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大唐歷史?少年將軍,功過難辨高仙芝

2020-12-17 三日談工作室

唐朝幅域遼闊,極度強盛,鼎盛時期更是號稱萬國來朝,軍力強大。而在這樣一個強盛國家中,卻有一位少年將軍,雖然名聲不及李靖等大將,但他在唐朝歷史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堪稱唐朝歷史轉折點,此人便是唐中名將高仙芝。高仙芝是高句麗人,其父高舍雞亦是一位將軍,可以說是將門虎子。高仙芝從小隨父從軍,年僅二十餘歲便當上將軍之職位。後來更是得遇貴人,被節度使夫蒙靈詧看重,一路提拔至四鎮都知兵馬使、安西副都護等職位。

圖1

開元年間,唐朝正值開元盛世,國力強盛,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強烈的野心。天寶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令徵討小勃律(今克什米爾),高仙芝奉旨,率兵萬人,一路西去。小勃律原本是唐朝屬國,佔據重要戰略位置,後吐蕃贊普兩國聯姻,把公主下嫁小勃律國王換取了小勃律的依附,吐蕃進而以小勃律為跳板控制了周邊各國,公然與對唐朝叫板,為此安西都曾護多次徵討小勃律,但都無功而返。高仙芝為伐小勃律一路率軍跋山涉水,兵分三路,奔襲三月順利會師連雲堡,並兵行奇招,大膽決定趁凌晨河水水勢低緩之際強渡吐蕃軍認為的「不可能渡過之河」婆勒川,打了吐蕃軍一個措手不及。大敗吐蕃,攻破連雲堡,殺敵五千餘人,俘虜千餘人,繳獲戰馬、鎧甲器械、各類物資無數。連雲堡大勝之後,高仙芝乘勝追擊,先是派心腹偽裝阿弩越城假降,大增士氣,之後一鼓作氣入駐阿弩越城,派手下大將直襲小勃律國王,擒獲小勃律國王和吐蕃公主;同時派兵截斷吐蕃增援小勃律的唯一路口。同年九月,高仙芝押著小勃律包括國王和公主在內的一應重要俘虜,率大軍班師回朝。僅歷時六月,便平定了小勃律國,壓得拂菻、大食等西域七十二國盡皆低眉,俯首稱臣。

圖2

天寶八年(749年)十一月,吐火羅(今阿富汗)上朝時派遣使者上表唐玄宗,狀告朅師國已經依附吐蕃,對吐火羅國內造成極大困擾,請求唐朝發兵朅師國前去援助。高仙芝再次奉命出軍,並於次年二月大破朅師國,俘虜國王勃特沒,在西域之中打下了赫赫威名。高仙芝雖然戰功赫赫,為大唐打下了大片疆土,但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為人貪婪,為了錢財甚至不顧大局。天寶八年十二月,高仙芝覬覦垂涎石國(今烏孜別克斯坦塔什幹)物產富饒,不惜撕毀唐朝和石國的友好協議,上奏皇帝誣告石國有反叛之心,與天寶十年發兵徵伐石國,強行掠奪走石國大量財富。在回國途中,高仙芝還不滿足,又誣衊突騎施部落反叛,發兵攻打突騎施,俘虜了突騎施可汗移撥。高仙芝此舉隨掠奪了大片財富,但是惹得西域一片民怨,更是打破了西域各國對唐朝的信任。之後西域諸部落聯合大食,設計引高仙芝率軍三萬至怛羅斯城,此地已深入大食境內七百餘裡,在決戰的關鍵時刻高仙芝手下的外族葛羅祿更是突然叛變,與敵軍前後圍攻唐軍,高仙芝大敗而逃,史稱怛羅斯之戰。這次戰役,高仙芝率領的數萬唐朝將士死傷殆盡,僅生還千餘人,大唐更是就此失去中亞霸權,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而後高仙芝一蹶不振,再難打過幾次勝仗,最終更是在一次宦官的誣陷下被唐玄宗賜死於刀下,可惜可嘆。

圖3

高仙芝是唐玄宗時期的將領。他守護西域,為維護大唐邊境安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更是收復西域諸國,為大唐打下大片江山。但由於自身貪婪無度,背刺盟國,令唐朝失了威望、墮了民心,遭諸國圍攻,可謂功過參半,後來更是遭宦官誣陷,遭唐玄宗賜死,令人不由感嘆命運無常。

