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在全媒體時代如何做好文藝評論?10月11日下午,四川日報全媒體文藝評論座談會在成都金牛賓館舉行。中國評協副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省評協主席李明泉表示,文藝評論家要真正關注當代中國、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藝術發展中的新的現象和新的思潮,堅守良知、真理和對美學的追求,真正發揮評論的引領作用。
李明泉表示,進入全媒體時代以後,文藝評論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可以一邊聽音樂,一邊跟貼,一邊紀實性地展開讀後感評論。」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認為文藝評論家應該有幾支筆,在不同的平臺,評論筆法應該就要不一樣,讓自己的思想能夠走進社會、走進民間,讓思想為大眾所接受。「文學評論語言需要一些高深的學術思想,也需要面向大眾的書寫方式和表達方式,這是所有文藝評論家要面對的考驗。」
要讓評論為更多人接受,卻並不意味著評論家要降格只學時髦的網絡語言。李明泉認為,「評論一定是要引領美學鑑賞。應該由我們來創造一些為大眾所接受的詞彙來成為網絡熱詞,而不是我們去把網絡熱詞彙拿來為我所用。文藝評論應該站得高遠一點。如果文學藝術和文藝評論如果只是降格附和大眾,不可能把文化搞好,也永遠不可能成為精品力作。所以文藝評論要堅守自己的良知,堅守對真理真知對美學的追求。
李明泉表示,做好文藝評論,要高度關注高校老師、專業從事文藝研究者、媒體人、網絡中的自由文藝評論家等群體。同時也要針對一些話題進行深度關注,「比如什麼是中華美學精神?什麼是巴蜀美學精神?巴蜀美學精神在哪裡?李白、杜甫、蘇東坡帶給我們的文學遺產在哪裡?我們今天應該怎麼繼承?這些都值得文藝評論家們關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