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還是「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我們對李清照的第一感覺總是溫婉柔情的才女形象。
但是才女不假,溫婉就只能形容她的詞了,李清照好賭,完全不亞於火影中的綱手。
賭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凡賭者,十有八九都黯然離場,甚至那些賭急了的更是死在賭上,就算今天能在賭場上開開心心的回去,不見好就收明天也會倒在賭上。
但是李清照不一樣,她從來都是高高興興地進場,開開心心地回家,無一例外。
這怎麼可能?就算李清照賭術無雙,但是人家賭場可是會出千的,怎麼可能逢賭必贏!
自然是不可能,但是李清照可不是賭鬼,她也不會去博千金賭性命。她從來都是以賭為樂,無論賭資的。
在《打馬圖經序》中,李清照聲情並茂地敘述了自己對博戲的痴迷: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但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巳。自南渡來流離遷徒,盡散博具,故罕為之,然實未嘗忘於胸中也。」意思是說,她生性喜歡賭博,但凡是賭博的總是非常痴迷,不分晝夜,廢寢忘食,但是一生不管賭多少,沒有不贏的。為什麼?只是精而已。
所以人家是真賭神,逢賭必贏的那種。除了李清照,你找,隨便找,古今中外有哪位賭場上無一敗績的有沒?
在宋代,盛行的賭術名目繁多,有賭球、賭棋、鬥雞、鬥蛐蛐、擲骰子等等,而李清照最中意的是「打馬」,跟據歷史學家考證,宋代的「打馬」就是現在麻將的前身。
李清照賭術的等級可是點滿,max的那種,其中尤其喜歡打馬,為打馬人家就寫了三篇巨著:《打馬圖經》、《打馬賦》《打馬圖經命詞》。她在這些文章中列了20多種賭博遊戲的方式,在這些五花八門的賭博遊戲當中,有的她嫌太鄙俗;有的她嫌只憑運氣,顯示不出智慧;還有的她嫌太難了,會玩兒的人太少,她根本就找不著對手。
「使千萬世後知命辭打馬,始自易安居士也」。那一篇打馬圖序,就是為了告訴後人,這一種叫做」命辭打馬」的賭博遊戲,就是她李清照李易安開創的。
她是吹牛的?自己說的不算?
明朝的《古今女史》裡可稱其為「博家之主」,這是什麼評價?賭神!有不服的嗎?從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最後說下,賭在宋代非常流行,上到皇帝,下到小販都有喜歡的賭的,這風氣從唐朝起就沒斷過,所以說不是李清照的個人原因,並且李清照前半生關於賭不算沉迷,但是自從趙明誠走後,就開始以賭排憂了,尤其是北宋滅亡、第二任丈夫對她還不好就更加沉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