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Strv 74坦克,冷戰時中立國「最後」的防禦

2020-12-17 縱橫戰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很多國家的中型坦克逐漸演變成更現代化的主戰坦克。但是瑞典的Strv 74坦克可以說是這個國家的最後一款中型坦克,該坦克和蘇聯的T-55、美國的M60以及德國的「豹1」坦克屬於同一時期的產品。不過Strv 74依舊延續了中型坦克的設計方式和傳統布局,直到瑞典Strv 103主戰坦克的誕生才得以淘汰。

瑞典軍事博物館內的Strv 74坦克

中立國家必不可少的武器發展

在20世紀沒有哪個國家像瑞典一樣幸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瑞典以及「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國家都躲過了戰爭的殃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也不可避免的捲入了戰爭,挪威和丹麥成為了英、法、德三軍的戰場,蘇聯和德軍在波羅的海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整個北歐生靈塗炭,唯有瑞典一片祥和始終保持著中立。

當然,瑞典的和平並不只是用「運氣」換來的,中立的基礎是要建立在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和外交關係上。雖然這不屬於本篇文章的範疇,但是瑞典人一直堅信拿破崙的那句名言:「一個養不活自己軍隊的國家,很快就能養活其他國家的軍隊」。大概意思就是: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那麼就會被其他國家的軍隊佔領。所以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才是一個國家保持中立最重要的基礎之一。

眾所周知瑞典是一個人口稀少,國土面積中等的小國家,我們現在看到瑞典繁榮富強的景象,在20世紀中葉就已經是如此。雖然這是一個缺乏人力和物力的小國家,但自1814年宣布中立以來,瑞典就一直在密切的關注著全球軍事武器的動態。所以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典雖然沒有參戰,人口也只有1000萬(和同一時期的白俄羅斯、葡萄牙、希臘、塞爾維亞差不多),但是該國的步兵部隊、裝甲車、火炮、飛機等卻足以和周邊的幾個大國抗衡。

中立國的弊端就是有時候往往會忽視其他國家武器的發展趨勢,從而導致自研武器成為其他國家的模仿對象。瑞典著名的蘭德斯維克L-60(Strv38坦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匈牙利的「託爾迪」坦克就是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改進的。1934年蘭德斯維克L-60坦克率先使用「扭力杆」懸掛系統,在後來的武器製造中這種設計方式也成為了大多數坦克的標配,比如:T-40坦克就是蘇聯第一輛使用扭力杆懸掛的坦克,不過仍然比蘭德斯維克L-60晚了5年。不僅如此,L-60坦克革命性的扭力杆懸掛也在後來的Strv 74中型坦克上得到了延續。

德國3號坦克上的扭杆懸掛,不過由瑞典L-60坦克率先使用

瑞典Strv 74坦克的誕生

瑞典的Strv 38、m/39、m/40L、m/40K等坦克都是在蘭德斯維克L-60的基礎上改進的,直到1944年為止,這些坦克都是瑞典軍隊的核心力量。即使在戰爭結束之後,瑞典坦克仍然服役於其他國家,如:1956年就有25輛Strv m/40L坦克被轉售給多米尼克共和國;而這批坦克的重量普遍在9噸左右,配備的大多數是37毫米的坦克炮,發動機功率在142至162馬力之間。

瑞典出售給多米尼克共和國的Strv m/40L坦克配備的是37毫米博福斯炮

倖存下來的瑞典Strv m/40L坦克,位於斯德哥爾摩附近的Arsenalen坦克博物館內

在1930年代後期,瑞典為匈牙利軍隊開發了Lago中型坦克,該坦克和蘭德斯維克L-60以及之後的坦克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坦克的重量在15噸左右,使用的是47毫米的主炮。但是匈牙利軍方並不買單,他們更喜歡捷克斯洛伐克的T-22坦克,包括後來的「突朗」坦克就是以T-22為基礎進行改進的。但是瑞典並不甘心就此擱置Lago坦克的設計,所以後來的Strv m/42坦克就是Lago的衍生版之一;坦克的重量達到22.5噸,配備75毫米的博福斯坦克炮和4挺8毫米機槍。

