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月29日,星期三,正月初五。天氣晴,溫度介乎8~16℃,吹北-東北風2-3級;是我們家裡蹲的第七天。
這七天裡,我們差不多把一年沒打完的遊戲全打過了,買了兩本超厚的傳統粵菜食譜,天天在看。平時沒法享受的睡眠,這星期都能足額享受。
正月初五,是「財神生日」,這一天也叫迎財神日,相傳財神玄壇真君會在正月初五下凡巡視人間,故當天需要拜玄壇真君、倒垃圾(象徵送窮)。由於今年比較特殊,大概就沒法去迎財神。
大家都在響應國家的號召,能在家的就在家,用宅到天荒地老的方式來對抗這次疫情。說到宅在家,很多人都會一次去超市或市場屯比較多的菜和肉。
但是有的肉肉必須新鮮吃,多放幾天他就不好吃,這時候肥牛、冷藏的牛腩、雞翼(雞翅)、冰鮮魚這類可以放冰箱冷藏比較久但又不影響美味的食材就特別受歡迎。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個特別容易做,但是也非常美味,而且對身體也非常有益的「肥牛丼」。
買一盒500g的肥牛,就可以做兩次的兩人份分量,超級下飯,十分鐘就搞定。
絕大多數人認識「丼」這個字應該是從日料店裡的菜單,說起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丼」是「井」字的異體字。
唐朝以後漢文化影響日本,丼這個字也引入了日本,後來出現不拘泥飯菜分開,把配菜放飯面上吃的食品叫做「丼物」,其裝盛餐具亦稱「丼」。而蓋飯,全稱蓋澆飯,在日本,蓋澆飯多以大碗盛裝,別稱為丼物。
所以蓋飯跟「丼」,指的是同一個東西。
肥牛卷——250g
洋蔥——半個
蠔油——15g
生抽——少量
砂糖——10g
味啉——5ml (沒有可以用燒酒代替)
芝麻——適量(建議一定要加芝麻,會香很多)
雞蛋——1個
今天菜譜裡面用的肥牛,是國產的祁連谷飼肥牛卷,雖然說是國產,但確實我吃過那麼多的原切肥牛裡面口感、牛香味和油脂味都不錯的肥牛。
對比同樣價格的澳洲谷飼肥牛,我覺得這個更好吃,而且價格也會稍微便宜一點。特價的時候一般都是5-6折,折後大概是40塊左右一斤。因為是原切的肥牛,不是組裝的那種,價格不會特別的便宜。
現在牛肉都要六十多一斤,所以市場太便宜的肥牛質量估計是沒啥保證。
味啉是沒有完全發酵的米酒,帶有一點甜味。如果家裡沒有味啉,可以用普通燒酒代替。
如果你家裡有蒲燒汁或者日式燒汁,直接用燒汁加味啉加適量的水開醬汁就行,味道差不多,兩個做法我們都試過,用蒲燒汁的話味道會豐富一點。
肥牛卷要提前拿出來稍微解凍,解凍到可以把肥牛卷攤開就可以。
如果融化到可以攤開的程度,但是你還沒準備煮的話,請先放回冰箱(零度以上的那層),肥牛過度融化之後,下鍋就不好攤開。如果是組裝的肥牛,完全解凍後隨時碎成一盤渣渣。
半個洋蔥,切成絲,切薄一點方便後面處理。
準備醬汁:考慮到大部分人家裡沒有準備蒲燒汁,所以今天的醬汁沒有用蒲燒汁來做,而且用了家裡大家都比較常備的蠔油。蠔油15克、砂糖10克、生抽少量、水70ml左右,攪拌均勻備用。
還是老步驟,冷鍋小火,慢火烘香芝麻,看到有三分之一的芝麻變黃就可以撈出備用。
大火把鍋燒熱,加入適量花生油,倒入洋蔥,轉中火,不斷翻炒。炒洋蔥這一步,必須有耐心,洋蔥炒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肥牛丼能否做成功。
炒大概四五分鐘後,可以看到洋蔥開始變軟,邊角的位置有一點焦,這個程度表示炒洋蔥的進度已經過了80%。
再繼續兜抄,炒到洋蔥全部變軟,而且大部分的洋蔥已經有一點點焦這樣就可以進入下一步。
洋蔥炒好後,加入肥牛。放入鍋裡的肥牛要儘量攤開,不要堆成一塊,這樣才能讓肥牛熟得更均勻。
把肥牛都攤開以後,就可以開始翻面,把已經變色的肥牛翻過來,煮紅色還沒熟的一面。
看到肥牛有60%-70%已經變色後,就可以加入大概5毫升的味啉,如果沒有就改加燒酒。快速炒均勻,翻炒出香味。
然後加入剛才準備好的醬汁。倒醬汁之前,記得稍微攪拌一下,可能會有砂糖沒完全融化,留在碗底。
倒入醬汁後,轉大火,稍微攪拌均勻,等醬汁燒開轉中火煮30秒左右。
加入攪拌均勻的雞蛋,等醬汁重新燒開就可以關火出鍋。
出鍋前撒上芝麻。(這裡忘記拍芝麻了)
趁熱一口飯一口肥牛,就是人間美味
這道菜非常適合現在不方便外出買菜的時候食用
烹調的時間短,而且非常簡單,完全沒有難度
最重要是連骨頭都不用吐,也不用提前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