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師搶佔三所裡高地,彭老總命令:「像釘子一樣釘在三所裡」

2020-12-22 話史前無例

朝鮮戰場剛剛開始的時候,敵我雙方都不是特別的了解,其中王牌軍38軍因為初到朝鮮戰場,在行軍中,由於消息的誤判,導致沒能到達指定的作戰區域,從而使美軍成功逃脫。

梁興初將軍

就因為這件事情,38軍軍長梁興初被彭老總在大會上指著鼻子罵,還說要軍法處置,當時38軍整體的氣勢低落,以為不會受到彭老總的重用了,結果在第二次戰役期間,38軍依舊承擔這最為關鍵的任務。

第一次戰役中讓美軍逃走,但是卻沒有打痛美軍,於是我們志願軍部隊有意識的誘敵深入,結果美軍大搖大擺的緊緊跟隨我們的志願軍部隊,此時的彭老總知道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採取了迂迴包抄的戰術,準備將敵人一網打盡。

彭老總

當時安排39軍、40軍、50軍、66軍在正面和敵人展開戰鬥,42軍外圍迂迴,38軍內層迂迴策略,這個大膽戰略的重點就是38軍能否完成這次的內層穿插任務,

於是在38軍拿下德川後,軍長梁興初就安排113師向三所裡和龍源裡進行穿插,切斷美軍的撤退道路,當時的志願軍副司令韓先楚告訴113師師長,敵人不管有多少,都必須死守,不能被敵人攻破。

當時的113師的師長安排338團為先頭部隊,急行軍趕到三所裡地區,接到命令後,這支部不敢絲毫不敢怠慢,幾天幾夜都不敢休息,而此時的113師無線電一直連接不上,這讓指揮部的彭老總他們都非常著急,關鍵的一顆棋子走錯,那麼將滿盤皆輸。

韓先楚將軍

好在338團不負眾望,率先到達三所裡地區,還與美軍的先遣隊碰面,直接全殲敵人先頭部隊,控制了三所裡地區的制高點,此時才與志願軍指揮部取得聯繫,說已經搶佔三所裡高地,請求指示,得到的回覆就是:「像釘子一樣死死釘在三所裡地區」

之後的118師337團也成功佔領龍源裡地區,切斷了美軍的最後一條撤退道路,在得知被包圍後,美軍開始利用優勢的火力進行反撲,飛機、大炮。統統上場,但是就是打不開包圍圈,三所裡和龍源裡的志願軍用生命守衛著自己的陣地。

