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孫悟空原型,曾親眼見證了大唐在西域的徹底沒落?

2020-12-03 歷史研習社

文/王凱迪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恐怕是中國兒童心目中最難以忘懷的英雄形象。這個隨著唐僧一路西行的超級武將身上,承載了中國人無數的歷史情結與文化印象,至今仍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神俠人物形象。

事實上,這個傳說中的神話人物確有其歷史原型。那便是唐朝天寶年間奉命出使罽賓國(阿富汗東南與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唐朝使臣車奉朝,法號釋悟空。

01 大唐的西域輝煌

在公元8世紀中葉,當時的突厥吐火羅葉護國因阿拉伯帝國的打擊而式微。750年,作為西突厥吐火羅屬國的罽賓國因此遣特使到長安,希望藉助唐朝的力量來保證自身的國家安全。

次年,唐玄宗派中使內侍省張韜光前往罽賓。當時的車奉朝是京兆郡當地的退役軍官兼地方吏,從姓氏來看則是具有強烈鮮卑屬性的武人家族後裔。正因為這樣的身世背景,車奉朝作為隨團武官一同前往。一行人在走長安、河西走廊經過安西都護府、越過蔥嶺進入河中地區。歷時三年之後,使團抵達了罽賓國王的冬季駐地犍陀羅。

在這一段時間裡,恰逢唐朝與大食(阿拉伯)在中亞怛羅斯城外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衝突(751年),唐王朝在西域的軍事存在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所幸車奉朝一行所經歷的大片區域還屬於唐王朝的勢力範圍,總算保證了道路暢通無阻,當時西域各國的文化面貌也依舊保持著南北朝以來的繁榮。

02 歸途風色異

至德二年(757年),車奉朝因患重病,不能如期隨團返中原。車奉朝在罽賓養病期間皈依了佛教,師從犍陀羅的三藏法師舍利越魔,並賜法號,名法界。

而此時的中原,已經爆發了安史之亂,由於信息的閉塞,車奉朝對此毫不知情。為了尋求高深佛法,他正按照當年玄奘《大唐西域記》的記載,重走印度各地,在當時印度各個地區之間緣求佛法真經。誰曾想,車奉朝這一去就是三十年,當年二十六歲的小夥子變成了鬍子斑白的老僧。

圖/大唐西域記

公元787年左右,得知中原發生大亂的車奉朝決定啟程回國。其師舍利越魔贈與法界梵文《十力經》、《十地經》和《回向輪經》及佛舍利等聖物,請法界(車奉朝)帶回大唐。

在北上中亞的過程中,車奉朝看到了讓人揪心的一幕幕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首先,距離印度最近的巴克特裡亞地區(阿富汗北部),阿巴斯王朝的軍隊搗毀了敵視徵服者的佛教和耆那教寺廟,用更為清晰明確的伊斯蘭教義同化已經屈服了的當地大夏貴族,並在商業領域逐漸取得了主動地位。

圖/阿拉伯帝國擴張

另外,北方的河中地區的粟特城邦已經被納入了阿拉伯帝國的總督區,他們曾經的反抗大都以失敗告終,而伊斯蘭教風俗正在逐步取代拜火教(祆教)、摩尼教與佛教的傳統,並在蔥嶺以西的綠洲上建立一座座具有中東風格的清真寺。

更為北方的部分西突厥部族儘管還沒有受到伊斯蘭教的洗禮,但是顯然已經沒有了當年突騎施帝國的強大力量。在喪失了唐朝政治軍事扶持的情況下,突厥部落各自為政,早已無法聚集起對抗阿拉伯騎兵的強大力量。

03 最後的安西四鎮

788年-789年,車奉朝從瓦罕走廊進入了當時還處在安西都護府管轄下的塔裡木盆地。他的原計劃是通過喀什——于闐的南疆線路返回中原,但是當地唐朝官吏告知,于闐國由於受到吐蕃人的威脅不太安全。

於是,車奉朝決定沿著和田河越過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向著盆地北部的龜茲進發,在路途中,拜見了疏勒王裴冷冷、唐朝的鎮守使魯陽,在于闐拜見了國王尉遲曜和鎮守使鄭據,最終在龜茲拜見了龜茲王白環和安西副大都護,西域唐軍的主心骨郭昕。這段記載可以說是當時證明唐朝軍隊依舊堅守西域的最後證據。

儘管當地依舊有大量唐朝移民依靠屯墾戍邊與商業貿易來維持本地的基本需求,甚至自己鑄造了「建中通寶」這樣的貨幣進行交易,但是車奉朝明顯發現當地的經濟過載,人口匱乏,且缺乏必要的兵力進行據點戍守。

公元789年,車奉朝經由北庭都護楊襲古的防區翻越阿爾泰山進入蒙古高原,最終經由回鶻汗國所在於次年回歸長安城。入朝後,法界將帶回的佛牙舍利及所譯經卷進奉入內。經功德使竇文場的奏請,唐德宗皇帝敕命悟空住長安章敬寺,並賜法號「悟空」。