陳列在瑞典博物館的Strv m/42坦克,配備的是75毫米的博福斯坦克炮

在1943年4月至1945年1月之間,瑞典共製造了282輛不同配置的Strv m/42坦克,在這些坦克中最大的區別就是發動機和變速箱不同。其中型號為:TM、TH、TV的坦克使用的是「斯堪尼亞·瓦比斯L-603發動機」,輸出功率為160馬力。而型號為EH的Strv m/42坦克使用的是380馬力的沃爾沃A8B發動機。TM型坦克曾試用過汽油電動變速箱,但是因為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該系列坦克全部換成了和TH、TV坦克一樣的液壓變速箱。

瑞典的Strv m/42坦克

在戰爭末期,瑞典Strv m/42的性能明顯低於軸心國和同盟國的坦克。冷戰時期誕生的主戰坦克,其機動性達到了中型坦克的水平,而火力和裝甲卻達到了重型坦克的水準。所以瑞典軍方再也坐不住了,首先他們看中的是比較便宜的法國AMX 13坦克,並在1950年初和法國達成協議:願意購買300-400輛AMX 13坦克。

瑞典欲購買的法國AMX 13坦克

但是這種想法並沒有持續太久,經過多次協商後,瑞典在1952年12月購買了80輛英國百夫長Mk3坦克。這一批坦克配備的都是83.4毫米火炮,從火力上看已經足夠瑞典軍方使用,但是在後來訂購的270輛百夫長MK10坦克上又使用了105毫米的主炮,這已經超出了瑞典軍方的期望,況且英國坦克的防禦能力要比瑞典坦克好很多。

瑞典購買的就英國百夫長MK3坦克就是這種,該坦克保存於伊斯特本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的坦克設計師在接觸到法國AMX 13坦克後,就一直念念不忘;所以他們開始在Strv m/42坦克上安裝AMX 13的炮塔,內部使用的是固定的主炮和自動裝彈機。這一試驗對瑞典坦克來說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既可以使用搖擺式炮塔的同時又可以使用151自行榴彈發射器。

法國AMX 13坦克的搖擺式炮塔

英國的百夫長是一輛非常不錯的坦克,但對於瑞典這樣的小國家來說似乎有點昂貴。法國的AMX 13坦克訂單被取消後,瑞典量產坦克的席位就出現了空缺,所以研製一輛實用性較高、成本較低的坦克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瑞典的Strv m/42坦克底盤終於派上了用場,在經過大範圍的改進後Strv 74坦克順勢而生。新坦克配備的是戰爭之前的1937 AA機槍,此時它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m/49機槍。坦克的寬度由原來的2.43米增加到了3.3米,而且還配備了全新的搖擺式炮塔。Strv 74坦克的價格在36萬克朗左右,而英國的百夫長坦克價格為100萬克朗;此時瑞典已經大大降低了軍費的支出,可以用更少的錢購買更多性能強悍的坦克。

瑞典Strv 74 坦克的主炮

Strv 74坦克的生產與使用

Strv 74坦克的炮塔113座由蘭德斯維克製造,112座由哈格隆德索納公司製造。炮塔的體積比之前更大,但是裝甲比之前更薄,所以完全可以安裝在Strv m/42的底盤上。1960年8月,英國對Strv 74坦克的炮塔裝甲進行試驗;使用20毫米炮在300米的距離內就可以將其擊穿,如果是瞄準某些特殊部位在640米的距離同樣可以將其擊穿。使用戰前的37毫米m/34反坦克炮在750米的距離可以擊穿炮塔的任意一面,由此可見Strv 74坦克的炮塔裝甲是多麼的脆弱。