最後戰鬥取得勝利,戰場上面確實美軍一起的坦克、大炮、汽車,這場戰鬥中美軍25師和騎一師遭到重創,我們的38軍被彭老子稱為了「萬歲軍」。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話史前無例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志願軍38軍113師以超強急行軍搶佔三所裡,鄧華連聲高喊:這是奇蹟
    但是這個任務非常艱巨,113師將會在三所裡四面受敵,還要承受幾倍敵人和幾十倍火力的攻擊,這還都是後話,對113師全體官兵來說在敵人之前搶佔三所裡才是最大的挑戰。 志願軍戰士們憑藉超強的意志力催促著自己邁開那疲憊至極的雙腿,腦中只有三個字:三所裡。
  • 梁興初:血戰三所裡一戰封神,彭德懷寫下「38軍萬歲」
    部隊剛剛佔領陣地,擔心後路安全的美騎兵第1師所屬第5騎兵團即於10時30分進至三所裡,雙方展開激戰。第113師搶佔三所裡,切斷美第8集團軍右翼第9軍由軍隅裡經三所裡向順川南撤通路,對整個志願軍西線作戰具有重大的意義。收到第113師佔領三所裡電報,梁興初幾近哽咽:「你們找回臉了!可不能丟了!」不言而喻,飛兵佔領三所裡實在露臉,守不住還是丟臉!
  • 志願軍第38軍軍長,血戰三所裡一戰封神,彭德懷寫下「38軍萬歲」
    部隊剛剛佔領陣地,擔心後路安全的美騎兵第1師所屬第5騎兵團即於10時30分進至三所裡,雙方展開激戰。 第113師搶佔三所裡,切斷美第8集團軍右翼第9軍由軍隅裡經三所裡向順川南撤通路,對整個志願軍西線作戰具有重大的意義。收到第113師佔領三所裡電報,梁興初幾近哽咽:「你們找回臉了!可不能丟了!」不言而喻,飛兵佔領三所裡實在露臉,守不住還是丟臉!
  • 奔襲三所裡、搶佔龍源裡、血戰松骨峰;三十八軍一戰成名萬歲軍
    佔領三所裡,一夜奔襲72公裡雖然38軍進展順利,但在右邊的42軍,在寧遠將南韓第8師擊潰後,在寧遠以南的孟山被南韓第6師與美騎1師一部所阻擋,所以42軍的迂迴包抄計劃受阻(本文是以38軍為主線,42軍具體戰況就不展開來講了)。
  • 抗美援朝時期,出現「三個麻子」,彭老總感謝了他們,分別是誰
    去朝鮮的6個兵團的總指揮就是彭老總,這6個兵團,每一個兵團都有3到6個軍團,每個軍團都有三個師,他們去朝鮮之後跟朝鮮人民一起吃一起睡,奠定了深厚的友誼。彭老總是這次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總指揮官,最後成為了我國的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1898年出生在湖南,他剛開始是一個國民黨人,後來在北伐戰爭的戰場上認識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他認為共產黨的思想很先進,便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 徵文:浴血堅守龍源裡
    29日4時,前衛1營3連到達龍源裡。當3連趕到龍源裡,佔領了以東葛峴裡附近高地後,忽見一溜汽車燈光由東而來,估計可能是三所裡敗轉過來的美騎1師。不過車隊很短,再向遠處望去,除了夜空星光外,沒有一點光亮。3連連長張友喜,以為逃敵的大隊人馬已經跑過去了,大為懊惱地說:「他娘的,只抓到個尾巴!」
  • 美二師為方便逃跑,整建制丟棄武器,蔣介石:美軍才是運輸大隊長
    38軍114師留下來消滅土耳其旅,剩下兩個師繼續向南挺進。德川方面的戰鬥結束後,38軍接到了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也是足以讓這支部隊載入史冊的任務,那就是搶佔三所裡,切斷美軍經三所裡撤往順川的退路,阻敵增援和突圍。此時38軍剛結束戰鬥,部隊還沒有來得及休整,但是為了儘可能地消滅敵人,38軍還是不折不扣地執行了任務,並派出113師前去搶佔三所裡,切斷聯合國的退路。
  • 抗美援朝中,彭老總下了哪三步棋打敗了美軍?時至今日美軍也沒明白
    在1950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彭老總下了三步棋,最後打敗了強大的美軍,如今70年已經過去了,但美軍還是沒有搞明白彭老總三步棋的奇妙之處在哪裡?下面我們來講述一下,當年彭老總在抗美援朝中的「三步大棋「。
