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李清照

2021-01-15 貓在歷史裡

無論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還是「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我們對李清照的第一感覺總是溫婉柔情的才女形象。

但是才女不假,溫婉就只能形容她的詞了,李清照好賭,完全不亞於火影中的綱手。

賭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凡賭者,十有八九都黯然離場,甚至那些賭急了的更是死在賭上,就算今天能在賭場上開開心心的回去,不見好就收明天也會倒在賭上。

但是李清照不一樣,她從來都是高高興興地進場,開開心心地回家,無一例外。

這怎麼可能?就算李清照賭術無雙,但是人家賭場可是會出千的,怎麼可能逢賭必贏!

自然是不可能,但是李清照可不是賭鬼,她也不會去博千金賭性命。她從來都是以賭為樂,無論賭資的。

在《打馬圖經序》中,李清照聲情並茂地敘述了自己對博戲的痴迷: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但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巳。自南渡來流離遷徒,盡散博具,故罕為之,然實未嘗忘於胸中也。」意思是說,她生性喜歡賭博,但凡是賭博的總是非常痴迷,不分晝夜,廢寢忘食,但是一生不管賭多少,沒有不贏的。為什麼?只是精而已。

所以人家是真賭神,逢賭必贏的那種。除了李清照,你找,隨便找,古今中外有哪位賭場上無一敗績的有沒?

在宋代,盛行的賭術名目繁多,有賭球、賭棋、鬥雞、鬥蛐蛐、擲骰子等等,而李清照最中意的是「打馬」,跟據歷史學家考證,宋代的「打馬」就是現在麻將的前身。

李清照賭術的等級可是點滿,max的那種,其中尤其喜歡打馬,為打馬人家就寫了三篇巨著:《打馬圖經》、《打馬賦》《打馬圖經命詞》。她在這些文章中列了20多種賭博遊戲的方式,在這些五花八門的賭博遊戲當中,有的她嫌太鄙俗;有的她嫌只憑運氣,顯示不出智慧;還有的她嫌太難了,會玩兒的人太少,她根本就找不著對手。

「使千萬世後知命辭打馬,始自易安居士也」。那一篇打馬圖序,就是為了告訴後人,這一種叫做」命辭打馬」的賭博遊戲,就是她李清照李易安開創的。

她是吹牛的?自己說的不算?

明朝的《古今女史》裡可稱其為「博家之主」,這是什麼評價?賭神!有不服的嗎?從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最後說下,賭在宋代非常流行,上到皇帝,下到小販都有喜歡的賭的,這風氣從唐朝起就沒斷過,所以說不是李清照的個人原因,並且李清照前半生關於賭不算沉迷,但是自從趙明誠走後,就開始以賭排憂了,尤其是北宋滅亡、第二任丈夫對她還不好就更加沉迷了。

