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各國政府持續發力

2020-11-26 新華教育

兩名波蘭職業學校學生正在專業技工指導下,在合作企業的生產車間進行實踐。資料圖片

幾名德國職業學校學生正在當地工廠實習。漢堡市政府官方網站供圖

一名比利時學生正在職業學校學習烹飪。資料圖片

在日本教育財團旗下的職業學校,學生正在學習服裝設計。日本教育財團供圖

  不同國家的職業教育體系各有特色。日本在精細化方面下足功夫,比利時既重視現代教育又保留古老傳承,德國牢牢守住雙元制模式,波蘭多管齊下加快發展一度沉寂的職業教育……各國政府持續發力,不斷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就業

  日本

  職業培訓面向所有勞動者

  走在日本各城市街頭,烹飪、設計、護理等技能培訓課程的廣告牌隨處可見。完善的職教體系為日本培育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也對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日本的職業教育體系主要包括學校教育和社會培訓兩大類。為保障職業教育長效運行,日本設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在校園教育層面,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開始,日本政府陸續頒布《教育基本法》《私立學校法》《學校教育法》等,規定在義務教育階段設立職教課程,並建立了國立、公立和私立等不同性質的專門職教機構。此後,《短期大學設置基準》《高等專門學校設置基準》等法律的出臺,規範各階段的職教學校。

  在社會培訓層面,1958年,日本政府制定《職業培訓法》,明確公共職教機構和企業內部培訓的分工。1985年,該法案大幅修訂,並更名為《職業能力開發促進法》,將職教體系的培養對象擴展至所有勞動者,提出終身培訓是職業教育的根本方向。

  此外,日本法律對於學校、社會、企業內部等不同層面的技能培訓機構如何管理,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企業在職教領域如何分工等方面,都有細緻規定。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日本政府也不斷對法律進行調整。

  在健全的法律推動下,七十年代,日本基本建立了包括專門學校、高等專門學校、短期大學等在內的較完整的職教體系。根據學校類型和學制的不同,學生可獲頒相當於大專學歷的「準學士」「專門士」、相當於學士學位的「高度專門士」等學位。

  在發展初期,日本職業學校以政府管理為主。五十年代以來,日本的校園職業教育逐漸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政府輔助的產學合作機制。該機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由職教學校尋找接受學生實習的企業,雙方共同制定培訓計劃;另一類先由企業將學生錄取為實習生,再與該學生所在的學校探討合作規劃。一些地方職業學校還通過與當地企業開展共同研究、委託研究等方式,在提升學生技能的同時,助力地方產業發展。

  在面向全民的職業培訓方面,日本在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設立了終身職業能力開發中心等機構,各類專門學校、短期大學等也通過公開講座、開放學校設施等形式,支持各地居民和中小企業員工的終身職業學習。對於日本大型企業員工而言,公司內部的技能培訓是他們的首選。

  時至今日,日本仍在不斷完善職教體系,使其日益精細化。2019年4月1日,一批「專門職業大學」在日本各地正式開學。這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日本首次設立新的大學類型。專門職業大學設有四年制和二至三年制,分別對畢業生授予「學士(職業)」和「短期大學士(職業)」兩種學位。學位中的「職業」標記,是為了明確該學生接受的是基於職業實踐知識的綜合性培養。專門職業大學要求至少配備40%的實務型教師,學生在校期間有1/3以上的課程為企業實習項目。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2019年,日本全國短期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為98.6%,專門學校為96.6%,高等專門學校為99.6%,與大學生97.6%的就業率持平。日本職業教育的高就業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以職教機構日本教育財團為例,該機構旗下的職業學校中,留學生人數佔學生總數的10%,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據統計,遊戲、設計、美容化妝、動漫插畫等專業受到各國留學生的青睞。(本報駐日本記者 劉軍國) 

  德國

  從職教到就業無縫對接

  德國以製造業立國,有著尊重和重視技術工人的社會文化。在德國,每年只有不到半數的中學畢業生進入普通大學。對大部分人來說,接受職業教育才是首選。德國職業教育體系以雙元制為核心,由企業和學校合作,通過學徒制度共同培養職業技術人才。

