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好友章惇做盡壞事,只因說了一句正確的話,導致他結局悲慘

2021-01-11 夢裡蓬山路論說歷史

宋朝大詩人蘇軾(蘇東坡)和大奸臣章惇曾經是好友,有一天兩個人一起出來遊玩,走到一懸崖深澗處,對面是巍峨絕壁,中間只一根橫木相通,其下深淵萬丈。章惇對蘇東坡說:「子瞻(蘇軾的字),你敢不敢到對面石壁上題個字?」

蘇軾搖搖頭說:「太危險了,不能過去。」

章惇輕蔑的一笑,輕輕鬆鬆地走過橋,面不改色,在石壁上瀟灑地寫下了「蘇軾章惇來此一遊」幾個大字,然後又輕輕鬆鬆地回來了。

蘇軾對章惇說:「你這個人不把自己的生命當一回事,將來也不會把別人的生命當一回事,一定會殺人如麻的。」

一語成讖,蘇軾這句話說得很對,後來章惇官運亨通,果然幹盡壞事,殺人如麻,連他的好友蘇軾都被他打擊,因為蘇東坡以前反對過變法,章惇就毫不猶豫將蘇東坡貶至惠州,後來又將蘇東坡貶至海南,這時,蘇東坡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章惇真是心狠,做人至絕。

為了討好宋哲宗的寵妃劉婕妤,章惇主張宋哲宗廢掉了原配皇后孟氏。

雖然章惇一生做過壞事,他卻說過一句正確的話,可是這句話導致了他晚年的不幸,因為這句話得罪了皇帝。這句話就是「端王輕眺,不可以不可以君天下」。

端王就是宋徽宗當王爺時的封號。

這件事是這樣的,宋哲宗年輕輕地就駕崩了,沒有後代,只能從他的兄弟裡選新皇帝。選新皇帝的大事由宋哲宗的嫡母向太后主持。

向太后坐在帘子後的鳳座上,輕聲問:「哪位皇子能繼大統?」

章惇是宰相,他首先發話說:「母以子貴,如果繼大統的話,應立先帝同母弟弟簡王。」

簡王是宋神宗的第十三個兒子,和宋哲宗一樣,是朱太妃所生。

向太后很生氣,氣得臉色發白,她說:「宰相你說的這叫什麼話,什麼叫同母弟啊,這六個皇子難道不都是哀家的兒子嗎?」

宋神宗有十三個兒子,當時還在世的只有六個皇子了。向太后是宋神宗的正妻皇后,她沒有生育,但是她認為,只要是宋神宗的兒子,都是她的兒子,那些妃子,不過是生育工具而已。

宋哲宗是朱太妃的兒子,向太后不希望朱太妃再有一個兒子當皇帝,如果這樣,對她的地位就有威脅了。

章惇是個精明人,他明白自己說錯話了,他是宋哲宗的寵臣,宋哲宗已經駕崩,他大勢已去,怎麼去維護宋哲宗生母朱太妃的利益?

於是章惇又說:「按照長幼之序,當立九子申王。他是神宗皇帝在世的兒子年紀最大的。」

這句話一說,滿朝文武譁然,太后都要氣樂了。申王有目疾,是個盲人。向太后心想,你章惇是犯傻了還是故意搗亂,申王是盲人,他連奏章都看不了。

向太后想,宰相這麼不靠譜,誰當皇帝,還是讓我這個老婦人定吧。向太后一向喜歡端王,雖然端王不是她親生的,也是庶出,但是端王待她很孝順很尊敬很親近,她看端王就如親生兒子一般。

於是向太后說:「按這樣算,如今最年長的皇子就是十一子端王,端王仁孝,可以立為皇帝。」

章惇一聽,這可不行,端王整天不務正業,就知道踢球、賞花、寫字、畫畫,實在是不利於天下,於是他正色說道:「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這下子向太后可惱了,她想:「這天下是你章惇的天下還是我趙家的天下,你說立誰就立誰,那怎麼行? 我身為一國之母,我提的人你就給否定了,你連君臣禮儀都不顧,你到底想幹什麼?」

