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or反女權?女王新劇,豆瓣9.2

2020-12-15 澎湃新聞

婚姻是什麼?

想起日劇《Legal High》裡的一句經典臺詞,新垣結衣飾演的女主酒後紅著臉問「結婚到底算什麼啊」,旁邊女伴經典回答「長期賣/春合約」。

有意思,有意思。

這話原話來自於恩格斯,人家說了:「婚姻不過是一次性批發的賣/淫。」

20世紀60年代,第二波女權運動風起雲湧。其中,激進女權主義有一個高舉的著名大旗就是,「婚姻是舒適的集中營」。

在美劇《美國夫人》裡,女權主義者吐槽家庭主婦們,有一句話說:

「婚姻就是賣/淫,贍養費是戰爭賠款。家庭主婦們怎麼還不明白?」

有意思的是,關於婚姻與家庭看法的分歧,也成了導致劇中《平等權利修正案》未能最終通過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得不說,此事算是第二波女權運動的一個重要落敗和遺憾。

「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飾演本劇女主,同時也是幾乎以一手之力挫敗《平等權利修正案》通過的最大反派。

她是當時著名的保守派活動家,菲利絲·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

《美國夫人》豆瓣評分9.2

在今天看來,菲利絲就是那種典型的反女權人物,她不承認男女不平等,反墮胎、反同性婚姻、反對《平等權利修正案》的通過。

她也成功做到了。即使政/見不同,也不得不承認,她是那種異常敏銳而極有魄力的女人。

但《美國夫人》並不是給反派人物作傳。它更像是以這個爭議人物為中心,展現了當時女權運動的一個群像和截面。

從菲利絲的成功,恰也能反思當時女權運動失敗的原因。

《美國夫人》開篇即說了,本片改編自因《平等權利修正案》引發的政治鬥爭和辯論的相關真實事件。

《平等權利修正案》是個什麼呢?

其實就是一個保障男女平等的憲法修正案,它最早在1923年就被提出了,之後多年屢次被提交屢次失敗。

一直到60年代第二波女權運動興起,多方鬥爭之下它在70年代初被重新提出,得以在國會和參眾兩院通過。

但根據美國法律,如果要法案生效,還得四分之三州議會(也就是38個州)通過才可以。

於是,菲利絲領導的反女權運動和以格洛麗亞、謝麗等人為代表的女權運動之爭,便指向了推動或反對《平等權利修正案》在各州的通過。

在菲利絲伸手之前,法案之事本來已進展的相當順利:到1973年底,已有30個州通過,距離目標還剩下8個。

女權主義者幾乎已在慶功之時,菲利絲卻帶著她的擁護者們——家庭主婦們,衝出來了。

是的。《平等權利修正案》的反對派力量,正是菲利絲代表的主婦們。

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女權運動者在爭取平權之際,正是主婦力量,挫敗了男女平權法案的通過。

怎麼會這樣呢?一部分得歸功於菲利絲厲害的詭辯之術。

菲利絲這個人,其實挺矛盾的。她的主攻方向,本來在國防戰略、國土安全等議題。

但在這個幾乎全男性的領域,菲利絲因為性別,很難獲得足夠的話語權。

幾次競選議員都落敗,在節目上談論國防話題被男主持硬生生打斷,參加全男性會議被要求做會議紀要.......

作為一個機敏的政客,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她迅速轉向,決定繞點彎路,曲線救助自己的從政之路——

領導主婦們阻擊《平等權利修正案》的通過。

因為法案第二條有一句「國會有權採取適當的立法以實施本條的規定」,菲利絲便藉此大為發揮。

提出因為男女平等,日後定會有諸如女性被強制服兵役、男女同廁、離婚不再給贍養費等等法案通過。

這一下,可把過慣了穩定日子的家庭主婦們嚇壞了。

菲利絲明明是個很有野心的政客,卻自詡家庭主婦的代言人。在演講中激昂賣力:

「我從未覺得我受到了歧視。我覺得有些女人喜歡把自己不夠努力導致的失敗,歸咎於性別歧視。」

「女性解放運動基本上就是一種很消極的生活態度。它告訴女性,姐妹命運對你不利,你早上醒來時別想找到工作,即便你找到了,這工作也不好。如果你結婚了,你丈夫會拿你當僕人。」

