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神話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之美及對後世的意義

2020-12-10 夢幻聞書香

《山海經》作為一部包羅萬象的古代奇書,具有民俗、歷史、科學、文學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它共有十八卷,記載了約40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歷史人物,400多個神怪畏獸。

《山海經》由《山經》和《海經》組成。《山經》主要以山為線索,東到大海,西到今天的甘肅、青海,北達內蒙古,南至四川、廣東等地,對各地的地形、物產進行了詳細記錄。《海經》則主要表現"海外"世界,記述更隨意,大多描寫神話、西域方國,虛無縹緲卻又瑰麗璀璨。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有我們熟悉的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等,還有許多關於女性的神話故事,如女媧補天、黃帝女魃、嫦娥奔月、武羅等。

《山海經》為什麼寫這麼多女性形象呢?這恰恰說明女性在上古之時,對人類影響已經很明顯,因為女性有孕育之意象,神話中,當然也排除不了這種影響。雖然是神話,但對後世的觀念,以及歷史、文學作品等,都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和意義,女媧、嫘祖、精衛、女魃是《山海經》中女性形象的代表,美而柔,有英氣,孕育萬物。

母性神

說起母親,我們必然會想到「偉大」這個詞,我們把祖國比作母親,把母愛形容成偉大,是因為母親是我們一輩子要感恩的人,她們孕育了我們,撫養我們長大,我們總說「母愛像大海一樣寬廣和深沉。」這些母性的光輝和偉大從《山海經》中也可以看出

中華古文明的傳統是重母而不重父的。由於那時的人們比較愚昧,總以為女人的懷孕及生育都是獨立完成的,因為女性的特殊性,男性的角色慢慢虛化,於是,女性在部落中受到特別的崇拜,地位也較高,由此就出現了"母性神"

母性神是《山海經》中是具有"母"的身份,並且與生命有關的女神。《山海經》中的母性神有女媧、西王母、羲和、常羲、帝之九嬪、舜妻登比氏、黃帝妻雷祖、顓頊母阿女、炎帝妻聽訞、姜嫄等。

母性神有三個特點:母親的身份;和生育相關;能力較高。

女性天生的細膩及特殊的敏銳性,使她們在當時農業為主的社勞動過程中,地位比較高,而這正是決定女性在部落中地位的關鍵因素,進而使之演變成人類文化中最早的神靈,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女媧和嫘祖。

① 女媧

小時候,我們常常聽到「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的故事,那時就對這個神奇的人物產生了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可以這麼神通廣大。

在我們中華民族古老傳說中,女媧是我們民族的女始祖,也是人類文明的老祖母,她化生萬物,並用黃土製造了人類。

女媧

《山海經》之《大荒西經》有云:「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化」即為「孕育」,由此可見女媧最早是以她化育萬物的能力而被人崇拜的。「有神十人」其實是古代求子的一種巫術,大體就是在去往求子的道路上,設置了一個「女媧之腸」的神秘裝置,人們穿過這裡,就可以懷孕生子。「女媧之腸」這裡指女人的子宮,這一點也表明當時的人們已經對女性的生殖系統有了一定準確的認識。

女媧造人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相傳某一天,她經過黃河的河畔,想起開天開闢以來,創造了山川湖海、飛禽走獸,改變原本一遍寂靜的世界。但是,女媧總覺得這世界還是缺了點甚麼,但又一時想不起是些甚麼。當她看到黃河河水裡自己的倒影時,頓時恍然大悟。原來世界上還缺少了像自己這樣的"人"。於是,女媧就參照自己的外貌用黃河的泥土捏制了泥人,再施加神力,泥人便變成了人類。

女媧是中華民族傳說中的人類之母,她不僅造人,還補天止水。

「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積蘆灰以止淫水」。當宇宙由混沌而漸漸清廓,輕清的物體上浮,重墜的物體下沉,天上僅有日月,地上僅有草木山川,此時的世間寂靜而又荒涼。女媧造人之後,突然有一天,天地大衝撞,支撐著蒼茫天穹東南西北四個邊角的四座天柱山折斷了,天上崩出一個巨大的裂口,地面爆裂塌陷,烈焰從地心迸發,焚毀森林,洪水從淵底向上噴湧,億萬生靈,此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女媧補天