相關焦點

  • 大唐軍隊中的外族名將之高仙芝
    盛唐時期的朝廷採取的是唯才是舉的方針,不論出身、種族,只要你有才且願意為大唐效力,朝廷都願意接納使用。在大唐軍隊中,就有許多外族的軍事將領,他們為唐朝抵禦侵略,開疆拓土做出重大的貢獻。高仙芝就是其中之一。高仙芝是高句麗人,少年時隨父親來到安西(今新疆庫車)從軍效命。
  • 高仙芝——本是外族將軍,卻為唐帝國流盡最後一滴血
    唐朝為了能夠穩定地方局勢,對其內部統治階級人員進行安撫,授予他們高官厚祿,所以高仙芝家族就是被安撫的對象。少年時的高仙芝跟隨父親到達安西,因為父親的功勞高仙芝被授予遊擊將軍,並先後在安西四鎮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手下任職,到開元末年,高仙芝已官拜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
  • 安史之亂,高仙芝被起用,說:和平得太久,當兵的已經不會打仗了
    高仙芝少年時隨父親高舍雞至安西(即龜茲,今新疆庫車東郊皮朗舊城),因父親有功被授予遊擊將軍。20餘歲時即拜為將軍,並與父親班秩(官員的品級)相同。這個事兒本身就有些怪了,與父親的官品相同,這說明高仙芝可能是個軍事的天才,但他卻得不到重用,先後在安西四鎮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手下任職,人家都不拿他當回事。
  • 大唐陌刀隊「掌門人」李嗣業:「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
    在大唐盛世,也許能讓人們記住名字的將領有很多,但李嗣業作為鳳毛麟角的陌刀名將,將大唐刀鋒的威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李嗣業作為一線戰將,他一直懷著對大唐高度的責任感和鐵血精神,率領著陌刀隊,數次在危急關頭力挽狂瀾,這點讓世人印象深刻。
  • 兩大文明的交鋒:大唐怛羅斯之戰
    此時徵服了波斯的阿拉伯人試圖讓波斯人也皈依綠教,但波斯人信的可是有幾千年歷史的襖教(拜火教)啊,要他們改變信抑何其困難,阿拉伯人使出各種招數,威逼利誘,信綠教者可以少交稅,試圖伊斯蘭化波斯。但阿拉伯軍隊一旦離開,波斯人又覆信襖教,如此反覆,很是讓阿拉伯人頭疼。
  • 大唐西域的失落:32歲的他一路向西,書寫盛唐最後的輝煌
    身處名門,卻沒落潦倒,這使得岑參從小就擁有強烈的功名進取心,他渴望與這個蒸蒸日上的大唐帝國一樣,重續家族的榮光。儘管少年的他,一度隱居嵩陽(今河南登封),搭建書院耕讀,但他從未忘記,在這榮耀的時代奮發向上。
  • 他們堪稱歷史上死得最憋屈的四位英雄,如果不死很有可能改變歷史
    他們堪稱歷史上死得最憋屈的四位英雄,如果不死很有可能改變歷史有句話叫做「亂世出英雄」,雖然這話說得沒錯,但也不完全正確,因為即便在非亂世的時候,一樣會有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出現,只不過,每個英雄最後的結局不盡相同罷了,其中更是有不少英雄的下場落得比較悽慘
  • 大唐曾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非也,曾經慘敗給大食
    在唐朝的歷史上,大唐的佛教文化圈和以大食為代表的伊斯蘭文化圈在怛羅斯( 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 打了一場決定中亞與西域未來走向的戰役,同時這也是大唐和阿拉伯國家爭奪中亞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可是這場戰役究竟是怎麼引起來的呢?
  • 率2萬人敢突進700裡打20萬阿拉伯鐵騎,高句麗唐將高仙芝揚威西域
    大唐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繁盛的朝代,也是一個多元開放,兼收並蓄的朝代。在大唐的都城長安,每逢夜市,你可以看到素服打扮的東瀛人,可以看到包裹白頭巾的安息人,可以看到金髮碧眼的波斯人,也可以看到通體漆黑的崑崙奴。
  • 他不遠千裡來中國定居,成為大唐名將,有一赫赫有名的兒子
    他在河西軍從軍,他先後在唐朝擔任了四鎮十將、諸衛將軍。但高舍雞這還不算什麼,他的兒子在唐朝歷史上也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天寶十四年(756年)安史之亂發生時,玄宗先後犯了兩次錯,最終導致潼關失守,長安淪陷。第一次他殺了兩位大將,第二次他逼另一位大將謀反。其中第一次被殺的那兩位大將之中便有高舍雞的兒子,他名叫高仙芝。
  • 大唐最後的榮耀:鐵血安西軍,滿城盡白髮,苦守孤城五十年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唐朝一直為人們所敬仰,在大唐最強盛時期,他的國土面積一度達到了1300萬平方公裡,其疆土北到西伯利亞附近,西部可延伸到中亞附近,這個時候的大唐真的可以說是用「萬國來朝」來形容。
  • 大唐帝國有多強大?同時和三大強國開戰
    文/寂寞的紅酒唐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強盛的王朝,是當時東亞的霸主,和阿拉伯帝國(大食)並稱「歐亞雙雄」。鼎盛時期的唐朝疆域高達1300多萬平方公裡,勢力遠及裏海、波斯一代,可以說強盛一時。有人問,大唐帝國有多強盛?