「這些近40歲還未婚無子的可悲女權分子,想把她們的不滿,傳播到我們這些幸福的已婚女人中來。」

「讓《平等權利修正案》通過才不是解放,在家才是解放。」

她故意混淆《平等權利修正案》保障的男女權利平等,說成要追求男女完全一樣。往女權領袖身上潑髒水,說成她們是無人可要的嫁不出去剩女。

再順著主婦心意,以保護傳統婚姻和家庭的名義,贊同女性回歸家庭,認為出門工作是雙重壓迫。

全部都是胡說八道,但又聽起來足夠聰明,也足夠具有煽動性。

法案的失敗,第二波女權運動的失敗,可能正是因為她們拋棄了家庭主婦。

《美國夫人》裡有一段對白,正顯示了女權團體內部的分歧。

「—我們在言辭方面應該更慎重一點,不能讓家庭主婦覺得我們在反對她們。

—我們就是在反對她們。革命很混亂,總有人被拋下。」

不同於第一波女權運動爭取女性選舉權,60年代的第二波女權運動,正是伴隨著對現代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反思與批判而來的。

貝蒂·弗裡丹寫作《女性的奧秘》,揭示了發生在中產階級主婦身上的一種「無名之痛」:社會正在把女性囿於「幸福家庭主婦」的神話。

不同於以往,這一次,很多女性覺醒了。

這是經過20世紀兩次戰爭之後的必然。

女子鉚釘工羅西,在一首同名的《Rosie the Riveter》歌裡首先被歌唱:

「她坐在機身旁/認真檢修/做得比男人還要好/終日,她風雨無阻/成為生產線的一部分/她在創造歷史/為了勝利而工作。」

誕生在二戰時候的女子鉚釘工羅西形象,代表了一代走出廚房、加入工作的職業女性。

但是,戰後,一旦男人們從戰場回來了,職場也就沒女人們什麼事了。

整個社會開始鼓吹女性回歸家庭,《每日郵報》日常宣揚「當一名幸福的家庭主婦」。

到50年代末,家庭主婦這個位置重新佔據了已婚女性的75%。彼時電視上最流行的肥皂劇,是講述主婦生活的《我愛露西》。

這個背景下,覺醒的女權主義者奉行「個人的即是政治的」,批判父權制在各個方面對女性的壓迫。

尤其批判婚姻和家庭制度,作為社會權力結構的中心,對女性在家務、性等方面的剝削。

《美國夫人》中的菲利絲,同樣受著家庭制度的剝削。

她的丈夫表面上支持她參政,卻從未相信過她會成功。白天當她痛斥女權主義,晚上回到家,卻要接受不情願的床上運動。

可是她從未覺得自己的兩面生活可悲。

反而聚集了無數的追隨者,為傳統的家庭制度唱著讚歌,給平權運動帶來痛擊。

幾乎是必然的。

60年代的這場女權運動和以往一樣,仍然是「白人的、中產階級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的運動。

她們對數量更眾的勞工階層主婦和少數族裔女性,缺乏基本的了解。

反而在對家庭制度的批判中,和主婦越走越遠。

《女性的奧秘》號召主婦們走出家門,建立自己獨立的人格。但她完全忽略了更多的下層主婦是沒有選擇的可能性的。

她們甚至在一開始,對主婦群體可能的反擊是視而不見的。

當第一次聽聞反對派菲利絲(和她背後的主婦力量),她們第一反應是「這誰?管她是誰,反正以後再不會聽到這蠢女人的名字了」。

這份傲慢和輕視讓她們付出了代價。

這也是《美國夫人》這部劇的意義所在。幾十年過去,從當下回溯當時歷史,正可以看到女權運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敗的。