在工廠裡的Strv 74 坦克炮塔半成品

英國用20毫米炮測試Strv 74 坦克炮塔的報告

在1957年至1960年之間,所有Strv m/42 TH、TV型坦克都被改裝成了更先進的Strv 74s坦克。另外,還剩下50輛Strv m/42 EH坦克並沒有及時報廢,只是對這批坦克的通信系統和傳動裝置進行修改之後,以Ikv 73坦克命名並服役於瑞典軍方。Ikv是一種特殊的戰鬥車輛,被瑞典軍隊稱作是「步兵炮車」(infantry gun vehicle),它的主要用途就是給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其他國家通常把這類戰車歸類為自行火炮或者輕型坦克,瑞典的步兵炮車從Ikv 73一直發展到Ikv 91;Ikv戰車的重量普遍在16噸左右,配備的大多數是90毫米的主炮,直到2003年才退出瑞典裝甲營。坦克雖然經歷了現代化改進,但是Strv m/42的炮塔並沒有被遺棄,足智多謀的瑞典軍方把Strv m/42的炮塔部署在海岸線、港口、機場等軍事要塞,以防禦其他國家的進攻。

瑞典的Ikv 73戰車,由Strv m/42 EH坦克改進而來

Strv m/42坦克的炮塔被安裝在防禦工事上

改進後的225輛Strv m/42坦克成為了Strv 74,被送入瑞典的坦克裝甲營,直到1963年Strv 103坦克誕生後Strv 74又被分配給步兵突擊部隊,每個小隊11輛。Strv 74坦克的重量為26噸,每輛坦克由4名機組人員組成;戰鬥艙和駕駛艙的空間非常寬敞,4名機組人員同時工作也不會太擁擠。除了75毫米的主炮外,坦克還配備了8毫米的KSP M39機槍。Strv 74使用的是兩臺6缸斯堪尼亞瓦比斯607汽油發動機,在公路上速度可以達到45公裡/小時。其中Strv 74分為兩種型號:Strv 74 H有155輛,使用的是液壓自動變速器;Strv 74 V有70輛使用的是機械式變速器。