  • 《劍網3:指尖江湖》 大唐群俠志之《異海》上線 滄海橫流少年英才
    近日,《大唐群俠志》系列力創新作,俠客王遺風、謝淵動態漫《異海》登臺亮相!翻開故事的扉頁,為少俠將一場發生在異海驚心動魄的故事娓娓道來……【大唐群俠志上新 謝淵王遺風年少往事】艮為鬼門,渡無人歸,傳聞中的異海自古乃是不祥之地,江湖渡夫談及異海皆無一不色變。
  • 大唐巔峰戰之一:翻越4600米山脈只為消滅一小國,結果令72國臣服
    但在中國唐朝時期,一位著名將領卻完成了一項在幾乎所有看來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就是唐代中期安西將軍高仙芝。普通人或許對他一無所知,但在世界軍事史上,高仙芝的大名早已享譽中外。高仙芝並非中原地區之人,他屬於高句麗人,驍勇善戰精通騎射,年幼時隨父親入唐,官至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一生中指揮戰鬥無數,少有敗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翻越青藏高原,遠徵小勃律。清代陳弘謀曾這樣評價:名卿賢將,如高仙芝之流,所得亦已多矣。
  • 怛羅斯之戰,因為一位將軍的原因,導致唐帝國戰敗
    在世界歷史上,擁有許多的帝國,他們在自己的區域都有著絕對的霸權。比如羅馬帝國在當時是歐洲的霸權,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都先後成為中東的霸權,在東亞,中華帝國維持了一千多年的霸權。大唐的首都長安城佔地80多平方公裡,人口最多時超過百萬,是當時的國際化大都市。盧照鄰的《長安古意》一詩「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就描繪了當時長安城人口密集的形勢。經濟繁榮、文化鼎盛、人口密集、制度優越表明了大唐強盛的國力,既然國力強盛,那麼對外作戰自然也是免不了的。
  • 中華文明在中亞的潰敗:大唐帝國是如何失去西域的?
    然而,高仙芝卻忽略了阿拉伯帝國的實力:擁有5萬守軍及5萬藩屬國部隊的阿拉伯帝國一方,以10萬聯軍,以及以逸待勞的絕對優勢,與唐軍在怛羅斯城外進行了強強對決——戰鬥進行到第五天時,大唐聯軍中的3000葛邏祿部騎兵叛變反戈,致使高仙芝的唐軍潰敗四散。最終,唐帝國聯軍數千人戰死,2萬人被俘,僅剩4000多人逃回安西都護府。
  • 細說大唐時期對外的鐵血戰爭!大唐的強盛之名遠播海內外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小鈺鈺說歷史無論是從政治制度、軍事力量、文化程度還是社會經濟(生產力)的發展程度來講,宋明時期及以前的古代中國始終保持著世界上領先強國或者相對較強的地位。東突厥遂滅,大唐突厥之疾暫緩。顯慶二年(李治在位時),大將軍蘇定方奉皇命領唐兵討伐西突厥沙缽羅可汗。他先後率軍擊破處西突厥下屬各部,後率騎兵大敗沙缽羅軍。之後蘇定方又踏雪抵至金牙山沙缽羅牙帳,沙缽羅等眾趁亂逃到石國後又被誘捕送交唐軍蕭嗣業。唐軍先後兩次徵服了當時為惡世界,劫掠歐洲的突厥人,讓傲慢野蠻的突厥人只得甘願奉唐皇為天可汗。
  • 安史之亂時,為何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人都打不過安祿山?
    安史之亂前,哥舒翰、安祿山、高仙芝、封常清堪稱大唐四大名將。然而安史亂起,封常清、高仙芝因敗於安祿山而先後被斬,哥舒翰潼關一戰戰敗被俘,之後被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所殺。為何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人均不是安祿山的對手,真的只是因為唐玄宗李隆基亂指揮嗎?
  • 那群孤懸域外,死戰不退的大唐健兒,你還記得他們最後的模樣嗎?
    在唐朝的歷史上,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支軍隊,他們從刻著「西極道九千九百裡」,象徵著帝國無盡榮光的開遠門出徵的時候,滿頭青絲、意氣風發。而後,帝國突然染上了「重病」,敵寇入侵,導致這群大唐健兒與帝國失去了聯繫。在將軍的率領之下,他們與敢於入侵的敵寇多次血戰,從青絲到白首……最後還是因為寡不敵眾,與將軍在最後一寸唐土之上流盡了最後的鮮血。
  • 它是大唐時期皇宮最重要的守護者,並多次改變政權,挽救大唐
    在整個大唐時期,國家發生了很多次皇權鬥爭,作為皇宮最重要的守護者羽林軍也參與了政變,為何會說羽林軍是大唐政變的主力部隊呢?玄武門之變這一歷史事件被後人們競相傳播,認為無毒不丈夫。可是仔細想一下,為什麼李世民就能輕易得手呢?玄武門是長安城太極宮的北宮門,在這裡有最精英的羽林軍把守,怎麼可能就這麼被別人輕易埋伏了?這背後又有怎麼樣的隱情?原來是因為在這裡守護的羽林軍將領早已暗中投靠李世民,於是李世民在埋伏殺手殺害了自己的兩位哥哥,最終得以順利繼位王位,我們試想一下,倘若羽林軍沒有投靠李世民,那麼玄武門可能就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