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說,大多數人理解的「賺錢複利」是錯的?從這4點講透

2020-12-24 彪悍貓先生

記得在2015年股票牛市的時候,我有個朋友每天買什麼股票都在漲,他每天都在計算自己的收益,說自己的收益就是在滾雪球,收益率可以靠複利計算,他過幾年後就會身家千萬甚至過億了,當時他已經快樂得魔怔了。

其實當年股市在5000上面的時候,很多人都和他有類似的想法。後來去槓桿後,股票大跌,朋友才沮喪地說:「原來是自己想得太理想了。」

其實,複利本來是存在的,但複利本身卻被過度吹噓了,很多的投資理財並不能都可以用複利來實現,很多人所理解的「賺錢複利」是錯的,不要過度迷信複利,想靠複利賺大錢是不可能的。

01 現實中的複利,很多人聽說過,但沒真正看到過

什麼是複利?

複利率法(英文:compound interest),是一種計算利息的方法。按照這種方法,利息除了會根據本金計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樣可以生息,因此俗稱「利滾利」、「驢打滾」或「利疊利」。只要計算利息的周期越密,財富增長越快,而隨著年期越長,複利效應亦會越為明顯。

關於複利最經典的案例是:

一張紙假設它足夠大,對摺,再對摺,共64次,會有多高?紙張最後是 18446744073709551615 層厚,以一本字典為例,500頁的字典,厚0.045M,(18446744073709551615 / 500 )×0.045=166020696 萬公裡。這個長度是什麼概念?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 38.4萬公裡。

再比如,複利思維用到投資賺錢中,如果有兩種薪資回報:

A:一個月你可以收入30萬元,每天給你1萬元;

B:按天發放,第一天給你一分錢,然後,後一天是前一天的2倍。

選擇B可獲得「複利」的回報,結果是第1天:0.01元;第2天:0.02元;第3天:0.04元;第4天:0.08元;第5天:0.16元;第6天:0.32元;第7天:0.64元;第8天:1.28元;第9天:2.56元;第10天:5.12......第27天:671088.64元;第28天:1342177.28元;第29天:2684354.56元;第30天:5368709.12元;總共30天合計:10737418.23元,這就是倍增的力量!複利的威力!

但真的每個人都能做到這種回報嗎?如果能的話,幾乎人人都是億萬富翁,人人都是巴菲特了,所以,幾乎沒有穩定的投資方式是以複利計息的。現實中的複利,就好像是一艘飛碟,只聽說過,但幾乎沒人看到過。

02 大多數人理解的複利收益,都是被刻意誇大了的

所有關於複利的計算,其實非常簡單,但有兩個關鍵因素:收益增長率和投資持續時間。

第一,沒有100%的收益增長率

很多人聽到的複利故事,收益增長率都是100%:不管是工資每天漲一倍,還是一張紙折一下;而現實中的收益增長率呢?

這裡還是拿最典型的巴菲特來舉例。

巴菲特靠複利按年化回報近20%的利率,在幾十年間從2萬美元翻到1000萬億美元,於是教育大家複利是賺大錢的利器。聽上去激情澎湃,但是,你去哪裡找年化20%收益的投資?

不要說20%了,能夠做到9%都是投資大牛了。如果你拿著一份保證年化收益率10%的投資計劃去華爾街融資,一定有數不清的人哭著喊著求你收下他們的錢,替他們管理資金。

因此,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做到6%-8%的年化收益率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這個收益率還沒有減去通貨膨脹和隨著時間推移產生的貨幣貶值。

第二,投資持續時間沒有真正的穩定

像前面說的那個投資賺錢的案例中,是每天發給你一次工資;摺紙的案例更是直接把時間成本隱去,折幾下紙需要多久?1分鐘吧(64秒),也可說成64個周期。於是很多這樣複利,時間成本降低不少,變成了天和秒。

而在現實世界中,大家在提到收益率的時候,通常都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的,很多像摺紙那樣簡單的64秒複利周期,換算到你自己身上,則需要64年。

可是,人生有幾個60年呢?且不說你在64年後能不能實現複利的回報,人在每個時間段都有說不清楚的變數,這個時代也會有很多變數,想找個高收益率的投資項目都這麼難,收益率再保持穩定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基於以上兩點,想保證長期穩定年化收益率,還要在同一投資渠道投資足夠長時間,這根本就是個偽命題。靠複利賺錢的落腳點都建立在上述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條件下,大家還覺得複利靠譜麼?