  德國職業教育的雙元制模式源自中世紀的手工業學徒制。19世紀工業革命後,工業發展產生大量用工需求,職業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1897年,當時的普魯士王國通過《手工業者保護法》,規定進修學校作為第二課堂,為學徒進行理論培訓,確立了現代雙元制的雛形。

  1969年,聯邦德國頒布《職業教育法》。1970年,聯邦職業教育研究所成立。這一變革從法律和機構層面,為雙元制職業教育建立了規範。此後,德國政府根據社會發展變化不斷調整政策,保證雙元制教育始終適應市場需求。

  德國職業教育一般為三年制,各地的職業學校近9000家,設有超過300個專業。從木匠、廚師、清潔工到鑽石打磨、鋼琴製作、農產品加工等,職業教育體系涵蓋了幾乎所有製造業領域。

  在雙元制職教體系中,德國企業發揮著主導作用。在全德各地,每月都會舉辦數十場學徒招聘會。學生一般先通過學徒招聘會與相關企業籤訂協議,一邊實習一邊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學生在企業實踐的時間需佔全部學習時間的70%。學習期間,學生的大部分學費由企業承擔。根據工作量,學生還能獲得一定工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德國取消了大量展會,但學徒招聘會仍照常舉辦。雙元制的教學方式以市場實際需求為指引,有效避免了學校教育與實際需求脫節的問題。從中長期看,企業培養的學生崗位適配性更高,總體成本遠低於社會招聘。因此,德國企業對招聘學徒持積極態度。從西門子、戴姆勒等世界500強公司,到只有數名僱員的小微企業,都與職業學校有著緊密合作。

  根據德國聯邦政府今年8月公布的數據,2019年,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在讀人數超過130萬人,共有約51.3萬人籤訂了新的學徒合同。另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約有七成的雙元制學生畢業即被實習企業留用,實現從職教到就業的無縫對接。

  發達的職業教育體系促進了德國青年的就業。據統計,德國青年失業率為6.8%,遠低於歐盟16.8%的平均水平。雙元制職業教育因此被譽為「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

  近年來,德國職業教育也遭遇了挑戰。一些年輕人認為技工工作單一枯燥,不願選擇相關職業。從2011年起,雙元制學生總數逐年下降,導致一些企業的學徒崗位出現空缺。這一現象引發了德國政府和企業界的高度重視。為吸引更多學生,德國政府順應工業4.0、數位技術發展等新趨勢,推出了相關領域的新專業。同時,德國還出臺政策,促進職業教育和學術教育間的銜接融通,為學生打造更加靈活多樣的個性化教育路徑。(本報駐德國記者 李強)

  比利時

  專業技術和管理能力並重

  比利時職業教育已有150多年的歷史。1865年,該國第一所職業學校在布魯塞爾創辦。1983年,比利時政府將中等職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2014年,該國進一步實施教育改革,強調建立貫穿終身的職教體系,並把職業教育的管理職權下放,由地方教育部門與職業學校自行商定教學內容。

  比利時職業教育體系主要包括中等教育學校、高等專科學校、成人職業培訓學校等機構。學生初中畢業後,可以選擇繼續接受普通教育,也可以轉到職業教育軌道。對於已經就職的勞動者,每年有120小時的帶薪培訓時間。據統計,每年約有50%的比利時中學生選擇進入職業學校學習。

  比利時職業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學習精湛的專業技術,還要求他們掌握行業整體趨勢和經營管理能力等,成為全面發展的技術人才。職業學校與企業聯繫緊密,學校對企業的研發項目給予技術支持,企業則招收合作學校的學生,讓他們每周能有一天至一天半的時間進行實踐。