朝中大臣本來就很討厭章惇,現在章惇的靠山宋哲宗已經駕崩,一朝君來一朝臣,這朝不用那朝人,誰還怕你章惇?於是牆倒眾人推,破鼓亂人捶,大家一致反對章惇,樞密使曾布首先跳出來指責章惇,說他「所發議論,令人驚駭,不知居心何在」。

章惇看到太后惱怒,大臣們聯合起來反對他,他已經大勢已去,也不敢反對了,於是端王即位,是為宋徽宗。

宋徽宗一登基,就把章惇打擊過的大臣紛紛錄用,章惇還會有好日子過嗎?這些大臣開始彈劾章惇,歷數章惇的罪行,章惇被貶官流放,在貶所逝世,享年七十歲。

事實證明,宋徽宗的確是輕眺,不應該當皇帝。章惇對宋徽宗的評價是正確的,可惜他這個大奸臣一輩子就說了這一句正確的話,卻導致他結局悲慘。

相關焦點

  • 爭議非常大的歷史大人物——鐵血宰相章惇
    章惇笑了笑,從容不迫地從獨木橋走了過去,拉住崖邊的藤條,拿出筆和黑漆墨在絕壁上寫上:「蘇軾、章惇來!」估計這是到此一遊較早的版本。章惇回到蘇軾身邊,面不改色。蘇軾拍拍他的肩膀:「子厚,將來你一定會殺人。」章惇笑:「怎麼講?」蘇軾道:「對自己性命敢下手的,還在乎別人的性命?」章惇哈哈大笑。
  • 章惇雖然是奸臣,但是也有卓越的一面,讓無數人驚嘆的一面!
    章惇不是一個普通的人,當然作為宰相的他肯定不是一個普通的人,但是最為重要的是,他還是蘇東坡的老朋友,蘇東坡並不是把每一個人都當做朋友的,但張惇就恰恰是蘇東坡的朋友,章惇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並且他在年輕的時候就非常的富有才華,但是有才華不是一個人出名的原因,換句話就是說一個人假如只有才華的話
  • 蘇軾告訴你,昔日親密的好朋友,會漸行漸遠?
    另外,中國漢字這種歷史悠久文字也是世界最優美的文字,漢字書法能夠 說成聞名世界。一、歲月未曾停下腳步,彼此都在努力成長那年,蘇東坡二十歲,章惇二十二歲;蘇東坡性格柔和且豁達,章惇性格直爽豪氣雲天。同是進京趕考,都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都被對方的才氣所吸引,兩個人相逢恨晚。
  • 準確預測北宋滅亡的牛人——章惇
    公元1057年,章惇參加考試並且進士及第,按理說考上進士屬於光耀門楣的事,但是這位老兄因為比他大10歲的侄子章衡考上了狀元,恥於章衡之下一生氣自己撕掉了成績單加委任狀回家了。兩年之後,章惇再次進士及第。章惇就是這麼有才加任性!蘇東坡任鳳翔府節度判官,章惇任商州令時,兩人經常出去踏青,有一次出遊仙遊潭,前面是懸崖峭壁,唯有一個獨木橋相通,獨木橋下深淵萬丈。
  • 章惇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為了更好地推行變法,王安石四處招攬人才協助自己,章惇便是被推薦給他的其中一個,史載:"安石見惇,惇素辯,又善迎合,安石大喜,恨得之晚。"這之後轟轟烈烈開展的王安石變法中,章惇盡心盡力,不但為他出謀劃策,還四處奔波調查社會狀況。
  • 人文課堂|章惇與程之才
    您如果有興趣,完全可以以本書為參照,循著東坡先生一生輾轉的足跡,按圖索驥、尋幽訪古,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文化之旅。更多完整音頻,歡迎移步「雲聽」APP。- 閱讀之聲出品 -蘇東坡流放惠州,後來被貶向更遠的海南,章惇都是主力推手。章惇(字子厚)是蘇東坡的朋友、同事,後來又成為政敵。在蘇東坡的晚年,一直想置其於死地,把事情做絕的,就是這位朋友。