女媧開始煉五色石補天的缺口,折斷大龜的腳來支撐四極,殺死黑龍拯救人民,把蘆草燒成灰,堆積起來,治洪水。中原平安了,惡獸死去了,人民才得以過上了好的生活。

此外,女媧還制定了婚姻制度:「高媒古祀女媧」。正因為有了歷史的記載,才會發現婚姻有禁忌,也就是說,女媧造人的傳說制定的婚姻規範,禁止同族男女之間的性行為,以此來提高後代的健康質量,進化到今天,不就是我們今天的防止近親結婚嗎?

女媧能夠犧牲自己的肉體孕育和哺育生命,她天生承載著生命的重量,並且在天破洞後,力挽乾坤,拯救萬民於狂瀾之中,還教化子民嫁娶之禮,這本身就是一個智慧與勇氣並存的英雄形象。我們通過女媧的故事,不僅歌頌了她在徵服自然災害的無比氣概,也表達了對她的由衷的敬意。

② 嫘祖

說起絲綢,我們就會想起絲綢之路,就會想起絲綢,也就想到了「蠶」,什麼時候開始發現「蠶絲」的呢?

嫘祖

相傳早在三千多年前,黃帝的妻子嫘祖就開始「養蠶取絲」。《海內經》中有記載:黃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

那時,黃帝剛剛戰勝蚩尤,他就開始帶領大家發展生產,種五穀,馴養動物,冶煉銅鐵,製造生產工具,而做衣服的事,就交給嫘祖了

做衣服的過程中,嫘祖主要負責提供和尋找原料,她經常帶領婦女們上山剝樹皮,織麻網,還把男人們獵獲的野獸的皮毛剝下來,加工成衣服,抵禦風寒。在嫘祖細心地引導下,她們偶然發現了白色的果實,既不能吃,也咬不動,下鍋煮後,發現可以抽出一團團絲,於是在嫘祖的倡導下,開啟了栽桑養蠶的歷史。後世為了紀念嫘祖這一功績,將她尊稱為「先蠶娘娘」。

中國絲綢的秘密,隨著時代的進步,也慢慢傳播到朝鮮、印度等地,後來養蠶技術又傳到了歐洲。

蠶因此也被作為對人類貢獻最久最大的昆蟲之一。

女媧和嫘祖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的代表,她們母性的光輝閃閃發光,為了全人類的幸福,女媧捨棄個人生命,拯救黎民與苦難之中;嫘祖則代表了有創新精神的光輝形象。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母性神的記載,才讓我們看到了她們勇於奉獻和開拓進取的一面。

女兒神

女兒神在是《山海經》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女兒神與母性神的區別主要在於是否生育,它有三個特點:帝女身份的尊貴,悲劇命運下的抗爭精神與個體意識追求;由天界下降至凡界。

每個女性都是從少女過渡到母親的。《山海經》中的女兒神有:女屍、女娃、娥皇、女英、魃、宵明、燭光等。女兒神無論從人數還是在社會中的地位均比不上母性神,她們本身就具有的高貴的血統,是她們所屬階層帶來的榮耀,當她們一步步從神龕走入凡間,她們又具有了別樣的光彩,一種敢於戰鬥與爭取的精神及個體意識在她們身上得到了張揚和體現。女兒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和女魃。

① 女娃

《山海經》之《北山經》發鳩山.女娃中記載: 

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女娃,是炎帝最寵愛的小女兒,長相俊秀,性格倔強。姐妹幾個中,唯有她不愛紅裝愛武裝,某日,女娃駕舟出遊,突遇海難,女娃被捲入深淵,無論她如何求救,她都永遠回不去了。

幾天後,一隻小鳥在女娃沉溺的水域破浪而出,她長得像鳥鴉,名字叫「精衛」,它乃是女娃的冤魂所幻化而成。

精衛每天從發鳩山銜小石子、樹枝去填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論赤日炎炎還是雨雪霏霏,不死的精衛日日飛翔在大海上空,它不停地叫著"精衛,精衛",激勵著自己的鬥志。

