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歷史上,大唐的佛教文化圈和以大食為代表的伊斯蘭文化圈在怛羅斯( 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 打了一場決定中亞與西域未來走向的戰役,同時這也是大唐和阿拉伯國家爭奪中亞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可是這場戰役究竟是怎麼引起來的呢?
大食是我們唐朝人對阿拉伯的古代叫法,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後,就逐漸統一了阿拉伯半島。穆罕默德的繼承人既是宗教領袖,也是王國的最高首領哈裡發。隨後幾百年,阿拉伯國家不斷以軍事手段野蠻擴張,同時在被自己徵服的土地上傳播伊斯蘭文化,消滅異教徒。
在中國唐朝時期,唐王朝憑藉其強大的國力,向中亞大力擴張,同時大食帝國向東方擴張, 而擴張的主要對象就是中亞國家,不僅如此大食也對中國有妄想。翻看大食自己的歷史紀錄,其中也反映出他們的狼子野心。當時大食最高長官哈札就對自己手下的兩個將軍 ( 穆罕默德·本·卡西姆和屈底波·並波悉 ·林)吹牛逼說:「看誰先打到中國,誰先打到中國,就讓誰做中國的最高長官。」由此可見,大食對唐朝確實不懷好意得很。
顯慶三年( 658年) , 唐朝派出大將李靖率領上萬的騎兵,打敗了反叛的西突厥阿史那賀魯政權後, 西突厥在中亞的統治就徹底結束。可歷史就是這樣詭異,突厥人在中亞的實力空虛後,就給了阿拉伯人可乘之機,戰爭的烏雲在中亞的上空越來越濃了。
怛羅斯之戰的起因是因為中亞的一個小國——石國引起的。唐以石國 ( 在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幹)瞰羯城為大宛都督府, 石國就成為唐朝在中亞的屬國,關係那是相當好,好到什麼程度?國王自己帶兵協助大唐滅了突厥,唐朝皇帝冊封其國王為順義王。但就這一點還是不夠,還冊封了順義王的兒子為懷化王,可見皇恩浩蕩。
但是在天寶年間,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沒事跑到石國去調研指導工作,看到石國還挺富裕的,就借著招待不周,對天朝不敬的緣由,率兵討之。人家石國國王知道打不過大唐就主動投降,但是高仙芝還假裝籤訂合合約,「引兵襲之, 虜其王及部眾以歸, 悉殺其老弱。仙芝性貪, 掠得瑟瑟十餘斛, 黃金五六橐駝, 其餘口馬雜貨稱是, 皆入其家」。然後又把人家國王殺了,其子跑到中亞,訴說唐朝的殘暴,諸國皆怒, 所以大唐就莫名其妙的給高仙芝背黑鍋了。
公元751年八月, 大食聽到這個消息,就抱著「醫鬧」覺悟來找大唐要說法,高仙芝率唐兵七萬出擊大食, 騎兵深入中亞上百裡, 在怛羅斯城與阿拉伯軍相遇, 最後唐軍因葛羅祿部眾倒戈, 結果就不言而喻了,前後夾擊再加上長途奔襲,逃出來的人都不到一千人。
當然,阿拉伯人在這場戰役中也領教了大唐的軍事實力,所以其勢力從此未跨過蔥嶺。但是唐軍的失敗,卻讓吐蕃得到機會,染指西域。並在隨後的幾百年裡,由吐蕃在西域抵抗阿拉伯,但是隨著吐蕃的衰落,整個號稱佛國的西域就徹底的伊斯蘭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