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從古至今我們的才女確實是不少的。卓文君、蔡文姬、魚玄機、上官婉兒,個個都不簡單。但論作品的文學水平,卻無一人能達到李清照的高度。
在各種宋代詞人的排行榜中,李清照的名氣沒有跌出過前5,甚至在很多人看來她就應該排在蘇軾和辛棄疾之後,位列第3。可是這樣一位才女,入選課本的作品卻並不多。小學課本中僅有《夏日絕句》;初中課本有《如夢令》和《漁家傲》;高中有《聲聲慢》和《一剪梅》。這些作品裡,還包括了選修的。
千年來,我們才得了這麼一個李清照,只有這麼幾首作品入選課本,顯然不能讓一些李清照迷們滿意。別的不說,至少有一首詞他們認為是應該入選課本的,因為它是李清照的巔峰之作, 這首詞就是《醉花陰》。在多數人看來,《醉花陰》的水平不說高於《一剪梅》,至少是不輸給《漁家傲》的,那為何不選它呢?
其實早在多年前,就有幾位學者認為應該將李清照這詞收入課本。當時作為語文老師,小美也問了不少家長,覺得這個建議怎麼樣?不少家長直接表示:不同意!原因很簡單,他們中好幾位都認為這首詞中有兩個字不雅致,將來孩子們問到是什麼意思時,他們不好解釋。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詞: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寫於1103年,當時是重陽佳節,丈夫趙明誠不在家,李清照寫了這首詞,寄託相思之情。詞寫得很有水平,特別是最後一句,歷代文人的評價不可謂不高。清代文人譚瑩在《古今詞辯》評論這首詞時,甚至認為:「並詩中論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蓮」。意思是:從這首詞來看,李清照於宋詞就相當於李白之於唐詩。
家長們不願這首詞入選課本,並不是因為它是一首情詞,畢竟秦觀的《鵲橋仙》等愛情名篇,都是入了課本的。大家擔心的其實是兩個字:銷魂。他們覺得這兩個字不雅,當孩子們不懂其意時,自己解釋起來會有些尬,老師也不太好解釋。
事實上,這兩個詞放在課本中就真的尷尬嗎?顯然不是。「銷魂」二字在古詩詞中,有多種意思,在李清照這首詞中的意思是:形容憂愁和悲傷的樣子。這一用法,在古詩詞中是很常見的,也是極美的一個詞。
納蘭性德在《畫堂春》中有「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也用到了這個詞,和李清照詞中的意思一樣。陸遊的《劍門道中遇微雨》,晏殊的《滿庭芳·山抹微雲》、晏殊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都是流傳千古的名作,也都用到了這個詞。可見在這些文人眼裡,這個詞並沒有什麼不雅之處。
至於家長們理解的那種詞意,詩詞中基本上沒有,一般只是出現在明、清的一些筆記小說中,所以家長們完全不用擔心這些。如果孩子們問到這兩個字的意思,直接告訴他們這是形容悲傷的,就可以了。至於這個詞的其它意思,孩子們長大後會有自己的理解。
小美很明白,一些家長們希望孩子們在一個純淨的世界裡長大。但事實上,很多時候只是我們自己想多了。在詩詞中,葉紹翁的「一枝紅杏出牆來」只是寫景,沒有它意;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也只是寄託對亡妻的哀思。
李清照這首詞無論是詞作水平,還是意境之美,都是宋詞中的精品。它能否應該進入課本,學者們提些意見是可以的,家長們自然也能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些我們都該支持。但若家長們的不同意僅是因為「銷魂」二字,那顯然就不太說得過去了。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