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如何應對加速的城市化

2021-01-09 第一財經

我們正身處城市化加速推進的時代洪流中。人口結構的改變、技術的更迭以及數位化應用等,都是改變城市樣貌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城市也需要有新的建築物和設計來適應城市化,設計公司則是負責推動城市更新的規劃者。那麼,在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設計公司的變與不變是什麼?如何才能更好地適應城市的變化,創造出更符合時代特徵的設計?

Yi:YiMagazine

H:Diane Hoskins

C:Andy Cohen

Yi:Gensler最初是一家室內設計公司,但現在你們的設計服務已經可以覆蓋各個行業和各種不同場景的需求。在擴大業務的過程中,如何保持統一的理念?

H:Gensler的核心理念是關注人性化體驗及集成設計。每天,有數百萬的人出入由我們設計的零售空間或者機場,我們通過關心體驗和對空間的大量研究來了解人們使用空間的方式,繼而改變許多人的生活。我們設計的上海中心大廈、機場和其他一些主要項目,是從人的需求角度出發,從內部設計開始,再考慮建築物內的空間和形態。舉個例子,我們全球其他團隊與上海團隊合作,共同設計了上海中心大廈子我們將來自全球各地的經驗帶到上海。可能其他的公司專注於實踐,而我們專注於將實踐經驗整合,設計出特屬於中國和上海的標誌性象徵。

C:這種集成理念在我們公司剛成立時就奠定了。Gensler成立於54年前,我們現在所採用的協作型領導力模型也展現了這一點。Diane和我作為公司的聯合執行長,可以在合作中將彼此的優勢結合,並讓這種方式在公司領導層中更廣泛地應用,這樣能為客戶提供更廣闊的思維和多元化的服務。

Yi:目前,全球的大城市無論是在城市形態、標誌性建築的樣式,還是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審美上,似乎有越來越相同的趨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H:城市化一直是全球變革的主要驅動力。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搬到了城市中,我們經歷的城市化還會以難以置信的速度發展,這個現象在地球上也是首次發生。通過Gensler研究所,我們發現,城市的快速推進、人口結構的變化、技術的更迭以及日趨成熟的數位化應用,都在不斷挑戰著整個城市乃至全球範圍內人口和資源的空間分布。伴隨著這樣的增長速度,許多城市在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需要方面遭遇了各種難題,沒有一種通用的設計方法和標準適用於全球。人們所在的當地社區的文化和價值觀對設計而言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從每個地區的多樣性角度出發,研究不同的設計方案,了解新的建築物、建築系統和一切有必要了解的領域,包括學校、醫院、市政建築等。

過去10年,我們一直都在做研究,但沒有形成固定的範式或者解決方案。因為,真正的解決方案來源於對趨勢的觀察、對當地社區和文化的理解,從而熟知該地區的特殊性。當下,我們對於中國、美國、中東等區域的工作場所做了很多調查,但在調查的每一個區域中,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在全球看到的由Gensler操作的項目也不會是同一種風格。比如,我們剛剛在卡達首都多哈完成了Msherireb市中心建設項目,它位於多哈的歷史城區,這是一個基於傳統社區模式延伸出的新社區。在卡達,建築物都沿著海岸線分布,城市中的建築物與全球其他地方大同小異。他們希望擁有一個能夠真正代表自己文化的建築物。因此,我們不是單純參照過去的做法,而是在嵌入新技術和設計時,更多基於歷史和文化特色,這就像對過去文化的沿襲,而不是會導致它們消失。

Yi:全球大城市都在反思超高建築的問題,這給設計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H:城市化發展衍生出了更多的高層、超高層建築。這個現象在中國也非常明顯,越來越多的人湧向城市中心,因為城市是充滿機遇與活力的地方。越來越多的城市高樓林立,就是為了在「填滿」城市的同時,解決人口結構變化的問題。

在這種垂直發展的趨勢下,設計師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超高層建築要沉澱、融入現有的社區以及城市中,要與公共運輸、與城市的不同區塊建立聯繫,必須圍繞「人性化體驗」的設計核心來展開,因為只有體驗能推動可持續、宜居的城市的良性發展。在Gensler研究中心發布的體驗指數研究中,我們也發現空間的存在感可以顯著提升人們的體驗滿意度。超高層建築內部以及建築之間的留白空間,儘管難以量化,卻是人們聚集以及獲得體驗的重要空間。

Yi:「智慧城市」的概念很時髦,它對設計來說,是噱頭還是意味著真正的機會?