  皮埃爾曾在職業學校接受過為期兩年的麵包師培訓,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麵包店的實習經歷。「培訓第一年,我們的主要職責是學習烘烤麵包,聽取顧客意見並加以分析改進。第二年,我們的實習包括參與原材料採購、庫存管理和店鋪經營等方面。」這段經歷讓皮埃爾受益至今。他告訴記者,職業學校的學習和實踐讓他認識到,隨著食品機械化製作的不斷發展,麵包師這一職業的工作範疇不再限於面點烘焙,而是包括了解顧客口味變化、進行原料成本管理、傳承企業傳統文化等各個方面。

  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就業前景。據統計,2019年,62%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應屆畢業生在畢業3個月內實現就業,80%的成年職業培訓者在培訓結束後3個月內就業。看到職業教育對就業的促進作用,一些高校也開辦了職業教育課程。例如,近年來,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繼續教育學院陸續開設了259項職業培訓項目,學生只要具有相關專業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歷就有資格申請。

  在專業職業教育體系蓬勃發展的同時,比利時家族技藝傳承的傳統也在繼續。35歲的吉約姆告訴記者,他的家族企業主營水暖系統修理。從15歲開始,他的父親每天教他看圖紙、熟悉修理工具和維修技術,並帶他去工作現場進行實踐。儘管沒有上過職業學校,他憑著豐富的實踐經驗順利考取了職業資格證書,從17歲開始正式踏入水暖工行業。未來,他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子承父業。在比利時,家族企業佔69%,其中77.4%的家族企業規模在10人以下。一些小微家族企業保留傳統,通過家庭傳幫帶的方式,將職業技能代代傳承。這也為比利時的職業教育開闢了另一種獨特方式。(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牛瑞飛)

  波蘭

  推動本國職業教育「復興」

  在波蘭首都華沙近郊的一家大型汽車維修中心,一批學生正在專業技工手把手的指導下,進行汽車維修知識學習和實踐。這些學生來自華沙第二汽車職業技術高中,這是他們每周例行的學徒培訓。每個學期,這家汽修中心都會從該校招收一批學徒。學生在快速提升職業技能的同時,每月還能獲得約為正式工人工資一半的津貼。每年,該職業技術高中都向波蘭及歐洲各國的汽車生產和維修行業輸送大量專業人才。

  波蘭有重視職業教育的傳統。上世紀三十年代,該國就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六七十年代,波蘭每年有上百萬學生在小學畢業後直接進入職業學校,成為波蘭實現工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進入八十年代後,波蘭經濟一度陷入困境,職業教育也遭遇了困頓期。一些民眾不再認同原本的職教體系,認為技術工人地位低下。在此背景下,波蘭大批實踐基地被迫關閉,職業學校也成為很多人眼中的「次等學校」。

  近年來,由於生育率低、人口流失較嚴重等原因,專業技術勞動力短缺成為制約波蘭經濟發展的因素,促進職業教育「復興」再次進入波蘭政府的規劃視野。2016年,波蘭通過新的教育法規,將職業教育置於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為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波蘭政府鼓勵本國中小企業積極參與職業培訓教育。中小企業佔波蘭企業總數近90%,吸納了約85%的勞動人口。2018年,波蘭通過新的職業教育法案,支持企業和僱主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讓職教體系更加貼合市場需求。此外,波蘭政府還出臺專項勞動基金,對參與職業培訓的企業進行稅費補貼,並給予學生一定的實習津貼。2019年,波蘭政府又公布了包括版畫、雕塑等21項對該國文化遺產傳承具有重要意義的職業列表,對涉及這些行業的職業教育提供重點補貼。

  近年來,波蘭職業教育不斷開闢跨國交流項目,著力培養國際化技能人才,成為吸引學生的一大特色。目前,波蘭有30多所職業教育院校與國外職業院校開展聯合培養項目。例如,近年來,在電力系統自動化、建築工程、設計類等技術專業,河北滄州職業技術學院陸續與波蘭羅茲技術大學、西裡西亞技術大學等多所職業教育院校籤署了合作辦學協議或學生交流協議。

