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建議李清照這詞收入課本,但因為其中兩個字一些家長不同意

2020-12-12 美詩美文

說起來,從古至今我們的才女確實是不少的。卓文君、蔡文姬、魚玄機、上官婉兒,個個都不簡單。但論作品的文學水平,卻無一人能達到李清照的高度。

在各種宋代詞人的排行榜中,李清照的名氣沒有跌出過前5,甚至在很多人看來她就應該排在蘇軾和辛棄疾之後,位列第3。可是這樣一位才女,入選課本的作品卻並不多。小學課本中僅有《夏日絕句》;初中課本有《如夢令》和《漁家傲》;高中有《聲聲慢》和《一剪梅》。這些作品裡,還包括了選修的。

千年來,我們才得了這麼一個李清照,只有這麼幾首作品入選課本,顯然不能讓一些李清照迷們滿意。別的不說,至少有一首詞他們認為是應該入選課本的,因為它是李清照的巔峰之作, 這首詞就是《醉花陰》。在多數人看來,《醉花陰》的水平不說高於《一剪梅》,至少是不輸給《漁家傲》的,那為何不選它呢?

其實早在多年前,就有幾位學者認為應該將李清照這詞收入課本。當時作為語文老師,小美也問了不少家長,覺得這個建議怎麼樣?不少家長直接表示:不同意!原因很簡單,他們中好幾位都認為這首詞中有兩個字不雅致,將來孩子們問到是什麼意思時,他們不好解釋。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詞: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寫於1103年,當時是重陽佳節,丈夫趙明誠不在家,李清照寫了這首詞,寄託相思之情。詞寫得很有水平,特別是最後一句,歷代文人的評價不可謂不高。清代文人譚瑩在《古今詞辯》評論這首詞時,甚至認為:「並詩中論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蓮」。意思是:從這首詞來看,李清照於宋詞就相當於李白之於唐詩。

家長們不願這首詞入選課本,並不是因為它是一首情詞,畢竟秦觀的《鵲橋仙》等愛情名篇,都是入了課本的。大家擔心的其實是兩個字:銷魂。他們覺得這兩個字不雅,當孩子們不懂其意時,自己解釋起來會有些尬,老師也不太好解釋。

事實上,這兩個詞放在課本中就真的尷尬嗎?顯然不是。「銷魂」二字在古詩詞中,有多種意思,在李清照這首詞中的意思是:形容憂愁和悲傷的樣子。這一用法,在古詩詞中是很常見的,也是極美的一個詞。

納蘭性德在《畫堂春》中有「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也用到了這個詞,和李清照詞中的意思一樣。陸遊的《劍門道中遇微雨》,晏殊的《滿庭芳·山抹微雲》、晏殊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都是流傳千古的名作,也都用到了這個詞。可見在這些文人眼裡,這個詞並沒有什麼不雅之處。

至於家長們理解的那種詞意,詩詞中基本上沒有,一般只是出現在明、清的一些筆記小說中,所以家長們完全不用擔心這些。如果孩子們問到這兩個字的意思,直接告訴他們這是形容悲傷的,就可以了。至於這個詞的其它意思,孩子們長大後會有自己的理解。

小美很明白,一些家長們希望孩子們在一個純淨的世界裡長大。但事實上,很多時候只是我們自己想多了。在詩詞中,葉紹翁的「一枝紅杏出牆來」只是寫景,沒有它意;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也只是寄託對亡妻的哀思。

