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汗王朝擴張:《西遊記》中獅駝國原型,背後是西域佛國的屍山

2020-12-06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四大名著可謂是家喻戶曉,作為神魔小說的《西遊記》又最以瑰奇想像動人。在書中,唐僧師徒面對的九九八十一難裡,最困難的一次莫過於獅駝嶺。總共三大魔頭,四萬七八千小妖,如此恐怖的獅駝嶺,其獅駝國在歷史上卻有原型——那就是喀喇汗王朝。為什麼其在《西遊記》的形象如此恐怖,這就不得不從喀喇汗國與于闐,伊斯蘭教與佛教在西域的戰爭提起。

▲可怕的獅駝嶺三魔頭——獅子大王,白象二王,大鵬三王獅駝嶺這個地方的原型是屍陀林,亦作「屍陁林」,梵語的譯音。棄屍之處,也是僧人墓地,在佛教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對於獅駝國,書中又有一段判詞,尾句寫道:先年原是天朝國,如今翻作虎狼城。以地理計算,獅駝嶺正在蔥嶺東西一帶,以時間計算,吳承恩出生前約500年,正是西域佛國于闐覆滅之時。我們就不得不感覺到吳老先生意有所指了。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怛羅斯之戰後傳:阿拉伯力壓吐蕃卻止步蔥嶺,是誰在保衛西域佛國》已經提到,阿拉伯帝國分裂衰退之後,波斯化的薩曼王朝接過了伊斯蘭東擴的大旗。突厥-回鶻部落建立的喀喇汗王朝曾經力抗異教徒入侵,卻最終背棄了佛教皈依伊斯蘭教,這是為什麼呢?

▲怛羅斯之戰中唐軍與阿拉伯軍隊的對決

薩曼王朝在其真正創立者——伊斯瑪儀·本·艾哈邁德的指揮下對喀喇汗國發動了頻繁的入侵——在893年的入侵中相繼攻克蘇坎特、怛羅斯等突厥人城市,佔據費爾幹納,迫使可汗奧古爾恰克將首都遷至喀什噶爾,這讓西域突厥人開始了伊斯蘭化的步伐。奧古爾恰克野心勃勃的侄子薩圖克見識到了伊斯蘭聖戰的威力(薩曼王朝可以用聖戰旗號從整個伊斯蘭世界招募戰士),又接受避難於阿圖什的薩曼王朝王子納斯爾·本·曼蘇爾的影響,偷偷皈依了伊斯蘭教。公元915年,薩圖克謀殺了叔父奧古爾恰克,奪取王位,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又在934年於薩曼王朝的支持下佔領了巴拉沙袞,粉碎了依然信奉佛教的舊貴族。在其繼任者巴依塔什的帶領下,喀喇汗在960年實現了國家伊斯蘭化,有20萬帳突厥人入教。956年因為宗教衝突,作為大唐安西都護府餘脈的于闐李氏王朝與喀喇汗王朝正式開戰,又一場宗教戰爭開始了。

▲薩曼王朝的波斯鐵騎與喀喇汗的突厥鐵騎碰撞在介紹這場戰爭前,筆者先來敘述下為什麼篤定喀喇汗王朝就是獅駝嶺呢?我們來關注一下其對正副可汗的稱謂——亞爾斯蘭汗與博格拉汗,亞爾斯蘭汗即獅子,博格拉汗即公駝,都是西域人民眼中力量的象徵。

▲強壯的公駝與雄獅一直是西域人民眼中力量的象徵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喀喇汗王朝的對手——于闐李氏王朝。在強大的吐蕃王國土崩瓦解後,尉遲于闐趁機復國,在尉遲烏波——李聖天的帶領下其灌溉農業,手工業,商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經濟邁入了一大高峰。政治上李聖天與歸義軍,吐蕃殘餘部落,三大回鶻結盟維護外交環境共抗伊斯蘭教東擴,還與中原王朝保持聯繫,取得了「大寶于闐國王」的稱號,內政則按照唐制分為十州維系統治,文化也深受唐風影響,婦女的妝容,人民的服飾,宮殿的樣式……在一切儼然一副西域小唐朝的形象。