  波蘭推出的一系列舉措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興趣。據波蘭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2019學年,近半數波蘭學生選擇接受職業教育。然而,目前波蘭的職業教育仍以汽修、建築、食品加工等基礎技能人才培養為主。波蘭海烏姆國立高等職業學校校長託菲爾認為,「未來波蘭職業教育的方向是培養現代化的專業技術人才,為以自動化、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為特色的工業4.0做好儲備。這要求波蘭在硬體建設和師資力量兩方面不斷進行改革創新,發展線上線下雙軌職業教育體系。」(本報駐波蘭記者 于洋)

相關焦點

  • 團風:持續發力 助推紀法教育「實進實建」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段堂 毛淋)12月15日,團風縣紀委監委「十進十建」工作走進縣司法局,並在檢查時對該局黨風廉政工作提出建議,這是該縣紀委監委在持續推進「十進十建」工作走深走實的常態化舉措之一。
  • 達內參加2020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發展論壇,為職業教育發展增光添彩
    來源:時刻頭條伴隨著廣西與東協國家經濟貿易的深入交流合作,廣西和東協國家的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的交流合作也日益緊密、盡顯活力。大力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提高適配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和地區發展職業教育的共同願景。
  • 持續打造軍事職業教育「三個課堂」品牌
    本報訊 朱奕傑、記者李建文報導:4月中旬,由空軍軍事職業教育中心錄播的「三個課堂」講座,製作成光碟下發部隊。秉承為戰抓學、以戰促學的理念,空軍持續打造軍事職業教育「三個課堂」品牌,推動了空軍學、研、戰有機融合,促進了部隊戰鬥力提升。記者了解到,「空軍大講堂」著力解決各級指揮員「五個不會」和「四個素養」不高等問題;「飛行員課堂」重在補齊飛行員能力短板、解決作戰訓練重難點問題;「電子戰課堂」著重推動電子戰成果轉化,服務部隊實戰化能力提升。
  • 歐洲疫情持續緩解 各國採取不同防疫措施
    原標題:歐洲疫情持續緩解 各國採取不同防疫措施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原標題:歐洲多國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洲地區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緩解。各國目前計劃採取不同措施以應對本國疫情。義大利確診數繼續減少 擬解除民眾流動禁令義大利民事保護部門27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該國當天新增死亡病例117例,累計死亡33072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較前幾日略有回升。不過,義大利目前確診患者人數繼續減少,這表明疫情持續緩解。
  • 整治形式主義要持續發力
    2019年3月和2020年4月,中辦分別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的文件,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降壓減負,充分顯示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和更實舉措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的意志和毅力。
  • 在線英語教育一對一賽道GOGOKID再發力
    一系列新動態,折射出GOGOKID強勁的發展勢頭,兼之此前字節跳動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投入教育業務。可以期待,在優秀的產品內容、師資力量以及高度的用戶粘性基礎上,GOGOKID品牌將釋放更大勢能,或將領跑在線少兒英語賽道。
  • A索國際教育獲5000萬A輪融資 將持續專注早期教育
    6月24日消息,A索國際教育在西安舉行A輪融資籤約儀式,宣布獲得融資5000萬人民幣,此輪投資方為西安旅遊集團大唐金控投資有限公司。此次融資,為A索國際教育旗下早教、託育在全國性戰略布局以及線上+線下一體化教育模式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辦好職業教育的德國經驗
    其中,條例類法規是職業教育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佔主導地位的是《培訓條例》。不僅如此,德國政府還重視法規的適時修訂和更新,以應對不斷發展的經濟社會環境。主體多元,注重協調。職業教育是社會性事業,其實施依賴於社會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協同。德國《職業教育法》明確規定:僱主、工會、行會和國家部門要共同為大多數人的職業資格發揮作用。
  • 職業教育3.0時代來臨?「三節課」獲1.3億元B輪融資領跑新職業教育...
    2019年以來,中國「職業教育」領域可謂風起雲湧,2月開始,教育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連續出臺了幾大政策性方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國職業教育現代化2035》等,大力推進中國職業教育的新一輪改革進程,主張職業教育由「政府主辦」全面向「政府統籌,社會多元化辦學」轉變,鼓勵更多企業參與甚至主導職業教育市場,並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目標的高度。
