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在二戰前後所研發的坦克,雖說沒派上用場,但充滿了大膽創新

2020-12-18 騰訊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因為緊張的局勢一直在持續,坦克的研發與應用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其中自然要以歐洲的那些主要參戰國為主。反觀那些保持中立或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就很少會將精力放在坦克上,可總有那麼幾個例外的,比如說瑞典。二戰時瑞典保持了中立,因潛在的威脅,他們還是保有了一定數量的坦克,而且還多為自行研製。數量和實力自然沒有辦法和蘇德等國相比,但就獨樹一幟這一點來看,瑞典坦克還是佔上了的。

北歐的工業強國,坦克研發的起步

瑞典地處北歐,因高緯度的原因氣候寒冷,要往早了看,這裡曾經可是維京人的地盤。17到18世紀的時候國力達到了鼎盛時期,先後與法國、俄羅斯及鄰國挪威等發生了戰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瑞典就選擇了中立,並因此保存了自己的實力。就工業能力來看,瑞典是當時北歐五國中最強的一個,甚至在整個歐洲都屬於名列前茅的存在。因一戰時坦克的出色表現,習慣置身事外的瑞典也準備裝備上這種威力強大的武器,以應對威脅並展現自己的國力。

當時一戰已經結束,瑞典若是再從拖拉機開始入手就顯得有些落後了,正好德國因為戰敗必須放棄掉一批武器裝備,這其中就有有剛剛研製好的LK-2輕型坦克。借著這次機會,瑞典成功從德國那裡搞到了十輛LK-2輕型坦克,之後又將其改名為「Stridsvagn m/21」,其中「Stridsvagn」就是瑞典語中坦克的意思。從這時開始瑞典就算是擁有自己的坦克了,不過當時並沒有組建成坦克部隊,而是一個訓練部隊。同時瑞典也開始著手準備自主研製坦克,畢竟一戰時期的坦克從戰爭結束時就已經過時了。

1934年的時候,L-60輕型坦克研製成功,這到不是瑞典第一個自己研究出來的坦克,而是這個輕型坦克系列的最後一輛,算是最終形態。瑞典的工業基礎和創造力在這輛坦克上被體現的淋漓盡致,車體結構緊湊,懸掛也具有先見地採用了扭力杆式。其全重8.5噸,前裝甲最大的厚度為15mm,主武器是一門20mm的機炮,後來也有37mm炮版本,最快移動速度可達每小時45公裡。到了這輛坦克出現的第二年,它就憑藉自身優異的性能走向了國際市場,愛爾蘭、奧地利都曾少量購買用於研究,而匈牙利則直接購買了生產許可,並稱其為「託爾迪坦克」,1939年到1942年之間一共生產了超過兩百輛。

捷克的38t輕型坦克和「Stridsvagn m/41」

能自主研發坦克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針對性能優秀的他國坦克進行採購和仿製也是上策。從1937年開始,瑞典軍隊就注意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對38t輕型坦克的設計。關於這輛坦克,熟悉的人應該還是比較多的。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國佔領之前,它僅生產了20餘量,而後因為性能優秀被允許繼續生產,不過已經變成了德軍的裝備。它全重9.5噸,裝甲最厚處30毫米,主武器是一門37mm坦克炮,最快移動速度達到了每小時42公裡。單看這一配置,它並不比早期的三號坦克差多少。

捷克斯洛伐克被佔領之後,瑞典通過種種途徑也搞到了38t輕型坦克的生產許可權,命名為了「Stridsvagn m/41」,並生產了220輛。其中一部分,還被改裝成了坦克殲擊車,所搭載的武器為瑞典自產的75mm反坦克炮。因性能可靠,到了二戰後這些小坦克並沒有被馬上放棄,光是以坦克形態就服役到了上世紀50年代。到後來還改成了裝甲運兵車,名為「PBV 301」。在更換了現代武器之後,這些戰車甚至一直服役到上世紀70年代左右,由此可見,不是很起眼的38t輕坦在當時是多麼受歡迎。

Stridsvagn m/42中型坦克

因德國佔領丹麥的舉動,瑞典開始擔心了起來,為了自我安慰和展現實力,瑞典決定研發並裝備一輛更大更強的坦克。憑藉之前打下的基礎,於1941年研製出了「Stridsvagn m/42中型坦克」。和之前的坦克相比,這輛坦克的重量達到了22噸,雖然和其它國家的中型坦克相比輕了不少,但這對於瑞典來說已經不錯了。前裝甲為55mm並呈現出了傾斜的狀態,主武器是一門口徑為75mm的L/31坦克炮,因炮塔設計的寬大,在主炮一側是兩挺並聯的機槍。