李清照這首詞無論是詞作水平,還是意境之美,都是宋詞中的精品。它能否應該進入課本,學者們提些意見是可以的,家長們自然也能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些我們都該支持。但若家長們的不同意僅是因為「銷魂」二字,那顯然就不太說得過去了。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李清照這首詞生動有趣,每一句都是經典,還年年入選初中課本
    此後又是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這也使得古代的文人中很少有女性,只有李清照是一個特例,她不僅才華橫溢,同時寫下了無數優美的詞作。那麼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李清照早期的一首作品《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這首詞也是膾炙人口,雖然是早期的作品,但是同樣寫得很有趣,只是那麼寥寥數語,同樣寫得生動有趣,把自己當時內心的感受,還有普通的風景描寫的充滿了詩情畫意。而且這首詞也是每年入選初中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宋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 學林軼事丨李清照詞作在英語世界的經典化歷程
    1937年,中國翻譯家初大告在劍橋大學留學期間翻譯出版了《中國詞選》,其中也翻譯了這首《武陵春》。1949年,英國詩人白英編選的《白駒集:從古至今中國詩選》中收有索菲亞·陳翻譯的3首李清照詞,但其中第一首《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應該不是李清照所作,可能是宋代詩人向滈的作品。
  • 只因最後7字,有家長建議《雁門太守行》從課本刪除,有道理嗎?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人們觀念的改變,大家不再唯課本是從,反而挑起課本的「刺」來,甚至有很多人建議刪除一些對兒童有不良影響的課文。比如席慕容女士就曾表示《愚公移山》這篇文章不應該出現在兒童課本中,因為愚公一家絲毫沒有環保精神,與現在的教育觀念違背。
  • 李清照特別大膽的詞,看似寫花實則借物喻人,其中一句冠絕千古
    你可真是有些無情無義了,在你描寫了眾多花草樹木的《離騷》當中,為什麼不也將桂花也收入囊中呢。我們可以看出這首《鷓鴣天》便是詩人這一系列當中專門描寫桂花的詩篇。情疏跡遠只香留"在這句話中詩人也是巧妙地運用了典故來形容桂花的香味,我們都知道詩中所描述的這種樹,往往生長在深山老林當中,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才會顯得尤為疏遠,但是即使我們相隔的很遠,但是他的香味卻完全不因為這個而消退。"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李清照:論詞
    為宋代著名女詞人,詩文亦頗有成就,《金石錄後序》為宋代散文名篇。著有《漱玉詞》一卷。近人輯有《李清照集》。《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李格非傳》後附傳。 【題解】 李清照不但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傑出女作家、著名詞人,而且以一篇《論詞》奠定了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地位。
  • 千古詞人李清照,寫下一首詞,被稱為 「入神之詞」,讓人驚嘆
    花開花落自有它的去處,也許你盼望著花開時節的美麗,但不想要看到花開始凋落的瞬間,因為它帶給人的感覺是悽涼孤寂的。但是事物總是有兩面性,我們必須要嘗試著去接受一些不好的事情。她的才華主要體現在她寫的詞中,而她曾寫的《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這首詞,將她自己的深夜孤寂寫出來了,並且被稱為 「入神之詞」,讓人驚嘆。在李清照的詞中,究竟有何魅力,才能被世人稱為「入神之詞」呢?
  • 李清照16歲時,醉酒遊玩,寫了一首詞,開篇便是經典名句
    古代的人留給我們後世人有很多的思想文化,這些傳統的文化也一直都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宋代是一個文化繁榮的朝代,雖然宋代有北宋和南宋之分。這個時代出現了很多的文學家,因為北宋的宋太祖趙匡胤曾定下一個規矩,不能殺文臣。這個規矩後代也一直都在遵守,重文輕武就是宋朝的代名詞。
  • 李清照最悲傷的一首詞,通篇儘是愁意,結尾七字成年輕人口頭語
    李清照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是文壇中少有的女性,並且她在文學上的造詣並不輸很多男性詞人,她的文採令很多人都驚嘆,她的很多詩詞都被收錄在課本上,被後世人廣為傳頌。但是因為從小的生活環境的局限性,所以她早起所作的詞都是以記錄深閨中的大小姐生活為主,大多都是明快的調調。最為著名的就是:《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晚年有一首《攤破浣溪沙》的詞作,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是晚年的作品呢?亦或說詞中有沒有什麼信息可以得知這首詞是李清照作於晚年的呢?不妨走進詞中看一看,詞中有一句「病起蕭蕭兩鬢華」,這句中有兩個重要的信息:一是「兩鬢華」,意思是形容鬢髮華白稀疏的樣子,這一點可以看出來是李清照晚年時期,因為人到了晚年,頭髮會變得花白,也會變得稀疏起來。
  • 有家長建議李賀《雁門太守行》移出課本,只因最後7個字,有理嗎
