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育下,智慧圖書館該如何空間重構?

2020-12-14 騰訊網

在未來教育的驅動下,重新設計學習空間已然成為了一所學校改革的必經之路,空間重構即是在數位化技術的支撐下,對物理教學空間進行多樣化的設計,幫助個體和群體找到更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讓環境為學習者的成長注入新的動力。

傑翔圖書館原創設計案例,圖為鄭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

2006年,EDUCAUSE出版了《Learning Space》,這是第一本系統介紹學習空間的專著。該書指出:「學習空間,不管是物理學習空間還是虛擬學習空間,都應能讓學習者聚在一起,讓他們或是探索,或是協作,或是討論。」

在2012年,美國學者Brooks對傳統教室的教學成果和新型教室的教學成果進行了對比研究,研究後他認為:「不同的學習空間塑造不同的教學行為和不同的學習行為,學習空間和學習活動關係密切,特定的學習空間會激發和促進特定的學習活動。」

由此可見,空間重構對於孩子的學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的學習空間也不僅僅是打造一間智慧教室,校園智慧圖書館更應該注入未來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那麼,空間重構到底該如何運用到校園智慧圖書館裡呢?

傑翔圖書館原創設計案例,圖為鄭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

滿足學習者的多元化需求

在整個空間改造中,應秉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滿足其多元化需求是空間重構的核心。因此,校園智慧圖書館的空間重構首先面對的一個關鍵詞是:多元化。

在未來教育的發展中,學習者擁有了不同的學習情境需求,不再是傳統上那個被假想了只有一種或少量幾種需求的學生了。在智慧圖書館裡,老師會針對不同年齡設置多種多樣的主題板塊,開展不同活動,貫穿平面閱讀、數字閱讀、動態閱讀、立體閱讀等多種閱讀形態。通過多元化的閱讀方式,為學習者打造一個教育理念領先、更符合孩子學習行為習慣、充滿交流樂趣的新一代學習環境。當學習環境改變了,學習才能改變。

傑翔圖書館原創設計案例,圖為鄭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

創造AI時代下的空間新賦能

在AI技術支持下,智能圖書館突破了學校的空間和功能,比如一些學校圖書館拓展功能走出「圍牆」,成為省市區域內圖書館的分館,為社區其他師生和居民搭建起高品質的分借平臺。圖書借閱通過刷臉識別、語音識別,讓孩子增強好奇心和興趣。如此,孩子們更加願意借閱圖書,增加閱讀量和知識儲備,也大大提高了圖書借閱量和使用效率。

通過AI技術,還可記錄孩子們的閱讀軌跡,配以智能的書單推送,讓學習空間從學校到社會拓展延伸。

傑翔圖書館原創設計案例,圖為鄭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

傑翔科技打造未來智慧圖書館

學校將智慧圖書館的閱讀空間進行空間重構,可以有效實現技術支撐下空間的延展,各空間維度融合創新,重建兒童閱讀大格局,重現校園智慧圖書館新生態。鄭州傑翔科技在校園智慧圖書館整體方案設計時,基於多種學習方式並存,重構閱讀空間,讓空間賦能。將檔案館、校史館、展覽館、文化館等多館融合,打造情景化的學習空間,將圖書館資源與校本資源深度融合,通過圖書館智能化、信息化建設提升學校圖書館泛在化服務。

2019年,傑翔科技與鄭州大學現代信息技術研究所合作成立少兒閱讀大數據研究中心,在AI技術的支持下,研究開發少兒閱讀大數據分析系統,根據孩子的閱讀數據,進行篩選、統計分析,為孩子提供定製化的圖書推薦,實現大數據條件下的精準教育和深度學習。