她鍥而不捨的要把東海填平,她死後誓要把海填平的抗爭,表現出了人類敢於與自然搏鬥的不懈努力和堅強崇高。

精衛填海

中華文化一直倡導「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大自然面前,人類是多麼渺小而無助,也正因為此,激發了人們對神秘自然的崇拜和恐懼。

精衛是中華民族不屈的象徵,她身上的女性品格是「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精衛正是如此,雖然永無希望,但永不停息。

精衛的鍥而不捨的精神激勵了一代代人,在之後的很多文學作品中均有體現,如陶淵明的《讀山海經》中「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將「精衛」升華為中華民族不屈的象徽;孔子《論語·子路》「知其不可而為之」;諸葛亮的《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魯迅《希望》中「用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虛中的暗夜的襲來,雖然盾後面也依然是空虛中的暗夜」無數的志士就是以精衛為榜樣,在沒有希望的路途上前僕後繼,他們都是精衛精神個的繼承者和體現者。

② 女魃

女魃是黃帝的女兒,據記載,阪泉大戰,炎帝以敗退南方告終,然而戰爭還未結束,炎帝的後裔還要再戰,誓死也要奪回屬地。

女魃

在黃帝與炎帝的鬥爭中,蚩尤作為頭陣,雖善於製作兵器和尖利的長矛,加上個頭高大,力大無窮,卻不料不僅沒有佔領優勢,反而戰場失利,被黃帝俘虜。自尊、自傲的蚩尤暗暗發誓,要報仇雪恨,他練習了好朋友風伯和雨師,要重振旗鼓。

蚩尤潛回炎帝身邊,勸說炎帝起兵攻打黃帝,炎帝不允,他就假借炎帝命令,攻打黃帝,黃帝大敗,黃帝等待救援中,他女兒天女魃來救他。

黃帝女魃身為旱神,運用火工旱氣,將風伯雨師反回來的水全部蒸發乾了,助黃帝殺蚩尤,自己卻氣數已盡,上不了天,被留在地面。

女魃犧牲了自己的神女身份為人們解除了災禍,但她因為回不了天庭,只能在人間找了個地方居住,她所住的地方常年無雨,人們同情她,又不想讓她留在身邊,因為她的存在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災難。

女魃為救父親奉獻了自己的全部能量,不但沒有得到讚頌,反而受到驅逐,她所到之處人們都要令曰「神北行!」

女魃此時的地位已與以前完全不同,她成為人類可以隨便驅逐的對象,由此也可見,女性的處境,或者說女兒神的處境和母性神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山海經》對後世的影響和重大意義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本身就是按照審美與思維方式進行選擇和創造的,它對世界注入了人類的情感,又擁有了獨特的文化哲學意義

《山海經》

在先民的時代裡,不論是母性神還是女兒神,每個生命都是遠古時代社會的真實縮影,勾勒出了遠古社會的真實歷史,這些色彩繽紛的女性形象,她們在於社會抗爭與追尋幸福的道路上,歷經艱難險阻,也從一個側面映射出華夏民族往日的艱辛與輝煌。

《山海經》的故事中很多都充斥著一種強烈的悲劇意識,小小的石子能填平大海,凡人奔跑追趕天上的太陽……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為充滿了悲壯感,也同時反映了古代人民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中仍堅持不屈鬥爭。

這些女性在生存條件極為惡劣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著一種美好的願望,她們渴望與自然和諧相處,渴望自由和衣食無憂的生活,這不僅是遠古人民的生存理想,也是中華民族永久的理想追求。

一直以來,女性都有其不可低估的力量,歷史上的女人所起的作用,有時比男人還要大,正是由於女人的犧牲,才成就了男人的事業,同時也或多或少、影響著國家的發展,改變或創造著歷史,譬如「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世紀老人」冰心、新時代楷模張海迪等等優秀的女性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正是《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以及故事中的女性,靠著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激勵著我們敢於向困難挑戰、敢於去追求幸福生活,從而續寫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也同時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