圖/以安西都護府為背景題材的廣告

就在悟空回到長安的當年,吐蕃便攻陷了北庭都護府,包括楊襲古在內的全體將兵陣亡殉國。同時,向來忠誠於唐朝的于闐國也被吐蕃攻陷。公元808年,經歷了最後的抗爭後,"漢兵處處格鬥死",龜茲城頭的唐軍旗幟最終落下,大唐在西域的存在宣告落幕。

四年之後,悟空在長安城圓寂,這位高僧身後留下的《悟空入竺記》,成為了大唐在西域的最後一張剪影。

參考文獻:

1.《悟空入竺記》

2.《舊唐書》

相關焦點

  • 孫悟空的原型——大唐高僧車奉朝
    咬著牙,在風沙中踟躕前行,一手拄著法杖,一手護著胸前的囊袋,堅毅的雙眼望向遠方,那是大唐的方向……他就是古典名著《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車奉朝。車奉朝(731—812),法號悟空,唐朝高僧。陝西省涇陽縣雲陽鎮人,繼玄奘之後又一位去過西域的高僧。公元750年,唐朝派張韜光出使北天竺罽賓。車奉朝等40人隨行。
  • 孫悟空原型到底是誰?胡適說是印度神猴,敦煌一幅壁畫徹底打臉
    六小齡童版《西遊記》無疑是我們無數網友心目中的童年經典回憶,其中劇中的孫悟空更是我們無數人最為喜愛的角色之一,可是其實孫悟空在歷史上也是有很大的爭議性的,曾經國內許多的文人大咖對其有一些爭論。
  • 孫悟空的原型:一個來自印度,一個與大禹鬥過法,一個是唐朝高僧
    南宋時期,說經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悄然刊印,一個名喚白衣秀才猴行者的文學人物出現了,他施展通天之能,成功護送玄奘等六名凡夫俗子從東土到達西天取經。隱隱字語,我們就會發現,南宋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就是明代小說《西遊記》的雛形,白衣秀才就是孫悟空在文本資料上的第一次亮相。
  •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歷史上確有其人
    說了這麼長時間《西遊記》,這其中的故事想必大家已經爛熟於心了,但是對裡面人物的來歷,還是有少許的疑問,比如說孫悟空,他是誰?他來自哪?他是吳承恩憑空捏造的嗎?歷史上有這個人物嗎?等等一系列大同小異的問題應運而生。
  • 中華文明在中亞的潰敗:大唐帝國是如何失去西域的?
    回顧大唐帝國的歷史,從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到630年唐太宗李世民徵服東突厥,648年徵服西突厥,大唐帝國的聲威遠播西域、盛及中亞;到709年,大唐帝國在天山以北,設立北庭大都護府管轄西域北境;又在天山以南設立安西大都護府,管轄西域南境。  儘管與吐蕃幾經爭奪,但唐帝國的勢力,還是順利地拓展到了中亞;而在東方,唐帝國又在660年滅百濟,668年滅高句麗。
  • 《西遊記》探秘:孫悟空和哪吒大鬧東海,或藏東海龍王原型之謎?
    老百姓有歌謠說:「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苻雄父子的大德足以讓世代百姓所頌揚,如果將他們這一脈帝王認定為《西遊記》故事中的東海龍王原型,也足能將《西遊記》故事中的孫悟空與東海龍王之間的關係用現實歷史故事給說圓滿了。
  • 不同的成書宗旨,決定了《西遊記》與《大唐西域記》的細節偏差
    《大唐西域記》:以寫實為主,通過文字來記錄玄奘法師在西域各國的所見所聞,以及那些國家的風俗文化。也正是由於不同的成書宗旨,所以《西遊記》和《大唐西域記》之間,才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許多細節上的偏差,比如人名、地名、社會結構、建築風格等等。
  •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唐僧還是那個唐僧,孫悟空不是那個孫悟空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安西撰文|路遠《西遊記》的故事家喻戶曉,作者吳承恩憑其豐富的想像力創作出了這一神話巨著,但故事中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原型到底是誰卻鮮為人知。其實,孫悟空是一個膽子很小的胡人。但是,大唐西域邊疆戰局不穩,吐蕃人佔領瓜(安西)、沙(敦煌)二州,統治河西,唐高宗李淵擔心國內漢奸勾結敵人,商人、遊客一律禁行,玄奘幾次外出長安城門都被擋了回去。
  • 大唐西域的失落:32歲的他一路向西,書寫盛唐最後的輝煌
    身處名門,卻沒落潦倒,這使得岑參從小就擁有強烈的功名進取心,他渴望與這個蒸蒸日上的大唐帝國一樣,重續家族的榮光。儘管少年的他,一度隱居嵩陽(今河南登封),搭建書院耕讀,但他從未忘記,在這榮耀的時代奮發向上。
  • 大唐曾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非也,曾經慘敗給大食
    在唐朝的歷史上,大唐的佛教文化圈和以大食為代表的伊斯蘭文化圈在怛羅斯( 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 打了一場決定中亞與西域未來走向的戰役,同時這也是大唐和阿拉伯國家爭奪中亞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可是這場戰役究竟是怎麼引起來的呢?
