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二戰結束以後,世界的局勢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一些老牌國家的實力大不如前,而美蘇兩國憑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一舉成為了當時的超級大國。起初我國與蘇聯的關係比較好,在蘇聯的幫助下,我國迅速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同時也研製出了不少先進的武器裝備。不過,等到我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逐漸惡化以後,蘇聯便立刻召回了所有的科研專家。
我國在失去了蘇聯的幫助以後,同時也遭到不少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所以我國的航母研製歷程也尤為的艱辛。當時我國先後購買了4艘航母,最後才成功改造出了遼寧艦。為何4艘航母只有瓦良格號被成功改造?專家說出原因:這幾點很重要。
那個時候,我國對於研製航母可以說是一頭霧水,所以我國只能通過從其他國家進口航母,來推動我國航母事業的發展,我國進口的四艘航母分別是「墨爾本號」、「基輔號」、「明斯克號」以及「瓦良格號」。
除「瓦良格號」以外,另外三艘航母我國並沒有對其進行改造,而是分別將它們拆除掉用來進行軍事研究,或是改造成了酒店和主題公園用來賺錢。
為什麼我國沒有改造另外三艘航母呢?對於這個問題,專家表示原因很簡單,首先的一點在於這幾艘航母沒有改造的價值。因為這幾艘航母的性能較為落後,我國要對其進行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並且還很有可能無法達到我國的軍事需求,所以我國便放棄了改造這幾艘航母。
第二點,我國購買「瓦良格號」的時間最晚,雖然這艘航母僅僅是一個半成品,但是它的噸位是這幾艘航母中最大的,同時它的內部零件也沒有像其他幾艘航母那樣嚴重老化。所以「瓦良格號」比另外幾艘航母更適合拿來改造。
事實上,我國在對前三艘航母的性能展開了解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航母研製技術,這也為我國改造「瓦良格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得不說,另外三艘航母對於我國航母事業的發展來說,也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在成功改造出遼寧艦以後,我國有研製出了國產航母——山東艦,雖然這兩艘航母的綜合性能比不過美國那11艘核動力航母,但是對於我國的海軍發展,已經起到了很大的助力。
當然,在常規航母的研製上有所突破後,我國肯定也會展開核動力航母的研製。相信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我國遲早會研製出屬於自己的核動力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