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墓棺木懸空,盜墓賊找不到,專家:奇葩習俗因禍得福

2020-12-10 有故事的淡淡

歷史不時表現為一團烏七八糟的偶然事件,像急轉的洪流一樣。——雅斯貝爾斯(德)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字數|749,閱讀約2分鐘

工地施工最不可能看到什麼景象,顯示土裡一定有挖出的屍體。2005年,南京一工地挖出大量奇形怪狀的屍體。起初,工地負責人以為這些只是土裡的普通屍體。但由於屍體數量竟然更多,工地只能停工,並聯繫考古隊。

考古隊介入後,對該區域進行了勘測,發現了一座大型古墓。但在初步確定墓葬的規格後,考古隊有些犯難。因為墓地的規格看起來比一般大臣的規格要低,但墓中卻有大量的皇家物品。

當時考古隊曾推測,那只是天之驕子之類的。但隨著發掘工作的進行,考古隊打消了這個念頭,轉而關注這座小墓葬,因為這座墓葬的棺木其實就在半空中。

剛開始,考古隊看到棺材掉在半空中,著實嚇了一跳。但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考古隊發現,棺材竟然被四根粗鐵鏈掛在墓室周圍。雖然可以從科學上解釋,但在考古隊發現墓主人墓志銘之前,這樣的墓葬也十分罕見。

應該說,這座陵墓的主人確實很特殊,因為陵墓主人是一位太監。但不是宮中侍奉的那種,而是跟隨鄭和七下西洋的太監。因此,其地位自然有些超然。雖是陛下的奴才,也可稱為大臣。

而且墓主人的墓志銘也很有價值,因為墓志銘從另一個角度描述了鄭和下西洋。要知道,鄭和相對完整的下西洋都是被滿清篡改的,所以真實場景很少有人知道,而這篇墓志銘卻極大地還原了當時的狀態。

至於為什麼這座古墓的棺木會懸掛在半空中,也是一個很好的解釋,即這是墓中人所說的一種葬法。人們認為,如果這樣埋葬,人死後就會成仙。要知道,因為墓主人是太監,所以沒有後代。自然也就不需要所謂的福澤傳人了。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葬法,太監墓雖然多次被盜,但棺木從未打開,可謂因禍得福。但人死如燈滅,這種葬法也算不上災難。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相關焦點

