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帶兵入朝作戰,重攻輕守,被彭老總嚴厲批評

2021-01-09 話史前無例

大家都知道在彭老總的正確指揮下,我們志願軍部隊取得了前三次戰鬥的勝利,極大的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隊的囂張氣焰,告訴他們我們中國志願軍部隊是一個能夠硬仗的部隊。

彭老總

在將敵人趕回三八線後,彭老總立刻停止追擊,因為他知道一旦我們的戰線拉得太長,首尾無法呼應,那麼肯定會受到敵人空軍的打擊,因此決定開始展開防禦的架勢。

第四次戰役正如彭老總預料的一樣,雙方展開了殘酷的防禦戰,各有勝負,面對敵人的強烈反擊,我們志願軍部隊頑強抵抗。

彭老總

而我們熟知的王近山將軍來到朝鮮戰場的時候,率領的是第三兵團,這支王牌部隊的到來,令彭老總欣喜不已,因為雙方的戰鬥比較膠著,急需要一場勝利來打破這個僵局。

當時的彭老總準備提前發動第五次的戰役,於是直接安排王近山的這支王牌部隊負責中路的突破,而此時王近山手裡有12軍、15軍和60軍,為了能夠更快地完成突破任務,王近山將軍將60軍的兩個師分別派到了12軍和15軍中,此時的60軍只有180師。

王近山

這樣的安排,明顯是重進攻輕防守,在180師渡過漢江後就和美軍碰面,雙方的戰鬥十分膠著,由於我們志願軍的物資供應不足,於是彭老總立即安排部隊撤退,結果王近山將掩護的任務交給了60軍,本就人數不佔優勢的60軍,只能硬著頭皮執行任務,就這樣180師孤軍奮戰,遭到敵軍的保衛,雖然最後突圍成功,但是也損失了將近7000多人。

彭老總知道這件事情後,直接就批評王近山:「作為中野的老將,怎麼能犯這樣的低級錯誤,為何不講究戰略戰術,就知道蠻幹?」

王近山

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後,王近山立下軍令狀,一定要打一場勝仗,於是就有了聞名世界的上甘嶺戰役,讓美軍看到了我們志願軍的意志力。