瑞典最終型的Strv 74坦克

1984年之後Strv 74坦克徹底從瑞典軍方退役,該坦克的炮塔同樣被部署在軍事要塞中。冷戰結束後的1999年,這些炮塔才被瑞典軍方從防禦工事中拆除。

相關焦點

  • 稀有的冷門坦克:Cobi積木坦克世界版Strv 103評測
    在冷戰時期擁有完備軍工體系的國家中,地處北歐的瑞典顯得相當的「特立獨行」;而在瑞典人的各種奇思妙想中,最為人所熟知的無疑就是無炮塔的「S坦克」,也就是我們今天評測的主角,由Cobi積木出品的坦克世界限定款的Strv 103。
  • 瑞典獨特的坦克研發思路,沒有炮塔怎麼瞄準?全靠四對負重輪
    因為本身就是中立國,在地理位置上也基本不會引起德國的注意,但德國佔領丹麥的行為還是讓瑞典人驚出了一身的冷汗,因此擴充自己的軍備並讓自己看起來不是那麼好欺負成了一件必要的事。
  • 坦克都是進攻性武器?瑞典笑了,Strv103坦克了解下!
    眾所周知,坦克一直以來被譽為陸地之王,原因就是其出色的攻擊力,以及強大的防禦裝甲,因此一直以來,坦克都被認為是進攻性武器,而本期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被譽為世界上僅有的一款防禦型坦克,瑞典的strv103主戰坦克!
  • 「永久中立國」瑞典:維京海盜發家的北歐雪國,是否已忘記初衷?
    日前,歐洲大陸「永久中立國」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發表聲明:「我們抗擊新冠疫情失敗了」。自新冠病毒爆發以來,瑞典的防疫政策一直比較寬鬆,可以說是相當「佛系抗疫」了。那這個極地雪國到底是哪裡來的底氣,面對強大的病毒敢如此「不屑一顧」?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首先我們來科普一下什麼是中立國?
  • 一輛坦克造價3.7個億,剛裝備就落後,日本這麼做到底圖什麼?
    蘇聯的鋼鐵洪流在冷戰時期一直都是各國的心理陰影眾所周知,坦克這一裝備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蓬勃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隨著集群作戰、大縱深戰術等不斷被運用,坦克的地位日益凸顯。冷戰時的蘇聯鋼鐵洪流也因此成為了令全世界都膽寒的存在。
  • 美媒披露:瑞典冷戰期間差點成為「核大國」
    參考消息網8月26日報導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8月23日發表了題為《瑞典會成為歐洲下一個核大國嗎?》的文章,披露了在冷戰高潮時期,瑞典是幾個研究獲得核武器的小國之一。相關內容摘編如下:瑞典,這個在17和18世紀打過一系列戰爭的斯堪地那維亞國家,自1814年以來就沒有積極參加過戰爭。
  • 「永久中立國」面具被撕下,瑞典出動大批戰機,俄能源命脈受威脅
    瑞典撕下「永久中立」面具,與美國展開聯合軍演近段時間來,俄羅斯壞消息不斷,先有土耳其頻頻介入與俄羅斯相關的軍事爭端之中,再有主張反俄的拜登贏得美國大選。近日,俄羅斯再遭遇窘境,原本稱自己為「永久中立國」的瑞典與美國開啟聯合軍演,或將威脅俄羅斯能源命脈。據美國《防務博客》網站消息稱,一場由瑞典與美國共同參與的聯合軍演在波羅的海附近舉行。據了解,此次演習的陣仗不小,不僅美軍派出了大量特種戰機,瑞典也出動了大批戰機。
  • 瑞典在二戰前後所研發的坦克,雖說沒派上用場,但充滿了大膽創新
    二戰時瑞典保持了中立,因潛在的威脅,他們還是保有了一定數量的坦克,而且還多為自行研製。數量和實力自然沒有辦法和蘇德等國相比,但就獨樹一幟這一點來看,瑞典坦克還是佔上了的。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瑞典就選擇了中立,並因此保存了自己的實力。就工業能力來看,瑞典是當時北歐五國中最強的一個,甚至在整個歐洲都屬於名列前茅的存在。因一戰時坦克的出色表現,習慣置身事外的瑞典也準備裝備上這種威力強大的武器,以應對威脅並展現自己的國力。
  • 號稱永久中立國,數百年來無戰事,瑞士這一手靠的是什麼?
    在一戰和二戰期間,宣布自己為永久中立國的國家很多,比如比利時、荷蘭、瑞士等,但是以中立國身份完全躲過了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永久中立國,卻只有瑞士。瑞士作為一個被德國、法國這樣的大國包圍的小國,如何確保自己永久中立國的地位而不被滅國,是一個讓人充滿爭議的話題。
  • 精選一組關於瑞典的風俗習慣
    (瑞典男子的傳統服裝,應該跟其祖上是著名的「維京海盜」有關)(瑞典民族服裝)3,瑞典男女平等,瑞典歷來就被標榜為女權主義的典範,女性地位很高。(北歐女人自古就能頂半邊天,不讓鬚眉)4,瑞典人很中庸,不喜歡出風頭,這也是瑞典成為永久中立國的原因。瑞典人的中庸性格也是有傳統的,瑞典語裡有個詞是lagom ,來源於維京時代的laget om,指代當時的人們一桌人分酒,輪到每個人的時候你要取不多不少剛剛好的大家平分的量。
