍戰鬥序列,是陸軍當中的精銳部隊。可以說,長津湖戰役是中美兩國王牌部隊之間展開的一場殊死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