C:「智慧城市」即人性化城市,是利用技術給城市提供更加高效、宜居和可持續發展的機會。技術不是使城市變得「智慧」的根本原因。所謂的技術,是需要以人性化體驗為出發點,為人類帶來切實的利益,為城市化中的棘手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根據我們的經驗和研究預測,智慧城市、城市聯結一定是未來的大勢所趨。我們在設計中,也會將城市中心與城市相連接,因為只有無縫連接才能讓人們體驗到更加高效的生活。

H:對於智慧城市而言,最重要的是技術、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包括二氧化碳、空氣品質和水質。坦率地說,除非我們使用智能建築技術和城市智能基礎設施技術,否則可能無法解決上述問題。建築物會產生二氧化碳,只是現在我們還沒有有效機制可以測量所有建築物產生的二氧化碳數值。只有當我們將所有的新技術應用到所有的建築物中時,我們才能夠開始管理進入環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質。為了能夠長期監測水質的變化,一些有趣的技術正在研發中。例如,下水道中的成分以及如何過濾並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的在於如何確保它們已經被過濾乾淨。這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也正在考慮如何重塑城市的未來。

Yi:中國的智慧城市與其他國家相比有哪些異同?

H:中國在策略制定和能力執行上具備強大的優勢。高鐵等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國已經非常普及,而在美國想要達到同樣的程度可能需要幾十年。因此,5G技術在中國早於美國開展也不意外。此外,中國的城市化發展,尤其在對空氣問題的處理上,大眾能夠真實感受到,有效的應對機制和技術非常重要。

C:由於中國的政治制度,在這裡,政策的執行會比在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快。我們正在研究自動駕駛如何影響我們的城市,而在中國,某些設施已建設完成的特定區域,已經能夠極強地適應自動駕駛汽車,這將改變中國或者全球各地的城市風貌。目前在中國,尤其是一線、新一線城市,比如上海,交通非常擁擠,而在未來15至20年裡,城市的面貌將因為自動駕駛變得不同。

Yi:Gensler在零售空間設計上有很多經驗。那麼,為中國消費者設計,與為全球消費者設計相比,有哪些不同?

H:人們對零售業的關注已漸漸從單一產品轉移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以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為例,它就能很直觀地反映出中國零售發展的趨勢。我們需要從用戶體驗和品牌建設的角度出發來設計空間布局,而不只是為了銷售咖啡。因此,在烘焙工坊內,消費者隨時隨地能找到帶有移動收銀機的店員點單結帳,不像在其他門店要去一個固定的收銀臺。其實,很多零售商都在嘗試通過整合技術和空間來提升效率和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C:繼上海之後,我們又在東京和紐約SoHo區設計了一個類似的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項目。這些整合的空間其實是一個變化的、覆蓋了人們全天候工作與生活場景的環境。例如,人們上午可以來喝一杯咖啡,而下午轉換到工作的環境中,還可以享用晚餐和葡萄酒。另一個關於零售的案例是我們在上海浦東新區的中心位置設計的迪士尼專賣店。迪士尼的需求在於吸引不同年齡段的人到店內購物,而我們將這家店設計成一個用來聚會和社交的場所。我們通過調研發現,中國的消費者中,有一半去到零售店的真正目的並不是購物,而是為了獲得其他的體驗和更高的參與度。相較於美國很多商場可能只有一到兩層樓高,中國的商場通常都有7到8層,每一層都入駐了不同的零售品牌,這樣設計也是為了給消費者帶來垂直化的購物體驗感。因此,我們在為中國零售商設計門店時,會參考類似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這樣的空間體驗。

Yi:通過Gensler在全球範圍內對工作場所的調研,你們發現了哪些新趨勢?