相關焦點

  • 你知道李清照詞中的「綠肥紅瘦」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嗎?
    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大火,讓李清照這首詞再次出現在人們眼中:「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我想,對於這首詞,高中的同學應該不陌生,自然,對李清照這個人,也不陌生。作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聰慧穎悟,才華過人;她工詩善文,卻更擅長詞;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
  • 《江城子》:朱淑真才氣不遜於李清照,境遇卻比李清照悲慘
    我們都知道李清照是我國的第一女詞人,其實在宋朝有一位女詞人她的才氣不遜於李清照,她就是朱淑真,但是她的人生境遇卻比李清照悲慘得多。婚後,兩人志趣不投,矛盾重重,丈夫不通文墨,不懂得欣賞朱淑真,對朱淑真寫的詩詞常常嗤之以鼻,更氣人的是,這個小吏常常在外拈花惹草,不把朱淑真當回事,朱淑真對這段婚姻很失望,於是就離婚回到了家裡。回家後父母也不理解她,覺得她給這個家丟了臉面,不給她好臉色看,朱淑真心情就更加苦悶,這首詞就是在這種愁淡的心情下所作。朱淑真寫完這首詞沒過幾年,就鬱鬱而終。
  • 李清照,你能矜持一點嗎?李清照:不能
    李清照這個女人真的是太有趣了,她歷來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才女,中學時代大家都對李清照的詩詞耳熟能詳,她在你心裡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端莊淑女,君子好逑?如果你仔細了解過她的故事,在深刻解析過她的詩,你大概會發現,這個才女顛覆了你的原始印象。
  • 「李清照,你能矜持一點嗎?」李清照果斷的回覆:「不能!」
    有多少人讀完這首詩被李清照圈了粉,沉浸在「誤入藕花深處」的浪漫意境中,幻想千年前的她,定是個溫柔可愛的纖纖才女,但……李清照是才女不假,可她並不是你想像中「大家閨秀」的樣子,相反,李清照,不只是個才華洋溢的女子,也是個懂得玩樂,風趣的女人。關於她身上的風趣,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講:喝酒賭博好色。
  • 揭秘你所不知的李清照:愛詞,愛酒,更愛賭博
    李清照的一生,不在寫詞,就在喝酒;不在喝酒,就在賭博。01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文詞清麗,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謂是「婉約宗主」。
  • 說到李清照,你對她有什麼印象呢?
    說到李清照,你對她有什麼印象呢?是踏著鞦韆看過牆院的無憂無慮的少女,還是借酒消愁濃睡不消殘酒的深閨怨婦?李清照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一位家境優渥的大家閨秀,出閣前無憂無慮天真無邪,婚後也是和丈夫琴瑟和鳴恩愛情深,可是山河破碎、身如浮萍,身不由己啊身不由己。
  • 堪稱李清照的「骨灰級」迷弟,你知道是誰嗎?
    如今李清照被毫無爭議地冠之以「千古第一才女」的名號。實際上自宋代以來,後世對李清照及其詞作的接受經歷了諸多起伏。宋人論詞,從不出閨閣之帷,李清照作為一名女子,其詞大多寫閨閣之語,故在宋朝時名聲毀譽參半。元朝時,李清照一度沉寂。
  • 李清照是武當派?帶你掀開李清照的3層真面目,手撕渣男路子野
    這裡有位「熊孩紙」……考試時遇到一道題:李清照是什麼派?我答:武當派。發試卷的時候,老師說:「有一個同學的答案可以去請家長了。」我瞬間緊張起來,可當我知道同桌的答案是「蘋果派」後,我立馬就不緊張了!李清照可是婉約詞的代表,可要記住了哦。下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李清照小姐姐的生平事跡。第一層:千金小姐「路子野」,愛玩愛酒愛打馬,歡樂又「瘋癲」倘若你沒看這篇文章以前,你是不是以為李清照是個大門不扯,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你是不是以為她是一個溫柔可愛的纖纖才女?No!No!No!不是喲!
  • 才女李清照憑一首詞就讓朱熹感嘆: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
    李清照給我們的印象是那樣的多愁善感,清麗娟秀而又端莊。李清照的詞就如同她的人一樣,總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傷。我們印象中那位「載不動許多愁」的李清照卻只用一首詩,就令宋朝大哲學家朱熹感嘆: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
  • 李清照苦苦等待的,是真愛嗎?《清平樂·年年雪裡》李清照/文瀾珊
