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個地方的建築,造型美觀還很安全,氣勢媲美古羅馬競技場
地域廣闊、歷史悠久的中國,民居豐富多彩,各個地區之間的建築特色都是別具一格的,四合院、圍龍屋、石庫門、蒙古包、窯洞、竹屋等等,早已為世人所知曉,它們彼此迥異,成為了很多人旅遊度假都會選擇的去處。而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省永定客家土樓,卻鮮為人知,今天小編就想向大家介紹一下永定客家土樓。
對於福建的那些客家土樓,很多人都表示疑惑,一般來說中國的建築在建造的時候都會遵循對稱的原則,然而客家的這些土樓卻獨具特色,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而且在山地上分布的很不均勻。它們規模很大,造型也很美,「福建土樓」更是被聯合國家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土樓居民以種姓聚族的特點與客家人的歷史有關。由於戰亂饑荒等原因,他們被迫南遷,為了齊心協力共渡難關,本姓本家的人就聚居在一起。儘管發展到現在,居住在同一座土樓裡的人已經不是單一的某個家族或者某個姓氏了,但是這種群居的風俗依然傳承著,倒也成了一處別樣的風景線。
不僅如此,土家居民的建造特色也與客家人的歷史有關。由於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匱乏,豺狼虎豹、盜賊出沒,加上又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土樓。這種四周封閉的建築特點,據當地的導遊稱,還曾被美國人誤認為是飛彈發射井,以至於美國的科研人員曾經對客家土樓進行了好一陣子的研究。
由於土樓獨特的造型,龐大的氣勢及防潮抗震等優勢,它也被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民居建築,媲美古羅馬雄偉的競技場。土樓的建造材料是黃土和杉土,這對於當地人所生活的環境,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的。除了資源的豐富,由於建樓時間通常安排在乾燥多餘的冬季,正值農閒,很多客家人都可以自己參與到建設當中去,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力。兩者一結合,大大地降低了建築費用。
這樣一個充滿藝術性的建築群,曾經默默無聞,近些年被人們熟知以後,也吸引了很多國內外的遊客前去觀賞。中國的建築除了美觀以外,還有很多的傳奇色彩,背後蘊含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也是中華歷史文化的瑰寶,它們值得人們去研究和保護。如果對於客家土樓充滿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趁著閒暇,去小住上幾天,領略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