  • 孫悟空的金箍棒究竟是什麼?這幾種說法或許顛覆你的想像
    西遊故事的原型,是唐朝初期,唐三藏為了弄清佛教的來龍去脈,便不辭辛勞地到印度去尋找真經。當唐僧回到唐朝之後,他的徒弟辯機還根據唐僧的口述,留下了一部名著《大唐西域記》。因為中原與西域之間的文化差異,所以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人已把《大唐西域記》中的描寫,理解為志怪。
  • 孫悟空的藝術原型是誰?吳承恩並不是憑空想像,均由現實人物來源
    二、車奉朝——「釋悟空」車奉朝是魏國拓跋氏後代,京兆雲陽人,天寶十載奉命出使西域,天寶十三載本應回國,結果身體不好,得病了,只能待在西域養療,在當地拜三藏法師遁入空門,取號「法界」。此後幾年,他學習梵語,遊歷天竺,翻譯《十力經》等三本佛法著作。
  • 發現| 莎車玄奘講經臺:見證佛教文化在莎車的歷史傳承
    發現 | 莎車玄奘講經臺:見證佛教文化在莎車的歷史傳承 2020-08-26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莎車玄奘講經臺:見證佛教文化在莎車的歷史傳承
    玄奘講經臺(系朱具婆佛塔遺址),位於莎車古城東邊的城牆邊上,玄奘曾於公元643年路徑此地講經修建。因年代久遠而破壞,於1460年在原址維修,至今保存著12米高的土塊堆砌物。曾經在土堆底內發掘過佰餘枚宋朝前期的錢幣、紀念幣,至今已有1200的歷史了。
  • 孫悟空「不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
    公元860年,唐懿宗李漼撥銀,命僧人主持,在悟空家鄉附近的嵯峨山上,為悟空修建了振錫寺和悟空塔。不但經歷相符,法號也對得上,而且,有實際存在的相關建築是最好的物證,有理由相信孫悟空的原型就是車奉朝。而且,車奉朝的經歷在書籍中也有記載,在《悟空入竺記》中記錄了他在西域、印度的所見所聞。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西遊記》原型集中在漢源(上)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西遊記》原型集中在漢源(上) 2020-08-21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孫悟空原型是什麼?史料中有4種說法,最後一個讓考古專家興奮
    孫悟空什麼樣子呢?美猴王還是至尊寶?六小齡童(章金萊)飾演的美猴王版孫悟空深入人心,斬妖除魔,懲惡揚善,天不怕地不怕。而《大話西遊》中的孫悟空則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感知,以至尊寶的形象進入大眾視野,又賦予了他愛情,讓孫悟空的形象更加的飽滿,不在只是一心護送唐僧取經而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
  • 孫悟空的原型是誰?魯迅、胡適他們竟然為此吵了100年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的作者是明朝時期的吳承恩,從他成書到民國已經經過了數百年的歷史,但是就是沒有一個人提出"孫悟空"到底姓甚名誰的問題,難道是古人都沒有好奇心?還是大家都知道悟空是誰?因此,到了魯迅先生的時候,他終於在自己的《中國小說史略》中嚴肅發問了:孫悟空究竟是何方神聖?原型是誰?
  • 古詩詞裡的(西域)——新疆
    ------以上都是古代最著名的一些大詩人王昌齡、李白、陳子昂、辛棄疾等人對西域的描摹,有的人來過,踏過漫漫黃沙,有的人通過遠道而來的商隊,道聽途書西域的蒼涼、雄渾、鐵血,對當時異域風情的嚮往之情。隨著隋朝將吐谷渾殲滅,穿越河西走廊,西域重新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邊塞詩逐漸多了起來,尤其到了「初唐四傑」和陳子昂時期,邊塞詩已經初具規模,隨著大唐一統天下,邊塞詩完全成熟起來。盛唐邊塞詩有兩種,一是沒有邊塞生活的情形的人所題寫,二是親入大漠,逐黃沙親眼見證了邊塞之苦的人所寫。前一種,雖然沒有生活體驗,但他們心中融入了深深地邊關情結。
  • 探究孫悟空的金箍棒到底是種什麼樣的兵器?結論或許顛覆你的想像
    1、西遊故事西遊故事的原型,是唐朝初年,唐三藏法師為了弄清楚佛教的本意,於是不辭辛苦,前往印度求取真經的故事。唐僧回到唐朝以後,其徒弟辯機還根據唐僧的口述,留下了著名的著作《大唐西域記》。由於中原地區和西域地區的文化存在著差異,因此隨著歲月的流逝,很多人已經將《大唐西域記》中的描述,理解成了志怪。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西遊故事開始產生了,一般認為,最早的西遊故事,是在甘肅境內的一幅壁畫上,壁畫的形成年代是在西夏王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