▲于闐復國後的偉大國王——尉遲烏波,即李聖天的壁畫像作為早期印歐後裔唯一殘留忠實信仰佛教的獨立邦國,再加上其處於全盛期,有一雄主帶領,其對喀喇汗國推行強迫佛教徒改宗伊斯蘭教的行為十分不滿,因此喀什噶爾佛教徒暴動時,于闐為其給予了收留與保護,這讓喀喇汗國有了開戰的理由對其發動了戰爭。李聖天面對強橫的喀喇汗軍隊,初戰敗於葉爾羌河,但得到盟友高昌回鶻的支援後,一度反撲包圍了喀喇汗王朝的首都。

966年李聖天去世後,其繼承人李從德接著聽從國王的遺囑,鞏固國防,保護著西域佛國,並扶持佛教徒勢力,渴望光復佛國。969年于闐在高昌援軍的支持下,突襲喀喇汗國,與在喀什噶爾起義的佛教徒裡應外合,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獲得了大量戰利品,按照年宋史的記載,興奮的于闐人還在公元970年向宋朝朝貢了一隻白色的舞象(獅駝國的白象大王也許便是從此獲得的靈感)。在于闐攻佔喀什噶爾後,新繼位的阿里·阿爾斯蘭汗召集了大量來自中亞的聖戰士發起了反撲,雙方進入了拉鋸階段。面對兇猛如獅的阿爾斯蘭汗,智慧勝過其父的于闐國王李從德(尉遲蘇拉)也漸漸無力招架。

998年,于闐已經是年輕的尉遲僧伽羅摩(李從德之孫,李聖天之曾孫)在位,但卻獲得了一個機會。由於薩曼王朝內亂,喀喇汗王朝決定和伽色尼王朝夾擊,瓜分薩曼。阿里·阿爾斯蘭汗率軍支援西部戰線,卻被從背後偷襲的于闐軍隊逼回,倉促迎戰,在英吉沙與自己的姐姐艾麗努爾公主同時戰死疆場,于闐再次攻佔了喀喇汗王朝的東部都城喀什噶爾。然而,在西方的喀喇汗軍隊卻滅掉了薩曼王朝,喀喇汗西部壓力得到大幅度減輕,獲得了富庶的河中地區而實力暴漲,開始專心針對于闐國。阿里·阿爾斯蘭汗的堂侄優素福·卡迪爾汗接過了對于闐聖戰的大旗。

公元1000年左右,喀喇汗國真正的進攻開始了,雙方在喀什噶爾先行展開對決。軍事方面于闐人具有強大的唐式步兵,但是騎兵依賴於高昌回鶻和甘州回鶻提供的僱傭軍,並且人數較少,而穆斯林具有不錯的騎兵——特別是全副武裝的古拉姆重騎兵與大型伊克塔騎兵,據一些穆斯林史料記載,甚至還有一些加茲尼王朝提供的戰象(筆者對戰象方面保留意見)。在戰鬥中,由於人數較少,騎兵較為貧弱,遭遇突襲等原因,佛教徒落敗了,不過還是將喀喇汗大將穆罕默德-夏爾克刺死。喀喇汗國乘勢追擊,長驅直入,攻克了于闐城,又一路追擊到崑崙山區。為了慶祝勝利,卡迪爾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于闐殘軍見狀發動了襲擊,使得喀喇汗軍隊兵敗如山倒,被穆斯林稱之為殉道者之役。

1005年,薩曼王朝殘餘勢力領袖蒙塔西爾被一阿拉伯酋長殺害後,喀喇汗王朝再次發動了襲擊,此時于闐盟友中的高昌回鶻坐視不理,甘州回鶻與歸義軍面對党項人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于闐人只能在喀拉喀什河附近的兩座城堡中頑強抗戰,但是最終寡不敵眾失去了勝利。喀喇汗王朝取勝後,在1006年對佛教進行了大規模清洗——著名的《突厥語詞典》這樣寫道——「我們如潮水而至,攻陷了大小城池,佛像與廟宇全搗毀,給菩薩拉屎撒尿。