因瑞典一直保持了中立的狀態,這輛坦克並沒有參與過實戰,但從紙面數據上來看,這輛坦克在火力和裝甲上已經和同時期的坦克相差不多了。不過畢竟瑞典沒有經歷過實戰,這輛坦克還是看出很多缺點。比如懸掛前大後小的設計,是為了跨越戰壕而準備的,而較高的車體不僅容易發生側翻,還很容易成為被發現的目標。至於車體高的原因,可能和美制謝爾曼一樣,是因為後置前驅的動力結構將車體抬高了。從1943年到1945年,這輛坦克一共被生產了282輛,其間並沒有銷往其它國家的記錄。

戰後瑞典對於坦克的研發與創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瑞典並沒有放棄對新坦克的研發,在此期間,他們也曾引進英國的百夫長坦克,甚至還有效仿法國使用搖擺式炮塔的計劃。戰時製造的m/42中型坦克也沒有被放棄,而是安裝了上了一個全新的炮塔,成為了一輛過渡時期的新坦克。所誕生的成品就是「Stridsvagn 74」中型坦克。其車身完全繼承了之前的設計,僅在駕駛員觀察口處做了改動。內置發動機換成了斯堪尼亞607汽油發動機,以便為增加的重量提供充足的動力。

炮塔的改變可謂非常大了,和原有炮塔相比,新炮塔大了不少,而且在外觀的設計上還充滿了科幻的感覺。因為有了額外的空間,主武器換成了56倍徑的75mm炮,後期為了彌補火力上的不足,炮塔上面往往還加裝有反坦克飛彈。別看體型變大了不少,但在防禦力上其實沒有一點長進,為了保證動力系統的可靠,新炮塔被設計的很薄,炮塔正面算上炮盾也就45mm厚,還沒有以前厚。就算火力被加強了,就綜合的實力來看,它和一輛二戰坦克沒有什麼區別。

與之不同的是,後來出現的103型坦克絕對會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沒有炮塔的設計,經常會被人認為成是一輛坦克殲擊車。至於它到底是什麼?理應就是一輛主戰坦克,因為這是瑞典人本身對它的定位,再說了,坦克殲擊車在二戰結束之後就被大規模的放棄了,瑞典人不至於在殲擊車上下功夫。這輛車採用了油壓懸掛系統,在火炮固定於車體的情況下一樣可以進行俯角或仰角設計。同時因為沒有了炮塔的限制,坦克內部除了採用自動裝彈機外,所攜帶的105炮也增加到了62倍徑,極大增強了自身的火力。

結語

103型坦克放到別的國家可能有些中看不中用,但就瑞典主打防禦外加地形複雜的特點,這輛奇特的坦克還是很受用的,不過和它的幾位前輩一樣,沒有參與過實戰。倒是其獨創的油壓懸掛被不少國家看上,並引用到了自己的坦克上面,這也算是瑞典坦克自二戰前期開始,最有成就的一項設計。

參考文獻《Historien bakom Strv 103》、《Tanks of the World 1915-1945》、《Landsverk Stridsvagn L-60》、《.Tank Turret Fortifications》