記住:靠複利賺錢永遠只存在理想裡,現實中幾乎沒有任何投資可以保證長期穩定高收益。

03 你在錢少的時候,多賺本金比複利投資更重要

以前有個同事,曉霞,她給我說找到一個投資渠道,可以長期穩定年化10%收益,但是膽子小,錢也少,投了1萬塊進去,想用複利的方法投資。

我說好,但是不值得花時間去做這件事,我們撇開風險,真能實現100%的複利收益,7年後連本帶利你可以收回2萬塊。這2萬你就算全虧了,你工作努力一點,一兩個月就賺回來了。

但是前面已經說過,複利的收益增長率不可能做到100%,更多時候要按單利來計算,於是我又接著給她計算了一下,曉霞月入8000元,扣除房租等日常開支,月結餘2000元,即使拿所有閒錢去做年化10%的收益。

年資產:2000元*12*(1+10%)=26400元資產=工資收入+財產收入工資收入=24000元財產收入=2400元

也就是說,曉霞的投資收益,一年只有2400元。這一年,她辛辛苦苦看書,買課學理財,結果買幾件衣服,再吃幾頓飯,就把這一年出來的財全「理」了,有必要為了2000塊的資產,傾注大量時間和精力嗎?

何況現在一再降息,單純的投資理財,市面上幾乎已經沒有年化收益率能過10%的投資渠道,能做到年化6%-8%就很不錯了。那麼:

如果你28歲,年薪30萬,存款50萬,年化收益率6%,年利息3萬;如果你30歲,年薪50萬,存款200萬,年化收益率8%,年利息16萬;如果你40歲,年薪200萬,存款1000萬,投資信託,年化收益率8%,年利息80萬。

所以你看,一直被很多人信奉的複利,真相卻是:「理財的關鍵是複利,雖然最開始的時候不起眼,但是等擁有幾千萬時,一年利息才有幾十萬」。

因此,不管你怎麼複利,在所有財富中,「本金收入」才是提高個人資產比例的前提,真正有意義的「理財」必須要有足夠的本金,比如100萬,500萬起步。

你千萬不要把賺錢的成果過度歸功於複利,在人一生有限的投資時間裡,大部分收益靠的是你的本金積累,絕非複利。

04 賺快錢的能力,才是你撬動財富的槓桿

雖然複利賺錢的可能性極低,但我想告訴大家一個更疼的現實:大部分白手起家的有錢人,靠的都是賺快錢的能力,或者說快速獲得第一桶金的能力,絕非利滾利的複利。

這裡的「賺快錢」不是真的指一個晚上,或者一周,在相對短的時間裡財富爆發性增長。這幾年,我周圍朋友中已經出現了不少有錢人,他們大多數都是在兩三年內就賺到了第一個100萬。

這些人賺錢的節奏基本相同,差不多都是第一年賺的只有10多萬,甚至是幾萬,剩下的八九十萬多大多都是在第二年和第三年才賺到的,沒幾個是平均每年賺了三四十萬達到的。這讓我想起了李嘉誠說過的一句話。

李嘉誠曾說過:「賺人生的第二個100萬,比賺第一個100萬要容易很多。

為什麼兩三年內可以賺這麼多,不可忽視賺快錢的重要性,我本人一點不排斥賺快錢,如果一個行業處於藍海的紅利期,處在風口上,你只要全身心踏入,財富一定會爆發式增長,想停都難。雷軍不是說過麼: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在《巴菲特2019年致股東信》中,查老也說過:如果把我們最成功的10筆投資去掉,我們就是一個笑話。

從中也不難看出,財富來源的分配就是這麼神奇,大多數有錢人並不是靠長期的複利賺到大錢,而是靠幾次短時間內的快錢收入,如果你把大部分有錢人一生中幾次賺大錢的經歷抹掉,他們也就是窮光蛋。

因此,機會來臨時,你只要抓住機會和風口猛賺幾筆,遠比你所相信的複利靠譜得多。與其指望靠複利獲取長期利息,不如走對方向賺取本金。只要賺的錢是正當的、合法的,就沒什麼好糾結和猶豫的,你賺錢的速度快,說明你創造的價值快。

