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各王朝與蒙古系帝國,在西域「拼殺」2000年,終成就一帶一路

2020-12-14 騰訊網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這首《從軍行》描寫的是一個讓中國人牽絆了數千年的名字:西域。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很早就有關於西域的記載,如先秦《國語》有「西方之書」,《詩經》有「西方之人」,《楚辭·離騷》有「朝發軔(rèn)於天津兮,夕餘至於西極」,甚至在《穆天子傳》中還記載了周穆王統一四夷後,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駕著馬車一路到崑崙山拜會西王母。

獨特的地緣形勢

在我國的古代歷史文獻中,西域多指玉門關、陽關以西的諸多國家和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包括了亞洲中、西部等地區。到清朝,則變為東起敦煌以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左右哈薩克界的廣袤地區,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也都被納入了西域的地理概念。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關於西域的認知大多是當年張騫進入扁都口(位於今天甘肅省張掖[yè]市祁連山中段)而開始的。

西域的「戰國」時代

西域地區正好處在中原漢族、北方遊牧民族、西部農牧部族的交匯處,可以說,這裡是大國角力、多民族博弈的舞臺,也是各時代統治集團縱橫捭闔[bǎi hé]的戰場。漢王朝、匈奴王庭、帕提亞王國、阿拉伯王國、大唐王朝、吐蕃國、蒙古帝國、準噶爾汗國、大清國,一個又一個王朝帝國逐鹿西域,勇猛戰將運籌帷幄,王朝士兵血染黃沙。

作為西北地區最早的開發者,秦始皇派遣蒙恬大將率領三十萬大軍出擊匈奴;自公元前1世紀,漢武帝執政後採擴張政策,首先對準的也是長期在河西走廊襲擾的匈奴;1690年至1696年,康熙帝也是把「三徵噶爾丹」作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重要手段。

在這片帝國爭霸的舞臺上上演最多角逐的就是作為農耕文明代表的中華各王朝,與作為遊牧文明代表的蒙古系帝國的競爭,因為遊牧民族騎兵的高機動性一直是農耕民族的噩夢。

亞洲遊牧民族有三個最重要的活動區域,一個是大興安嶺以西的科爾沁、呼倫貝爾草原,對中華文明影響甚大的鮮卑族就起源於大興安嶺北段的嘎仙洞;一個是呼和浩特、包頭到寧夏的河套平原;第三個就是西域地區。自1688年起,康雍乾三帝為統一西北地區並將其納入版圖長達70年的平定準噶爾之戰就發生在這廣袤的西域大地。

四方角逐戰場

在歷代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都會對這些地區的北方遊牧民族進行鎮壓和掃蕩。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有利於抗擊北方蒙古人的南侵。

而作為靠近中原,也可作為中原王朝屏障的河套地區,最重要也最容易被漢族掌握;另一方面,因地勢狹長因素,部分在西域的少數部族無法在本地生存時可以往西遷徙,所以西域小國大多戰鬥力不強,多如樓蘭、龜玆等國,根本不是強悍的遊牧民族的對手,這就給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可乘之機。

為維護版圖統一,領土的完整性,特別是保證長期通往西域的經濟文化關係,即使到明清時期西域大門基本關閉的情況下,依然有數不盡的「飛將軍」徵戰於此,保國安民。例如1388年藍玉西徵北元;乾隆時期有阿桂屯田伊犁;1864年左宗棠收復新疆等有效維持王朝在西域影響力的表現。

西域文明變遷

從西域歷史的脈絡中我們不難發現,中原文明的影響力能直達西域則文明強盛,反之則文明衰弱,當然這種因果關係反過來說,也是如此。自漢武帝時期張騫鑿通西域後,東西兩漢設立西域都護府,再到唐朝皇帝被諸國尊為「天可汗」,直至清朝皇帝們屢次對西域用兵,才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

漢明帝永平十六年,著名歷史學家班超出塞重構西域政治格局;公元339年,法顯抵達至西域佛國鄯[shàn]善;唐太宗貞觀三年,玄奘的西域行;乃至如今的「一帶一路」,都是中華文明從西域再向西發展的體現。在這壯麗的歷史畫卷中,我們更能看到衛青、霍去病、陳湯、李靖、蘇定方等無數閃耀歷史的名將身影,他們留給後世的不僅僅是彪炳史冊的軍功,還有中華文明銳意進取的精神和中原王朝的興衰國運。