我們永遠銘記彭老總和王近山將軍為我們做出逇貢獻和犧牲。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話史前無例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朝鮮前線激戰正酣,彭老總卻匆匆返回國內,究竟何事如此緊急
    1951年2月16日,志願軍攻擊砥平裡失利,東線的反擊未能達到破壞敵軍戰役布防的目的,也打破了彭老總穩定朝鮮戰局的希望,在志願軍38軍全部撤過漢江後,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宣告結束,2月17日,中朝聯司決定,全線轉入防禦作戰。
  • 朝鮮戰場,彭老總的機智決定,讓部隊化險為夷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韓戰起初只是金日成軍事集團和李承晚軍事集團之間的內戰,都想要通過武力的手段使得朝鮮半島能夠統一,當時的北朝鮮軍中有一部分軍官是參加了我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帶兵經驗豐富,因此雙方交戰中,北朝鮮一路南下。
  • 鐵原阻擊戰,63軍2萬人所剩無幾,彭老總涉險出迎
    當時負責阻擊的是第63軍,其軍長傅崇碧後來回憶稱:"彭老總一天五次來電,命令必須死守鐵原"。63軍因此死傷無數,兵力幾乎被打完,終於經過13天的抵抗,成功堅守住陣地,殲敵2萬餘人。 63軍2萬人的兵力抵抗敵軍5萬餘人的部隊,這讓李奇微覺得中國志願軍是不可戰勝的,既惱怒又充滿了無力感。
  • 彭老總的兩位最佳搭檔,上級想調走一位,彭老總說:我離不開他們
    彭老總戎馬一生,創造過許多豐功偉績,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部下將士們的支持。彭老總把手下士兵,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女,把部下的將領當做生死兄弟。彭老總性格如鋼,他優待將士們,也贏得了將士們的愛戴。 在解放戰爭時期,彭老總就有兩位最佳搭檔,上級想要調走其中一位,彭老總卻說離不開他們。這是怎麼回事呢?
  • 「小氣」的彭老總,陳賡卻非常害怕,吃肉也不敢喊彭老總
    當時的八路軍時期要說誰最「小氣」,那麼一定會有人說是彭老總,因為在八路軍的根據地,彭老總一直負責部隊經費和財政工作,由於當時根據地常常遭到日軍的掃蕩,導致各種物資極度的匱乏,使得彭老總對各種經費開支把控得十分嚴格。
  • 因為一碗豬肝面,彭老總怒氣衝天,一拳打在桌子上
    因為一碗豬肝面,彭老總怒氣衝天,一拳打在桌子上 因為一碗豬肝面,彭老總怒氣衝天,一拳打在桌子上 開國元帥彭老總,一生橫刀立馬,血戰疆場、百戰猶酣,為革命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 彭老總一向倡導平等,從不搞特殊。
  • 彭德懷入朝作戰,主席設宴壯行,只讓一個人作陪,此人是誰?
    彭德懷元帥彭德懷就要入朝作戰了,主席設宴為他壯行。結果是兩個內定的統帥人選,一個真病一個假病,所以,主席急調彭總入京。接到電報的彭德懷還以為是參加經濟會議呢,什麼都沒帶就來到了北京。見了主席才知道,原來是要入朝作戰,他二話沒說,堅決支持主席和總理的意見,認為這一仗應該打必須打。現在不打,將來可能就在我們國土上打,現在把美國打出朝鮮,最划算。
  • 第一野戰軍,除了威名遠播的彭老總,還出了一位很有影響力的將領
    可能大家就知道,該野戰軍司令員就是威名遠播的彭老總。相信不懂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彭老總的威名吧。在紅軍時期,彭老總就是因作戰勇猛被稱之為紅軍猛獅。而毛爺爺為了表揚他在革命時期立下的功勞,還特寫了一首詩讚揚他,其實後面兩句最霸氣;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是不是很霸氣,這也證明了彭老總是一位戰將。
  • 1952年,浦安修來到朝鮮戰場看望彭老總,為何卻被當眾罵哭?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彭老總在延安見到了朝思暮想的細妹子,也就是劉坤模。劉坤模是彭老總的原配妻子,他們於1922年結為夫妻,婚後相敬如賓,度過了一段開心的時光。後來,彭老總參與領導了平江起義,兩人從此失去聯繫,直到國共第二次合作,劉坤模才在報紙上得知,自己的彭大哥已經當上了八路軍副總指揮。兩人相見,都分外激動。只可惜的是,劉坤模當年走投無路,不得已改嫁他人,並且還有了孩子。彭老總得知後很難過,但破鏡難重圓,他們後來都開始了各自的生活。彭老總一心抗日報國,可他已經快四十歲了,身邊沒有人照顧可不行。
  • 彭老總叫醒小戰士,被打了一拳,事後彭老總反倒給他1個銀元