    這段時間被李清照的詞給打敗了,日日處於低氣壓狀態中。理解一首詞不易,理解一個人更難。如今,理解了,卻忍不住悲嘆。來看這首《清平樂·年年雪裡》,就知道我緣何悲嘆了!《清平樂·年年雪裡》李清照〔宋代〕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ruó )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 趙明誠三天三夜寫50首詞,卻不敵妻子李清照,網友表示:甘拜下風
    李清照的才情,千年才有一人。唐詩、宋詞、元曲。中國傳統文化三朵絢麗的花。宋朝,一個全民作詞,萬眾寫詞的時代。隨便出門買個燒餅,都能遇到幾個出口成章的人,更不用說蘇軾、辛棄疾、歐陽修這些名垂青史的大家。但若要問你,知道幾個著名的女詞人?所有人肯定第一時間脫口而出:李清照。沒錯。
  • 莫道不銷魂,李清照一句話,寫盡思念丈夫的痛苦
    人們都知道李清照,很喜歡她的詩詞。她的詞把女性的感情寫得很細膩,那種少女的開心快樂,那種少婦的多愁善感,都被她寫到了極致。李清照是歷史上少有的才女,是婉約派詞的代表人物。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詞為豔科,基本都是以寫男女之情為主。李清照這首詞卻比較含蓄,她寫自己對丈夫的懷念,前面都是寫景狀物,後面才是借景生情,重點落到最後三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據說趙明誠收到妻子的詞作後,還將自己寫的五十首詞雜在一起,交給朋友陸德夫評判。
  • 李清照僅存的豪放詞《漁家傲》:人生不該設限,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這首詞是李清照和趙明誠婚後不久,明誠離家遠遊,李清照不忍相別,用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所作。一般在詩詞中,警句是不輕易拿出來的。因而在這句「人比黃花瘦」之前,先用了一句「莫道不消魂」帶動語氣來作為引子,再加上一句寫動態的「簾卷西風」,最後才拿出「人比黃花瘦」來。
  • 李清照這首詞言簡意賅,用詞考究,意味深遠,居然是她16歲所作
    在逃亡的過程中,因為趙明誠擅離職守被發落到偏遠荒涼的地方,李清照無法接受丈夫臨陣脫逃的做法出言諷刺,趙明誠不久之後抑鬱而終。李清照開始了她孤獨漫長的後半生。李清照晚景悽涼,後期作品也大都令人感到悲傷。今天我們先來讀一讀她在十六歲那年所作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體會一下李清照幼時有多麼多愁善感吧。
  •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不僅才情了得,膽識也不讓鬚眉
    李清照18歲時與21歲的趙明誠結婚,婚後生活雖不富裕,但也幸福歡樂。趙明誠會將李清照和自己的作品不署名混在一起,讓人品評。 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評論李清照時寫道: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瞻,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夫人當推文採第一。
  • 我說李清照
    李清照兩宋李清照,出生於章丘。父為文化人,詩書堪富有。自幼好詩詞,才情爐火青。到這裡,應該說是李清照人生以及詩詞創作上的第二階段。從初為人妻,到隨夫流居青州十三年,也算是生活平靜和詩詞創作平順時期。詩詞文言和所述心境平易,文詞更加巧妙,似未經雕琢而脫口秀出,形成獨特的風格,自謂之「別是一家」。一宋分南北,身心任飄零。
  • 別只記住李清照的憂愁,有一首詞,一定會讓你記住她的快樂
    01人們記憶中的李清照,是"悽悽慘慘戚戚"的悽涼,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憂愁。從此,李清照的多愁與善感,把每個讀者的心都帶向婉約與幽怨,讓人們走進濃濃的愁緒不想自拔。但《小重山》,卻讓李清照有了"好黃昏"。
  • 李清照最愁一首詞,如血淚所著,讀完讓人心疼不已!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喜怒哀樂乃人之常情,伴隨著我們的一生,誰也不能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雖然我們經常祈禱一生能平安喜樂,少些憂愁,但是愁這種感情卻也是常伴我們左右,有人因為愛情,有人因為事業,人生一世總是少不了發愁的時刻。
  • 帶你了解作者李清照的坎坷一生
    這首歌的副歌歌詞部分是直接用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不少觀眾表示,要是上學時有人把這些古詩詞編成好聽的歌曲,那背古詩詞將會是一件即簡單又快樂的事。
  • 李清照詞:《如夢令》小解
    李清照在十六歲那年的某個夏天傍晚,她與小姐妹同遊。在效外的荷塘,她們劃著小舟,唱著小曲,喝著小酒。姐妹們笑語盈盈,小槳在水面划過,蕩起一層層漣漪,在暮光中剔透晶瑩。此刻的李清照和小姐妹們肆意歡笑,薄酒微醉,遊興未盡,夕陽的唯美、荷塘的馨香使她們漸漸忘記了歸途。然而,好時光總是去得太快,日落西山她們知道該回家了。在荷塘中穿梭竟走錯了方向,誤入了藕花深處,心慌意亂,借著酒力急急划槳,驚得一群白鷗騰空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