相關焦點

  • 中華文明在中亞的潰敗:大唐帝國是如何失去西域的?
    怛邏斯之戰後,在當時的中亞地區,大唐與吐蕃、阿拉伯帝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為了聯合大唐對抗吐蕃,加上阿拔斯王朝剛剛成立,因此此後阿拉伯帝國的軍隊並未趁勢東進;而在高仙芝之後繼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則在怛邏斯之戰後兩年,即753年出兵攻破被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國(今喀什米爾),使得大唐帝國的聲威繼續在西域中亞一帶強勢鼎盛。
  • 大清帝國、莫臥兒帝國、奧斯曼帝國、羅曼諾夫王朝與蒙古的淵源
    1857年,印度的莫臥兒帝國滅亡。1912年,中國的大清帝國畫上句號。1917年,俄羅斯的羅曼諾夫王朝終結。1922年,盤踞歐亞非的奧斯曼帝國解體。追根溯源,這幾個先後消失的帝國,都與蒙古帝國有著深刻的淵源。我們中國人一提到蒙古帝國,就習慣於將等同於元朝,其實,這是非常片面的。14世紀的蒙古帝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帝國。
  • 杉山正明談蒙古帝國:「元並非中國王朝」一說對錯各半
    從結果看,蒙古帝國雖出現在中華本土的北方,但卻有著軍事共同體的傳統;那些以遊牧民為主體的軍事共同體此前已經建立了若干王朝。這些軍事共同體多次侵略所謂的中華大地,在成功徵服並實施統治後,出現了一支人類史上罕見的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以此為基礎的超大領域的支配。
  • 古代能和中華帝國分庭抗爭的六大超級帝國,有一個曾打敗大唐帝國
    在晚清之前,中國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帝國,延續兩千年的世界霸主,哪怕再混亂,也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但是世界如此之大,在中華帝國之外的歐亞地區,也出現過數個能與中華帝國相媲美的超級帝國。TOP、6 奧斯曼帝國(1299年—1922年)奧斯曼帝國是為突厥人建立的帝國,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奧斯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
  • 1368年後的蒙古帝國——漠北草原的北元政權
    洪武二十年,經捕魚兒海之役,北元名存實亡。元益宗北逃,後被殺。蒙古帝國如何延續國祚?蒙古帝國享國共計429年,版圖最大為3300平方公裡包含四大汗國,衰落時為漠南蒙古等地,對於蒙古帝國來說,元朝僅僅只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權之一。
  • 蒙古帝國西徵之旭烈兀西徵
    8日),蒙古族,蒙古帝國及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家,伊利汗國的建立者。 旭烈兀西徵,又稱蒙古第三次西徵,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是大蒙古國繼成吉思汗西徵花剌子模及長子西徵後的第三次大規模的西徵,亦是大蒙古國最後一次西徵。這次西徵蒙古佔領了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國及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 此文章是李曉偉在以前寫過的多篇文章基礎上,重新編輯並增加了大量內容而成。
  • 杉山正明:蒙古帝國給後世的內陸帝國帶來怎麼樣的影響?
    他打著蒙古的旗幟,憑實力綏服了陷於混沌狀態的河中地至呼羅珊一帶,又向旭烈兀兀魯思解體後的伊朗中心地區至亞塞拜然一帶進發,並進一步遠徵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傀儡汗昔兀兒海迷失去世後,其子算端麻哈沒的即位,帖木兒的繼承人們始終扶立成吉思汗後裔為汗,從母系一方保持著成吉思汗家族(察合臺系、窩闊臺系之外還見有朮赤系)的「血統」,從夫人一方保持著中華式用語所說的「駙馬家族」(皇帝的女婿家門)的名分。
  • 帝國之戰:蒙古帝國的第一次七年西徵之路
    十三世紀,崛起於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以武力實現了大漠南北蒙古各部的統一,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汗國。1219年到1225年,蒙古帝國開始第一次西徵,歷時五載,強烈震撼並擾動了整個亞歐大陸文明世界。花剌子模一開始是臣屬薩曼王朝,但後期薩曼王朝被突厥奴將領推翻後,花剌子模開始臣服於哥疾寧王朝。到了1040年,塞爾柱人擊潰哥疾寧王朝主力,花剌子模落入塞爾柱帝國的管轄,開始了忽都不丁·摩訶末統治花剌子模時期。花剌子模王朝,在塞爾柱帝國內部崛起,也在反塞爾柱帝國和哈剌契丹王朝的鬥爭中壯大起來。
  • 蒙古帝國統治過俄羅斯,為何俄國卻稱中國為契丹,而非蒙古
    西遼建立之後,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並遷都於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斯坦託克瑪克東南布拉納)。尤其是卡特萬之戰,讓西遼一度稱霸中亞,威名遠播至歐洲。耶律大石的西遼不斷擴張,與以塞爾柱帝國為首的西域諸國衝突不斷,於是爆發了一場大決戰。