H:過去,在西方,我們發現很多私人辦公室其實也追求相對開放的空間,而通過剛剛結束的一次大範圍的調研,在對亞洲、拉丁美洲、歐洲和美國的工作場所做了比較後我們發現,亞洲在工作場所中對於合作空間的需求比美國更強烈。人們希望更多地利用開放和協作的空間來推動思想的創新。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個體工作能夠使用的實際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公司對我們提出的需求中,既包含了希望我們創造出更多能夠讓員工安靜且專注的辦公區域,同時也能夠保證有合作的空間可以驅動創意。因此,過去我們一直在研究辦公空間的密度問題。這些年,辦公空間的密度一直在增加,但近幾年的數據又顯示,密度開始逐漸下降。有一個趨勢是,辦公室中出現了更多供員工以小組形式討論的區域,這樣就不會影響到其他人。另一個點與零售有些類似,即對於辦公場景的體驗,客戶希望結合美學、外觀和感官等多個維度,因為這也屬於公司文化的一部分,一個擁有良好工作體驗的辦公室可以幫助企業留住和吸引人才。

C:除了已經與我們有過合作的騰訊和阿里巴巴,我們也在與一些大公司的CEO商談合作,他們希望從辦公空間的改變開始,來推動公司品牌的創新,也就是通過空間設計來代表公司的品牌。資生堂的CEO曾對我們說,他們正在改造30年前建造的工作場所,現在的新工作場所清新、充滿活力,代表了資生堂的形象,並且,好的工作環境也能提升員工的生活質量。

Yi:那你們自己的總部空間又是如何通過設計來激發創造力和生產效率的?

C:同樣的道理,我們的辦公室代表了我們的企業文化。就像之前提到的,我們在辦公室的設計中嵌入了當地社區的文化。每個月,我們都會舉辦一些特殊的活動,會有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國家的客戶來參觀,這裡更像是一個社區型空間。人們來到這裡,不會覺得像一個辦公室,而是一個關於我們員工和文化的集成場所。當擁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維方式的人聚集在這裡時,我們的項目可以讓這些人在一起激發出能量和創造力,這就是空間的能力。

H:我們擁有室內設計、建築、數字設計和總體規劃等設計元素,它們不是相互割裂的,我們需要將它們融合在一起,為客戶提供方案。在我們設計的空間中,即便是一個辦公室內設計項目,我們也會讓來自零售團隊、多用途設計團隊或諮詢團隊的成員加入進來共同探討。我們擁有許多可變的多用途合作的空間,因為我們發現人們需要很多這樣的空間來合作討論,這也是創新的核心驅動力。

Yi:正如廣告和諮詢行業正在經歷的變革,許多傳統設計公司也開始與客戶深度合作,提供更多戰略諮詢服務。這一變化在設計行業是如何發生的?

H:在10年前,我們就開始為客戶提供類似的服務。過去,客戶找到我們時會提出需求,告訴我們他們擁有多大的面積,希望我們如何來設計。而現在,他們只是告訴我擁有一塊多大面積的土地,希望Gensler來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利用這塊地,如何規劃建築及設計。我們相對客戶的角色也像廣告行業一般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集成全球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需要根據對當地社區的研究、趨勢和了解,幫助客戶挖掘潛在的價值和機會點、整合方案與策略等。設立Gensler研究所的目的也在於此,我們與其他技術公司一起開發全新的本地資訊服務,開始聚焦於數字物理空間的集成,希望更高效地幫助客戶達成目標。

「智慧城市」即人性化城市,是利用技術給城市提供更加高效、宜居和可持續發展的機會。

本期更多精彩內容:

