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表示,45歲繳社保,第1年繳7000多,繳15年要二三十萬,問劃不划算?
這個數學題算的非常有水平,可能就把很多人算懵了。實際上,我們的社會平均繳費基數在年年增長,繳費錢數也在不斷提高。假設每年繳費錢數提升10%,第15年一年繳納現在的3.8倍。假設現在是7000元,15年後當年需要繳納2.66萬元。
如果將第1年到第15年的錢數全部加起來,實際上相當於第一年繳納錢數的33.4倍,大約需要23.4萬元左右。
不過這種比較存在一個非常大的漏洞。現在的7000元和未來的2.66萬元,購買力是不一樣的。有人說是不是還要將7000元算上利息?其實,我的意思是我們現在看23.4萬元是很大一筆錢,在未來退休時,究竟是多值錢真的不好說。90年代到現在不過30年,大家的社會平均工資增長了20倍有餘,再過二三十年二三十萬元還能多值錢呢?或許只值現在的三五萬元。
養老金非常划算
很多人可能看了上述的分析,覺得我們繳了一輩子的錢,是不是最後的養老金就一點不值錢呢?No,No,No。
實際上,上面的分析只是說我們的繳費負擔並沒有看起來那麼重,來儘管繳的錢數多,但是相對負擔並沒有,現在看起來那麼重。不要一看15年需要繳23.4萬元就害怕了。另外,國家對於就業困難人員,還可以享受一定金額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最高不超過個人負擔的66%。平時享受時間是三年,距離退休不足5年的話,可以享受到退休為止。所以,只要有條件還是努力繳費的話,不要事先就生畏了。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這是2005年國發38號文件確定的,至今沒有改變,而且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參保繳費產生的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也是這樣的。
按照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如果按照60%基數繳費15年,退休可以領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每年需要7000元繳費,基本上在全國都屬於最低繳費基數了。實際上,按照假設的社平工資計算方式,15年後我們的社平工資至少是每月2萬元。這種情況下,大約每月可以領取2400元的基礎養老金。
個人帳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帳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個人帳戶的餘額,都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的。由於個人帳戶裡的餘額,每年還會計算一次利息,實際上裡面的錢數也在逐年增加。近年來記帳利率一般在7%~8%左右,因此按照上面計算錢數,退休時個人帳戶大約有14~15萬元。60歲退休個人帳戶計發月數是139個月,這樣個人帳戶養老金差不多每月能夠領取1000元。
兩部分養老金相加就是每月3400元,一年40800元。如果我們不考慮本金利息的話,我們繳納的錢數大約不用6年就能夠拿回本金。
退休以後,我們的養老金還會根據每年社會平均工資和物價增長情況調整養老金,所以,回本的月數會越來越少。2019年新出生兒童的預期壽命是77.3歲,60歲退休老人的預期壽命至少20歲。所以,用平均水平來看,絕大多數人是非常划算的。
上面所說的是生前待遇,實際上職工養老保險基金,還有去世後的待遇。按照《社會保險法》規定,國家要建立相應的喪葬費和一次性撫恤金待遇制度。比如說,福建省喪葬補助費是兩個月的社會平均工資,遺屬撫恤金是5個月的社會平均工資;貴州省,喪葬補助費是二個月的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撫恤金是上一年度全省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的20倍。一般來講,最起碼還有幾萬元的待遇。而且,如果個人帳戶的餘額沒有領取完畢的話,可以依法繼承。
所以,參加職工養老保險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順便說一下,我們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萬一我們因意外失去勞動能力,就可以辦理提前退休手續或者領取病殘津貼待遇,這是國家養老保險的一份額外保障。
所以,大家還是提前繳費滿15年比較好。而且以後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待遇越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