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顏綻放在農家樂的致富路上 ——記新寺鎮青瓦寺村楊新巧 同志...

2020-12-16 澎湃新聞

笑顏綻放在農家樂的致富路上 ——記新寺鎮青瓦寺村楊新巧 同志典型事跡

2020-10-13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貴清山下、龍川河畔,新寺鎮青瓦寺村,有這樣一位農村婦女,帶著些許高原紅的臉龐上時刻洋溢著熱情的笑容,利落的身姿透著一股不同於尋常婦女的果敢;雙手不算白皙,甚至布滿因辛勤勞作而磨出的老繭,但就是這樣一位毫不起眼、長期居住在貴清山腳下的農村婦女,沒有在枯燥的生活中消沉,而是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相關政策、抓住機遇,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走上了致富路。

楊新巧,中等個頭,一個樸實的農村婦女,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當地實際,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帶頭發展農家樂。

面對貧瘠的土地,嚴酷的條件,不服輸的她沒有被困難嚇到,前些年為了改變貧困的現狀,她們夫妻外出打過工,一年辛苦下來卻掙不到多少錢,這兩年隨著旅遊產業的發展,青瓦寺村也依託貴清山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貴清山植物園變得「聲名鵲起」,到村裡旅遊的人也是逐年增加,這讓她看到了機會,於是她積極參加省市縣舉辦的各類培訓,開辦起了村裡的第一家農家樂——新巧農家樂。

圖|新巧農家樂

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在經營過程中,她不僅吸納貧困婦女優先就業,還收購當地貧困戶的蔬菜、土雞、臘肉等農副產品,既讓遊客吃上綠色健康的農家風味,又使附近農戶的農副產品有了就近的銷售渠道。並且在村婦聯的號召下,成立了「漳縣貴清峽農家樂協會」,她積極參加縣婦聯定期舉辦的業務培訓,學習經營管理、宣傳營銷,用自己的方式給群眾介紹農家樂的經營方法。在她的帶領下,青瓦寺村已發展農家樂60餘戶,使越來越多的人吃上了「旅遊飯」,摘掉了「窮帽子」。

新巧農家樂縮影

作為村裡婦聯副主席,在疫情面前,她毫不退縮、主動請纓,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線。電話訪問、入戶排查、粘貼宣傳標語、公告、為每家每戶發放宣傳材料以及利用流動喇叭、微信群等方式宣傳防控知識是她的日常工作。同時,為了解決村值班點的急需防疫物資,她自願為村上捐贈防疫物資,切實了全村的疫情防控出資出力,為全村築起了一道美麗的防護牆。

深入防控一線

AUTUMN

2019年,她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第二屆漳縣道德模範」、被定西市婦聯評為最美「勤勞致富」家庭;2020年,被定西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第五屆定西市道德模範提名獎」;被省婦聯評為2019年全省隴原脫貧攻堅巾幗帶頭人。

01

02

03

細數楊新巧,從農婦到老闆、從餬口到致富,她的成功轉型,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幫助,更離不開黨委政府的鼓勵和支持。創業成功的她希望更多的農村婦女能和她一樣,從家庭走向社會,從田間走向市場,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開啟一片新天地。