化學構建未來城市

設計師越來越不像設計師

我不相信網際網路企業是萬能的

相關焦點

  • 預售資金強監管加速行業洗牌 房企該如何應對?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原標題:預售資金強監管加速行業洗牌,房企該如何應對?「2020年,中國房地產經歷了「由松至緊」的過程,尤其是三條紅線之下,房企投資、開發和銷售節奏都受到較大影響,再加上12月以來昆明、西安、唐山、成都、佛山、珠海、濰坊等多個城市密集出臺預售資金監管政策,導致房企基本處於負重前行狀態。
  • 高中地理高頻考點:城市與城市化、城鎮建設專題設計
    關注後立即贈送565個高考地理專題設計,歡迎每天打卡!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標誌:[記憶] 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在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 4、城市化的意義: (1)城市市區域發展的經濟中心
  • 趙燕菁: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階級分析
    趙燕菁,中國雙綠66人圓桌會專家委員會副主席,教授級高級規劃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廈門大學雙聘教授。曾任廈門規劃局局長。他在回憶建設公共組屋的初衷時說:「我早就在想,如何建立每個公民跟國家以及國家前途之間的利害關係」。建設組屋的目的,就是要「讓那些兒子必須履行國民服役義務的父母覺得新加坡有他們的份,值得他們的孩子去捍衛。如果國民服役人員的家庭沒有自己的住房的話,那麼,他們遲早會得出結論:他們所捍衛的是有錢人的財產。」
  • 下一步城市化如何深度推進以及最有效的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機制是...
    站在2020最後的時間關口,開門問策與充分討論將有利於掃除發展障礙,做到有效應對當前、科學謀劃未來,從而推動中國經濟這艘大船行穩致遠。從主持起草「十三五」規劃轉身成為一名市場投資人,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似乎有更多理由關心國家政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因為投資是投未來的事業,投資能否成功,會受到政策不確定性的實質性影響。
  • 城市時代:人的城市化需求與供給(下)
    因此,城市化之路應該回歸人的需求本身,以「人的基本需求」視角來看城市化,這可能不是全部正確的視角,但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視角,可以在這個視角之下,建立起看待城市化之路的準則。人的城市化之路,資源需求與供給匹配是非常重要的,供需匹配則城市化進程能夠加速推進且造福更多老百姓;供需不匹配則會阻礙城市化進程並造成城市化問題。
  • 設計之城|退化建築:從對城市化反思到輸出城市和建築觀點
    這組雕塑就出自於低廉出租住宅的相互擠壓,我們對這些灰色空間進行著色,以便更好地看見城市化過程中地權經濟催生的這種特殊的尺度景觀。城中村負模退化公園 DevolutioN PARK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個項目,是我們去年做的一個傳播度比較高的項目——退化公園。
  • 70%城鎮化率後 浙江城市化「下半場」新動力在哪?
    記者 林雲龍 攝浙江日報訊 城市化和城市發展,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問題之一。2019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60.6%,浙江已達70%,杭州更是高達78.5%。根據城鎮化發展S曲線理論,當一個國家城市人口超過20%,城鎮化加速;到50%左右則進入相對減速期;到70%時,城鎮化將趨於穩定。
  • 為設計師而生,ConceptD3設計本加速創作
    對於眾多設計師而言,一款專業的筆記本必不可少,但在筆記本市場上符合設計師需求,輕薄、性能、色彩與顏值都滿足設計師群體的筆記本少之又少,如何選擇選擇一款適合創作的筆記本成了眾多設計師們的難題。設計簡約大方,可選皓月白與星空黑兩種經典配色,黑色款式穩重硬朗,純白款式雅致清亮,不含雜質,並在機身表面覆蓋特殊的防汙塗層,在視覺上帶來驚豔的同時擁有良好觸感。簡約的設計,不含雜質的配色,讓ConceptD3設計本清新脫俗,蘊含簡約的設計之美,打造設計師品味之選。
  •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團隊提出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
    ,來自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提出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HyGCN」。   《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CCCF)近日刊發了中科院計算所特別研究助理嚴明玉、研究員範東睿以及研究員葉笑春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人工智慧「認知智能」階段起飛的推進劑》。文章披露,該團隊提出了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HyGCN」。相關論文也先後在計算機體系結構國際會議上發表。
  • 《一指城》:沒有信仰的城市化,災難如影隨形
    短片中圍繞著環境、堅守以及信仰主題進行展開,通過一位看似城市中唯一有信仰的老奶奶,揭露失去信仰的城市化,災難隨時都有可能降臨的深層寓意。城市化是必然的結果,但是由於對於自然環境的無所畏懼,造成汙染環境。人們眼中只有眼前的利益,丟失了信仰,不可持續的發展到最後,都是自掘墳墓。在這個過度城市化的背景之下,催生了這個作品。