  • 有趣的中華帝國理論,非常有道理……
    這個理論就是中華三帝國的理論。中華第一帝國:其國統來自黃帝,經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商、周,此時還不是帝國時期,秦開啟了中華第一帝國,經西漢、新朝、東漢、魏朝、西晉、東晉、桓楚、劉宋、南齊、蕭梁、南陳止。
  • 喀喇汗王朝擴張:《西遊記》中獅駝國原型,背後是西域佛國的屍山
    對於獅駝國,書中又有一段判詞,尾句寫道:先年原是天朝國,如今翻作虎狼城。以地理計算,獅駝嶺正在蔥嶺東西一帶,以時間計算,吳承恩出生前約500年,正是西域佛國于闐覆滅之時。我們就不得不感覺到吳老先生意有所指了。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怛羅斯之戰後傳:阿拉伯力壓吐蕃卻止步蔥嶺,是誰在保衛西域佛國》已經提到,阿拉伯帝國分裂衰退之後,波斯化的薩曼王朝接過了伊斯蘭東擴的大旗。
  • 曾經萬國拜冕旒:中華宗藩體系崩潰史(中亞篇)
    應當說,中亞諸汗國至少在形式上與中原王朝的確曾經存在過宗藩關係,但這種宗藩關係的確又與朝鮮、越南、尼泊爾等國對中原王朝的臣服有著較大的區別,而這種區別的源頭,則要一直追溯到中原出現的第一個徵服王朝——元朝。元朝時期,西域、中亞一帶大體屬於蒙古四大汗國之一察合臺汗國的統治範圍。
  • 西域離中國核心文明區相去甚遠,為什麼古代中原王朝拼命爭奪?
    只有沙漠兩側的衝積平原,為歷代中西交通必經之路和大西北經濟文化發達區域,在歷史上是蒙古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的重要爭奪區域。北疆的準噶爾盆地,呈向西開口的不等邊三角形,地勢東高西低。盆地中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多固定沙丘。大西洋水汽可以深入該區,水份條件較南疆為好,人口集中,農業發達。
  • 蒙古帝國初期繼承人都有誰?為何拖雷家,忽必烈四兄弟都是皇帝?
    在貴由汗去世後,拖雷系的蒙哥汗繼承蒙古汗位,窩闊臺汗國被察合臺汗國兼併。伊爾汗國蒙古帝國第三次西徵後建立,建都巴格達。蒙哥上臺後,任命二弟忽必烈經營漠南,攻打大理,開始了對南宋的徵伐。同時,蒙哥命三弟旭烈兀為統帥,開始第三次西徵,蒙古大軍滅亡了有500年歷史的黑衣大食,一路徵伐到埃及,在與馬木路克王朝作戰失敗後結束。此後,蒙哥汗去世,幼弟阿里不哥與忽必烈因為繼承權而開戰。忽必烈與旭烈兀達成協議,旭烈兀支持忽必烈的蒙古汗位,而忽必烈支持旭烈兀在西亞建國。伊爾汗國之後分裂成多個王朝,最終被中亞興起的帖木兒帝國所滅。
  • 詳解天山南北——西域與大中亞地區
    此後直到清朝,河西走廊以西的這片土地都被稱之為「西域」。一直到清王朝代表中央帝國重新控制這片土地之後,取「故土新歸」之意將之稱為「西域新疆」,並在19世紀末以「新疆」之名立省。雖然西域被定位於河西走廊之西沒有什麼爭議,但它的範圍並不能簡單與現在的新疆相對應。對歷史感興趣的人,會知道漢、唐、清等王朝控制下的西域,應該比現在的新疆更向西延伸一些。
  • 帝國最後的榮耀,孤守西域42年,城破之日,滿城儘是白髮兵
    大唐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王朝,曾經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榮耀。安西都護府作為唐帝國西垂的國之利刃,巔峰時期的安西都護府在長駐兵力只有20000多人得情況下,便能威懾西域400餘國,且一直保持進攻態勢,還多次跨過蔥嶺遠徵,與阿拉伯帝國等決戰中亞,彼時的中華武功之盛,可謂亙古未有。
  • 蒙古帝國三次西徵,最遠打到哪裡?
    實事求是地說,在蒙古帝國之前,應該沒有哪個勢力或國家,將控制範圍擴張到那樣的地步。蒙古人的馬隊從蒙古高原出發一路向西,鋼刀摩擦骨頭的聲音響徹歐亞,使得德意志、匈牙利和波蘭等中歐大國寢食難安。花剌子模起初只是西遼的附庸,但在摩訶末時期花剌子模國王聯合撒馬爾罕和喀拉汗王朝對西遼發起了挑戰,花剌子模取代西遼成為覆蓋河中地區、波斯和大半個阿富汗的大國。起初蒙古人派商隊到花剌子模,當地總督見財起意,於是蒙古商旅遭到斬殺,財物被洗劫一空。
  • 大唐西域的失落:32歲的他一路向西,書寫盛唐最後的輝煌
    此前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大唐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和吐谷渾,奠定了在西域稱霸的基礎,但隨著時間推移,吐蕃和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也不斷崛起,於是,在遠離長安的西域中亞,大唐、吐蕃、大食在中亞地區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為了抗衡兩大強國,大唐則在天山以北設立北庭都護府,在
  • 蒙古帝國橫空出世,13世紀大洗牌?2分鐘帶你了解蒙古擴張全過程
    大家好,這裡是智讀歷史,13世紀蒙古突然崛起,席捲亞歐大陸,本篇我們就來梳理一下蒙古帝國的擴張之路。鐵木真時期: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徵服世界正式開始。1209年,蒙軍徵服高昌、回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