此等暴行與阿富汗極端組織摧毀巴米揚大佛行跡如出一轍,對此暴行難怪《西遊記》中吳承恩要如此描繪獅駝嶺的場景——骷髏若嶺,骸骨如林。人頭髮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人筋纏在樹上,幹焦晃亮如銀。真箇是屍山血海,果然腥臭難聞。東邊小妖,將活人拿了剮肉;西下潑魔,把人肉鮮煮鮮烹。若非美猴王如此英雄膽,第二個凡夫也進不得他門。

在滅亡于闐文化的同時,喀喇汗王朝也積極向底層民眾派遣達失蠻與阿蒲進行傳教,就這樣新宗教逐步在塔裡木盆地中成長起來。為了通過外交取得穩固名分,喀喇汗也積極與宋朝聯繫,取得了無數封號,其中一個便是——金翅烏(這也許便是所謂大鵬金翅鳥在獅駝嶺出現的原因),這讓于闐復國希望日益渺茫。就這樣,一個西域佛國毀滅了,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獅駝國在西域紮下了根,伊斯蘭-突厥化的東擴歷史進一步展開。

▲畫作中的佛教聯軍與喀喇汗之間的騎兵對決

▲巴米揚大佛的昔日之景引得數人圍觀而在吳承恩提筆創作《西遊記》前不久,明帝國在西陲的附庸哈密衛,佛教在西域的最後堡壘哈密衛,經過多次爭奪終於被信仰伊斯蘭教的東察合臺汗國奪取。如同當初信仰伊斯蘭教的回鶻人攻打仍然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鶻人一樣,這次也是皈依伊斯蘭教的蒙古人來攻打他們仍然信仰佛教的蒙古同胞。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喀喇汗攻克于闐之後,于闐的伊斯蘭教化程度仍然較為有限,與其他宗教相互並存。是蒙古人的察合臺汗國統治西域並皈依伊斯蘭教之後,才大規模強迫民眾改信伊斯蘭教。吳承恩感慨於此,痛心西域千裡佛國的淪陷,在西遊記當中寫下了獅駝嶺的故事。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小獅子阿爾斯蘭,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西遊記》獅駝國中,大鵬實力最強,為何以青獅作為老大?
    《西遊記》獅駝國中,大鵬實力最強,為何以青獅作為老大?獅駝國是《西遊記》中唐僧師徒所遇到最危險,最艱難的磨難之一,其中三大妖王個個法力通天,金翅大鵬雕更不是孫悟空能對付的。青獅精何德何能能夠穩坐獅駝嶺的一把交椅呢?一、按照凡間規矩三大妖王雖為西天靈獸,且法力各有高低,但他們下到凡間,就要遵守凡間的規矩。獅子為百獸之王,在諸獸中更有號召力,青獅精在凡間當然有天然優勢,他們這樣做也是為了服眾,因為他們的下屬都是凡間妖怪。
  • 歷史上的孫悟空原型,曾親眼見證了大唐在西域的徹底沒落?
    文/王凱迪《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恐怕是中國兒童心目中最難以忘懷的英雄形象。這個隨著唐僧一路西行的超級武將身上,承載了中國人無數的歷史情結與文化印象,至今仍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神俠人物形象。事實上,這個傳說中的神話人物確有其歷史原型。
  • 西遊記中,獅駝國的白象、大鵬實力並不遜色,為何以青獅為老大?
    在《西遊記》中,獅駝國是比較精彩的一個故事,這裡的三個妖怪,都具有超凡的實力,給取經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獅駝國的三位妖怪分別是:老大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精、老二普賢菩薩的坐騎六牙白象、老三如來佛祖的親戚金翅大鵬。
  • 中華文明在中亞的潰敗:大唐帝國是如何失去西域的?