最後,大部分人對理財和投資的興趣,很多都開始於對複利的認知和了解。複利的增長方式也告訴我們應該持之以恆地堅持做正確的事情,才會有最好的結果和回報。

然而當這種概念被濫和誇大後,很多人的投資思維就存在了誤區,就有必要重新甄別和理解,我們既不要對複利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而盲目樂觀,也不應唾棄複利而放棄積累和投資,轉向消費主義。我們恰恰需要做的是,正視複利,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堅持,把獲得複利的時間延長,把收益率提高,而且投資這件事,學習的越早越好,開始的越早越好。

END

相關焦點

  • 複利的謊言
    最近,有人問我:一個人可以做到持續的每天進步百分之0.1或者說百分之0.05嗎?如果可以或者說有可能達成的話,關鍵點在哪裡呢?難點在哪裡呢?我回答:不可能。這就是人類對隨機性的偏見之一。世界是隨機的,並不符合「決定論」,更不是線形的。「複利思維」為什麼看起來如此有吸引力呢?因為「複利」製造了一種虛幻的確定性。我們的工作、生活、投資,大多是通過尋求事實和真相,來尋求生活中的確定性。
  • 人們「誤解」了巴菲特的複利法則
    也許令人遺憾的是,這三位投資大師都不是長期價值投資的信奉者,而是長期尋找投資機會的人。他們追求的絕非「複利法則」,而是複合增長!注意:複合增長!關鍵詞不是複利,而是增長。這就讓我們看到了巴菲特投資收益率的核心理論——《滾雪球》。
  • 複利的謊言:時間並不是複利的朋友,更多時候是敵人
    最近,有人問我: 一個人可以做到持續地每天進步百分之0.1或者說百分之0.05嗎? 如果可以或者說有可能達成的話,關鍵點在哪裡呢?難點在哪裡呢? 我回答: 不可能。
  • 【夜讀】複利的謊言
    如果可以或者說有可能達成的話,關鍵點在哪裡呢?難點在哪裡呢? 我回答: 不可能。 我小時候曾經得過一本武林秘籍,上面介紹了一種看起來很靠譜的方法,讓人學會「飛簷走壁的輕功」。
  • 深度思考|複利的謊言
    最近,有人問我: 一個人可以做到持續地每天進步百分之0.1或者說百分之0.05嗎? 如果可以或者說有可能達成的話,關鍵點在哪裡呢?難點在哪裡呢? 我回答: 不可能。
  • 複利的謊言:被欺騙的財富幻想!
    最近,有人問我:一個人可以做到持續地每天進步百分之0.1或者說百分之0.05嗎?如果可以或者說有可能達成的話,關鍵點在哪裡呢?難點在哪裡呢?我回答:不可能。本文的觀點是:絕大多數人對於複利的理解是錯誤的;極少有人能夠靠複利獲利。以下,是複利謊言背後的10個真相。
  • 複利謊言背後的10個真相
    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不止在投資領域,關於個人的「成長」和「精進」,也流傳著一年抵N年的夢想。最近,有人問我:一個人可以做到持續地每天進步百分之0.1或者說百分之0.05嗎?如果可以或者說有可能達成的話,關鍵點在哪裡呢?難點在哪裡呢?
  • 財商的覺醒:人類的第八大奇蹟——複利
    這就是複利的魅力!1.財富複利在財富積累領域理解複利思維,最好的例子是巴菲特。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溼的雪,和足夠長的坡。」相信每個普通人要做到財富增長不難,但能持續數十年地堅持,這個世界只有巴菲特能做到。有什麼財富秘訣嗎?
  • 《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D1|用複利推動人生的一次次重生
    重生 複利請大家帶著這3個問題,去書中尋找答案:1、為什麼說我們的一生可以活很多輩子?3、金融領域中的複利,放到個人成長中如何理解呢?上一期的讀書會中,我們一起讀了村上春樹先生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在《該讓什麼樣的人物登場?》一章裡,他和我們分享了他描寫人物的秘籍。
  • 複利思維的騙局:十年賺10倍,真的靠譜嗎?
    最近,有人問我: 一個人可以做到持續地每天進步百分之0.1或者說百分之0.05嗎? 如果可以或者說有可能達成的話,關鍵點在哪裡呢?難點在哪裡呢? 我回答: 不可能。
  • 繼空靈文化童龍:複利思維,比勤奮更能決定你的人生
    這讓人們對勤奮刻苦有一種莫名的依賴感。 無論遇到什麼事,只要勤奮、刻苦、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但是歲數漸長中,我們會發現:勤奮不一定就能成功。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很多人在用勤奮麻痺自己,他們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自己戰略上的懶惰。」深以為然。