撰稿:王麗霞

原標題:《笑顏綻放在農家樂的致富路上 ——記新寺鎮青瓦寺村楊新巧同志典型事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漳縣:楊新巧的致富路
    農家樂  在漳縣貴清山腳下、龍川河畔,有這樣一位農村婦女,她中等個頭,帶著些許高原紅的臉龐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她就是楊新巧,當地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  但就是這樣一位毫不起眼、長期居住在貴清山腳下的農村婦女,沒有在枯燥的生活中消沉,面對貧瘠的土地,嚴酷的條件,不服輸的她沒有被困難嚇到,前些年為了改變貧困的現狀,夫妻兩外出打過工,一年辛苦下來卻掙不到多少錢。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河北平山:農家樂,富農家
    農家樂,富農家——平山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帶動群眾致富國慶假期,遊客在平山縣崗南鎮李家莊村的一戶農家樂裡點菜。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攝平山,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革命聖地西柏坡所在地。在西柏坡村,像閆立鵬一樣靠著紅色旅遊致富的村民還有很多。這個水庫移民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走進西柏坡村,一幢幢白牆灰瓦的農家院整潔漂亮,一條條平坦寬闊的街道通到了各家各戶,汙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俺們村有85戶244人,九成以上從事旅遊服務業,人均年收入近2萬元。」
  • 【砥礪奮進的五年·脫貧攻堅】馬家莊子村致富記
    沿14路公交車終點延伸向西郊,就是烏魯木齊縣薩爾達坂鄉馬家莊子村。6月10日清晨,晨曦中的馬家莊子村一片寂靜,沿著村裡的主幹道一路走去,路旁的樹木和千餘株喬灌木已是生機盎然,農家小院前的玫瑰和丁香,散發著陣陣清香。  此時,加米拉·馬唐一家已經張羅了起來。當天恰好是村西頭「愛馬樂園」賽馬場每周一次的叼羊比賽,有客人在她的農家樂訂了餐。
  • 《小康路上》——大山裡的小山村,竟然有60多家農家樂!
    系列報導《小康路上》,今天我們把目光投向大別山主峰白馬尖腳下的堆谷山村。這個村充滿神奇色彩,在全國的戶外俱樂部圈裡都小有盛名,很多驢友都慕名而來,也正因如此,曾經貧困的農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昔日的貧困村,如今已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霍山縣堆谷山村。
  • 致富路上不讓一戶掉隊:烏魯木齊市林業局駐薩爾達板鄉馬家莊子村工作隊脫貧攻堅工作
    工作隊駐村後,給我們教科學養殖方法,雞不生病還長得快,還幫我們找銷路,現在我們的收入都增加了。」牧民沙合提別克?哈力亞艾帕爾高興地說。號準「窮脈」斷「窮根」清晨,加米拉一家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當天恰好是村西頭「愛馬樂園」賽馬場每周一次的叼羊比賽,很多客人都在她的農家樂訂了餐。
  • 綻放在扶貧路上的「藍玫瑰」——記駐莒縣寨裡河鎮王標東村第一...
    活潑、堅定、熱情,她把芳華綻放在異鄉貧困村;母親、女兒、第一書記,這些身份同屬一個人———莒縣稅務局店子集分局副局長王曉波。王曉波決定,從改善村委基礎設施入手,積極協調上級單位籌集資金,對村委辦公房屋進行改建修繕,在村內建起了村黨群服務中心、黨員群眾議事中心、村支部辦公室、農家書屋和文化活動廣場等場所,配備配齊了健身器材,購置了新辦公桌、配置了電腦、印表機等,村內村外環境面貌大為改善。  獨腳難行,孤掌難鳴,實事要辦好,「虛」功要做實。
  • 灞橋區調研洪慶街道水泉子村農家樂和白蟒村發展建設情況
    5月21日上午,灞橋區委副書記、區長苗志忠調研洪慶街道水泉子村農家樂和白蟒村發展建設情況。灞橋區副區長郭建榮,灞橋區政府辦、灞橋區發改委、灞橋區交通運輸局、灞橋區秦保局、灞橋區農業農村局、資源規劃灞橋分局、環保灞橋分局、洪慶街道黨政負責同志參加調研。
  • 助力防疫思考重生 磐安尖山鎮湖上村農家樂業主有擔當
    「疫情結束後,要把荷花節的規模擴大、花樣變多,聲勢造起來……」2月13日,磐安縣尖山鎮湖上村勸返點,村黨支部書記周紅光跟3名執勤支委討論起新冠肺炎疫情結束之後,村裡農家樂要如何恢復的問題。「管安全,也要管致富。村民、業主支持我,我就有責任把客人引回來。」周紅光說。湖上村是浙江省中高端民宿中的「優秀生」,有著「滬上人家」的別稱,是上海市民的「後花園」。全村共有農家樂54家,2019年接待遊客28萬人,經濟收入3000萬元,人均收入達5萬元。
  • 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記羅平縣馬街鎮歹墨村致富帶頭人敖學安
    同時,積極發揮羅平油菜花旅遊市場及資源優勢,以產業興農,以產業興村,逐步實施白芨粗加工、深加工、精加工『三步走』戰略,推進農村電商、倉儲物流、農家樂等多種經營業態和主體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民致富提供動力,促進農村農業可持續發展。」敖學安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一人富是致富帶頭人發展的開始,大家富才是致富帶頭人的最終使命。
  • 古夫鎮農家樂業主集中「充電」
    古夫鎮農家樂業主集中「充電」古夫鎮農家樂業主集中「充電」本網訊(通訊員 劉洋)7月30日,在古夫鎮深渡河村鄉村推廣中心開展了2020首屆農家樂服務與網絡銷售培訓,46名農家樂業主參加。此次培訓邀請了藍天大酒店大廚康健、電商服務中心孫宇及鎮項目辦主任袁選虎授課,圍繞「三精農家樂」,即精細的管理水平,精準的自身特色、精到的服務水平,吸引遊客,增收致富進行了實操講座。培訓中,由現場業主提問,專家即時答疑,業主們紛紛拍手點讚。