相關焦點

  • 可以當作神話故事看的一部先秦古籍,《山海經》
    神話故事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比如歷史中的真實故事經過民間演繹都能變成神話。武王伐紂的故事被寫入了《封神演義》,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故事被寫入了《西遊記》。早在先秦時期,出現了一部古籍,內容龐雜,雖然全書只有3萬字左右,但書中的很多細節,都成了後世神話傳說的源頭。
  •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是真實的嗎
    女媧形象那麼,山海經中所描述的內容是否真實呢?那麼,之所以後世很多人認為書中的異獸是杜撰出來的,原因如下:一是:很多異獸從未見過,比如「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這種野獸外形如同馬,長著翅膀,長著人臉,蛇一樣的尾巴。這是什麼?
  • 《山海經》中記載的都是神話故事?專家:可能真實存在
    其實這些形象都參考於中國的一本古書,那就是《山海經》。很多人認為《山海經》中記載的都是神話故事,專家:可能真實存在!《山海經》,《黃帝內經》,《易經》三本書被稱為中國上古三大奇書。《山海經》作為一本先秦古籍,流轉至今很不容易,也從側面反映了它的重要性。此書的成書時間和作者都已經無從考證了,但這不影響它稱為一本偉大的書。
  • 在中國古代有哪些神話故事和小說?給後世留下了哪些文化遺產?
    神話的意義通常顯示為對某種自然和社會現象的解釋;表達了先民徵服自然、變革社會的願望。主要經過寫書與口耳相傳等方式在民間進行傳播。如果我們對神話的範圍作廣義的理解,除了遠古的神話傳說之外,把歷代文人所創作的有關神、鬼、怪的故事,即志怪小說,以及傳奇小說等都包括在內,那麼數量就非常之多,優秀的作品也頗不少。
  • 從《山海經》看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首蛇身形象
    其實細心觀察,自古以來,好像我們中國的遠古神話傳說中的「神」或是「神人」等為人們所崇敬的、比較有社會影響力的神話傳說中人物其形象大抵都為「人獸蛇身」。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以史為據,去探尋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首蛇身形象。一、《山海經》中人首蛇身的人神形象《山海經》是我至始至終最愛看的一本書,裡面的每一個荒誕離奇的故事及人物都深深吸引著我。裡面的人首蛇身(龍身)的複合型人蛇神形象也使我感到十分好奇。好奇心則驅動行動力。
  • 山海經: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的秘密,你了解多少?
    有一部分人說這是一本佔卜之書,講的是與鬼怪通靈,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這是一本地理書,講的是中國古代的山河地理,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中又說它是「古之巫書」,講述的是遠古神話故事。在眾多說辭中,你最贊同哪一種呢?
  • 《山海經》中排名前十的神話人物都有誰?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分別認識下這些神話人物的主要事跡及山海經中的記錄內容:1、雷獸:即雷神,出現在《山海經·大荒東經》和《山海經·海內東經》之中,其所居之地名為雷澤,形象龍身而人首,其敲擊腹部時便會有雷聲響起,是司雷之神。相傳神女華胥氏便是踏了他的足跡而生華夏始祖之一的伏羲(一說生男為伏羲,生女為女媧),故雷神是最初可尋的華夏始祖神之一。
  • 《山海經》中的一個失落的異世界,神話可能不僅僅是傳說
    最早《山海經》中就提出,在人類之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世界?仔細看《山海經》這本書,就會發現它所記載的其實就是一個異世界,就像穿越流小說裡面寫的那樣,是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中沒有我們的科學,但是卻有著怪力亂神等等。
  • 《山海經》中的一個失落的異世界,專家:神話可能不僅僅是傳說
    最早《山海經》中就提出,在人類之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世界?仔細看《山海經》這本書,就會發現它所記載的其實就是一個異世界,就像穿越流小說裡面寫的那樣,是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中沒有我們的科學,但是卻有著怪力亂神等等。
  • 上古奇書《山海經》真是虛構神話?書中記載的異獸,如今已被找到