而我們如今的世界,又是如何被當時的鬥爭和歷史改變的。

原標題:《女權or反女權?女王新劇,豆瓣9.2》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女拳,還是女權?豆瓣9.2分!大魔王帶來春季最強美劇!
    比如,今天介紹的這部新劇,便是其中最典型、最硬核的一部——美國夫人Mrs. America《美國夫人》是FX聯合HULU推出的9集歷史劇。全劇以七十年代的女權運動為背景,揭開了那個風雲際會的歷史時代。目前該劇已更新4集,口碑相當不俗——豆瓣9.2,爛番茄新鮮度95%。
  • 凱特大魔王帶領一群家庭婦女反女權,新劇成女人的「噩夢」?
    是的大魔王跑去結緣「小熒幕」了,奉獻了自己的第一次,她的最新「反女權」神劇《美國夫人》開播就被《時代》周刊評選為4月最佳新劇。此刻爛番茄新鮮度96%、豆瓣評分高達9.2。這是一部與你、我,甚至每一個女性都息息相關的電視劇,但身為替女性運動發聲的頭牌兵,大魔王在裡面飾演的主角卻是一個「反女權」角色。當初 Cate 要接拍這部劇的時候,連媽媽都忍不住質問「你怎麼能演這樣的一個人物?」翻譯過來就是:你沒瘋吧?
  • 快去看大魔王的「反女權」新劇
    因為某個角色的幾句臺詞,從一部國產精品爽劇,被罵成了汙名化女權的俗劇。加上結局的小爭議,《我是餘歡水》曾高達8.5的豆瓣評分,一下子被刷到了7.4。真的關注女權話題,就應該去關注真正涉及到女權問題的作品。就在《我是餘歡水》因女權問題陷入風波的時候,美國那邊的一部女權大劇開播了。豆瓣開評從9.0升至9.2分,爛番茄新鮮度則有96%。
  • 《美國夫人》:如何「感化」一個反女權主義者?
    美劇《美國夫人》已播出6集,豆瓣評分依然高達9.2分,它有何神奇之處?這部劇改編於真實歷史事件,其核心情節是菲利斯·施拉夫利,美國「保守派運動第一夫人」,在1970年代鍥而不捨地組織政治運動,反對「平等權利憲法修正案」的通過。
  • 豆瓣9分神劇,被女權幹碎了
    2以下內容涉嫌劇透,請未成年觀眾在家長陪同下觀看。乍看之下,你會覺得這就是一部中年屌絲逆襲龍傲天的爽劇。選題上可能還有偷學《絕命毒師》的嫌疑。本來呢,這部劇在豆瓣的評分一直穩居8.5的狀態,這正常。不少人都評價它為年度好劇,誇讚的人更是不計其數,這也正常。但最近,它的評分卻直線下降到了7.6。還有很多人刷一星差評。
  • 集美們,美劇都開始反女權了
    她是《魔戒》中一出場便驚豔四方的精靈女王—— 原因在於,在女權運動如此繁盛的今天,這部劇居然「反女權」。 前段時間被稱作2020年第一國劇的《我是餘歡水》就因為觸碰到這個「禁忌」,瞬間湧入大量一星差評,同時也讓出品方正午陽光受到諸多謾罵。
  • 9.2,這部「反女權」能火,我一點也不意外
    也因此,女權運動題材的影視劇在近幾年層出不窮。所以這部號稱是「反女權」的劇作,怎麼看都不符合潮流。甚至本劇在播出後,女主菲利斯·施拉夫利這個人再度被談及,也引發了不少口水戰。除了反對女權運動,她還反墮胎,不認同婚內強姦違法,以及反對同性婚姻等。這樣的右翼立場,要是在當今社會,怕是能被噴死。所以當FX籌備劇本並打算將這樣的女性搬上熒幕時,沒有女演員願意接這個燙手山芋。
  • 《美國夫人》說出了「反女權者」的心裡話嗎?
    誰能想到,大魔王布蘭切特主演的首部美劇,就出演了一位「反女權主義者」。這樣一部聽起來並不怎麼「政治正確」的劇目,卻拿下爛番茄新鮮度95%,豆瓣評分9.2。實際上,儘管包裹著「反女權」的皮囊,《美國夫人》更像是展現一位女性政客的政治權力角逐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過程。與此同時,《美國夫人》也從反對派以及女性政治家的視角裡,反觀了歷史上女權運動的動態發展,讓我們能更深刻地了解女權主義的理念和思想。
  • 一個女人為何要反女權?|百家故事
    這部劇也在豆瓣上拿下了9.2的高分。很多人說這是講女權最好的劇,不只是呈現關於性別議題的討論,而同時讓人看到權利是如何被構建、合作、爭鬥。但菲利斯·施拉夫利出現了,她領導的反 ERA 運動蔓延至全美。最終,ERA 也只獲得了 35 州的批准。 施拉夫利幾乎以一己之力,長久地改變了美國的政治版圖,直到今天,美國也未有在憲法上承認男女平等。最近播出的美劇《美國夫人》重現了這場支持和反對ERA的鬥爭。這部劇也在豆瓣上拿下了9.2的高分。
  • 上世紀的美國家庭婦女,才是最堅定的「反女權」鬥士
    國產良心劇被抨擊夾帶私貨,因為一句臺詞而被冠上歧視女權的罪名。 在豆瓣的評分區,出現了極端打一星和五星的浪潮。 一星發言代表 五星發言代表女權與反女權在評論區相互攻擊,爭得昏天黑地。在這場混戰中,只有一點是確定的:時至今日,女權足以掀起一場論辯。女權,這個被頻繁提及的概念,究竟是什麼?女權與反女權近一百年的纏鬥,到底是在爭什麼?或許這部《美國夫人》,能夠給我們答案。
  • 「反女權」的《美國夫人》,比當代「女拳」更有價值
