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誕生之前,這個蔚藍色的星球是處在玄學統治下的。當然,說神學可能更準確些。世界各個地區的先民對於人類究極問題和難以解釋的問題予以了他們的最大智慧。所以科學薰陶下的後輩有了「神」之概念。
今天的我們無論聽聞說起瑪雅文明、埃及文明亦或是出生較晚的伊斯蘭文明,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們的神和神話。
或為單一至高,諸如天主耶和華,真主安拉;或為家族譜系,諸如希臘神話,北歐神話;或為上下體系,諸如所謂西天靈山,佛祖菩薩羅漢;九天凌霄,玉帝大仙天尊。
或許是中國自古的宗教從未成大的風氣的緣故,今人想起我國在神話方面的「歷史悠久」的時候,如若不是專家往往會因為各自關係捋得頭疼。
無他,過於混雜難辨。
可能這其中也有一部分《西遊記》的「功勞」,佛道混雜而寫,借用時下流行詞就是當時的羅貫中「敢於創新」,故而無愧古典名著之評。
鑑於它的彌久而常新——明代的作品,出名的《大聖歸來》前幾年剛上映——相當部分的少年乃至青年對中國古代神系的理解既出於此。進而去構造他們大腦裡那個斑駁陸離的「中國風」神話人物關係體系。
而且如今網文大行其道,神話世界的漏洞百出千奇百怪又恰恰為他們提供了土壤。從而催生了玄幻、仙俠等大批相關作品。其中龍蛇混雜良莠不齊暫且不論,畢竟存在即為合理。有讀者有受眾就不失為一本好的小說,然其內容由於作者大都處於新時代,故筆端一飛更是衝出天外。《遮天》、《莽荒紀》等等對讀者的效果自不必說,而結果是:神話已經變質為「新神話」了。
此處「新」作「偽」解,私以為未嘗不可。
其中最大的成果,略舉兩例:其一為上古四大殭屍王之說,其二為巫族與祖巫之說。
有讀者可能說清代袁枚的《子不語》裡甚至勾勒了殭屍的等級。
嗯,這沒錯。問題是明清的亂力怪神屬於上古神話嗎?
我們再想,林正英先生的電影裡為何一處殭屍就是清朝官服?原因就是殭屍是明清才有的「特產」。
再有,一個妖族已經不能滿足讀者們的月票和訂閱了。故而又產巫族與十二祖巫。共工祝融就這樣成了一些筆下的「水祖巫」與「火祖巫」。
說了這麼多,實際上原本的正統神譜也亂得夠可以。
我的認知裡,中國古神系是由道教神係為主體,夾雜佛家觀念、民間信仰體系與部分先秦創世體系。
道教的三清四御三官八仙二十八宿等等等等,龐大異常。其實這也是道教源頭不一的表現,導致南北立仙相衝。不得不為了亡羊補牢把神譜越修越大,畢竟宗教歸根結底是靠神仙吃飯的,你把人家吃飯的大腿弄沒了,短人財路可如殺人父母的。
佛家在中華主要構造了完整的輪迴說與十八層地獄體系。然後多多少少的把觀世音大士弄成了送子觀音,佛祖成了渡人利器。
而民間信仰主要來源於《山海經》、《搜神記》一類志怪小說。刨去宗教,歷代文人總得在失意或者無法解答某些科學事件時有所憑依。故而先輩文人傳下來的墨寶,大抵是要信一信的。
至於先秦上古創世神話,在後世反倒燒冷灶了。盤古開天地、伏羲女媧神農三皇定族、黃炎青白黑五帝治世、三代禪讓等等,這些事說是歷史吧無有佐證,說是神話吧無有位置以安放。
且先秦神話流傳多年,大概是人們聽得膩了,覺得不新鮮了。故而後來的道教佛教不得不做出「創新」。
最後再聊一個有意思的事,儒家不為教——儘管它和宗教一樣有控制人思想的作用——但立了文聖孔夫子,武聖關二爺。
夫子與二爺差著近千年,我覺得大概率是關羽常讀《春秋》的緣故才會使得武聖之名花落其身。畢竟我聽聞清代以前也尊過嶽武穆為武聖的,不過愛新覺羅家應該是不太敢捧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