可以說,傑翔科技設計的智慧圖書館符合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

部分信息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師報

相關焦點

  • 貴州京師城投: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教室該如何建設?
    2018年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加速了中國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實際上,教育信息化並非簡單地將「線下」轉到「線上」、將傳統教學流程數位化和智能化,而是通過探索日常教學活動與技術的融合,讓技術充分為教育服務,從而達到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
  • 第二屆中國高校智慧圖書館(館長)論壇成功舉行
    此次論壇主題「展望『十四五』,促進智慧圖書館大發展」。論壇採取線下主會場和線上分會場相結合的方式,全程現場直播。北京地區部分高校圖書館館長、副館長等60餘人參加了現場論壇,線上觀看人數達到60萬。面向未來,中國傳媒大學將圍繞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傳媒大學、成為享譽世界的百年名校這一發展目標,努力實現從傳統高等教育向未來高等教育跨越、從傳統傳媒教育向智能傳媒教育跨越、從國內一流名校向國際一流名校跨越,大膽探索「文理工藝」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設範式,爭做國內高等教育界「新文科」建設的排頭兵,擔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
  • 國際智慧教育展:精準教學助力未來教育發展
    本次大會共有近五百名教育信息化界的實力大咖到場參與,充分展示了行業同仁在疫後新時代齊心協力、奮勇前行的信心與勇氣。 以下內容摘自清大知好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售前工程師熊於磊先生,在此次國際智慧教育展活動上作《精準教學助力未來教育發展》的精彩演講,以饗讀者。
  • 第二屆中國高校智慧圖書館(館長)論壇在京舉行
    11月26日,由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BALIS)、中國傳媒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高校智慧圖書館(館長)論壇」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論壇以「展望『十四五』,促進智慧圖書館大發展」為主題,採取線下主會場和線上分會場相結合的方式,全程現場直播。國家圖書館館長饒權,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趙憲志,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副書記姜緒範等出席論壇開幕式,北京地區部分高校圖書館館長、副館長等60餘人參加現場論壇。中國傳媒大學圖書館、傳媒博物館、校史館館長潘力主持開幕式。
  • 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信息化2.0背景下的智慧教室應如何建設
    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信息化2.0背景下的智慧教室應如何建設 作者:子航 小鹽仔 發布時間: 2019-11-04 19:14
  • 智領航 築未來 | 智慧商業:以數字之力,重構未來商業體
    數位化時代下,線下購物體驗的優化升級,讓以「新零售」為代表的線下購物創新重歸人們視野,消費客群也隨之開始展現出移動化、社交化、個性化的顯著特徵,期望實現時間自由、空間自由的全新消費體驗。
  • 未來學校如何融合線上線下教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主播說教育這次新冠疫情下的在線教學,無疑是一場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試驗。此次實踐已經證明,未來,「網際網路+教育」將在兩個方面深刻改變教育樣態:從教育手段和工具的意義上,學校教育的技術形態將發生重大變化;在信息技術支撐之下,人類社會的學校教育形態也將發生深刻轉型。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各有優勢和不足,我們應該如何揚長避短呢?不少朋友認為,我們應該追求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融合。
  • AI將是未來智慧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AI將是未來智慧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孫亞慧 發表於 2020-12-14 14:12:32 把人工智慧裝備引入課堂是「智慧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 當AR遇上24小時圖書館 智慧閱讀不「打烊」