  • 中科院計算所設計全球首款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
    近日,《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CCCF)刊發了中科院計算所特別研究助理嚴明玉博士、研究員範東睿以及研究員葉笑春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人工智慧「認知智能」階段起飛的推進劑》。文章披露,為更好地支持認知智能的發展,該團隊提出了國際首款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 HyGCN。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團隊提出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
    記者17日從中國計算機學會獲悉,來自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提出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HyGCN」。  《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CCCF)近日刊發了中科院計算所特別研究助理嚴明玉、研究員範東睿以及研究員葉笑春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人工智慧「認知智能」階段起飛的推進劑》。
  • 北大國發院教徐建國:中國城市化接力工業化
    城市化滯後,服務業受限中國經濟發展可以分為兩段,上半場是以「工業化」為主導的階段,下半場則以「城市化」為主,並進一步帶動工業化。歷數當前主要高收入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基本是伴生的現象,差不多是同時推進和完成的,工業化提高了,城市化規模就擴大了。
  • 中科院計算所率先提出全球首款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
    近日,《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CCCF)刊發了中科院計算所特別研究助理嚴明玉博士、研究員範東睿以及研究員葉笑春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人工智慧「認知智能」階段起飛的推進劑》。文章披露,為更好地支持認知智能的發展,該團隊提出了國際首款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設計HyGCN。
  • 全球適應委員會正式發布旗艦報告,呼籲加速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與全球...
    9月10日上午,中國綠髮會代表應邀參加了在京召開的「加速應對氣候變化行動」(Accelerating Adaption Action)高級別活動。全球適應委員會主席、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先生,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先生等重量級嘉賓出席了此次活動並作重要講話。
  • 一體化SmartNIC平臺如何成就網絡、存儲和加速「三合一」?
    面向雲加速的一體化SmartNIC 平臺實現網絡、存儲和加速「三合一」的依仗是U25 將高度優化的 SmartNIC 平臺與強大靈活的FPGA 引擎相結合,實現了全可編程與一站式加速應用,可應對業界最具挑戰性的需求與工作負載如 SDN、虛擬交換
  • 當當網俞渝談高質量發展:精準應對、加速創新、保持韌性
    俞渝表示,如果三個詞提煉高質量發展,自己覺得應該是精準應對、加速創新、保持韌性。「噹噹在這次疫情中間,全國不同的物流中心,應不同地區不同的要求,有的時候要關門,有的時候不能生產。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可能就要迅速地把東北噹噹的生產切換到中南噹噹的生產。所以,技術也好,產品部門也好,都要迅速地開發應用,然後去滿足顧客的需求。」
  • 噹噹執行董事俞渝談「高質量發展」關鍵詞:精準應對、加速創新...
    噹噹執行董事、創始人俞渝在會上表示,如果三個詞提煉高質量發展,應該是精準應對、加速創新、保持韌性。(噹噹執行董事俞渝)「噹噹在這次疫情中間,全國不同的物流中心,應不同地區不同的要求,有的時候要關門,有的時候不能生產。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可能就要迅速地把東北噹噹的生產切換到中南噹噹的生產。
  • 城市化戰略專家推導出現代城市擴展極限半徑
    石破天驚 大煥城市化戰略研究院推導出城市半徑極限!   作者一:童大煥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大煥城市化戰略研究院院長  作者二:李亞琳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大煥城市化戰略研究院 研究員  創作時間:2016年10月17日~11月4日
  • 文學城市化的獨特路徑:進入「異世界」
    但「異世界」仍然是城市化的,拋開與現實不同的超現實元素不談,這些故事就是地道的城市文學,把目光對準按部就班、謹守城市生活規則的平凡人,描寫了極具職業感的生存方式(例如《擦玻璃的人》《分段人》),假想了極可能成為現實的生活狀態(例如《義耳》),如村上春樹描繪百分百女孩那樣描繪了百分百的迷妹式城市青春(例如《大角星》);甚至還有城市生活最基本的模塊:被建築出來的獨立小空間,亦即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