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詩人蘇軾(蘇東坡)和大奸臣章惇曾經是好友,有一天兩個人一起出來遊玩,走到一懸崖深澗處,對面是巍峨絕壁,中間只一根橫木相通,其下深淵萬丈。章惇對蘇東坡說:「子瞻(蘇軾的字),你敢不敢到對面石壁上題個字?」
蘇軾搖搖頭說:「太危險了,不能過去。」
章惇輕蔑的一笑,輕輕鬆鬆地走過橋,面不改色,在石壁上瀟灑地寫下了「蘇軾章惇來此一遊」幾個大字,然後又輕輕鬆鬆地回來了。
蘇軾對章惇說:「你這個人不把自己的生命當一回事,將來也不會把別人的生命當一回事,一定會殺人如麻的。」
一語成讖,蘇軾這句話說得很對,後來章惇官運亨通,果然幹盡壞事,殺人如麻,連他的好友蘇軾都被他打擊,因為蘇東坡以前反對過變法,章惇就毫不猶豫將蘇東坡貶至惠州,後來又將蘇東坡貶至海南,這時,蘇東坡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章惇真是心狠,做人至絕。
為了討好宋哲宗的寵妃劉婕妤,章惇主張宋哲宗廢掉了原配皇后孟氏。
雖然章惇一生做過壞事,他卻說過一句正確的話,可是這句話導致了他晚年的不幸,因為這句話得罪了皇帝。這句話就是「端王輕眺,不可以不可以君天下」。
端王就是宋徽宗當王爺時的封號。
這件事是這樣的,宋哲宗年輕輕地就駕崩了,沒有後代,只能從他的兄弟裡選新皇帝。選新皇帝的大事由宋哲宗的嫡母向太后主持。
向太后坐在帘子後的鳳座上,輕聲問:「哪位皇子能繼大統?」
章惇是宰相,他首先發話說:「母以子貴,如果繼大統的話,應立先帝同母弟弟簡王。」
簡王是宋神宗的第十三個兒子,和宋哲宗一樣,是朱太妃所生。
向太后很生氣,氣得臉色發白,她說:「宰相你說的這叫什麼話,什麼叫同母弟啊,這六個皇子難道不都是哀家的兒子嗎?」
宋神宗有十三個兒子,當時還在世的只有六個皇子了。向太后是宋神宗的正妻皇后,她沒有生育,但是她認為,只要是宋神宗的兒子,都是她的兒子,那些妃子,不過是生育工具而已。
宋哲宗是朱太妃的兒子,向太后不希望朱太妃再有一個兒子當皇帝,如果這樣,對她的地位就有威脅了。
章惇是個精明人,他明白自己說錯話了,他是宋哲宗的寵臣,宋哲宗已經駕崩,他大勢已去,怎麼去維護宋哲宗生母朱太妃的利益?
於是章惇又說:「按照長幼之序,當立九子申王。他是神宗皇帝在世的兒子年紀最大的。」
這句話一說,滿朝文武譁然,太后都要氣樂了。申王有目疾,是個盲人。向太后心想,你章惇是犯傻了還是故意搗亂,申王是盲人,他連奏章都看不了。
向太后想,宰相這麼不靠譜,誰當皇帝,還是讓我這個老婦人定吧。向太后一向喜歡端王,雖然端王不是她親生的,也是庶出,但是端王待她很孝順很尊敬很親近,她看端王就如親生兒子一般。
於是向太后說:「按這樣算,如今最年長的皇子就是十一子端王,端王仁孝,可以立為皇帝。」
章惇一聽,這可不行,端王整天不務正業,就知道踢球、賞花、寫字、畫畫,實在是不利於天下,於是他正色說道:「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這下子向太后可惱了,她想:「這天下是你章惇的天下還是我趙家的天下,你說立誰就立誰,那怎麼行? 我身為一國之母,我提的人你就給否定了,你連君臣禮儀都不顧,你到底想幹什麼?」
朝中大臣本來就很討厭章惇,現在章惇的靠山宋哲宗已經駕崩,一朝君來一朝臣,這朝不用那朝人,誰還怕你章惇?於是牆倒眾人推,破鼓亂人捶,大家一致反對章惇,樞密使曾布首先跳出來指責章惇,說他「所發議論,令人驚駭,不知居心何在」。
章惇看到太后惱怒,大臣們聯合起來反對他,他已經大勢已去,也不敢反對了,於是端王即位,是為宋徽宗。
宋徽宗一登基,就把章惇打擊過的大臣紛紛錄用,章惇還會有好日子過嗎?這些大臣開始彈劾章惇,歷數章惇的罪行,章惇被貶官流放,在貶所逝世,享年七十歲。
事實證明,宋徽宗的確是輕眺,不應該當皇帝。章惇對宋徽宗的評價是正確的,可惜他這個大奸臣一輩子就說了這一句正確的話,卻導致他結局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