    然而,高仙芝卻忽略了阿拉伯帝國的實力:擁有5萬守軍及5萬藩屬國部隊的阿拉伯帝國一方,以10萬聯軍,以及以逸待勞的絕對優勢,與唐軍在怛羅斯城外進行了強強對決——戰鬥進行到第五天時,大唐聯軍中的3000葛邏祿部騎兵叛變反戈,致使高仙芝的唐軍潰敗四散。最終,唐帝國聯軍數千人戰死,2萬人被俘,僅剩4000多人逃回安西都護府。
  • 中華各王朝與蒙古系帝國,在西域「拼殺」2000年,終成就一帶一路
    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這首《從軍行》描寫的是一個讓中國人牽絆了數千年的名字:西域。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很早就有關於西域的記載,如先秦《國語》有「西方之書」,《詩經》有「西方之人」,《楚辭·離騷》有「朝發軔(rèn)於天津兮,夕餘至於西極」,甚至在《穆天子傳》中還記載了周穆王統一四夷後,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駕著馬車一路到崑崙山拜會西王母。
  • 戴冕冠穿龍袍,敦煌壁畫中的西域國王肖像畫
    在莫高窟第98窟中,有一幅高2.82米的人像壁畫,壁畫上所繪供養人就是于闐國王李聖天。它的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于闐國王李聖天  敦煌石窟中多畫有開窟人及其相關人物的形象,這些形象統稱為「供養人像」。正是這些壁畫中的供養人,代代相傳,傾力開鑿石窟,修建佛像,繪製壁畫,才最終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敦煌文化。
  • 《西遊記》原著中獅駝嶺有多可怕,孫悟空都被嚇癱?電視劇沒敢拍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內容經典,描寫入木三分,但是電視劇版《西遊記》在拍攝過程,為了符合大眾審美,刪改了很多內容。儘管所有中國人都知道《西遊記》,也對《西遊記》的劇情十分熟悉,但是真正靜下心來看完《西遊記》原著的人,卻少之又少。在原著中,獅駝嶺是一個很可怕的地方,如果不是觀音菩薩賜下的三根毫毛,孫悟空都得交代在這裡。
  • 不同的成書宗旨,決定了《西遊記》與《大唐西域記》的細節偏差
    即使《西遊記》是以《大唐西域記》為基礎進行的改編塑造,可是在這些細節方面,其書中描述的內容,明顯和《大唐西域記》有著很多存在衝突的地方,沒能體現出西域各國應有的人文風貌。而這一點,也歷來都被當作是《西遊記》的漏洞之一。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應該如此客觀的看待。
  • 大鵬金翅雕為何滅了獅駝國?與五百年前的孫悟空,有何關係?
    上一期,蟲子天下給大家說的是,在獅駝嶺上,所謂的「怪分三色」到底是指什麼的事情!這一期,咱們繼續來聊聊小說《西遊記》,說一說唐僧「城裡遇災六十三難」的故事!由於在獅駝嶺這個地方,獅駝嶺三妖與孫悟空之間的爭鬥沒有佔到半點便宜,於是在三魔大鵬金翅雕的勸說之下,獅駝嶺三妖將戰場轉移到了大鵬金翅雕的大本營,也就是獅駝國。於是,在獅駝國這個地方,孫悟空接連失敗!
  • 西遊記中的獅駝國到底是什麼樣子?孫悟空從未見過,如來不敢招惹
    當年如來剛修成正果,身體還很虛弱,一不留神便被孔雀吃了,辛辛苦苦修煉那麼多年才修成正果的如來,為了活命便將她的背部割開才得以出來,本來覺得孔雀吃人生性過於殘忍,想要她姓名,眾人勸說,不該殺生,而且如來從她肚中出來,就像孩子出生。之後便饒了她的姓名,還親自為她療傷,認她為母。只不過後來如來嫌她經常吃人,便將她留在了靈山,找專人看守,不讓她出去。
  • 【風物誌】戴冕冠穿龍袍,敦煌壁畫中的西域國王肖像畫
