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面的時候總是粘手,其實手法錯了,記住2個技巧,面多軟都不粘!麵食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人們都挺喜歡吃的,麵食的做法比較多,可以做成麵條,也可以做成包子,還可以做成饅頭等等,總之說也說不完。國人是勤勞的,十分具有創造力在麵食上就可以看得出來,無論是哪一種做法,做出來的麵食都很受人們的歡迎。我們在家的時候也可以自己做麵食的,可是不少人不怎麼會,有的剛學會做麵食,經常弄的是廚房到處都是麵粉,需要清理好久才可以,原因是不會和面。確實和面也是需要技巧的。只有掌握正確的技巧和出的面才比較勁道,做出來的麵食才好吃。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在家怎么正確和面,掌握了這些細節一定很把面和好。
和面的時候要注意比例的問題,比如一斤的麵粉大概需要半斤的水,以及五克左右的酵母粉,水要是溫水,然後加入一勺白糖,這樣做可以讓酵母發酵的速度變得快一點。放入酵母以及白糖之後需要攪拌一下,讓酵母溶於水,水溫不能高了,大概40度的樣子,要是太燙了的話會把面燙熟了,酵母的生物活性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然後就是正式的和面了,和面的時候水不是一下子就倒進去的,而是分為三次均勻的倒進面盆。
拿出一雙筷子邊倒水邊攪拌,第一次的時候麵粉會出現雪花狀,看起來就像凝結的雪花一樣,這時候第二次加水,繼續用筷子攪拌,緊接著可以看到麵粉已經像棉絮一樣,這時候就可以停止加水了,用手揉面,棉絮狀的麵粉比較難揉,比較硬,因為並不是所有的麵粉都變成棉絮狀,所以需要揉,此時會發現盆周圍都是麵粉,不要用手去刮,用麵粉團去蹭就可以把上面的麵粉蹭到麵粉團上面,同時把手上的麵粉也搓下來,揉進麵團裡面。
揉好之後可以看見面盆裡面還有不少乾麵粉,此時就把剩下的那點水倒進去,揉搓。把所有的麵粉揉成一個大麵團就可以了,會看到麵團的表面還不光滑,還有很多氣泡一樣的東西,這時候不能直接做麵食,還有很關鍵的一步那就是把麵團靜置一段時間,靜置的時候裡面的麵粉會均勻的吸收水分,然後再拿出來揉搓,揉好之後就可以看見麵團的表面是光滑的,揉好之後再等其發酵,發酵好了會見到麵團的體積變大了。
在做麵食之前還要揉一次,為的是排空裡面的空氣。這種揉面的小技巧您學會了嗎?歡迎積極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