  • 勇剽若豹螭,歐洲防禦最前沿的芬蘭豹2A4FIN主戰坦克
    冷戰結束後,芬蘭人認為他們的T-72已經很難在現代戰場上發揮作用了這一時期,芬蘭陸軍的主要裝備基本都是來自蘇聯的,包括T-55和T-72坦克,剩下一部分則是二戰時期遺留下來的遺產(包括部分狀況良好的三號突擊炮)。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
  • 使用彈夾艦炮的SAV20.12.48坦克殲擊車,瑞典博福斯打造
    坦克殲擊車是二戰時一個重要的裝甲分支,不過在二戰結束後就開始衰落了,主要還是因為坦克越造越大足以承擔多重任務,沒有大戰的支撐,便宜的改裝殲擊車對大國而言已經沒太多研發價值,不過像瑞典這樣環境特殊的國家,仍在這方面下功夫。
  • 《坦克世界》中的坦克名稱前綴到底是什麼意思?
    美國好像沒有名字開頭是「梅」的將軍啊除此之外,遊戲中還有strv——斯特如威、FV——鋒威,等等讓玩家不堪啟齒的翻譯。為了趕在大家養成錯誤的稱呼習慣,在此特地對遊戲中大部分坦克名稱前綴一一作出較為詳細的解釋一、蘇系:1.SU:SU代表俄語:Samokhodnaya Ustanovka ,意為自行火炮載具。2.KV:KV坦克(КВ танк)全稱科京-伏羅希洛夫坦克。
  • 沒有立場也不穩:二戰時期的那些中立國,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最終,只有瑞典巧妙保持了中立。歐洲其他國家中,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和愛爾蘭也都各顯神通,艱難地在夾縫中保住了中立地位。複雜微妙的局勢,註定了中立國必須在戰爭中小心翼翼地審時度勢, 及時向戰爭中優勢者妥協的生存之道。同交戰國一樣,中立國同樣需要勇氣與智慧去守衛中立,下面講述的就是他們的故事。
  • 二戰時期,瑞典僅僅是一個小國,為什麼德國卻沒有攻打它?
    很多人認為瑞典在二戰中能避開戰火是因為瑞典是永久中立國,但事實並非如此,並不是所有的永久中立國都能避開戰火。要能在戰爭中取得中立國的地位,自身必須要有一定的實力,如果沒有一定實力,只要宣布中立就能避免戰火,那二戰期間所有遭到德國侵略的國家都會宣布自己是中立國,這樣一來或許元首也就無法發動二戰了吧。
  • 國際觀察:土庫曼斯坦為何成為「永久中立國」?
    國際觀察:土庫曼斯坦為何成為「永久中立國」?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電  題:土庫曼斯坦為何成為「永久中立國」?中新社記者 文龍傑 張碩12月12日,土庫曼斯坦迎來獲得永久中立國地位25周年紀念日。縱觀土庫曼斯坦獲得中立地位的25年,成就非凡。撫今追昔,嘗試畫出這個年輕「永久中立國」的歷史坐標。
  • 傳統永久中立國,自製戰機曾是老舊蘇-27剋星,鴨翼與殲-10相似
    從地理上看,瑞典是北歐5國之一,其國土面積達到45萬平方公裡,也是北歐最大的國家。從歷史上看,瑞典人可以算得上維京海盜的後代,是一個好戰的國家,然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典都宣布中立,目前依然號稱是永久的中立國。其實在軍迷眼裡並不是這樣的。
  • 一直到停產從未出口,冷戰中保密程度極高,詬病頗多T64型坦克
    二戰結束,冷戰爆發,在長達40年的冷戰較量中,東西方的坦克技術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蘇聯依靠經二戰用鮮血換取的經驗教訓,一直在坦克技術方面領先於西方國家,而T-64型坦克就是集蘇聯所有坦克發展技術之大成者。
  • 日本10式主戰坦克 「減肥」後更專注於本土機動防禦
    日本10式主戰坦克 「減肥」後更專注於本土機動防禦  它是在繼承74式、90式坦克性能的基礎上,以快速部署需求為設計總線,以信息化改造和升級為重點,以聯合和互操作性為拓展而研發的一款坦克——  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日本陸上自衛隊還是照常舉行了「富士綜合火力」演習。
  • 匈牙利的「託爾迪」坦克,二戰中的德軍炮灰
    尼古拉斯·史特勞斯勒設計的坦克讓匈牙利軍方拋棄後,他就移居英國並在二戰期間與盟國合作,包括登陸諾曼第時的兩棲坦克都採用了他設計的傳動系統。 L-60坦克是匈牙利獲得了瑞典授權的第一批量產坦克,並在後來命名為「託爾迪」坦克(Toldi);託爾迪本身是匈牙利民間傳說的英雄人物,用此人命名坦克也代表著匈牙利軍方對坦克寄予了更多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