    在莫高窟第98窟中,有一幅高2.82米的人像壁畫,壁畫上所繪供養人就是于闐國王李聖天。它的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于闐國王李聖天  敦煌石窟中多畫有開窟人及其相關人物的形象,這些形象統稱為「供養人像」。正是這些壁畫中的供養人,代代相傳,傾力開鑿石窟,修建佛像,繪製壁畫,才最終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敦煌文化。
  • 風物誌丨戴冕冠穿龍袍,敦煌壁畫中的西域國王肖像畫
    在莫高窟第98窟中,有一幅高2.82米的人像壁畫,壁畫上所繪供養人就是于闐國王李聖天。它的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于闐國王李聖天敦煌石窟中多畫有開窟人及其相關人物的形象,這些形象統稱為「供養人像」。還有一個不為人熟悉的就是遠在西域的于闐國,自李聖天以後,于闐政權就被人們稱為「李氏王朝」。唐朝中後期末,由於河西一帶被吐蕃攻陷,西域和大唐聯繫中斷很多年,又因中原唐末五代戰亂,造成于闐同內地交通斷絕,李聖天繼位後不知道唐朝已經滅亡,所以到了宋朝他仍自稱「唐之宗屬」。
  • 豬八戒是以誰為原型創造的?《西遊記》中豬八戒原型綜述
    《西遊記》中豬八戒以其有血有肉的可愛形象走進讀者視野。關於《西遊記》中豬八戒形象的起源, 目前學界有本土說、外來說和混血說三種說法。其中,關於本土說和外來說學者討論居多。眾說紛紜的豬八戒的原型符合學界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
  • 獅駝國到底是怎樣的存在,讓無法無天的孫悟空膽寒
    獅駝國是一個妖國,在《西遊記》裡面,有道家神仙,也有佛家神仙,還有水族,地府,加上人間,這些基本上都有組成類似國家的組織。而作為西遊世界裡司空見慣的妖怪,數量眾多,他們大多數是一個大王,幾千幾百個小妖這樣的形式存在,類似於一個個村落,規模有大有小。
  • 「風物誌」戴冕冠穿龍袍,敦煌壁畫中的西域國王肖像畫
    在莫高窟第98窟中,有一幅高2.82米的人像壁畫,壁畫上所繪供養人就是于闐國王李聖天。它的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于闐國王李聖天敦煌石窟中多畫有開窟人及其相關人物的形象,這些形象統稱為「供養人像」。正是這些壁畫中的供養人,代代相傳,傾力開鑿石窟,修建佛像,繪製壁畫,才最終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敦煌文化。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西遊記》原型集中在漢源(上)
    《西遊記》原型集中在漢源(上)李後強神話名著《西遊記》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尤其是電視連續劇播出後更是家喻戶曉。學術界對《西遊記》的真實作者和素材來源一直存在較大爭論,後來由於時代原因,爭論暫時平息。現在都認為作者是吳承恩,故事發生在甘肅、新疆、阿富汗、印度等地。
  • 《西遊記》探秘:孫悟空和哪吒大鬧東海,或藏東海龍王原型之謎?
    《西遊記》故事的編著者肯定要參考《大唐西域記》中的內容,將《大唐西域記》中對四大部洲的描述照搬了過來,並聲稱:「本書單表東勝神州……」。因此,《西遊記》故事中的「東海」並非中國之「東海」,而是青海省之青海湖以東的地區。
  • 《解讀西遊記》|九頭蟲背後的華夏正統之爭
    在西遊記中有一個神通廣大的妖魔九頭蟲,戰鬥值非常驚人,能從孫悟空+二郎神+豬八戒+梅山七聖+哮天犬合力圍毆下逃出生天,出現的突然,又走的突然,實力如此強大,既非天上神仙養的小寵物,也沒有被哪位大神收編改造。今天筆者就來探究一二,九頭蟲到底是個什麼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