相關焦點

  • 瑞典獨特的坦克研發思路,沒有炮塔怎麼瞄準?全靠四對負重輪
    瑞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了中立的狀態,但這並不能證明瑞典的軍力很弱,這一點在坦克上就有所體現。位於北歐的瑞典,曾經是維京人生活的地方,按理來說他們所設計的坦克應該很狂野奔放,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瑞典的坦克就走了一條細膩的獨特路線,甚至充滿了未來科技感。
  • 使用彈夾艦炮的SAV20.12.48坦克殲擊車,瑞典博福斯打造
    坦克殲擊車是二戰時一個重要的裝甲分支,不過在二戰結束後就開始衰落了,主要還是因為坦克越造越大足以承擔多重任務,沒有大戰的支撐,便宜的改裝殲擊車對大國而言已經沒太多研發價值,不過像瑞典這樣環境特殊的國家,仍在這方面下功夫。
  • 生於二戰卻沒上戰場的英國坦克,二戰後戰爭一場沒落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的坦克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中德國、蘇聯和美國成為二戰三家坦克大國,而老牌列強英國卻沒因為實力減退沒能成為坦克大國。雖然英國陸軍在二戰期間戲份不多,但他們並沒有自暴自棄,1945年,一款軍用編號叫百人隊長MK1型的主戰坦克,從利茲的皇家兵工廠開下生產線。
  • 坦克都是進攻性武器?瑞典笑了,Strv103坦克了解下!
    眾所周知,坦克一直以來被譽為陸地之王,原因就是其出色的攻擊力,以及強大的防禦裝甲,因此一直以來,坦克都被認為是進攻性武器,而本期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被譽為世界上僅有的一款防禦型坦克,瑞典的strv103主戰坦克!
  • 二戰德國虎式坦克威風的背後所付出的艱辛你想像不到
    當時德軍裝甲部隊中配備的四號及豹式坦克性能堪稱世界一流,然而隨著戰爭的進行,盟軍新式坦克不斷出現,德軍坦克裝甲部隊在與盟軍坦克戰中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德軍在戰場上形勢急轉直下。 德軍閃電戰主力裝甲集群 為了改變戰場不利態勢,德軍於1942年下半年秘密研發了一款二戰超級武器:虎式重型坦克,它的出現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戰場上德軍不利局面,盟軍坦克面對虎式坦克時既無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
  • 二戰盟軍秘密武器,CDL特種坦克,用光來戰鬥
    雷射武器近年來雖然獲得極大發展,但是距離實戰仍然有一定差距,不過早在二戰時期,盟軍就已經對光照武器進行研發,這就是CDL特種坦克,雖然沒有雷射這般殺傷力巨大,但是起到的效果卻同樣不弱。CDL特種坦克CDL特種武器的醜小鴨蛻變之路和大部分創新武器裝備一樣,CDL最初也不受待見。
  • 斯柯達產的小坦克好在哪裡?才讓德軍在二戰時愛不釋手
    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斯柯達生產的LT-38型坦克,粗略觀看外表後的第一感覺,就是這輛車好像沒什麼出彩的地方。細細觀看後,它還是個鉚接的外殼。那到底是什麼,讓德軍對這輛不起眼的小車深感興趣呢?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戰前坦克研發與斯柯達兵工廠只要上過歷史課的人都應該清楚,捷克斯洛伐克雖然在二戰時期沒有什麼戲份,但它被德國所吞併,正是歐洲戰事即將爆發的最後一次預警。
  • 二戰時大英國協軍隊激發出的改裝熱情,租借來的坦克一律難逃毒手
    大英國協的坦克在二戰時算不上強,但憑藉獨特的設計理念一樣可以在戰場上馳騁,並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與此同時英國人動手改造的能力也堪稱一流,面對手中不是很好用的裝甲車輛,不管是美制的還是自家產的,一律對其經行一番徹頭徹尾的二次處理。
  • 二戰匈牙利43M塔斯重型坦克,模仿黑豹中型坦克而生
    1943年的匈牙利情況很糟糕,該國在二戰的泥潭中已經無法自拔,只能硬著頭皮將戰爭進行下去,為了解決裝甲武器落後的問題,匈牙利不得不想辦法自行研製新式裝備,因為盟友德軍並不打算將先進的技術或者成品出售給匈牙利,理由是匈牙利的工業水平無法生產高度複雜的裝甲武器,不管匈牙利背後如何咒罵,但戰爭還在繼續,包括43M塔斯重型坦克在內的研究項目還是緊鑼密鼓的展開了
  • 瑞典Strv 74坦克,冷戰時中立國「最後」的防禦
    不僅如此,L-60坦克革命性的扭力杆懸掛也在後來的Strv 74中型坦克上得到了延續。德國3號坦克上的扭杆懸掛,不過由瑞典L-60坦克率先使用瑞典Strv 74坦克的誕生瑞典的Strv 38、m/39、m/40L、m/40K等坦克都是在蘭德斯維克L-60的基礎上改進的,直到1944年為止,這些坦克都是瑞典軍隊的核心力量。
  • 二戰重型坦克防護高,穿甲彈又更新慢,反坦克瓶頸該如何突破?