  • 南陽市南召縣鐵佛寺村石頭村:傳統古村落,村民致富地
    近日,我臺記者跟著「鄉村振興 生態南召」河南百家市縣融媒體中心採風團來到聲名遠播的南陽市南召縣鐵佛寺村石頭村。踏著青石鋪砌的石板路進村,42座民居依山而建,保留著鄉村原生態的自然淳樸。石頭村盛產石材,村道旁,隨處可見石磨、碾子、石磙、石盤,瓷罈子、灰瓦罐、石樓門、石院牆、石護欄……讓人驚嘆的是,村中的每一座房屋,不用泥巴不用白灰,從基石到屋頂,完全用當地的片石壘砌,整個村莊像一座青石城堡,任憑風吹雨打,堅固如初。據村民介紹,這些石頭房子的原料,都是附近山坡上的巖石。
  • 我們的隊長——記石樓縣融媒體中心駐村工作隊隊長王捧平
    王捧平是石樓縣廣播電視臺駐曹家垣鄉下莊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自駐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王捧平同志以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扶貧幫困和整村推進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新思路,紮實工作,結合當地實際積極開展各項扶貧幫困工作,為共創穩定和諧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 新疆軍區某裝甲團的扶貧故事:致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請看脫貧攻堅路上的中國軍人身影。——編者致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新疆軍區某裝甲團助力駐地寧家河村、卡子灣村脫貧攻堅紀事袁凱、羅金栓、錢瑛、李書義 攝影報導新疆軍區某裝甲團駐地有兩個村,一個是卡子灣村,一個寧家河村
  • 湖北興山縣高橋鄉大槽村:扶貧廊道美 生態飯香甜
    ▲興山縣高橋鄉大槽村89歲的陳德春老人在社會康養中心鍛鍊身體。近年來,該村不斷完善村裡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村民的幸福感不斷提升。通往大槽村的生態旅遊扶貧廊道,解決了兩鎮三村800多貧困人口出行難,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 農家樂火了 永新村「樂」了
    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永新村的「永新壹號」農家樂隨著夏季的到來開始熱鬧起來。 6號民宿由村黨支部書記李文彬負責。幽靜的小院內,一進門,映入眼帘的是地上一排排晾曬的玫瑰花苞,空氣中瀰漫著沁人心脾的花香。
  • 綠水青山帶笑顏大結局是什麼 杜盛樓和杜笑語和好了嗎
    綠水青山帶笑顏大結局近日,暖春扶貧大劇《綠水青山帶笑顏》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正式迎來暖心收官,優酷、愛奇藝、騰訊24時同步更新。該劇由劉流擔任總導演,楊爍、潘之琳、馬蘇、于洋等實力派演員聯袂主演。在第一書記鄭菲(馬蘇飾)和鄉親們的幫助下,兩人最終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在克服重重挑戰之後,帶領山村擺脫貧困,走向綠色致富之路。在大結局中,在許晗的勸說下,杜盛樓(劉流 飾)終於放下心結,帶著自己昔日的夥伴來幫助女兒杜笑語完成作品,讓琉璃工坊得以繼續順利發展;沈歡歌(于洋 飾)的民宿也在許晗和杜笑語的幫助下開始正常運營,博山的生態經濟欣欣向榮。
  • 綿延山水間的「紅色脈動」——井岡山大井村全力打造「紅色名村...
    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大井村曾經是毛澤東、朱德等同志帶領紅軍部隊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地點之一。在這裡,毛澤東親自做當地「綠林武裝」王佐及其部隊的團結、教育工作,並向群眾宣傳革命真理,幫助群眾進行生產勞動、解決實際困難。而今硝煙早已散盡,歷經風雨洗禮的大井村,將這段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融入鄉村血脈,為打造「紅色名村」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以全新的姿態向世人講好大井故事。
  • 脫貧致富領路人—南召自然資源局駐南河店鎮龍王廟村第一書記馬龍
    脫貧路上離不開黨支部的組織和引領,離不開黨員的參與和示範。2017年初馬龍到龍王廟村駐村時,村級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差。為方便群眾,馬龍印製了黨群連心卡發放給群眾,卡上有村「兩委」成員和駐村工作隊的聯繫方式,使群眾的訴求及時得到了解。同時,馬龍同志積極利用各方資源,努力籌集爭取各方資金把黨群服務中心完善起來,又建起了全縣第一座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凝聚幹群合力。
  • 信陽市溮河區:小小野菊花 香飄致富路
    據了解,為有效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塘埂村積極探索菊花種植產業「黨支部+公司+貧困戶」發展模式,對接收購企業籤訂協議解決銷路問題,優先用工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產業帶貧,讓貧困戶的笑臉綻放在田間地頭。從春天搶種花苗,到如今花開遍地,目前,藥材種植基地野菊花長勢良好,已經進入集中採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