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我們研究航母其實很早就開始進行了,曾經的澳大利亞墨爾本號、前蘇聯明斯克號等等,不過這些只能算作輕型航母本身存在許多弱點,與我們藍水海軍的遠期目標不完全符合,因此瓦良格號航母的意義上才顯得如此重大,而瓦良格號的歸國之旅不僅坎坷,甚至還曾經發生過曾有人偷偷上去呆了半宿的事情。
瓦良格號航母的艱難歸國之旅:剛購買時曾有人偷偷上去呆了半宿
1991年,前蘇聯解體,烏克蘭和俄羅斯繼承了其主要的軍隊和武器裝備,不過相比較俄羅斯巨大的體量,烏克蘭的日子顯然更艱難一些,隨著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被帶回俄羅斯,前蘇聯傾力建造的三艘大型航母,僅剩下了完工68%的瓦良格號(1997年之前名稱為裡加號),和完工近10%三號艦。因為無力完工這些航母,因為即便是拆解的費用也非常「虧本」(如果要解體需2.5億美元,拆解的廢鋼鐵只能賣500萬美元),與其生鏽不如趁早賣掉,但是當時能夠買這艘航母艦的國家不多,而且過程也並不順利,直到1997年才被我們以商業用途買下。
1999年,瓦良格號才正式啟程回國,此時1988年下水1991停工的瓦良格號,已經在停工之後風吹日曬了8年,而在其剛剛被我們買下之後,舊曾有人偷偷上去呆了半宿。
經過後來的調查得知:
在競拍成功後的晚上,趁著當時我們舉行晚宴的時機,美國駐烏克蘭使館的武官租用了一架直升機降落到了瓦良格號上,並在艦上呆了長達6個小時,在一艘已經被風雨吹打了8年,且沒有電力的漆黑航母上,這位武官的具體行動,不得而知。
不過實際上其目的還是很直接的:
1、確認瓦良格號是否具有繼續建造的可能性;
2、查看重要設備的現狀,並拍照分析;
當時,外界都認為瓦良格號已經不再具備修復成為真正航母的可能性了,瓦良格號實際上就是一個空殼子,只能當娛樂工具用,不過歸國之旅依舊受到了不少的阻撓,2002年,瓦良格號才抵達大連港。
而在瓦良格號購買和歸國的過程中,許多人都做出了貢獻,望著我們現在已經初現雛形的雙航母,請不要忘記那些背後默默奉獻的人們。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關於瓦良格號設備的問題
其實當時外界認為瓦良格號不具備修復的可能性是有根據的,在1997年時,曾被報導該艦正在被拆解,實際上是瓦良格號當時將已經安裝的艦載設備拆除了,而因為這些設備的拆除,讓這艘龐然大物只剩下了破爛鏽蝕的軀殼,因此才會被認為不可能修復。
而我們得到瓦良格號後,最直接的收穫就是大型航母艦體設計的最直觀資料到手,比起自己在白手起家一點點的設計大型航母,並不斷積累經驗完成優化艦體設計,在時間成本上大大的節約了,結局了從無到有的問題。