    眾所周知,坦克首次被應用於戰爭的時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或者說的更精確點,乃是於1916年的9月15日被正式投放在索姆河戰役上。它的出現,可著實是驚到了不少人,各個國家也紛紛開始緊鑼密鼓的研發屬於自己的坦克。
  • 帝國裝甲軍的崛起:淺談二戰前日本坦克的研發之路
    引言日本第一次接觸坦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後期,坦克在歐洲戰場上的表現,開始吸引這個亞洲強國的目光。雷諾FT-17型坦克日本國產坦克的研發之路當然,這一新生事物初入日本軍方的時候,有絕大部分的人是反對使用的,認為這些「鐵殼子」沒有用武之地。
  • 德國在二戰中研發的虎式坦克為何沒有量產?這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說到坦克,我相信很多軍事迷都會非常地激動。很多小孩子,特別是男孩子,都非常地喜歡坦克。他們的很多玩具都是坦克的模型。在之前的世界大戰中,坦克可以說是非常厲害的陸上軍事武器。其強大的殺傷力與防禦能力,讓所有國家都想要擁有。向像英美德蘇這樣的國家,都在積極地進行自己的坦克研發。
  • 二戰T40坦克殲擊車,美國版的黃鼠狼,因為火炮太少限制了產量
    二戰爆發後美國密切關注戰爭動態,積極研發新式的裝甲武器,尤其是坦克殲擊車,T40就是美國在正式宣戰後研發的坦克殲擊車,原打算大量投入戰場,最終卻只淪為一個過客。缺乏反裝甲武器的美國在二戰前,美國雖然從沒有停止裝甲武器的研發,但是獨居北美的美國缺乏和歐洲先進水平的交流,不管是設計思路還是技術都已經落後一大截,在將歐洲觀察員的報告仔細分析之後,美國的工業機器開動起來,各種裝甲武器設計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 二戰十大坦克之四,雪中送炭的「饅頭」坦克—M4
    1941年10月,M4中型坦克正式投產,這裡要說明一下,M4"謝爾曼"這個名字並不是美國對M4的官方命名,而是英國對通過"租借方案"所獲得的M4的稱呼。雖然M4是美國軍工企業製造的,但卻是英國首先在戰場上使用,因此我們在分析M4坦克的時候需要注意英軍對同一款坦克的不同稱呼。
  • 二戰時的TOG重型坦克,一戰老設計師們頗具新意的「年代秀」
    ,各國所研發出來的坦克也無不以適應戰爭為目的,而這其中總有那麼幾個另類的,比如說英國的TOG系列重型坦克。倒不是說英國所研製的坦克有多落後,二戰期間,大部分英制坦克的設計理念,以及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的區分方式還是符合現實的。但TOG坦克著實拉低了整個英國坦克的高度和顏值,還好它在競爭中敗於了邱吉爾坦克,並沒有量產。
  • 二戰坦克中的北喬峰南慕容,虎式坦克和T34坦克大比拼
    我們先來看看德國二戰中最著名的虎式坦克,這款坦克自從1942年正式服役,一直到德國投降為止,都一直活躍在戰場的第一線,並且因為其卓越的性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這款坦克為德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德軍甚至稱其為「無敵坦克」。
  • 北歐小國瑞典:有完善的國防產業鏈體系,研製的軍火受市場追捧
    瑞典,地處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面積45萬平方公裡,人口剛過1000萬,是一個典型的北歐小國,但令外界感到驚訝的是,瑞典卻擁有涵蓋海陸空完整產業鏈的國防工業體系,這在全球發達的中等偏上國家中,都是不多見的。
  • 法國FCM F4突擊坦克,針對齊格菲防線研發,最後成了超重型坦克
    二戰前的法國在坦克工藝上造詣不淺,擁有自己的一套設計思想和作戰理念,因此法國坦克的造型顯得非常特別。在上世紀20年代後期,法國提起了重型坦克的研製計劃,後來考慮到邊界另一邊正在修建的齊格菲防線,重型坦克的一支向突擊坦克發展,預計未來將用於步坦協同作戰,專門攻擊防線上的堅固目標,這就是FCM F4突擊坦克,不過這項研製計劃後來走偏了,發展成了超過百噸的超重型坦克。
  • 二戰時,如果日本坦克遇上德國虎式坦克,能否與之一戰?
    二戰中,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一直都是坦克中的霸主,而日軍的坦克基本上是輕型坦克,在戰爭末期吃了鋼鐵洪流的大虧,那麼一輛虎式重型坦克能對付多少輛日本坦克呢?而日本97式坦克的主炮口徑僅僅57毫米,威力是天差地別,就這小口徑要什麼時候才能打穿虎式重型坦克?而虎式重型坦克想要轟翻97式坦克僅需一炮。綜上看來虎式重型坦克與日本97式坦克的較量,就像壯漢與小孩之間,沒啥可比性。 而虎王坦克作為虎式坦克的升級版,按理說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可在實際中,虎王的戰場表現遠遠不及虎式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