    彭老總愛兵如子也是出了名的。小戰士打了軍團長彭老總律己極嚴,治軍也很嚴,再加上脾氣有點火爆,全軍上下很少有人不怕他。很多身經百戰、威名赫赫的將軍都挨過他的訓。但他對戰士們一向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彭德懷1931年春,紅軍第二次「反圍剿」作戰期間,彭總擔任第三軍團總指揮。有一天,彭總去前線的時候,遇見一支部隊在山腳下休息。傳令兵在前面開道,喊著讓一下路。
  • 曾是劉志丹上司的王世泰,因作戰不力遭彭老總怒斥,後為兵團政委
    這個胡宗南向以「天子門生第一人」自居,平生唯蔣介石馬首是瞻,當年,他奉命在甘南一帶布防,截圍攻長徵紅軍,差點在松潘被擒;他惱羞成怒,重新集結兵馬,叫囂要在臘子口殲滅我整個中央紅軍;當我中央紅軍紮根陝北,他驅兵直入,悍然進攻陝北。彭老總率領紅軍迎擊,將之大敗。此後,「西安事變」爆發,國共兩黨一致對外,再度合作。胡宗南主政關中,一直對延安虎視眈眈。
  • 浦安修晚年後悔離開彭老總:他不吃梨是對的,是我吃錯了分手梨!
    彭老總,新中國的開國元帥,在戰爭的歲月中,他為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是主席對彭老總的評價。浦安修,彭老總的第二任妻子,他們之間的愛情在革命中開始,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攜手相伴幾十年。
  • 志願軍打下漢城後,彭老總突然下令收兵,理由非常現實
    但是,就在這個士氣正盛的關鍵時刻,彭老總卻突然下令停止追擊,把蘇聯駐朝大使兼人民軍總顧問拉佐瓦耶夫氣得七竅生煙,直接去找史達林告狀去了。 金日成對這個決定也不能理解,就找到了中朝聯軍司令部,詢問彭老總為何鳴金收兵。
  • 此人違反紀律要被軍法處置,彭老總了解事情經過後,給他記特等功
    因為機槍對空射擊敵機,不僅打不到飛機還容易暴露地面的作戰部隊,這會招致敵機更準確的轟炸。 事後,部隊領導下令要將此副班長軍法處置,彭老總得知事情經過後,未給予他軍法處置,還給他記特等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位副班長叫關崇貴,1924年出生吉林省梅河口市人。抗美援朝時,他作為志願軍第42軍第125師第375團第1連副班長出徵。在第四次龍頭裡阻擊戰役中,他帶領著兩名戰士堅守陣地,先後3次擊退敵軍500多人攻擊。
  • 志願軍180師大敗,毛主席急召3位軍長和王近山回京,親自談話問詢
    難怪主席誇讚他說:「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在這遠離國土的朝鮮戰場上,以往的作戰經驗並不是那麼適合,有時候的作戰計劃,步子跨得確實有些大了。這些話當時很多人心裡都明白,可只有彭老總敢直接對毛主席講。
  • 真正的萬歲軍部隊,貽誤戰機被彭老總大罵不止,知恥後勇立奇功
    說起到38軍,我們就不得不說到當時帶著38軍進入朝鮮的梁興初將軍,當年他跟著彭老總帶著部隊一起打入了朝鮮,然後開啟了傳奇之旅。不過說句實在話,剛開始的時候38軍的表現,其實有些讓人失望。因為我軍在涼水洞和雲山地區突然遭遇敵軍,結果打了一場遭遇戰。
  • 清長戰役大獲全勝,但彭老總卻不想繼續打過去,摸著胸口悲痛萬分
    可是在志願軍和人民軍兩位領袖都說要打的時候,誰敢橫刀立馬的彭老總卻罕見地不想立馬繼續打這一仗!彭老總不想立馬打這一仗是有原因的,因為他身在前線,太清楚前線的志願軍將士是在怎樣的物質條件和戰場環境下打的這一場仗的了,志願軍將領們有很高明的戰略戰術方法和無可比擬的指揮靈活性,部隊士兵們也有著高昂的戰鬥士氣,可是這不能彌補和美軍物質力量上的差距。
  • 這位司令員去世,彭老總好幾天沒說一句話
    敵人城外的土陣地耙子山,是俯制全城的制高點,四面是幾丈高的陡壁,易守難攻。賀炳炎率領的一縱攻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傷亡較大。這時敵援兵來了,彭德懷焦急地在電話裡對賀炳炎喊道:「為什麼還沒有打下來?你趕快給我拿下耙子山!」賀炳炎正為部隊傷亡大、進攻受阻而傷腦筋,喊了起來:「部隊傷亡大,有困難!」
  • 不擔任國防部長後,1962年彭老總問侄子:你知道于謙是誰嗎?
    彭老總看了後,說:「這是人民群眾多麼沉痛的呼聲啊!」 回京後,彭總如實反映了問題,並表示「我為人民鼓與呼」。 之後,在廬山開會時,彭老總又多次發言,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但是他的意見未被接受。緊接著,他被免去了國防部長等職務。
  • 志願軍屢屢敗退,彭老總無奈搬出當年諸葛亮的戰術,殲敵1.2萬
    這也是美軍一貫的作戰手法,他們擁有訓練有素的航空兵和空軍,相互配合進行轟炸,傘兵趁機深入敵軍,裝甲和陸軍最後出動,消滅殘餘。按道理來說,這套完美的作戰方案是沒有缺點的,但麥克阿瑟在制定作戰策略時,還是會擔心,朝鮮北部山多地險,裝甲部隊並不能快速前進,這樣坦克的威力無法最大限度的爆發。在沒有更好的對策的情況下,麥克阿瑟還是決定走一步險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