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李清照是我國的第一女詞人,其實在宋朝有一位女詞人她的才氣不遜於李清照,她就是朱淑真,但是她的人生境遇卻比李清照悲慘得多。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她寫的這首《江城子》,全詞如下:
斜風細雨作春寒,對尊前,憶前歡。曾把梨花,寂寞淚闌幹。芳草斷煙南浦路,和別淚,看青山。
昨宵結得夢夤緣,水雲間,悄無言。爭奈醒來,愁恨又依然。展轉衾裯空懊惱,天易見,見伊難。
詞的上闋追憶舊情,斜風細雨,春寒料峭,我獨自坐在桌前獨飲遣懷,回憶起少女時代的那段歡愛之情。想起分別之後,寂寞獨處的時候,手拿梨花,涕淚縱橫。南浦送別,芳草碧綠雲煙繚繞,我噙著眼淚追送著離人的身影,直到他消失在青山的盡頭。
下闋寫夢境。我夢見自己在空中飄飛,與相愛的人相會於雲水之間,彼此脈脈含情,相對無言。怎奈夢醒了,只有仇恨依然。我輾轉於被褥之中空自懊惱,不禁生出「天易見,見伊難」的哀怨。
全詞所寫既有初戀的歡樂,又有送別的痛苦,具有懷舊的感傷,又有相思的痴迷。尤其是下闋家夢境的描寫,表現愛情挫折的悲劇結局最為悲苦動人。
其實這首詞的內容是朱淑真本人的真實生活寫照。朱淑真早年時,有一個情投意合的愛人,可是,父母硬生生地拆散了他們,把朱淑真嫁給了一個小吏。婚後,兩人志趣不投,矛盾重重,丈夫不通文墨,不懂得欣賞朱淑真,對朱淑真寫的詩詞常常嗤之以鼻,更氣人的是,這個小吏常常在外拈花惹草,不把朱淑真當回事,朱淑真對這段婚姻很失望,於是就離婚回到了家裡。回家後父母也不理解她,覺得她給這個家丟了臉面,不給她好臉色看,朱淑真心情就更加苦悶,這首詞就是在這種愁淡的心情下所作。朱淑真寫完這首詞沒過幾年,就鬱鬱而終。
朱淑真死後,父母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是這些詩詞移了自己女兒的性子,毀了女兒,於是把她寫的大部分作品燒毀。
朱淑真的才氣與李清照相比,不相上下,但她的名氣卻遠不如李清照,這又是為何呢?其實這與她們各自生長的家庭環境有關。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官至禮部員外郎,母親是狀元的女兒,文學修養極高。兩人都很重視女兒的培養,從小李清照就博覽群書,父親為了歷練李清照,在宴請當時一些名流的宴會上,讓李清照參加宴會,作詩作詞,與這些男人一較高下。在婚姻問題上,父母也很開明,在自由戀愛的基礎上,父母牽線搭橋,促成了她和趙明誠的美滿姻緣。但是朱淑真的父母就不同,雖然他們最初也讓朱淑真讀書,不過是些須認得幾個字,待女兒成年後,既使女兒有了心上人,也不同意他們在一起,而是隨意把她嫁給一個自己也不明底細的小吏,葬送了女兒的婚姻幸福。女兒離婚回家後,冷淡女兒,覺得女兒有傷風化。李清照的家庭環境寬鬆,民主,學習氣氛濃,父母眼界格局高,充分發展李清照的天性,而朱淑真的家庭環境保守,父母眼界低,特別是女兒長大成人後,她們其實是不贊成女兒讀書的。
另一方面朱淑真去世的早,留存的詩作並不多,而且她寫的詩詞大多屬於自傷自憐的範疇,而李清照的詩詞除了感嘆自身的遭遇,更有家國情懷的內容,詩詞的境界比朱淑真高很多。這也是朱淑真的名氣遠不如李清照的原因。
可憐一代才女,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才華不能施展,早早離世。從她寫的這首《傷城子》,我們能感覺她的真切的哀傷,不被理解的痛楚。多年以後,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最有名的女詞人是李清照,可是還有一個女詞人朱淑真,我們同樣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