    近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是否該從課本中刪除的問題,又一次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其實早在多年前,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丁啟陣就指出這篇文章該刪,其實丁教授有很多自己的理由,並非衝著「朱自清父親不遵守交通規則」這一點去的。
  • 李清照這首詞言簡意賅,用詞考究,意味深遠,居然是她16歲所作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的詞人,她出生在有名的書香門第,生活富裕,學識淵博。宋朝是經濟最為繁榮的時期,哪個朝代男女較為平等,滋養了許多流傳千古的文人墨客,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她憑藉著優越的先天條件,良好的家庭環境,濃厚的學術氛圍,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詞作,被後人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 李清照「另類」的一首詞,開頭14字,成為經典名句,至今爭議不斷
    那麼我們的李大才女究竟寫出了怎樣的不世之作,竟然能夠流傳千古,甚至能夠入選我們的中學語文課本,成為中小學生反覆學習的經典呢,就讓我們一起來賞析這首《聲聲慢·尋尋覓覓》。就在金軍南下、北宋滅亡的兩年後,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的丈夫趙明誠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了。只留下時年四十六歲的李清照孤獨地生活在這亂世之中。
  • 《小兒垂釣》入課本多年,為何有家長建議刪除?理由看似挺有道理
    有些詩人寫詩講求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他們寫詩靠的是天賦和靈感,就像「詩仙」李白;也有一些詩人寫詩講求的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他們寫詩靠的是反覆推敲和斟字酌句,就像「詩奴」賈島。但不管是哪個類型的詩人寫詩,歸根結底還是離不開讀書的積累。那麼在唐代詩人中有沒有例外呢?別說,還真有!唐代詩人胡令能就是個「半路出家」,一夜之間突然會寫詩的人。
  • 李清照有多牛?一首詞讓丈夫3天不出門,詩詞大會蒙曼兩字評價她
    於是便有人稱其「清代李清照」,接著甚至有人說她是清代第一女詞手。筆者倒不是說賀雙卿的作品沒水平,只是若是放在兩宋當真只能算是一般,可見對於一個普通才女,能與李清照沾上點邊是有多重要。除了清代李清照,民間還有元代、明代李清照的說法,然而大家渴望出現第二個李清照的夢想終究也只有是想想,因為千年來論筆力和精神境界,除李易安外,才女中再無第二人。
  • 有家長建議將《荷塘月色》移出語文課本,只因文中8個字,這合理嗎
    有家長建議將《荷塘月色》移出語文課本,只因文中8個字,這合理嗎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不正是2000多年前的先人對於讀書之重要性的質樸理解嗎?培根說:「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每一個想要提升自己的人,讀書是必不可少的,而讀書則要讀經典,作為經典作家行列之一的朱自清,他的文章自然也不應該錯過。
  • 李清照失傳800多年的詞,近年才被發現,才情和膽識都值得點讚
    這首詞失傳了800多年,近年來才被一名專家學者從一部明朝手抄本《詩淵》中意外被發覺。並且這首詞和李清照的別的詞作對比,算作較為罕見的種類,那這到底是怎樣一首詞作呢?下邊就來跟我一塊兒走入這首妙詞。《新荷葉》薄露初零,長宵共、永晝分停。繞水樓臺,高聳萬丈蓬瀛。芝蘭為壽,相輝映、簪笏盈庭。花柔玉淨,捧觴別有娉婷。鶴瘦松青,精神與、秋月爭明。德行文章,素馳日下聲名。
  • 李清照轟動京師的詞,短短28個字豪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
    她還喜歡懟當時的大文豪,李清照有一篇文章叫做《詞論》,在這篇文章中,李清照對前輩不帶客氣地「批評」了一遍,其中包括大文豪蘇軾、「流行歌詞創作人」柳永、「紅杏尚書」宋祁、「太平宰相」晏殊、「一代文宗」歐陽修。
  • 《江城子》:朱淑真才氣不遜於李清照,境遇卻比李清照悲慘
    我們都知道李清照是我國的第一女詞人,其實在宋朝有一位女詞人她的才氣不遜於李清照,她就是朱淑真,但是她的人生境遇卻比李清照悲慘得多。全詞所寫既有初戀的歡樂,又有送別的痛苦,具有懷舊的感傷,又有相思的痴迷。尤其是下闋家夢境的描寫,表現愛情挫折的悲劇結局最為悲苦動人。其實這首詞的內容是朱淑真本人的真實生活寫照。朱淑真早年時,有一個情投意合的愛人,可是,父母硬生生地拆散了他們,把朱淑真嫁給了一個小吏。
  • 李清照與夫君分別,思念對方寫下一首感人的詞,每一句都很深情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作為宋朝著名的女詞人,她的作品中展現了不少她自己對於情感的表達,很多詞都寫得頗為深情。雖然每一個詞單獨拿出來都很普通,但是組合到一起卻顯得這首詞處處充滿了憂愁,可見當時兩個人的情感有多麼的感人,雖然只是短暫的分別,卻能夠讓李清照如此愁死,如此思念對方。李清照在古詩詞的地位跟南唐後主李煜不相上下,之所以能夠被稱為「千古第一女詞人」跟她出眾的才華脫不了干係。
  • 李清照晚年一首詞,開篇就是名句,最後2句精闢,讀來很有感觸
    縱然有那麼些仁慈和有修養的人,不至於因為嫉妒而攻擊她,但也極少能夠真正予以理解。本在鬧市,卻不得不孑然一身,形影相弔,「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她的孤獨,可想而知。好在還有詞,還有酒,還有情,還有骨子裡的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