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遼寧艦作為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正式服役,遼寧號的服役對中國海軍來說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事實上,當年我國從烏克蘭購買瓦良格號時,誰都沒有想到,這艘因為蘇聯解體停工的航母會以這樣的姿態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蘇聯解體時,烏克蘭黑海造船廠內共有三艘航母,完工率最高的庫茲涅佐夫號被俄羅斯海軍緊急接收。當時瓦良格號完工68%,另一艘烏裡揚諾夫斯克號完工率只有30%多,這兩艘未完工的航母就留在了烏克蘭,90年代末,愛國商人徐增平以個人名義買下了這艘航母,為什麼當時近在咫尺的俄羅斯並未出手阻止呢?
事實上,俄羅斯確實對這艘航母動過念頭,1993年前後,俄羅斯就曾想要將瓦良格號買下,並將其建造完工,但是當時俄羅斯的經濟情況很差,再加上完成這艘航母需要的大量軍工業設備和人才俄羅斯都沒有,整個項目最終告吹。隨後瓦良格號就徹底荒廢在船廠內了。
1998年,澳門一家企業以民用的名義與烏克蘭協商,購買這艘未完工的航母。當時外界也曾擔心這艘航母未來要作為軍用的用途。不過當時的俄羅斯並未阻止,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是因為當時俄羅斯本身的經濟遭遇挫折,國力衰退十分嚴重,已經無力關心這艘航母的去留了,蘇聯解體後,作為蘇聯加盟國的俄羅斯確實曾擁有過一部分瓦良格號,但是這部分最終被俄羅斯以抵債方式還給烏克蘭了,所以當時烏克蘭對這艘航母有100%的決定權。
此外,當時這艘航母已經拆成空殼,連上面的電纜都被偷走了,所以外界認為這艘航母並沒有什麼價值。而且此前我國先後經手過三艘航母,一艘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號,兩艘基輔級基輔號和明斯克號,這些航母都沒有作為軍事用途,所以俄羅斯認為,我國沒有能力將瓦良格號作為一艘航母建造完成。
然而瓦良格號輾轉回到中國不久後,就被拖往大連造船廠進行改裝,這時外界才明白,瓦良格號將搖身一變,成為中國第一艘航母。隨後俄羅斯也用一些手段做出了反制,具體就是俄羅斯拒絕出口艦載機起降的部分設備和蘇-33艦載戰鬥機。不過我國從烏克蘭獲得了一架T-10K的原型機加上部分起飛和著艦設備,最終成功研製出了殲-15,這時俄羅斯已經完全沒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