  • 南京版「盜墓筆記」:找古墓要順著「龍脈」(圖)
    一座古墓的盜墓。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主任王志高回憶,解放初期南京曾爆發盜墓潮,以當時將軍山沐英墓的被盜掘為高潮。當時的南京市長柯慶施痛下殺著,槍斃了一名盜墓者,才震懾群賊。2007年3月,西善橋小劉家村一處拆遷工地挖出一座大型明代墓葬,但已被盜過。據考證墓主是明代安遠侯柳升的後裔。2007年11月,江寧陶吳鎮獅子山發現春秋戰國時期大型土墩墓。考古人員在發現3個盜洞的同時,還發現盜墓賊之間為爭文物而打鬥的痕跡。2008年3月,下關區象山附近發現東晉王氏家族古墓,但早已被盜墓賊光顧。
  • 盜墓賊是怎麼找古墓的?學會這4個技巧,古墓位置盡在掌握之中
    在曹操的帶動下,摸金校尉這一職業流傳了下來,使得後世古墓大多都是十墓九空,還有些盜墓賊無師自通找到了找古墓的技巧。一、盜墓祖師爺姚玉忠從某些角度來說,盜墓賊在找古墓這一方面上要比考古專家要專業得多。那麼盜墓賊是怎麼找古墓的呢?找古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需要非常小心,「盜墓祖師爺」姚玉忠曾洩露,想要找到古墓,先學會4個技巧,那麼古墓位置就盡在掌握之中了。
  • 幸運的漢代古墓:盜墓賊挖15米後突然罷手,離10噸財寶僅差5釐米
    眾所周知,盜墓賊最大的幸運就是碰見一個滿是寶藏的古墓,而最大的不幸,就是與墓中財寶僅差毫釐的時候,卻突然放棄,與一夜暴富的機會失之交臂。然而,世間之事就是如此奇妙,漢代有一古墓就是碰見了這樣一夥盜墓賊,據盜洞顯示,如果盜墓賊再往前挖5釐米,這墓也就被破壞了,其中的10餘噸財寶,我們也很可能見不到了。
  • 真正的盜墓是怎麼樣的?遠比電視演得更厲害,專家表示不得不服
    引言明代馮惟敏在《玉抱肚·贈趙今燕》曲中寫道:「琵琶輕掃動人憐,須信行行出狀元。」確實是這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惜的是,成為某些行業中的「狀元」卻並不是什麼值得稱道的事,因為這些行業本身就是罪惡與破壞的根源,比如盜墓。
  • 我國幸運的古墓,盜墓賊挖15米後放棄,離墓中寶物僅差5釐米
    而盜墓賊,他們為了那些古墓中的陪葬品便去盜墓,通過盜墓來為自己謀取利益。他們這種行為是危害國家利益的行為,使得國家的歷史研究以及相關的文化研究受到影響,古代的很多古墓都被盜墓賊光顧一空。我國有一個運氣非常好的古墓,盜墓賊在這裡挖了15米,差一點就可以挖到寶物,但是盜墓賊放棄了。這個古墓得以完整保存,在考古專家發現古墓後,為我國的歷史研究又增添了許多的現實資料。
  • 男子翻看古籍發現漢墓,盜墓賺得四百萬,專家:國寶賣出白菜價
    這與中國人傳統的喪葬習俗有很大關係,由於厚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盛行,所以對於眾多盜墓者來說,墳墓,特別是達官貴人乃至皇室宗族的墳墓,都是明晃晃的寶藏。 將盜墓堂而皇之的作為斂財方式的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漢代末年的曹操和民國年間的軍閥孫殿英。此外,如董卓、溫韜等人,也曾經依靠這種方法來獲取軍餉。 眾所周知,近代的軍閥孫殿英帶著軍隊炮轟東陵,可謂臭名昭著。與他同時代還有好幾個軍閥盜墓大賊,如黨玉琨和湯玉麟,與其惡劣程度也不遑多讓。
  • 南京挖出明朝錦衣衛古墓,出土現代藍色酒瓶,專家欣喜:值十幾億
    即使再窮的人家,也會按照慣例習俗在墓中放置一些陪葬品,那就更不要說達官貴族家的古墓了,那更是金銀珠寶無數,所以盜墓賊無論是光顧哪個古墓,都不會空手而歸。 在大家想像中,應該裡面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但是隨著一個明朝古墓的發掘,專家得出了不一樣的研究結果。
  • 盜墓賊不走尋常路!為何每次都從棺材小頭鑿盜洞?老木匠揭開真相
    盜墓活動一直都未停止,很多盜墓賊總是能夠精準地找到古墓,技藝高超,尤其是在撬棺過程中,他們掌握一項絕技,就連過去的老木匠都不如他們,分分鐘就能搞定複雜的棺材,可謂是高手在民間。清朝皇家陵墓在民國時期就已經幾乎被盜墓賊盜了精光,當然這其中清西陵也不免遭殃。清西陵是光緒皇帝妃子的陵墓,最先進入妃墓地宮的人就是李紀光。
  • 關羽墓就在那,盜墓賊和考古專家都不敢碰,有一個重要原因!
    盜墓是一個古老的行業。歷史上無論哪個朝代,哪個世代,盜墓者都有很多,而且這種人的數量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因為在古代,古人非常重視自己死後發生的事情,他們都想盡辦法把有生之年擁有的東西帶進地下,因為他們相信墳墓,這些陪葬品自然會跟著他們到墳墓裡去。
  • 南宋易學大家墓被盜,盜墓賊留下一雙銀鞋,見證700年的愛情故事
