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教育的驅動下,重新設計學習空間已然成為了一所學校改革的必經之路,空間重構即是在數位化技術的支撐下,對物理教學空間進行多樣化的設計,幫助個體和群體找到更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讓環境為學習者的成長注入新的動力。
傑翔圖書館原創設計案例,圖為鄭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
2006年,EDUCAUSE出版了《Learning Space》,這是第一本系統介紹學習空間的專著。該書指出:「學習空間,不管是物理學習空間還是虛擬學習空間,都應能讓學習者聚在一起,讓他們或是探索,或是協作,或是討論。」
在2012年,美國學者Brooks對傳統教室的教學成果和新型教室的教學成果進行了對比研究,研究後他認為:「不同的學習空間塑造不同的教學行為和不同的學習行為,學習空間和學習活動關係密切,特定的學習空間會激發和促進特定的學習活動。」
由此可見,空間重構對於孩子的學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的學習空間也不僅僅是打造一間智慧教室,校園智慧圖書館更應該注入未來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那麼,空間重構到底該如何運用到校園智慧圖書館裡呢?
傑翔圖書館原創設計案例,圖為鄭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
滿足學習者的多元化需求
在整個空間改造中,應秉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滿足其多元化需求是空間重構的核心。因此,校園智慧圖書館的空間重構首先面對的一個關鍵詞是:多元化。
在未來教育的發展中,學習者擁有了不同的學習情境需求,不再是傳統上那個被假想了只有一種或少量幾種需求的學生了。在智慧圖書館裡,老師會針對不同年齡設置多種多樣的主題板塊,開展不同活動,貫穿平面閱讀、數字閱讀、動態閱讀、立體閱讀等多種閱讀形態。通過多元化的閱讀方式,為學習者打造一個教育理念領先、更符合孩子學習行為習慣、充滿交流樂趣的新一代學習環境。當學習環境改變了,學習才能改變。
傑翔圖書館原創設計案例,圖為鄭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
創造AI時代下的空間新賦能
在AI技術支持下,智能圖書館突破了學校的空間和功能,比如一些學校圖書館拓展功能走出「圍牆」,成為省市區域內圖書館的分館,為社區其他師生和居民搭建起高品質的分借平臺。圖書借閱通過刷臉識別、語音識別,讓孩子增強好奇心和興趣。如此,孩子們更加願意借閱圖書,增加閱讀量和知識儲備,也大大提高了圖書借閱量和使用效率。
通過AI技術,還可記錄孩子們的閱讀軌跡,配以智能的書單推送,讓學習空間從學校到社會拓展延伸。
傑翔圖書館原創設計案例,圖為鄭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
傑翔科技打造未來智慧圖書館
學校將智慧圖書館的閱讀空間進行空間重構,可以有效實現技術支撐下空間的延展,各空間維度融合創新,重建兒童閱讀大格局,重現校園智慧圖書館新生態。鄭州傑翔科技在校園智慧圖書館整體方案設計時,基於多種學習方式並存,重構閱讀空間,讓空間賦能。將檔案館、校史館、展覽館、文化館等多館融合,打造情景化的學習空間,將圖書館資源與校本資源深度融合,通過圖書館智能化、信息化建設提升學校圖書館泛在化服務。
2019年,傑翔科技與鄭州大學現代信息技術研究所合作成立少兒閱讀大數據研究中心,在AI技術的支持下,研究開發少兒閱讀大數據分析系統,根據孩子的閱讀數據,進行篩選、統計分析,為孩子提供定製化的圖書推薦,實現大數據條件下的精準教育和深度學習。
可以說,傑翔科技設計的智慧圖書館符合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
部分信息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