  • 彭老總叫醒小戰士,被打了一拳,事後彭老總反倒給他1個銀元
    據傳是諸葛亮所著的《將苑》裡說,「善將者,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以身殉國,壹意而已。」具備這些素質的將領在古代更少,但我國老一輩將帥卻普遍都是如此。彭老總愛兵如子也是出了名的。小戰士打了軍團長彭老總律己極嚴,治軍也很嚴,再加上脾氣有點火爆,全軍上下很少有人不怕他。很多身經百戰、威名赫赫的將軍都挨過他的訓。但他對戰士們一向體貼入微,關懷備至。
  • 38軍一周內三次讓彭總失望,彭總為何還要親自寫下:第38軍萬歲!
    鄧華、洪學智、韓先楚和解方對「萬歲」這個提法有異議,不過彭總告訴他們,非「萬歲」一詞不能表達他此時此刻的心情。梁興初讀到這封電報時,更是激動得眼淚縱橫!38軍從此贏得了「萬歲軍」的稱號,這是因為38軍在第二次戰役中火速穿插到軍隅裡,佔領並堅守三所裡、龍源裡、嘎日領和松骨峰等戰略要地,並成功阻斷了美騎1師、美2師、美25師土耳其旅和韓1師向南逃竄的退路。
  • 王近山帶兵入朝作戰,重攻輕守,被彭老總嚴厲批評
    大家都知道在彭老總的正確指揮下,我們志願軍部隊取得了前三次戰鬥的勝利,極大的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隊的囂張氣焰,告訴他們我們中國志願軍部隊是一個能夠硬仗的部隊。第四次戰役正如彭老總預料的一樣,雙方展開了殘酷的防禦戰,各有勝負,面對敵人的強烈反擊,我們志願軍部隊頑強抵抗。
  • 戰士們反映沒電影看,彭老總下令:以後戰士們先看電影,幹部後看
    他們給彭老總遞了一雙筷子,彭老總也不客氣,拿起筷子夾了兩口菜吃,誇獎:「菜很好吃嘛,你們每天都能吃到這樣的菜嗎?」一位戰士回答:「只要不打仗,每天都吃得差不多。」彭老總聽到戰士們吃得好,心裡很高興,說:「好啊,只有吃飽了,吃好了,才能打好仗。」幾位吃飯的小戰士,越看這位老兵越感覺熟悉。一位小戰士放下飯碗,拿出軍用背包裡,慰問團送給他的紀念冊。
  • 鐵原阻擊戰,63軍2萬人所剩無幾,彭老總涉險出迎
    當時負責阻擊的是第63軍,其軍長傅崇碧後來回憶稱:"彭老總一天五次來電,命令必須死守鐵原"。63軍因此死傷無數,兵力幾乎被打完,終於經過13天的抵抗,成功堅守住陣地,殲敵2萬餘人。 63軍2萬人的兵力抵抗敵軍5萬餘人的部隊,這讓李奇微覺得中國志願軍是不可戰勝的,既惱怒又充滿了無力感。
  • 彭老總的兩位最佳搭檔,上級想調走一位,彭老總說:我離不開他們
    彭老總戎馬一生,創造過許多豐功偉績,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部下將士們的支持。彭老總把手下士兵,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女,把部下的將領當做生死兄弟。彭老總性格如鋼,他優待將士們,也贏得了將士們的愛戴。 在解放戰爭時期,彭老總就有兩位最佳搭檔,上級想要調走其中一位,彭老總卻說離不開他們。這是怎麼回事呢?
  • 因為一碗豬肝面,彭老總怒氣衝天,一拳打在桌子上
    因為一碗豬肝面,彭老總怒氣衝天,一拳打在桌子上 因為一碗豬肝面,彭老總怒氣衝天,一拳打在桌子上 開國元帥彭老總,一生橫刀立馬,血戰疆場、百戰猶酣,為革命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 彭老總一向倡導平等,從不搞特殊。
  • 「小氣」的彭老總,陳賡卻非常害怕,吃肉也不敢喊彭老總
    當時的八路軍時期要說誰最「小氣」,那麼一定會有人說是彭老總,因為在八路軍的根據地,彭老總一直負責部隊經費和財政工作,由於當時根據地常常遭到日軍的掃蕩,導致各種物資極度的匱乏,使得彭老總對各種經費開支把控得十分嚴格。
  • 真正的萬歲軍部隊,貽誤戰機被彭老總大罵不止,知恥後勇立奇功
    說起到38軍,我們就不得不說到當時帶著38軍進入朝鮮的梁興初將軍,當年他跟著彭老總帶著部隊一起打入了朝鮮,然後開啟了傳奇之旅。不過說句實在話,剛開始的時候38軍的表現,其實有些讓人失望。因為我軍在涼水洞和雲山地區突然遭遇敵軍,結果打了一場遭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