    南宋易學大家墓被盜,盜墓賊留下一雙銀鞋,見證700年的愛情故事每一件物品都有它的意義,每一件物品都有它承載的故事。文物之所以珍貴,不僅僅在於它們本身的價值,透過文物,我們能夠看到千百年前的歷史與故事。文物局對吳天才家的菜園子進行挖掘後發現,這裡居然是一座古墓!而且是一座已經被偷盜過的古墓!在古墓中進行一番搜尋後,專家找到了墓主人的墓志銘,對上面的信息進行解讀之後發現,這裡原來是南宋時期的史繩祖和他的夫人楊氏的合葬墓。
  • 農民找羊卻發現千年古墓,考古挖出一件「人頭」兵器,專家愣住了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座古墓中發現了一件非常罕見的「人頭」形狀的兵器,沒想到的是就是因為這件「人頭」兵器幫助我們的考古專家揭開一個消失千年的神秘古國,為此當時可以說是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 古代防盜最成功大墓,盜墓者視之為噩夢,考古專家也不敢輕舉妄動
    古代防盜最成功大墓,盜墓者視之為噩夢,考古專家也不敢輕舉妄動 古代中國流行土葬,古人「視死如生」,人們流行厚葬,希望死後還過著生前的日子,特別是一些貴族世家,在死後往往會將生前所用的一些物品例如禮器,樂器,酒器,兵器和車馬器等都埋葬在墓穴當中。
  • 千年古墓發現15米盜洞,專家搶救性挖掘,只挖5釐米就挖出1噸黃金
    當然是陵墓的安全性,及其如何防止盜墓賊盜墓。但是,就算這些人防護作業做得再好,帝陵藏得再隱秘,也難以避免 後代盜墓賊的盜掘。在我國的盜墓領域早從三國時期就開始了,帝陵建造工藝道高一尺,盜墓賊的工藝魔高一丈。因而,一座古墓要想在數千年的歷史時間演變中得到完好儲存,靠的並不只是修建工藝,也有一定的運氣。
  • 四川四座古墓被盜墓中棺材被挖爛
    該網友發現古墓被盜後,立即向當地派出所報案,升水鎮派出所民警隨即趕往事發現場,對現場拍照取證。由於盜墓這種情況在當地屬於第一次發生,民警也沒有遇見過這樣的案例,民警表示,此事立即會向局裡反映,走訪當地群眾了解,並立案調查此事。圖為當地派出所民警趕往現場取證。 (來自:南部印象)
  • 我國最幸運的古墓:盜墓賊挖15米後放棄,距墓中10噸珍寶僅5釐米
    但是有一個職業或許永不過時,這個職業就是考古專家。但許多人認為,考古專家就是持證的「盜墓賊」,認為他們就是專門從事挖掘古代陵墓,以及對古墓中寶物清理的工作。有時還會勸說一些擁有寶物的百姓,把手中的寶物上交以供研究。
  • 真正盜墓高手,考古學家都自嘆不如,他們定眼一看就知哪裡有大墓
    盜墓看地形也是有玄機的,外行人即使走在墓地旁邊也看不出來,內行的人在幾千米開外就能看得出來。據說,這墓地與土的種類有很大關係,盜墓老手根據土質,一眼就能看出來這裡是否有墓葬,甚至,還能看出來是什麼朝代的墓葬,那些考古系剛畢業出來的學生都自嘆不如。他們注重的是理論,挖出來東西分析研究一下還湊乎,要是找墓葬的話比起那些盜墓高手還真是差遠了。
  • 四川出土張飛古墓,墓門大開卻不是被盜,專家感慨:這不可能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裡是大偉歷史觀,大偉今天帶你走進:四川出土張飛古墓,墓門大開卻不是被盜,專家感慨:這不可能。在中國古代有很多帝王將相,所以在中國的大地上留下了很多的古墓,而且大多數古墓中都有豐富的陪葬品,這些陪葬品都有比較高的研究價值,到了現在人們一旦發現了古墓,如果打開的話,最擔心的就是被盜墓賊光顧,或者是受到環境的影響,文物紛紛被破壞。
  • 唐朝公主墓中竟然挖出了男子的骸骨,專家說他死的很慘
    但是在永泰公主墓挖掘的第六天,發掘的人員發現了一具骸骨,正歪坐的靠著牆邊,旁邊還放著一把鐵質的斧子,四周還有一些金器和玉器,開始的時候專家以為是陪葬者,但是經過專家的鑑定,發現這個男子是五代末到宋朝的人,死的時候很年輕,也就20多歲。
  • 盜墓界奇人,30年盜了價值5億文物,被抓時的一句話讓專家沉默了
    眾所周知,盜墓是一種不怎麼光彩的職業,盜墓賊更與「聖人」扯不上什麼聯繫,不過在盜墓界也出現了這樣一位祖師爺就是姚玉忠,與考古不同,盜墓賊往往是為了靠文物填滿自己的腰包,至於文物會不會遭損毀,他們從來不管。
  • 最幸運的諸侯墓:盜墓賊挖15米後放棄,離墓中10噸寶物只差5釐米
    網絡小說《盜墓筆記》是南派三叔的經典之作,帶火了長白山,主人公吳邪是長沙老九門中吳家的後代,常出沒於各種古墓,只因得到了小哥的特殊對待,才能每次化險為夷,從古墓中活著出來。不過現實中的古墓並沒有書中那麼兇險,讓人跌宕起伏,雖然一些墓主人為了防止被盜專門做了些設計,但「漢墓十室九空」還是讓後世格外見識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總有些人是幸運的,是上天優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