  • 偉大的複利:洞察未來中國商業的兩萬字
    比如我有一次看豪宅直播,其中有個人拿著一個手持攝像機,進入了一套豪宅,講完保姆住的房間後,馬上閃到到130平的客廳,下面的彈幕立刻說:我就不配看一下我的房間嗎? 這才是用戶真實的想法,雖然可能只是自我調侃。
  • A股市值一天暴漲3.4萬億後我開始明白:會賺錢的人都是長期主義者
    誰也說不清,但真正賺錢的人早已做足了功課。 在市值被低估的時候買進,等到市值被高估的時候賣出,狠狠地賺上一筆。 這類人靠炒股賺錢,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因為真正的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
  • 佛說:渡人者自渡之。你真的理解嗎?
    佛說:渡人者自渡之。你真的理解這句話嗎?我不覺得你會理解。想想,老闆請你來是幹嘛的?你肯定會說工作,幫忙管理,也是自己為了掙錢生活。其實我告訴你:錯。老闆請你來是為了幫他賺錢的,是為了幫助他更好的賺錢的,說白了就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老闆的災在那呢?出路,市場,銷售,讓公司更好的運轉,這就是老闆請你來的目的,當你創造不了價值的時候,老闆憑什麼升你職,加你薪呢?你沒那個實力,沒那個衝勁,老闆憑什麼要你呢?你沒知識沒技能,為什麼招聘你進來呢?說白了,你要先學會渡人才能自渡。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到底什麼意思,為什麼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現代社會,相信幾乎所有成年人都聽到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混話,從字面意思來講,這句話是說人如果不為了自己考慮就會被天誅被地滅。 為什麼很多人都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常見俗語理解錯了呢?
  • 說教師上課不講重點補課講的人,出來走兩步,你說這話依據在哪裡
    「老師上課不講重點補課講」這句話現在在網上傳得是沸沸揚揚,現實生活中我也親耳聽人說過,而且還是我家親戚。 有一次聚會親戚中有一長輩50多歲了,在宴席上大談特談教師,說現在的教師沒一個不收禮的,沒一個不搞補課的,上課不好好教就等著課下補課賺錢。 我雖然不是教師,但這話聽著也覺得挺無釐頭。
  • 佐羅:學會雙向成長提升複利
    還是為了獲取常年滿意的複利收益?如果是前者的話,你如何確認這種差價能快速的到手,一定會因為價值恢復而獲得不錯收益? 有人說:「價值可能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我覺得這是個不負責任的話。
  • 小說《天道》:丁元英是什麼人,為什麼如此厲害?高僧一句話點透
    丁元英的朋友正天集團總裁韓楚風用詩人尼採的:「更高級哲人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周邊找不到他的同類」來形容他。丁元英的助理精英女白領肖亞文對芮小丹說:「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以我的智力,我理解不了這種人」,其中這種人指的就是丁元英。
  • 狂人康有為,嘴上說科舉制度糟糕透了,討厭透了,為什麼還要考?
    於是各地求學者紛沓而來,這其中就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維新派領袖,梁啓超等人。在萬木草堂,康有為就已經在潛移默化地宣傳自己的主場:「大發求仁之義,而講中外之故,救中國之法。」那麼在《走向共和》中,這一段經歷,又是怎麼展現的呢?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20期:康有為講學時,說科舉制度糟糕透了,討厭透了,為什麼他還要考?
  • 老外說 "count to ten" 不只是「數到十」!理解錯了真的很尷尬!
    count from one to ten 從一數到十  count me in 算我一個  大家報名參加集體活動的時候,可以說 count me in,意思就是算上我。  例句:  We will go for a picnic this week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