  • 知與行|把握京津冀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著力點
    □張怡真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入推進,京津冀三地積極加強合作,在職業教育協同發展方面不斷探索、持續推進,組建各類職業教育京津冀協同發展聯盟,開展多種形式的院校合作和校地合作,推動產教對接,為培養更多適應市場需要的高素質職業技術人才創造了條件
  • 職業教育行業發展:用戶篇
    職業教育,顧名思義,跟每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和職業成長息息相關。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平均在40年左右,其間可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職業需求,遇到各種各樣的職業問題,職業教育把各種需求和供給連結起來,成為為人們解答問題、提供幫助的重要渠道。本文對職業教育的用戶情況展開了梳理分析,與大家分享。
  • 「十三五」教育「收官」,看看這些教育之最
    縱深推進「四點一線一面」為重點的區域教育創新試驗,一批教育服務區域產業振興的重點項目正在發力推進。創新性開展部省合建高校模式,支持中西部14所高校發展。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構建。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800多家,成立各類職教集團1400餘個。
  • 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
    、增值賦能、以質圖強,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更好地支撐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特制定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橫向融通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服務能力,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多層次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 深化教育評價改革 要整體發力、上下銜接、相互呼應
    方案為改革政策效益的最大化做了哪些安排教育改革走到今天,靠單一主體推進改革、在個別環節進行改革、從某個領域探索改革、以一種方式推動改革,往往相互掣肘,實踐起來很難奏效,必須整體發力、上下銜接、左右配套、相互呼應,進一步增加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以期取得改革政策效益的最大化。
  • 英語寫作話題:教育及教育資源
    英語寫作中經常考察教育及相關的教育資源分配的話題。我國的公立義務教育十分普及,在世界脫盲率的前沿。國家及各級政府對教育有諸多大力支持的有力舉措,如:公立學校,助學貸款。社區圖書館等。但同時,也有一些人對某些教育現狀提出爭議,可以引發話題的討論。
  • 職業教育「拐點」出現:教育部批准22所院校,開展本科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拐點」出現,教育部已批准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 2019年以來,教育部先後批准了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教學工作,這就意味著過去職業教育止步專科的這一慣例,被打破。
  • 大辛莊戒毒所精準發力提升教育矯治質量
    本報訊(閆琳琳)近日,大辛莊戒毒所以全國統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落地見效為契機,積極探索戒毒規律,主動創新技術方法,切實補齊自身短板,精準發力提升教育矯治工作質量,助推戒毒工作高質量發展。  政治教育增強信心。
  • 雲南旅遊職業學院迎新生 英語教育專業受歡迎
    雲南旅遊職業學院迎新生現場 記者 段建鑫 攝 據了解,英語教育專業以培養小學、幼兒園的英語教師為主。記者採訪了幾位英語教育專業的新生,大家紛紛認為專業發展前景廣闊、就業機會豐富。「我填報高考志願之前了解到英語教育專業是雲南旅遊職業學院的特色專業,且目前英語教育機構層出不窮,人們對英語學習的需求也很旺盛,相信未來就業機會很多。」來自臨滄的新生李增豔表示。
  • 數字經濟持續發力勢頭好(雲中漫筆)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這一舉措為中國經濟在危機中育新機、增強發展新動能提供了重要路徑。近年來,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在中國蓬勃興起。智能製造、電子商務、在線教育等業態的發展不僅增添了中國經濟的活力,也為人們生活提供了便捷舒適的服務。
  • 金輝控股十一月大事記盤點|持續發力,保持有質量進步
    發力產品的同時,金輝集團更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自1月27日起,金輝就通過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金輝愛心基金捐贈1000萬元、興業信託捐款50萬元、上海信託捐款20萬元,用以支援國家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並長期致力於促進各項社會公益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