    1月10日,蘇州工業園區宣傳部(文體旅遊局)、蘇州工業園區公共文化中心共同舉辦了「智慧起航」24小時智能圖書館開館儀式。夢想人科技作為蘇州工業園區24小時智能圖書館的戰略合作夥伴參與本次開館儀式。24小時智能圖書館是園區文化惠民實事工程之一,主打科技文化融合特色,已將多家科技企業成果應用到服務中,其中夢想人4D閱讀也作為體驗服務在星海廣場館面向讀者開放服務。本次新增的智能圖書館為新婁館、鄰瑞廣場館、獨墅湖館和陽澄湖半島館,加上已經開放的星海館和創意產業園館,迄今為止,園區24小時智能圖書館已達到6家。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作為2020上海市智慧城市體驗周的活動,本次大會針對疫情後學生回流線下等真實現狀,聚焦在線教育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挑戰和重構,在上海市智慧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指導下,遇挑戰而謀變,臨變局而思危,與眾多教育專家共謀前瞻。本次活動由上海市民辦教育「民智計劃」、家輝培優、張堰文教科創園提供支持。
  • 教育智慧視角下的學前師範藝術教育改革
    第三,學前教育的藝術教育不等同於專業的藝術教育,在課時有限的條件下如何進行理想的學前師範藝術教育也是一個兩難問題。一方面,藝術教育課時量和課程內容安排過多影響理論課程學習;另一方面,安排過少學生則可能難以把握藝術的真諦和技能,難以勝任未來幼兒園教師的職業要求。在「朝向教育智慧師範教育改革」的系列文章中,筆者討論了學前師範教育理念變革、[1]目標重構、[2]教學方法改革[3]和教育實踐變革。
  • 「WeSpace未來城市」報告發布,展望「新基建」下城市空間
    報告全文超過150頁,系統梳理了工業革命以來各種科技發展對城市空間的宏中微觀影響,進而得出城市發展的周期性規律特徵,在此基礎上討論新興技術對城市空間的重構與轉型趨勢,並較全面地總結出各種可能的未來空間場景。
  •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探討智慧教育發展
    12月11日,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大會為期兩天,由1個主論壇,9個線下分論壇,4個線上分論壇組成,議題涵蓋了人工智慧、大數據、腦科學、心理健康、智能化教學、教學評價等諸多領域。
  • 華為支浩:立志做中國最大智慧屏廠,四大重構帶來真正的智慧生活
    12 月 21 日,華為在東莞松山湖總部舉辦了全屋智能及智慧屏新品發布會,這是華為今年的最後一次線下發布會。在這次發布會上,華為帶來了多款重磅產品,包括華為全屋智能 ALL IN ONE 解決方案、華為智選車載智慧屏以及全新的 S 系列華為智慧屏等等新品。
  • 打造3C領域特斯拉 華為智慧屏「十年不過時」重構電視價值
    華為智慧屏的「常用常新」,具有極強的產品獨特性和差異化,將助力電視產業擺脫低效競爭的局面。需要指出的是,華為智慧屏打造新技術、落地新理念,目的並不是將已經是「紅海」的電視市場變成「血海」,而是讓全行業實現產業增值,駛向「藍海」。用戶認可的體驗將有機會重構產業結構。
  • 好未來教育研究院:人工智慧將重塑教育新形態
    本次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好未來教育研究院協辦,以「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為主題,邀請來自學界、政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企業領袖,討論分享教育發展的前沿理念與實踐經驗,為推動中國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王國慶受邀在主論壇發表主題演講,分享好未來在教育的創新與變革中的探索與經驗。
  • 農業銀行長葛支行:打造智慧黨建「有聲圖書館」,領跑行業智慧黨建...
    全面推進黨建工作數位化管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新形勢下加強基層黨建的一項緊迫課題。新時代,新作為。農業銀行長葛支行,以創新的理念,統籌各方資源共享,在即將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建成長葛支行智慧黨建有聲圖書館,力促農業銀行長葛支行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 逆境破局重構商業2020上海國際商業空間博覽會應時啟動
    從這次疫情應對的經驗來看,未來的商場將更注重公共空間的布局,不僅要滿足公共衛生安全的空間要求,更要滿足公眾審美的要求、公眾社交的要求。逆境破局,商業生態也正加速重構消費需求;同時,新建與改建升級的商業空間市場的迫切需求,正催生著商業空間配套產業的巨大商機。
  • 探訪副中心圖書館:擬採用智慧機械書庫提升藏書量
    圖書館屋頂以銀杏葉片為靈感,144片形狀各異的銀杏葉片裝飾鋁板拼接,構建出宛如森林傘蓋般的結構。森林傘蓋下,144根巨型鋼柱屹立在圖書館四周。圖書館屋頂還將設計線性的水景,與周圍真實水系「串聯」。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9根巨型鋼柱已經矗立起來。
  • AI 改變未來,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建平:我國要推動智慧教育走向世界前列
    12月11日,「AI改變未來——未來教育2020峰會」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全國各地教育界、科技界、產業界專家教授、企業負責人等500餘人共聚一堂,針對科技賦能與教育創新、教育新業態新模式、智慧教育等話題,深入探討智能時代下的教育創新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