  • 章惇選擇有限遊戲,而蘇東坡玩無限遊戲;你會選擇什麼?
    孟巖舉的例子來自樊登的書評:蘇東坡跟章惇兩個人競爭,章惇玩的典型的是有限遊戲:我要當宰相,我要把你們都殺了,我要實現我的野心、抱負、政治目的。所以在當時的宋朝看來,章惇是個獲勝者,他權傾一世。而蘇東坡這樣的人是一個被放逐者、出局者,因為他被趕走了。
  • 為什麼說蘇軾的《定風波》,是千古絕唱?
    這類作品佔到了蘇軾全部著作的十分之一,難怪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會說:「唐宋時人,若裴休、蘇軾,於宗教兩途,並皆有所悟入。或一句一偈,讚揚吾道,猶夜光照乘,千古之下,光不可掩,粲然與佛日爭明,即吾曹或與之酬酢。」藝術與心境的不斷磨合。
  • 蘇軾用三首詩,說透人生三重境界,都與廬山有關
    蘇軾的一生像極了一蓑煙雨,四海為家漂浮不定,流放的路程加起來足有萬裡之遙。黃州、惠州、儋州,從東京汴梁城出發,先到湖北,再到廣東,最遠到達海南島。一路上,不只是路途的顛簸和命運的多舛,更包含著生活的萬般滋味,人生的千種體會,得失、聚散、悲喜、愛憎等等。二十一年的流放生涯,耗盡蘇軾最美好的人生歲月。相比好友王安石和章惇,這些顯赫一時的宰輔大臣,蘇軾卻在團練副使的位置上孤獨終老。
  • 蘇軾被貶海南,作一首描寫春光的絕美之詞,詞中含有七個「春」字
    宋哲宗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六十二歲的蘇軾被好友章惇打壓,貶至海南島。進入人生中的最後幾年,蘇軾垂老投荒,布衣蔬食,生活條件變得十分惡劣。再加上愛人王朝雲於上一年去世,身處瘴煙蠻雨之中,面對絕境之時,蘇軾內心卻十分坦然。他用極短的時間就接受並愛上了海南島,在三年之間,創作詩詞文章共306篇。
  • 蘇東坡晚年時,章惇的兒子章援為何要見他呢?
    1100年,被貶至海南的蘇東坡盼來了大赦,他終於可以回內地了。到了江蘇靖江,大家都夾道歡迎他,64歲高齡的東坡卻病重了,謝絕見客。有一個人很想見他,卻又不敢見他,這個人就是章惇的兒子章援。巧合的是,就在蘇軾遇赦北歸途中,章惇被流放到雷州半島,章援正是南下看望父親的。
  • 蘇軾和朋友喝酒,問候一旁的侍妾,對方的回答,被他寫成一首詞
    提起女子對待愛情的態度,是值得說幾句的,因為大多女子本身就主導著一段感情的走向,其中最讓人稱頌的便是忠貞。蘇軾友人的侍妾就是如此女子,她感動了蘇軾,而且因為當時茶餘飯後的一句感嘆!更是讓蘇軾愧疚的心靈引起一絲慰藉。
  • 他一生妻妾成群,為何對髮妻念念不忘?
    正是應了那一句「眾裡群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18歲的蘇軾回眸一望看到了燈影搖曳下的王弗。透過那一盞盞精心彩繪過的燈籠,花樣年華的蘇軾觸摸到了愛情的感覺,而豆蔻年華剛剛15歲的王弗也看到了瀟灑英俊的蘇軾,緋紅的臉頰上蕩過一絲熱意。
  • 古代大咖們的登山糗事:蘇軾腿軟,韓愈恐高,有人被嚇得寫遺書