    它從一個「反女權分子」的視角切入,還原了20世紀70年代保守派女性活動家菲莉絲·施拉夫利領導的反平權運動的始末。她從根本上動搖了70年代女權主義的中堅力量,徹底改變了女權運動的走向,其所代表的女性政治力量也在美國政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凱特·布蘭切特的精彩演繹下,這個人物無疑又散發出一種女性主義的光輝。
  • 從《陳情令》到「女權」《餘歡水》,一星運動情緒宣洩攻佔豆瓣?
    文 | 糖炒山楂距離「227事件」中肖戰主演的《陳情令》被網友怒打一星、豆瓣評分一夜間下跌0.3至7.9分尚不足五十天,肖戰也才剛剛憑著《紅梅贊》回歸大眾視野,誰曾想「一星運動」再次在豆瓣上演,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 《美國夫人》:大魔王主演,豆瓣9.1,直擊女權
    最近這幾天女權相關話題,一直是熱度不減,大家各持一詞,都是簡單直接的互懟,沒有深入問題的本質。恰好這個時間點上,美國FX電視臺播出了一部和女權運動相關的電視劇:《美國夫人》,希望對我們有所啟發。她利用自己的人脈給好多議員發了小報,並且讓婦女們和女權主義者們一樣走上街頭,在議院門口給議員們發麵包,號稱是來自廚房的勝利。經過這麼一波神操作,《平權法案》果然在伊諾伊州沒有被批准,不過這才是女權主義者和菲利斯們之間剛剛開始的較量。
  • 豆瓣7.7,全球票房超14億美金,《冰雪奇緣》才是真女權電影
    女權真的是如此嗎?當然不是。近期,受疫情影響提前登陸流媒體平臺的《冰雪奇緣2》,就用童話描繪了一個瀰漫著女權色彩的女王故事。《冰雪奇緣2》2013年,《冰雪奇緣》上線。這部瀰漫著童話色彩的電影卻講了一個反童話的故事。
  • 豆瓣區有不少網友刷一星差評參與女權糾紛
    最近正午陽光新劇《我是餘歡水》很受歡迎。這齣戲一經播出,就廣受歡迎。情節張力十足,人物刻畫得體,符合正午陽光的標準。該劇在豆瓣中也獲得了8.5的高分,但當它播出到最後的時,分數一路下滑,從8.5降到了7.9。今天,它已經下降到7.5。看來,其背後的得分趨勢也應保持持續下降。
  • 微博女權的本質,就是偽女權
    都和女孩有關,所以有一位讀者在後臺和我們說: 「你們能不能寫寫女權這個話題啊,我看網上吵得好兇,但現在越來越像撕逼,撕得烏煙瘴氣。」 重要的是下面這句話: 我想想聽聽你們作為男生是怎麼看待女權這個詞兒的。
  • 反對女權的女人在想什麼?
    然而,有支持女性平權、反對固有束縛和歧視的人群,自然也就有反女權、覺得是在「小題大作」的群體。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女性平權人士為《平等權利憲法修正案》(ERA)獲得通過而奔走;同時在另一邊,反女權人士也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抵制ERA的運動。
  • 「女權」和「田園女權」,是有天壤之別的!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詳細的說一下,真正的女權和田園女權之間的區別,本文可能會有遺漏的地方,如果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補充出來!首先,我們先來說說女權!什麼是女權主義總所周知在古代,是沒有所謂的女權一說,女權一詞是在近現代社會文明進步,人們開始意識到女性權利的時候,女權一詞才被提出。女權運動最開始是指為結束性別主義、性剝削、性歧視和性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立和發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
  • TA,打開女權的非正確方式
    因為,女主角竟是菲利斯·施拉夫利——美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反女權鬥士。 不是說好的女權劇嗎,怎麼凱特「大魔王」都快把45分鐘演完了,還在帶領一幫家庭主婦反對平權呢? 怎麼印象裡攻氣十足的布蘭切特在劇中收斂了鋒芒,成了一個思想極為保守的反女權人士呢? 還以為後幾集會有反轉,都看到第4集了,除女主繼續搗亂外,倡導男女平等的平權修正案居然還流產了。
  • 動漫遊戲向:女權女權!《異度神劍2》竟成了物化女性的代表作…
    2017的遊戲圈,除了內購微交易之外,最大的社會話題恐怕就是「女權」了。什麼叫女權呢?女權(Feminism)又稱女權主義,女性主義。是指一個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社會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著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