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漫威漫畫改編而成的電影年年上映,而且票房奇高。魔戒、哈利波特、冰與火之歌等電影和電視劇也吸引了大批粉絲。
在看完這些作品之後,總有人感慨西方的神話體系竟然如此完善,而我們似乎就沒有這麼完善的神話體系,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難道我國真的沒有完善的神話體系嗎?
圖:漫威群像
在小編看來,我國並非沒有完善的神話體系,相反,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神話體系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以至於若是不仔細了解,反而會被各種複雜的神話體系繞暈。
在我國主要分為五大神話體系,分別是山海經神話系列、上古神話系列、國祀神話系列、道教神話系列、民間神話系列以及其他民族神話。
1、山海經神話體系
關於山海經,大多數最大的誤解便是,似乎所有神話典故都來自山海經,比如鴻蒙、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等等,實際上這些故事,山海經裡統統沒有記載。
圖:九尾白狐
之所以容易記混,純粹是因為山海經跟民間神話有些相似,屬於上古時期的民間神話,因為獨自成書,加之年代久遠,所以才單獨劃分成一個體系。
山海經成書年代較早,大約是商周直到西漢時期由多人共同輯錄完成,全書目前僅存約3.1萬字,書中最早提到女媧、崑崙、帝俊、風伯、軒轅國、黃帝等人。
基本特點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神怪,每個神怪與鳥獸都有自己的地盤,這大概與人類當時的氏族範圍有關。
上古神話也叫先秦神話體系,與山海經不同,這些神話故事在山海經中並未記載,但卻早就流傳。經過一定的整合之後,在全國廣泛傳播。
盤古、女媧、伏羲、天帝等等,隨著部落發展成聯盟、方國甚至帝國,大一統思想盛行,神話方面也有這個體現。天帝就是這個體系中,理論上的至高神。開天的盤古、補天的女媧,在古代可能只是某些地方部落的地方神。
圖:盤古開天
為了便於部落、方國、國家的子民相互融合,於是首先將神話進行融合,並升格為遠古神,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上古神話體系逐漸整合完成。
這裡還要提到一個國家祭祀專用神,就是逢年過節,皇上親自去祭祀的,比如封禪泰山,祭天壇、地壇,祭祀四季節神,五方位神,等等,這些祭祀神中,一部分是上古神話的延續,一部分是新創造出來的神。
自漢代以來,道教迅速發展,借鑑上古神話體系,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神話體系,一般以三清、玉皇大帝為尊。
圖:玉皇大帝(六小齡童飾)
在道教神話中,也會有一些上古神,但是地位普遍不高,而某些以道教為核心的古代神話小說中,其他宗教神也會偶爾來客串一下。
比如女媧會友情客串道教大神,在西遊記、封神演義中都曾提到過,百花仙子、星宿神心月狐在《鏡花緣》中曾經提高過。
與上述神話系列不同,民間神話確實是沒有體系的,多設定為道教某某大神、佛家某某羅漢下凡之類的,也有些是凡人因偉大的事跡而被世人傳頌,逐漸升格為神。
比如濟公濟世為民,加之本身是個和尚,就被當地人設定成了佛家弟子下凡,但是嚴格來說,濟公並不在佛家系列中。
圖:濟公(遊本昌飾)
又比如沿海地區的人祭祀媽祖娘娘,祈求她庇佑東海的漁民,因為當地盛行道教,她也會去道教客串。還有關公、嶽飛等人,只能算是民間神話的升格,這與當時的風俗也有關係。
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神話體系。
小編曾經看過一本神話大辭典,除去「俄羅斯族」未作統計之外,其他民族都有統計,幾乎每個民族都有開天創世、水神火神、神獸吞日月等類似的神話故事,而且經過千百年的傳承,也全都自成體系。
上世紀80年代,上美動畫廠製作的《火童》就是根據哈尼族神話故事改編的動畫片,類似的神話故事還有很多。
圖:動畫電影《火童》
小編真心希望國漫崛起,發掘過去神話故事,讓大家重新看到過去那些有趣的故事,等有一天我們長大,回憶中不僅僅有漫威、海賊火影,還有優質國漫。
綜上所述,我國古代神話看起來似乎挺混亂,主要是因為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神話體系,所以看起來似乎很複雜,實則在他們本地、本體系,就沒有想像的那麼混亂。
其次,像《魔戒》、《冰與火之歌》等小說中提到的西方神話體系,之所以看起來那麼完整、嚴格,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些作品是當代人的作品。這些作品的作者對上古神話體系進行了簡化和篩選,所以看起來井然有序。
圖:《冰與火之歌》
在我國,也有類似的作品,就是洪荒小說,作者以上古時期的傳說人物為藍本,創作當代人更喜歡看的故事。
或許有人會說,這些網絡作家的水平跟託爾金、喬治馬丁那些外國大作家沒法比,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也對古代神話進行了重新梳理,跟託爾金等人,做的是同樣的事情。
所謂的神話終究都是人編出來,沒必要為了「神話中有沒有虛鯤祖師」這種問題爭吵的不可開交,反而傷了和氣。如果不是相關專家,研究這種東西沒有多大意義,只需稍微了解,不要誤認為「鴻蒙」這種概念來自山海經就好。
以上就是「山海經裡沒有『鴻蒙』?中國神話不得不提的四大體系」,關注網絡小說,關注動漫文化,歡迎收藏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