    明朝時期,山西有個叫趙文備的長壽老人,他登上華山的時候,已經整整一百歲了,當他聽到人們講述韓老師的往事,忍不住放聲大笑起來。老人一時興起,在山石上刻字留念——「蒼龍嶺觀韓退之大哭辭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明代有個「韓粉」在《太華山記》中為韓愈辯解說:「昔昌黎痛哭,非為紕漏。蓋山水極窮,筆所不能繪,脈所不能傳,唯有痛哭,足以抒發其勝耳。」
  • 蘇軾一生的「情路,官途,朋友」
    蘇軾的烏臺詩案牽連的人很多,其中處罰最重的,被貶謫最遠的便是他的好友王鞏,主犯蘇軾也才被貶到黃州(今湖北黃岡),而從犯王鞏被貶到遙遠的嶺南濱州。多年後王鞏奉詔北歸,與蘇軾再度重逢,隨即寫下了這首定風波。像蘇軾這樣的命局,我們已從理論到實踐,在前文論說了他的所喜、所好。那麼,什麼是他之所忌?
  • 蘇軾移守密州,用一首《望江南》抒發內心悵惘,連珠妙語隨意而出
    三天之後生的火就是「新火」,因此蘇軾在詞的下闕中說「且將新火試新茶」。寒食和清明本是兩個節日,後來漸漸合併成一個節日。寒食過後馬上是清明,正是祭祖、上墳,表達對親人思念的時候。蘇軾登上超然臺,想到了安葬在家鄉的父親。可是他有官職在身,沒有特殊的緣由,是不能擅離職守的。於是,他只能借酒澆愁。
  • 茲遊奇絕冠平生——蘇軾在儋州
    這就不僅僅是詩意棲居的問題了,這首詩輾轉傳到京城,據說宰相章惇笑道:「蘇子瞻尚爾快活耶?」於是朝廷下詔將蘇軾再貶瓊州別駕(知州的佐官),昌化軍(今海南儋州中和鎮)安置。章惇和蘇軾曾是好友。據史料記載,章惇為人豪爽,但心胸狹窄。因蘇轍彈劾過他,便懷恨在心,並遷怒於蘇軾。  顛沛流離的蘇軾,席不暇暖,又被貶謫到儋州。
  • 你知道蘇軾寫春天最美的那一句嗎?
    只一句似花還似非花,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子的春天裡總有一個躲在風景之外的人,而且是一位憂鬱或者傷懷之人,半隱半現,感受得到,卻又看不見,仿佛一簾輕紗掩映著一位傾國之人,關於春天,我們就此欣賞這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 黃金國的擁有者蘇特爾結局悲慘,只因他做了一件違背人性的事
    1蘇特爾這個人讓我覺得特別迷惑,你說他是個愚蠢的人吧,他能一次又一次的重整家業,從貧窮混亂的生活中重新發達起來,甚至成為加利福尼亞的拓荒者;可你說他智慧吧,他卻那麼不了解人性,以至於結局悽慘。於是他扔下老婆和三個孩子,去開闢新生活。我感覺這個人是個很能折騰的人,也很有魄力和手段。他利用偽造的身份證到了巴黎,搞了一些錢後又去了紐約,在那兒做過各種營生,而且跨界能力很是了得:打包工、藥房老闆、牙醫、開小酒店,最後開了一家客棧,算是日子越過越好了,也足以安穩下來了。但這世界上就有一種人,他們不甘於平淡的生活。
  • 火影:團藏本可擊敗佐助,只因他做了這件事情,葬送了性命
    當三代死去之後,木葉村這邊就形成了群龍無首的狀態,雖然綱手後來擔任了第五代火影,可是有一位成員一直在覬覦火影這個位置,他就是團藏。如果說三代火影猿飛日斬是光的話,那團藏就是暗,只因他在根做了太多壞事,特別是對宇智波一族的傷害,為此佐助才想要親手了解這位宇智波一族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