    《山海經》是一部充滿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至於作者是誰,已經沒辦法得知,有很多人認為《山海經》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也並非一人,古人則認為《山海經》很可能是由大禹和伯益寫成。
  • 《山海經》記載的上古四大神女,你認識幾個?
    神女是指中國神話裡出現的女性神仙。《山海經》作為中國神話起源之一,對女性神仙的刻畫其實非常少,不過卻有記載這樣四位上古神女的故事。她們分別是:九天玄女、瑤姬、女魃、女媧,她們每一位均具有特殊的神異能力,這四位神女甚至在中國神話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山海經》記載是怎樣的世界?或是傳遞給後世我們的秘密「天書」
    但是現在很多人都一直以為《山海經》,只是一部神話典籍,除此之外,並沒有值得參考的價值。其實不然,它囊獲文獻、地理、神話、奇幻等的研究價值,是華夏文明第一寶典,擁有著破解上古文明歷史的魔力,對我國乃至世界都有深遠影響。
  • 神話傳說:五大海王神,兩位來自《山海經》,首位實至名歸
    中國從來都不缺乏神話傳說,從古老《山海經》中的「四海之神」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在流傳過程中,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海岸線綿長(近兩萬千米),再加上時代的更迭,出現個許多「海王神」。而其中的五位海王神,他們美麗的傳說故事更是深入人心,流傳甚廣。
  • 上古奇書《山海經》不是虛構神話嗎?怎麼書中所描述的異獸,竟真實...
    《山海經》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古籍經典,記錄關於上古時期的很多地理風貌和人文故事。因為所描述的內容太過奇異,現代人多把它當神話典籍來看待。可它真的就像大家所認為的只是簡單的神話故事嗎? 當然不是!如果此書真像眾人所言,只是虛構的神話故事。
  • 上古奇書《山海經》難道不是虛構神話?書中所描述的異獸,竟真實存在
    《山海經》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古籍經典,記錄關於上古時期的很多地理風貌和人文故事。因為所描述的內容太過奇異,現代人多把它當神話典籍來看待。可它真的就像大家所認為的只是簡單的神話故事嗎? 當然不是!如果此書真像眾人所言,只是虛構的神話故事。
  • 《山海經》中國人的神話故事和《聖經》有什麼聯繫?
    小時候愛看神話故事山海經中的海怪,山海經的山神山海經中的各路神仙神秘而讓人想入非非每一次在放學的路上每當累的,渴的,被人欺負的時候總希望有一個神仙出現來救救然而人生總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漸漸長大長大後,她們說信耶穌可以開始新的人生
  • 從古代西王母的神話傳說到歷史中的形象演變
    導語:西王母的信仰是漢代神仙信仰中最為深刻的一種信仰,史書記載,「人面虎身,有文有尾」,西周時期周天子親自拜會西王母,將西王母定性為一名女性形象。在先秦時期流行的西王母神的基礎上,漢代將西王母正式定格成了一名姿態端莊的女性神形象,為了迎合當時「夫為妻綱」的思想觀念,甚至還專門創造出名為東王公的男性神形象。到了魏晉時期,西王母的形象更加具體化,為了神話帝王統治的神秘性,還杜撰出帝王與西王母相會的神話故事。西王母是否真的是神話傳說,還是確有其人?西王母族究竟所在何處呢?
  • 《克蘇魯神話》中的怪物與《山海經》中的異獸
    作者的漫畫形象到今天,為數不少的電影、遊戲、漫畫都引用了克蘇魯元素,就這樣,一個小眾文化不斷的在媒體上提到,所有談到這個克蘇魯體系的人都為之讚嘆,對於沒有接觸過不知道什麼叫做克蘇魯的人,抱著「啊,真是悲哀,這麼偉大的神話你都不知道
  • 用鏡頭攝影的方式讀《山海經》,小妖cos形象美到窒息!
    還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 對於它的價值,《山海經》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意義,其中甚至還有對礦物記錄。古人對於《山海經》中記載的異獸進行想像,描繪了很多插圖、浮雕等。
  • 《山海經》就是日本『妖怪文化』的源頭?請細品這7種妖怪的形象
    神話是華夏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而《山海經》便是古老神話體系中,遺留下來的瑰寶。可惜的是,在科技文明興起的同時,中國古代神話領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影響近現代的中國人的神話內容,幾乎都出自於《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等文學著作。而對其根源卻鮮有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